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日不落帝国 >

第2章

日不落帝国-第2章

小说: 日不落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诟窭媸械慕烫美镉龊Γ馔蠊笞灞锼梗扛甓排捣蜃ㄈǎ持味砉�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从此覆灭。
  1605年,戈杜诺夫突然死亡,俄罗斯天下大乱,进入一个“混乱时代”。直到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时期才终于结束。1613年贵族们推举伊凡四世的亲戚、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这个王朝经历18个沙皇的统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1917年2月被资产阶级革命推翻。
  (六)彼得大帝的改革
  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位)时期,俄国的国号首次定为“俄罗斯帝国”。这位身高2米多的皇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思想最开放、最富有改革精神的帝王。在军事和对外方面,他赢得了为期20年的“北方战争”,从瑞典手中夺得了芬兰湾和里加湾沿海一带以及波罗的海出海口。在南方,他夺取了亚速堡和巴库,控制了亚速海和里海的门户。在国内,他对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文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作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彼得一世身体力行,开始了俄罗斯的“欧化”,不仅在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而且在服饰和社会风尚等许多方面也学习西欧。他剪掉贵族的大胡子,剪掉客人的长衣袖,把莫斯科公国时代的长袍改为欧洲式的短装,举办“大舞会”,提倡文明交际。
  1712年,彼得大帝从莫斯科迁都圣彼得堡,使之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七)从贵族的“黄金世纪”到农奴制的废除
  18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帝国的疆土迅速扩大。在与土耳其的战争中,俄国攫取了黑海北部沿岸和克里米亚,与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后,第聂伯河右岸的乌克兰地区、白俄罗斯和立陶宛并入俄国。半个世纪里俄国人口增加了一倍,达到3600万人。
  封建主义在俄罗斯发展到最高阶段。被近卫军团扶植上台的沙皇和女皇对贵族大施恩惠,又封地,又加特权。伊丽莎白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被称为贵族的“黄金世纪”。
  19世纪初,俄罗斯仍然是封建国家,但新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已经出现,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到1850年,俄罗斯已有2800家大工业企业,80万名工人。由于多数工人是农奴,工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封建主对农奴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激起了农奴的强烈反抗,1774年在伏尔加河南部地区爆发了普加乔夫大起义。1812年俄国虽然战胜了拿破仑军队的入侵,但封建专制的许多弊病已入膏肓。1825年12月,一批贵族出身参加过卫国战争的军官,在彼得堡参政院广场向沙皇发动兵谏,要求改变专制政体,实行立宪,废除农奴制。尼古拉一世命令军队开炮,逮捕了579名“十二月党人”,把他们绞死、流放到西伯利亚或者送到高加索充军。
  十二月革命党人起义,加速了农奴制的灭亡。1855年2月,尼古拉一世因国内外政策失败而服毒身亡,他的大儿子亚历山大二世继任。新沙皇认识到,“与其有朝一日自下而上地废除农奴制,还不如现在自上而下地废除”。1861年2月19日,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宣言和法令。从此以后,俄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八)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1894年10月,亚历山大三世去世,26岁的大儿子继承皇位,就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1904年,为了争夺在中国、朝鲜和俄罗斯远东的势力范围,俄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战争。俄国失败,致使国内危机发展。
  1905年l月22日,14万工人在彼得堡举行和平请愿,要求与沙皇会谈,却遭到沙皇军队的镇压,死伤6000余人。这一天史称“流血的星期日”。
  此后,抗议浪潮此起彼伏,“波将金”号装甲舰的水兵举行起义,喀琅施塔得和塞瓦斯托波尔的水兵也拿起武器。全国各地罢工不断。沙俄政权残酷地镇压了这次革命,但是人民彻底丧失了对沙皇的信任,为12年后更大的革命埋下了种子。
  (九)二月资产阶级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武装不良的俄国军队,在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屡打败仗,数以百万的士兵在前线阵亡。经济崩溃,工厂因燃料短缺而停产。食品匾乏,物价飞涨。社会矛盾激化。沙皇尼古拉二世陷入困境,无法继续管理国家。1917年1至2月,全国各地掀起了罢工和示威浪潮,劳动人民要求和平、面包和自由。3月12日,彼得格勒(由于德国和俄国交战,圣彼得堡于1914年改称彼得格勒)驻军转向起义的工人和士兵一边,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沙皇专制垮了,政权落入以李沃夫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出现了工农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同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水兵和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攻占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18至1922年11月,俄国经历了三年国内战争,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粉碎了外国策动的多次武装干涉。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南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四个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后来苏联不断扩大,共包括15个加盟共和国(除了俄、乌、白以外,还有外高加索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波罗的海地区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以及毗邻罗马尼亚的摩尔达维亚),领土面积2240.3万平方公里,占全世界陆地的1/6。人口两亿多(1990年1月为28,862万),仅次于中国和印度而居世界第三位。苏联与美国并称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
  (十)苏联解体
  在苏联时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同时也犯了许多错误,在与西方竞赛中逐步落伍,引起苏联人民的不满。
  1991年3月17日,苏联就“是否保留和革新联盟”的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在全苏2.8亿人口中,享有表决权的有185,647,355人,其中80%的人参加了投票。在投票者中,76.4%的人投票赞成保留苏联。因此,苏联10个加盟共和国开始就新联盟条约——《主权国家联盟条约》进行谈判。
  8月19日,就在签约前夕,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总理帕夫洛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趁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休假之机,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宣布由亚纳耶夫代行总统职责,在苏联部分地区实行紧急状态。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苏联避免分裂。
  这一“特殊行动”在3天后即宣告失败,从此苏联解体的过程骤然加速。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在白俄罗斯名城布列斯特附近的“别洛韦日”森林别墅举行会晤,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宣判了苏联的“死刑”。
  12月21日,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领导人以外,苏联其他11国领导人云集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中亚5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摩尔达维亚表示,同意以“与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平等和共同的创始国身份”加入独联体,并正式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12月25日19时,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形成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职务的活动。”19时38分,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顶上缓缓降落,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取而代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国际上成为苏联的继承者。
  古俄罗斯观念
  公元988年的罗斯受礼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俄罗斯人皈依拜占庭的基督教东正教的同时,也接受了拜占庭文化,10~12世纪的俄罗斯是在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下度过的。事实上,结合了近东文化因素和西方法律传统的拜占庭文化对整个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12~14世纪鞑靼蒙古的统治给俄国人留下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国家范式,莫斯科集权国家的形成就是其影响下的直接产物。从17世纪开始,俄罗斯逐步向西方接近,而且步伐越来越快,到18世纪达到顶峰,彼得改革是这一过程中决定性的一步。我们看到,在东西方两个航道之间犹疑的俄罗斯大船,被彼得大帝这个有力的舵手强行推向西方。于是,俄国与西方的对比,俄国对于西方的态度等一系列问题就出现了。陀斯妥耶夫斯基在1861年写道:“我们预见,我们未来的现实将是更高程度的全人类性质的,俄罗斯观念,可能将成为欧洲各民族在各自民族性基础上顽强而执着地发展起来的全部思想的综合。〃
  彼得大帝
  (1672-1725年):俄罗斯帝国的皇帝。1682年被立为沙皇,但实权掌握在他姐姐索菲亚手里。1689年平定索菲亚发动的宫廷政变,亲自执政,称彼得一世。1697年随“高级使团”出国到西欧考察,回国后进行全面改革,力图改变俄国落后状况。同时,为了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同瑞典进行长达二十一年的“北方战争”,于1721年击败瑞典。同年为俄罗斯帝国皇帝,是俄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帝王。
  彼得大帝
  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俄国女皇,原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给俄皇彼得三世。1762年参加宫廷政变,登上皇位。她对外两次同土耳其作战,三次参加瓜分波兰,把克里木汗国并入俄国,打通黑海出海口,建立了庞大的俄罗斯帝国。
  叶卡捷琳娜二世
  ◆克里姆林宫(Kremlin)在莫斯科市中心,濒莫斯科河,曾为莫斯科公国和18世纪以前的沙皇皇宫。“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为苏联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始建于1156年,初为木墙,后屡经扩建,至19世纪40年代建大克里姆林宫,为一古老建筑群,主要有大克里姆林宫、多宫、圣母九天教堂、参议院大厦、伊凡大帝钟楼等。宫内塔楼中最宏伟的有斯巴达克、
  尼古拉、特罗伊茨克、保罗维茨、沃多夫兹沃德等塔楼,1937年,在塔楼上装置五角红宝石星。
  ◆彼得大帝夏宫(PetertheGreat‘sSummer
  Palace)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夏宫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下令兴建夏宫,其外貌简朴庄重,内部装饰华贵。当时的许多大型舞会、宫廷庆典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彼得大帝生前每年必来此度夏。1934年以后,夏宫辟为民俗史博物馆。如今,夏宫已成为包括18世纪和19世纪宫殿花园的建筑群,由于它的建筑豪华壮丽,夏宫因而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
  冬宫(Winter
  Palace)坐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奇博物馆的一部分。它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罗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与美国的大都会、法国的卢浮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冬宫初建于1754年,1762年完工,1837年一场大火将其焚毁,1838年—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冬宫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战后修复,由著名建筑师拉斯特列里设计。
  ◆莫斯科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简称大剧院,BolshoiTheatreof
  Russia)始建于1776年,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剧院,坐落在莫斯科斯维尔德洛夫广场上。1780年剧院改址到彼得罗夫大街上一所新建的石造剧院里,称彼得罗夫剧院,1805年剧院被焚毁。1824年,天才建筑师博韦在石造剧院的原址修建了新剧院,称大彼得罗夫剧院,简称大剧院,翌年1月28日举行落成典礼。1853年,大剧院又遭受火灾,1855—1856年重新修复,略加改建,成为19世纪中叶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典范,也是欧洲最大的剧院之一,并于1919年起成为国立示范大剧院。它的建筑既雄伟壮丽,又朴素典雅,内部设备完善,具有极佳的音响效果。剧场呈椭圆形,正面是大舞台,高达18米,台前是深深的乐池,
  中间是一排排的观众席。其他三面是贴墙的包厢,总共五层,高21米。总统包厢在二层正中央,还有两个贵宾包厢设在舞台的左右两侧。包厢里放着几把鎏金包缎椅子,平时只供观赏。剧场可容纳2200名观众,整个内部装饰完全是宫廷式的,仅房顶的那个大吊灯就把一万三千块水晶和无数小烛台照得闪闪发光。
  ◆斯莫尔尼宫(Smolny)位于圣彼得堡市,是一座外观典雅的三层建筑。建于1806—1808年,原为贵族女子学院。
  “斯莫尔尼”一词来自俄语“沥青”,初建时这里属于沥青厂。斯莫尔尼宫正面长220米,主体建筑的两翼伸出,每翼各长40米,组成宫中的主要庭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在正门增建8根壮丽的圆柱和7个拱形门廊,和其右侧巴罗克式建筑风格的斯莫尔尼修道院浑为一体,合称斯莫尔尼建筑群。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设在斯莫尔尼宫,为十月革命司令部。1917年11月7日,列宁在斯莫尔尼会议大厅发表对俄国公民的号召书,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1917年11月中旬至1918年3月列宁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过。
  俄罗斯沙皇
  1547年…1584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或伊凡大帝)
  1584年…1598年费多尔?伊万诺维奇
  (尤里克王朝亡)
  1598年…1605年鲍里斯?戈东诺夫
  1605年…1606年伪沙皇季米特里
  1605年…1613年空位时期
  (罗曼诺夫王朝开始)
  1613年…1645年米哈伊尔?罗曼诺夫
  1645年…1676年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
  1676年…1682年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
  1682年…1689年伊凡五世
  1689年…1721年彼得一世
  俄罗斯皇帝和沙皇
  1721年…1725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725年…1727年叶卡捷琳娜一世
  1727年…1730年彼得二世
  1730年…1740年安娜?伊万诺夫娜
  1740年…1741年伊凡六世
  1741年…1761年叶丽萨维塔?彼得罗芙娜
  1761年…1762年彼得三世
  (罗曼诺夫王朝的荷尔斯泰因…哥道普分支开始)
  1762年…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大帝)
  1796年…1801年巴维尔一世
  1801年…1825年亚历山大一世
  1825年…1855年尼古拉一世
  1855年…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
  1881年…1894年亚历山大三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