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

第97章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第97章

小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蕴初与张崇新的合作是读书人和生意人合作成功的典型,在今天的社会里,他们合作的经验,仍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祥生妙用电话号
 
 ∩上海,几乎人人都知道有个祥生汽车出租公司,因为每辆汽车都标有公司的电话号码“40000”。在一个“4”字后面,紧排着4个大“0”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家喻户晓。
  这家公司的业主周祥生由一个从浙江乡下来“学生意”的,一跃而为上海闻名的大企业家。祥生汽车公司由赊购而来的一辆汽车起家,而成为独霸上海汽车出租业的巨头,其契机及经营之道是多种多样的,但妙用电话号码是该公司成功的重要途径。
  周祥生深知电话号码有无特色,对公司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业务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通过各种关系,终于取得了“40000”这个不同凡响的电话号码使用权。接着他在报纸、电台和在街头竖起耀眼的霓虹灯下做广告,一下子使这个号码深入人心。
  不仅如此,他对使用汽车的乘客免费赠送刻有“40000”字样的饭碗。礼品虽小,用途却大,人们拿了这种碗,很喜欢使用,除了碗的本身实用外,还因其特有的标志,反映出使用者能常坐出租汽车的身价。于是,这种碗广为流传,又使得祥生汽车出租公司的业务大为发展。
  更有甚者,当时的旧式电话,多数是挂在墙上的,打起来,电话筒无处搁放。如果要去叫人时。更觉不便。祥生汽车公司制作了大批的金属架,免费送到用户单位和住宅,将它安装在电话机旁。这种金属架上当然也刻有赫然显目的“40000”字样。
  “40000”这个电话号码对祥生汽车出租公司能够产生如此好的效应,除了显眼、易记的一般因素外,还因为出租汽车公司的业务同电话密切有关。
  人们总是通过打电话来招呼出租汽车的,在这种情况下,电话号码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到时不用翻电话号码簿或记事册,拿起话筒就可拨号,而且祥生汽车公司信誉卓著,接到电话,从不回答说”没有车”,也从不误时,一般在顾客打过电话后10 分钟内车子就已到达了指定地点。
  更重要的一点是,“40000”这个数字和那时中国的4 万万人口正好相配,于是公司打出了“4 万万同胞乘坐40000 车”的响亮口号。正遇那时国内抵制日货、洋货的风气很盛,这个口号,使乘坐者增加了爱国的自豪感,使不乘坐者。也会对深绿色的祥生汽车产生某种敬意。这一点是别的电话号码无法比拟的。  

华人收复失地计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南洋一带。当时那里的房产业非常兴旺;土木工程的承包竞争也十分激烈。
  一次,一个公寓建筑群要兴建了,由于工程规模大,油水足,吸引了众多的承包者参加投标。其中有聪敏机巧的日本人,也有力量雄厚的欧美人。但最后中标的却是一家并不起眼的华人建筑队。中标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标价低,而且比日本人、欧美人的标价低得很多。
  那些外国人看到华人投的标这么低,有的摇头叹气;有的甚至嗤之以鼻:“中国人真笨,亏本的生意也肯做!”
  公寓房产商也抱有怀疑,在订合同时,郑重其事地对华人承包者说:“这样低的标价,你们赚不到钱的。要反悔还来得及,将来可。。”
  承包者说:“请放心,我们中国人讲究的就是信用卓著。标价不变,质量保证,而且决不延误工期。”
  房产商还是不能相信:“你们难道有什么奇妙的办法?”
  承包者说:“办法是有的,但并无奇怪之处,但我们想在工地邻近开设一些餐厅和百货店,这无碍于工程建设,而且可使工人专心工作,想必你们不会反对的吧!”
  房产商觉得承包者的话很有道理,工人们能就近吃饭和买东西。节诗力,节约时间,更能提高工效、保证质量。确实是没有理由反对的。合同就顺利地签订了。
  于是,公寓建筑群工地的周围,由承包者办起了一家家餐馆和百货店。建筑工人们都在这里用餐和买东西,营业非常兴旺。
  有一次房产商来视察工程进度,看到这种兴旺景象,不由产生了好奇心。他在承包者的陪同下,走进了一家餐馆,向工人们问道:“你们天天都在这里用餐吗?”
  工人们说:“为什么不呢?在这里用餐,方便实惠,又对口味,而且不需要当场付款,饭钱是在每月发工资时扣除的。”
  房产商不得不佩服承包者的高明手段。承包者说:“餐馆和百货店赚的钱,足可以弥补在工程建筑上的损失,这叫‘收复失地’。”
  房产商也是有灵敏的经营头脑的,他建议说:“我们再来签订一个合同,等公寓建成后,你把这些百货店和餐馆都转让给我,价格可以优惠。”因为他已经想到了将来公寓的住户也是需要用餐和买东西的。
  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承包者的同意。工程结束后,华人建筑队要转移阵地了,他们转让了这些餐馆和百货店又可到新的工地上开设新餐谊和百货店。华人承包者就是用这个办法获得了一个接一个的建筑合同。  

汤蒂投石问路计
 
  1933年,上海商业界出现了一位年仅17岁的女老板,名叫汤蒂。别看她年小不起眼,可做起生意却是头头是道,令人刮目相看。
  汤蒂14 岁时,不顾家庭阻挠,凭真才实学考进了益新教育用品社当店员。小汤蒂进店后,很快熟悉了进销调存环节,在店员中以聪颖而出了名。她不仅办事干练,经营有方,而且点子很多,使店里的生意十分火红,成了老板的得力助手。
  老板是个50多岁的老头,外表忠厚心地却狡诈。他见汤蒂虽然年少,却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况且具有经商的天才,就对这一棵“摇钱树”垂涎三尺,竟公然向汤蒂“求爱”,要娶她为妻。汤蒂甚感意外,面对老板的纠缠,她灵机一动:前不久,她在报上看到过明星影片公司新片《脂粉市场》的剧情介绍,便对老板说想去看电影。
  老板一口答应,并提出陪汤蒂同看。《脂粉市场》讲的是一个贫家姑娘为了生计,在一家百货商店当店员,老板侮辱她,她含愤离职而去,几经周折,终于集资开了一个“脂粉店”,当上了老板。看完电影,老板盛情邀汤蒂上饭馆,说想跟她谈谈。
  汤蒂知道老板要谈什么,便微微一笑道:“其实,不用再谈什么,我已经回答你的问题了。”
  老板不解,问:“你啥时候回答过我?”
  汤蒂说:“刚才的电影已替我回答了。我不想做你的小妾,我也要当老板。”
  老板很恼火,厚颜无耻地说:“你当老板娘和当老板不是一回事吗?”
  汤蒂斩钉截铁地道:“不一样!我要凭自己的本事打天下。”
  于是,汤蒂就在自家门口挂出了“现代物品社”的招牌,开展了文具批发业务。她又从益新偷抄了一本进货部所用的洋行、厂商的地名录和一本批发部所用的全国各地书局、文具店的户名录,随即又印出经销的金笔、文具用品等的价目表,用略低于益新的价格批发给全国各地用户。客户看她的商品对路,价格又低,纷纷来信要货。其实,她的“现代物品社”只不过是块空头招牌,店里根本没有存货。客户要货,她就临时从别的批发部去批进来,晚上下班回家就打包、装箱、付邮,薄利多销。
  不久。汤蒂的秘密终于被益新的老板知道了,他大为光火。本来他就为汤蒂拒绝嫁给他之事耿耿于怀。这次借题发挥说要开除汤蒂。汤蒂毫不在乎,几个月的投石问路,她发觉老板并不难当,干脆辞去益新的工作,公开当起了老板。  

烟商装错招牌后
 
  20世纪30年代,英美香烟充斥上海市场,简直无国产香烟的容身之地。唯一能与之竞争的南洋冗弟烟草公司,其营业也颇不景气。
  为了打破外商香烟独霸中国卷烟市场的局面,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推出了一种新产品,不仅质量上乘,包装讲究,而且牌号也别致动听:美丽牌。香烟上市之初,公司还不惜工本,大做广告。
  当时,上海用霓虹灯管招牌做广告是件新鲜事。一天晚上,在闹市的夜空,出现了一座巨型霓虹灯管招牌。它只有四个大字:“美丽烟香”。
  好奇的行人注目观望,很快发现这个广告做错了,把“香烟”两字颠倒成了“烟香”。他们发出了惋惜的感叹:“这么大的广告,竟然做错了!”
  这个错误很快传到了南洋烟草公司的老板那里。老板大为恼火,他本想通过做广告来为美丽牌香烟大造声势,不料竟弄巧成拙。
  老板立即将广告部的人传来训斥一顿,接着像救火一样地率人直奔现场。
  一个惊异的场面出现了:只见霓虹灯管招牌下面,聚集着越来越多的观众,他们议论纷纷:
  “这个广告做错了!”
  “不,花了那么大的本钱,哪有做错之理?美丽烟香,说明了美丽牌香烟。烟香诱人,完全正确!”
  “对,美丽烟香,一点不错。中国烟味就是比外国的烟香!”
  “对,中国人就爱吸中国烟!”
  老板一听,高兴异常,想不到做错的广告比不做错的广告还要吸引人,还要有效果。他忙阻止广告部的人,不要去改正广告了,就让它“将错就错”地放在那里,大放异彩。
  这个做错的广告,一传十,十传百。于是美丽牌香烟也跟着广为流传,畅销于市。  

范旭东的碱之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列强忙于战争,这给中国民族工业一个发展的机会,由化学家范旭东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制碱企业——永利制碱公司于1918年宣告成立。
  不久,大战结束,一直控制着中国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公司卷土重来,欲把中国水利公司这个制碱业的“新生婴儿”扼死在摇篮之中。卜内门公司迅速从国内调来大批纯碱,以原价40%的低价倾销中国市场。
  水利和卜内门相比,力量悬殊太大了。永利如果与卜内门进行“降价战”,不久就会财源枯竭,如不降价就无法与卜内门竞争,真是进退两难。
  范旭东为此焦急万分。他不仅是个优秀的科学家,也是个善于经营的企业家,更是个博学多才的学问家。他忽然想起战国时“围挽救赵”的故事。他觉得这条计策也可应用到他与卜内门的纯碱之战中。
  他审时度势,觉得日本是他使用这条计策的理想之地。当时日本的三菱和三井两大财团竞争非常激烈。三菱有自己的碱厂,三井却没有,使用的碱要依赖进口;这不正是很好的突破口吗?
  范旭东便迅速东渡与三井协商,委托三井以低于卜内门的价格代销水利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此举正中三井下怀,于是很快由三井在日本的销售网点,推销红三角牌纯碱。销量虽只有卜内门在日本销量的10%,但价格却低于卜内门的纯碱,大有蔓延之势。
  卜内门虽是个世界性的大公司,但它的手伸得很长,销售面宽,运到远东销售的纯碱毕竟有限,而其中大部分已运进中国,无力再顾及日本。在这种情势下,它权衡利弊,觉得保持中国市场固然重要,然而失去日本市场将得不偿失。便急将计划运调中国的纯碱投放日本市场,以缓解在那里节节失利的局面。
  于是卜内门主动向永利制碱公司倡议:愿意停止在中国市场上削价倾销,希望永利公司在日本也采取相应的行动。范旭东掌握了主动权,便进一步提出,要求卜内门今后在中国市场上碱价如有变动,必须事先征得永利公司的同意。这种要求虽然对不可一世的卜内门公司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但卜内门还是被迫接受了,这样,不仅水利公司没有像卜内门公司所事先声称的那样、向他们“俯首称臣”,反而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牢牢控制了国内纯碱市场的价格,使水利公司从“新生婴儿”成长为“强壮的成人”。  

酒厂的巧妙广告
 
  20世纪30年代初的某天,上海新世界游乐场和山东烟台破厂联名在报上做广告,说某天到某天,在游乐迟行喝破比赛,优胜者有奖。
  上海人喜欢凑热闹,看见这个广告,不少“酒民”都跃跃欲试,想“一饱口福”。当然更多的是“一饱眼福”。
  到了比赛那几天,新世界游乐场人山人海,仅参加比赛的就有数千人,整整喝掉了2万4千瓶破。记者把这件事作为新闻发表在报上,着实轰动了一阵子。
  时隔一个月,山东烟台破厂又出新招,在报上发布消息说:某月某日,该厂将在上海半淞园隐藏一瓶带有特殊标记的烟台破,谁能找到,奖赏烟台破20箱(960 瓶)。
  这条消息其实又是一则巧妙的广告。有趣的寻找破的活动,让上海人玩得很开心呢。
  这样,鲜为人知的烟台破,通过前后两次的趣味性活动、仅仅抛出这2万余瓶破,就给上海的“酒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汲潮智审间谍案
 
  1951年7月。北京。
  在公安局审讯室,审讯员汲潮面对着两个美国留学燕京大学的研究生。男的叫黎凯,女的叫黎有恩。他们是夫妇俩,是被作为美国间谍拘留审查的。
  黎凯自称出生在华盛顿,在燕京大学专攻中国文学和历史,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过审讯日本战俘的工作,自己根本不是什么“美国间谍”。
  审讯员汲潮见他说话时语调懒洋洋的,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压住内心的怒火,说:“你再把自己的经历详细介绍一下。”
  当黎凯讲到于1942 年进入美国海军学院学日语,毕业后随美军到日本当日语翻译时,汲潮突然讲起日语:“高洪亚苦恼俏习噢尼哄袄呆以以马斯。”(中文意思是:你用日语谈谈你当翻译的情况。)
  黎凯见对方那个“土八路”的日语竟比自己的流利,不禁大吃一惊,结结巴巴地讲了几句日语。
  汲潮继续用流利的日语问道:“啊那达娃卡以空代字倒哄亚苦呆习达嘎?”(中文意思是:你在海军中一直当翻译吗?)
  黎凯小心翼翼地答道:“唉、唉,桑嫩娃啊利马习达。”(当然,前后有三年多时间。)
  汲潮讥讽地说:“呆娃,啊那达脑尼哄袄卡以娃啊马,流俏呆娃阿利马渗。”(可惜你日语说得不怎样。)
  黎凯狼狈地笑道:“哈依,扫代斯。”(是的。)
  汲潮又穷追不舍:“我认为,你虽然学过日语,有可能当过日文翻译,但我怀疑,这不是你的唯一的主要的工作。否则,你的日语不会说得如此糟糕。因此我肯定,你没有把你担任的主要工作讲清楚。”
  “不!不!”黎凯满面是汗,“我只是当日文翻译嘛。”
  汲潮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又用日语审问:“好吧,你继续说下去,以后你又干了些什么?”
  黎凯用蹩脚的日语,甚至有时夹些中文,说他后来退伍了;在燕京大学和妻子一起做博士论文。他的妻子研究鲁迅,他研究管子。
  汲潮颇有兴趣地问:“你是研究管子的?”
  黎凯以为对方把管子听成了“水管”一类的“管子”,就慢慢神气起来,他扔下难以驾驭的日语,用中文显示自己的“专业知识”,想把对方唬倒:“管子不是什么‘水管’一类的东西,而是一个人的尊称,他就是你们中国春秋初期的齐国宰相管仲。‘管子’既是对管仲的尊称,又是对管仲著作的统称。。”
  汲潮打住他的话头说:“既然你是研究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