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

第68章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第68章

小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知县令既发出,哪肯轻易收回?那后生眼见这割肉之苦无法避免了,只得再向老母磕头呼喊:“母亲救救孩儿!”
  老妇人见儿子已经回心转意,处罚太重,做母亲的也心疼,就向知县求情道:“既然我儿答应养我,老妇就不告他了。”
  知县见老妇人撤了诉,也不便再顶真起来,摆摆手让母子俩离开,那后生急忙扶起母亲就走。刚走几步,忽然想到免除这巨额大米和割肉之苦的恩人,急忙回头去找钱六姐,可是,钱六姐早已离开了人群。  

翟永龄止母念佛
 
  明代,有个叫翟永龄的孩子,母亲笃信佛教,对佛祖释迦牟尼可说是虔诚之至。别说逢年过节,她总要沐香汤,戒荤腥,设香案。烧纸钱,顶礼膜拜一番;即使平日,她总是抓住一切空余时间,整日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得家人很是烦恼。
  翟永龄决心说服母亲不要再念佛念个不停。这一天,大声呼唤道:“妈妈,妈妈。”
  母亲不理他,依然一边在灶间烧火,一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地念个不停。
  翟永龄又高声喊道:“妈妈,妈妈。”
  母亲一边“嗯,嗯”了两声,一边依然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翟永龄穷追不舍,不停地喊道:“妈妈,妈妈。”
  母亲怒声责骂道:“烦死了,我又不是聋子!你这么大声喊,有什么事啊?”
  翟永龄说:“妈妈,妈妈,我只不过叫了您五六声,您就不耐烦,可您自己对释迦牟尼整天整天地念了不知有几千遍的‘阿弥陀佛’佛祖听了岂非要厌烦死了!这样下去,可不得了啊?”
  母亲看着儿子满脸惊慌的神情,也惊慌地问:“怎么不得了啊?”
  翟永龄说:“我听一个有道行的云游老和尚说,佛经上讲的,如果教徒得罪了佛祖,活着要遭殃,死了不得升入极乐世界!”
  “啊!”母亲大吃一惊,从此再也不敢“阿弥陀佛”地念个不歇了。  

严讷智拆旧民房
 
  明朝时,有个宰相叫严讷。一年,他衣锦归乡,见家乡的教育很落后,就决定在那里盖一所学堂。
  房屋基地规划好以后,见在那基地范围之内,有一座很破旧的民房,主管盖学堂的人走到这户人家一看,见是一家买烟酒蔬菜的小店,就对户主说:“我们宰相想在这里造一所学堂,想买下你这所房子。你开个价吧,总之不会让你们吃亏。”
  户主说:“办学堂好是好,可我这房屋是祖传下来的,在我的手里卖掉,会让我的同族人耻笑的,我不想卖。”
  主管盖学堂的人跟他好说歹说,见他就是不答应,只得回去向宰相禀报。严讷说:“他不肯卖,先不要逼他们。你们先动工兴建其他的房屋,到时我自有办法让他们搬迁。”主管人忙问有什么妙计。严讷道:“老夫没什么妙计,只要工地需要的烟酒蔬菜,全都上他家买就得了,也不必和他计较价钱,要什么价就给什么价,而且要预先付款。”
  几天后,开始大兴土木。工地上人来人往,一片繁忙景象。几百号人的吃喝,全都到那户人家采办,他家的生意顿时兴隆起来。全家都出动还忙不过来,只得雇人帮忙。没多久,便赚了很多很多的钱。旧家具换成了新家具,满屋子是储存的烟酒蔬菜,走路时简直屁股碰屁股。可工地上的活还没干完一半,照这样下去,这所小屋实在不够用啦。
  这天主管人又去采办东西,对店主说:“我说店家,我们工地还要增加好多人,以后你们的生意会更加兴隆啦!”
  店主满脸歉意,说:“托严宰相的照应,我们才有今日。宰相以前想买下我这破陋的小屋,我没答应,实在是大不应该了。现在我答应让出这屋子啦。”严宰相就让主管人在附近找到一所宽敞的新屋买给店主,那家人很快就搬走了。
  大家都称严宰相是个既有智谋,又能体谅百姓疾苦的大清官。  

何塘藏杯除奸臣
 
  传说明朝时,有一年正德皇帝过生日,发生了一桩轰动朝野的事。
  那天上午,午门外文武百官都到齐,掌宫宦官刘瑾也骑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来了。皇帝因他是自己奶娘的儿子,又因他嘴比蜜糖还甜,竟封他为九千岁。可他还想篡位自己当“万岁”。他的野心只有一个人看了出来,这人是曾当过皇帝老师的何塘。
  这天,何塘又冷静观察起刘瑾,发现刘瑾下马时,大红的朝服里竟然露出黄色的提花锦绣龙袍。何塘暗想:“不好!这龙袍只有皇帝才能穿,莫非刘瑾今天要动手篡位了?这时他快步跟上前去,故意装出不小心的样子踢了一下刘瑾的衣角,那龙袍的一角又显露了出来。想了一会,何塘决定用计让他自己显出原形。
  在皇帝设的宴会上,文武百官按官位大小依次给皇帝拜寿,然后分头入席。正当宫殿里一片忙忙碌碌的时候,何塘乘机把一只龙杯藏到自己身上。太监分到最后,发现少了一只九龙杯,就四处寻找。何塘故意大声嚷嚷:“谁拿了九龙杯?还不赶快交出来,不交就要搜身啦!”
  刘瑾心里有鬼,不敢让搜。他说:“为一只杯于,何必弄得满城风雨,再去拿一只来,不就得了?”
  “九千岁,您如果没藏杯,怕什么呢?”何塘说完,朝皇帝磕拜了一下,又说:“这样吧,先从万岁搜起,从上到下,挨个搜。”皇帝知道他的老师爱开玩笑,又见他连连使眼色,好像暗示着什么,就站起来,解开龙袍让大家看了一遍。搜罢皇帝,何塘问:“现在该搜谁啦?”
  大家异口同声他说:“九千岁!”
  刘瑾顿时变了脸,大家更怀疑九龙杯是他拿的,吵吵嚷嚷地非搜不可,刘瑾只好让何塘来搜。谁想朝服一解开,里面竟是只有皇帝才能穿的赭黄龙袍,大家都楞住了。刘瑾见自己的野心暴露,杀气腾腾地从自己的袖筒里抽出一把短刀,向皇帝猛扑过去。早有准备的何塘,飞起一脚把刘瑾绊倒,接着一脚踩住了他那握着尖刀的手。金銮殿上一片混乱。皇帝吓得尖叫道:“快,快把他打死!”早有御林军冲上来,按住刘瑾一顿乱打,一会儿。就把他打得断了气。
  这时,何塘才从怀里掏出九龙杯说:“我藏杯,就是为了除奸啊!”  

郑堂画店擒骗子
 
  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 年),福建福州府城内朱紫坊有个秀才叫郑堂,字汝昂,号雪樵山人。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皆通。某年,他在繁华的鼓渡鸡口地方开设了个字画店。几个月来,生意兴隆。
  一次,有个叫龚智远的人,拿来一幅五代名画家的传世之作《韩熙载夜宴图》押当,这可是件稀世之宝。郑堂大喜,当场付了8000两银子。龚智远答应到期愿还15000两。可是一晃15天,到了最后一天,不见龚智远来赎画。郑堂取出放大镜,仔细看画,发现是幅假画。
  郑堂被骗去8000两银子的消息在一夜之间不胫而走,惊动了全城的同行。
  第三天,郑堂却在朱紫坊家里办10 桌酒席,遍请全城士子名流和字画行家聚宴。这晚宾客来得很齐,有的抱着关切的心情来,有的抱着吸取教训的心情来,也有的抱着看热闹的心情来,更有一些人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情来。酒饮一半,郑堂从内室取出那幅画,挂在大厅堂的正中,对大家说:“今天宴请诸位。一方面向大家表示郑某立志字画行业;决不因此罢休的决心;另一层意思是,让我们同行共看假画,认识认识骗子如何用巧妙的手段以假乱真。”
  同行看完假画后,都说:“郑先生使我们开了眼界,帮同行以后避免受骗上当,真是功德无量!”
  此时,郑堂把假画投进火炉,边烧边说道:“不能留此假画害人!”
  郑堂烧画,一夜之间又轰动了整个榕城。
  第二天,郑堂到店里,却见龚智远已坐在那里等着他,说是有事而误了银子的还期。
  郑堂说:“只误三天,无妨,但需加三成利息。”一算,共计本息达15240两银子。那龚智远早知画已烧了,所以并不害怕,说:“好,兑银,请郑先生兑画!”
  郑堂进内取出那幅画,龚智远给了银两,接画在手,迅速展开一看,两腿一软,几乎瘫了下来。
  原来,曾经上当受骗的郑堂早已察出这幅画是假的,当时故作不知,让龚智远就范。随后,郑堂照这幅画仿造一轴,同时在四处故意声张自己受骗了,设宴毁画,给典画的幕后策划者知道,主动送来本息巨金。郑堂在宴席上烧的画,是自己仿造的那一幅。  

郑堂解宰相难题
 
  明代的宰相严嵩听说郑堂是个智慧过人的才子,就把他召进府内,以期观察。一次,严嵩设计了一个考题,想考核郑堂的才华。
  一天傍晚,严嵩令家奴整理了一间大房间,但里头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严嵩把郑堂及其他20个幕僚、军师都带到这个房间,对他们说:“这是一个空房间,限你们在一个晚上内搬进东西,将房间填塞满满的,谁填塞得又满又快,谁就是获胜。这次比赛事关重大,成绩最优者获本府甲级军师衔头,其次则是乙级、丙级,劣者不予录用。”
  这时,那20个幕僚、军师分为二组,商议了起来。第一组认为,用沙袋一包一包将整个房间填满;第二组认为。用稻草一捆一捆将房间塞满。
  独有郑堂没参加他们的商议,在屋角落里打瞌睡。严嵩叫家奴摇醒他,问他用什么办法可将房间填满。郑堂揉揉眼睛,从一个家奴手里接过亮堂堂的蜡烛说:“用这就可将房间填满。”
  严嵩笑道:“这小小的蜡烛怎么填得满屋子呢?”
  郑堂高举起蜡烛火,说:“相爷,这亮光不是把满屋填满了吗?”
  严嵩赞扬郑堂,当众宣布郑堂为相府甲级军师。  

郑堂御前画长卷
 
  严嵩收了福建一个著名才子的消息,被嘉靖皇帝知道后,他传旨召见郑堂进行殿试。皇帝说:“孤闻卿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故今日拟召集京内百名画家同卿家赛画。卿家意下如何?”
  郑堂跪答:“小臣才薄学浅,画技低劣,本不敢班门弄斧。今既蒙皇上垂爱,臣谨遵君命。”嘉靖传旨即速召集画家。
  百名画家均集中到宫殿后,皇帝命太监取出一轴宽三尺长丈八的长卷横幅摆在地上对众画家说:“这幅长卷看谁画得最快最好!规定要画上人物,要画多久,请大家议定。”
  有的说要半个月,有的说要十天,有的说要三天。而郑堂却说只须半个时辰。嘉靖不信,命人摆上画桌、长卷和笔砚等,要郑堂当场挥毫疾画。还没到半个时辰,郑堂果然把一幅丈八卷画好了。
  画面的一端下角画上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在放风筝,画面的中间,画上一丈长的风筝线,这条线一气呵成,若断若续,飘逸有致。整幅画连成一气,布局谨严,着墨浓淡均匀,儿童和风筝串在一起,神态栩栩如生,整个画面洋溢着岭南画派的风格。
  众人都十分钦佩。嘉靖原也是个风流皇帝,在书画方面具有一定素养。当场宣布郑堂这幅长卷定为国宝,命太监藏入国库,并当殿赐金百两给郑堂。  

徐渭童年的趣事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公元1521—1593 年),字文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民间流传着很多他的机智故事。
  一天清早,不到10 岁的徐长文去私塾读书,走近村外那座石桥,远远看见桥堍围观了好些闲人,还听得河道里大大咧咧的争吵声,便急步朝石桥奔去。
  挤进入群,钻出来站到桥堍边,吵骂声就清晰了:
  “前面的鸟船快让道,我们要赶路呐!”
  “我过不了桥洞。”
  “笨蛋,把稻草搬掉几层嘛。”
  “搬上河岸,过了桥又要搬上船,这样要耽搁多少功夫啊!”
  “谁叫你装这么多?你晓得耽搁自己的功夫,就不怕耽搁旁人的功夫?!”
  吵到后来,骂娘的话也出来了,越骂越难听。
  徐文长见那只挡道的小船满载着稻草,恰好高出桥洞半尺光景,小船横竖过不了桥。后边大小船只排成了长蛇阵,船老大们高声怨怪,叫骂不绝。
  岸上围观者见这么僵持下去不是办法,便有几个好心的青年自告奋勇地跳下岸,对稻草船主人说:“哎,你不要怕麻烦不麻烦了,我们都来帮你搬上搬下就是了。”
  船主也不好再硬撑下去,只得同意搬草。
 ∩是当船主刚刚搬了两捆稻草甩给岸边的青年时,徐文长大声呼叫道:“不用搬,不用搬,我有好办法——往船舱里舀水,船重了吃水就深,稻草顶就会低于桥顶的嘛!”
  众人异口同声说:“好办法,好办法。”
  稻草主人按照徐文长的办法去做,果然很快顺利地通过桥洞。
  阻碍消除了,一长串大小船只逶迄地划过桥洞。
  又有一天,徐文长的伯父把两只小木桶装满水,然后领着徐文长同一群孩子走到一座又矮又小的竹桥边,对大家说:“谁能把这两桶水提过桥,我就送他一包礼物。”嘴里对小朋友说,眼睛却望着徐文长。
  徐文长心里明白,说是考大家,其实是难难自己。因为这座竹桥桥身很软,有弹性,又贴近水面,人一走上去,桥身就会弯下去碰到水面。如若一手提着一个水桶走过桥,水不泼翻才怪呢。
  好久好久,小朋友没有一个吭声的。
  徐文长说:“那我来试试吧。”说着,他脱去鞋子,用两根绳子系着小桶,将小桶置入竹桥旁边的水里,便走上竹桥,拖着小桶毫不费力地过了桥。
  小朋友们齐声喝采。伯父不得不暗暗叫声“好”字,脑子里忽地又跳出一个主意,便说:“文长啊,我说话要算数,喏,这包礼物来拿吧。”
  徐文长一看,只见伯父将那包礼物吊在一根长长的竹竿梢上,便笑嘻嘻地走上前去解开。
  “慢!”伯父叫了一声,“你要拿礼物,必须遵守两个条件:第一,不能把竹竿横躺下来;第二,不能垫凳站高去拿。”
  小朋友们顿时起了一阵小哄:“伯伯存心刁难人嘛。”
  徐文长那对滴溜溜的眼珠子转了转,便笑道:“我一定遵守伯父的条件。”说着,他就捏住竹竿,举着它走到一口水井旁边,再把竹竿慢慢从井口放下去,当竹竿梢放到和他齐身时,便顺手从竹竿梢上解下那包礼物。
  “好!”小朋友们和徐文长的伯父禁不住都高声夸赞起来。  

徐渭以酒作利息
 
  徐文长的邻居张关寿有点急用,徐文长手头也很拮据;只好陪他去向专放高利贷的高立重借债。
  高立重说:“十两银子的本钱,明年到期,利息四两银子。有徐先生作保,字据就不必出了。”
  徐文长笑道:“我看,十两银子还三两酒的利息吧!”
  高立重很自然地把“酒”字错听为“九”字,就答应了。
  一年过去了,张关寿照徐文长的指点,凑齐了十两银子,再装上三两酒,由徐文长陪同,送到高立重那里。
  高立重见了大怒,徐文长说,“去年明明说好利息是‘三两酒’,你怎么可以赖呢?”
  高立重因为没有“三两九”的真凭实据,只好自认倒霉。 徐渭百文买一桃   徐文长去买鲜桃,问了个价,店主见他衣衫不整洁,冷冷他说:“这桃不上秤,一百文钱一只,你买得起吗?”徐文长想,他做生意很不规矩,得教训教训他。就摸出一百文钱买了只桃子,店主好不得意。
  谁知徐文长买桃后,站在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