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

第17章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第17章

小说: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份报纸来看,一眼看到松下电器公司征募员工的小广告。

  “当我看到那则广告时,觉得“电器”这两个字相当具有魅力。虽然当时不知道松下电器公司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司,不过还是决定去看看。于是很快地跑去大开町,才知道其实不是松下电器公司需要人,而是接受松下电器公司协助的B工厂需要人,他们很快地带我去B工厂。

  “一到那里,我才惊讶地发现,这家工厂只有B先生一个人。所谓的从业人员,就是如果我进了这家工厂,我就是惟一的从业人员。至于做什么工作呢?是制作当时松下电器公司所生产的插座和其它电器的接口——叫作基底螺丝金属的部分。因此,若说到我的工作,虽然是制造基底,不过,由当时我们的工业常识看来,从事使用所谓的能源压的动力作业,是一种很普通的知识。在这里使用当时叫作螺旋的预备压,那个预备动力就由我来操作。当B先生在下面放入东西时,就大叫一声,而我也就开始操作起来,如此而已。这就是工作,一天的薪资一元。我在东京时月薪九十元,当时大学毕业的人,在待遇好的地方大约是九十元左右。因此当年二十三岁的我,待遇算是很高了。但是,在B先生的地方工作,一天才一元,总觉得实在太少了,不过我抱着即来之则安之的心理,在那儿操作起动力来。

  “如果当时我嫌一天一元钱太少,而辞掉工作的话,今天就不会待在松下电器公司了。所谓的人生,所谓的缘分,实在是很不可思议的。我忍受着一天一元的工资,从事动力操作的工作,结果才得以进入松下电器公司。

  “我就是这样进入这里操作动力,而模型也逐渐损伤与磨耗。因此,B先生要我去东京找人做几个模型。我看了,就告诉他这种东西不必去东京买,我以前就做过。他用不信任的目光说:“那就做个试试吧。”我告诉他需要一台车床,他说:“松下电器公司有一台车床,你去借借看吧。”由于他这么说,我就去松下电器公司的修理工厂,借了车床来制作,这和我在东京制作过的一模一样。因此B先生也由衷地说,原来你会制作模型啊。久而久之,我也逐渐毫无顾忌地提出各种意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提案”。

  “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因此可以尽情地发表意见。我提议‘这么做会亏损的。如果引进一个动力,就不用一天花一块钱雇用人,而可以以相当便宜的价格,提高好几倍的效率。是不是需要引进动力来看看?’但是,任凭我怎么建议,他就是不听。这并非没有道理,我,不过是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他也会担心如果采用我的意见,亏损的话就糟糕了。而且,因为我实在说了太多的大道理,最后把他惹火了,就一不做二不休地把我辞退了。

  “不但如此,他还跑去和松下电器公司的头儿——会长(即松下先生,这是当时的称呼),谈论关于把我辞退的事。结果,松下先生却说:‘这种会修理制作模型的人,由我的修理工厂来雇用他吧。’这或许就是人的缘分吧。”

  在这场恳谈会席上,当时的会长松下先生听了这一段话,也想起从前的事来。松下先生做了以下的回顾:

  “听了副社长的谈话,我也想起四十五年前的事业。虽然我对当时的印象觉得很模糊了,不过,因为中尾君比我还清楚这件事,所以我想事情应该就象中尾君所说的一样。

  “人类真的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缘分,我们的下游工厂负责人B老先生那时来到公司,劈头就说:‘头儿,不好了呀。’‘什么事不好了?’‘嗯,就是那个到我那里工作的中尾那个年轻人啊。’‘他怎么啦?’‘他一点也不听我的话,只要我说要怎么做,他就一一把我的话反驳掉。那个男孩子真麻烦啊。’我说:‘是吗?就是上一次来我们的车床工厂借车床的那位年轻人吗?我当时曾问他:‘你是哪来的?’他回答道:‘B工厂来的。’我觉得那位年轻人很出色啊。’‘不,他麻烦得要命。’‘那么,让他到我这儿来吧。’‘你这里要用他?’‘我这里可以啊。你那里既然有问题,就让他来这里吧。如何?’就这样,中尾君加入了松下电器公司。”

  对于一个能针对工作方法陈述自己种种意见的人,B工厂认为这是一个“不听主人的话、老爱和主人抬杠的人”。而松下先生则判断他是一个“有趣、有见地的人”,并感到这种人才是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世有伯乐,才有千里马”。一匹能跑千里的名马,若没有碰到能偿识他的伯乐,那么,这匹骏马一定会无所事事,白白糟蹋掉一生。名伯乐获得了中尾先生这位奇才,中尾先生的才能方得以展现出来。

  但是,如果没有很会骑名马的优秀骑师,名马反而会变得比劣马还难骑。千里马也成了空有的宝物,而不能加以利用,这时对这个骑师而言,千里马就不算是千里马了。

  对于企业而言,并不一定需要员工全是千里马,也即是超级的人才,那是不可能的。假使,很多具有超级能力的人,如果聚集在一起,反而会因不好控制,而影响公司发展的前途。还是要由各式各样的人来组成一个公司比较好,当然也不能全是劣才。

  松下先生于公元一九六三年八月,在和日本青年会议所所员恳谈会的席上,谈到:

  “当时的松下电器公司,没有收容以前三名来自学校毕业的人,是很正确的。如果让那些人来的话,我就糟糕了,因为他们很优秀,因此不是适合我公司的人才。

  “当时,旧制高等学校毕业的人还很少,大部分都是小学毕业。因此,若要征求中学毕业的人,就要费一番很大的功夫。我开始做生意是在一九一八年,当我认为可以招收旧制专科学校毕业的人时,已经是一九二○年了。由一九一八年起到一九三四年,我才第一次雇用两名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因此,在那时之前,只要是中学毕业就是最好的了,事实上,也真是最好的啊。

  “各位可能与我的观点不一样。不过,人是应当在适合该公司的状态下聚集起来的。在优秀的人也会有麻烦的啊。太优秀的人虽然也有相当勤奋工作的,不过,大部分太优秀的人都会说出,在这种无聊的公司上班实在糟糕的话来。可是,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就会以感激的心情说,待在这家公司真不错,因而努力地工作。我欣赏也感谢这一类型的人。因此,我不会招募太多优秀的人。”

  这是采用人的原则,并不一定要征求超级的人才,只要能求得适合该公司的人才就好了。而采用后的人才造就,也是同样的情形,并不是非要把每一个员工,都培养成具有超级能力的人才不可。首先,这种事根本就不可能。公司里有各种的工作,只要分别有适合各种工作的人担任就可以了,超级的人才倒不是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那么,公司所需要的人才造就,或者称作人才培养,究竟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松下电器公司对人才的培养认为是:“能正确理解公司基本的经营方针,并努力实践自己的使命,以达成使命的人。”这里又提到了基本的经营方针,其实松下电器公司完全是以这个基本的经营方针、经营理念为中心、为基础来行事的。当然,所谓基本的经营方针是相当抽象的,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分别发挥各自的创造力,产生自己的风格,自己去思考具体的事情,并加以应用解决才行。对松下电器公司而言,能够照这个基本的经营方针去做,完全尽到“产业人本分”的人,就是人才。

  松下先生只要一有机会就对员工们说明,什么样的人才是松下电器公司所需要的,还有,公司必须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等等。明确理解人才的内容,是造就人才的基本,松下先生所谓的人才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有如下的标准:

  虚心学习,不断进取的人。要以一句话来表达松下先生的伟大,实在很难。不过若从根本上来说,那就是松下先生虽然有这样大的成就,仍然具有非常谦虚的态度。

  当然,他所持的经营信念是一点也不动摇的。但是,那是一种确立于谦虚之上的信念与意志。

  “人类如果失去谦虚,那么信念或确信,就会变成自大。自大就是自满,自满就会失败。这是最需要警觉的。”松下先生指出,扩大之后的松下电器公司,最忌讳的是员工,尤其是在岗位上的人自大。公司在社会上,在产业界,占有今天的地位,固然可喜,不过更应加以发展,以便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因此,大家必须顺着社会的需要而努力。同样的,一个公司的社长、课长也应站在此立场,促使员工进步,对社会尽一己之力。如果忘掉这个使命的话,认为是靠自己的力量才使公司壮大,并靠着自己的手腕才爬到今天的地位,这就是骄矜自满。有这种想法,一定无法再发展进步的。

  另外,如果有谦虚的心就可以知道别人的伟大。如此一来,就会觉得自己的员工都比自己伟大,因而知道了员工的长处,也知道活用其才能之道。松下先生指出,在上位的人尤其不可没有这种谦虚之心。经常不忘初衷,又能谦虚求学,不断进取的人,才是企业所需人才的第一个条件。

  松下虽然有生活的经验,可是在某种观点来看,他觉得这个公司里最差的人就是他。因为他是最年长的,体力、记忆各方面和年轻的各位相比,没有一样超越各位,这是事实。最差的松下先生既然当了领导者,为了达到成果,因此,松下先生必须接受各位的指导来工作,舍此别无他法。没有才能的人,如果广泛地吸取大家的才能,这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才能。因此,就拿找出松下电器公司进步发展之道这一点来说,假使松下先生没有发现好的方法,别的干部总应该发现吧?干部若没发现,起码他们的员工总会发现吧?不管是谁发现的,都是为了松下电器公司的进步,而找出来的好方法。我们应该坦诚地接受,拿来做为自己的方针,再引为公司的方针。连一封信都写不出来的松下先生,能成为这家公司的社长,又能不犯什么大过错,完全归功于松下电器公司两万五千人的聪明才智。俗话说,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海,力量就无可比拟了。今日的世界上,只要有想干的坚强意志,那么,欲寻求的聪明才智,是满遍天下的。德川时代,想追求智慧,必须亲自走十里的道路去请教人,才可获得。如今,象电视等都是免费供应知识的。另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也各在所属方面活跃着。因此,今天是一个即使自己没有聪明才智,只要有所需要,就可充分求得的时代。要求得那些才智的基础性知识,各位都已经具备了,因此,一点困难也没有。

  然而,实际上却有很多苦恼,又不能顺利求得。归根究底,应该是由于不能以真诚的心相待,不能去追求应该追求的东西而造成的。

  那么,人们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希望大家能好好地思考一下松下先生所说的话。

  战后的松下电器公司所走的路,实在是一条苦难之道。松下先生说他当时的心境,存有一股淡淡的希望,希望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开拓新命运的曙光。而每年过年时,总是说今年才是最有希望的一年,但私底下,心里却有个不安的黑影。就这样过了五个年头,那真是一段凄苦的时期。

  到了战后五十年代,总算有了转机,宣称“松下电器公司自今天起再度开业”。在一九五一年值得纪念的经营方针发表会上,松下先生对全体员工诉说要回到初衷,以谦虚的心情开始做生意,这是总算钻出长长隧道的时刻。自此以后,公司就陆陆续续制造出很多东西,而成了大买卖。这种气势,就是松下先生所教导的“心所应有的态度”发挥出来的成绩。

  “从头开始”,是指以过去的营业状态为基础,再从头开始新的生意。也就是说,不因袭守旧,而以新开业的心情来经营。所谓不因袭守旧,是指暂且把一切都回到空白,从零开始经营,以产生更好的传统。只要有开张的心情,就一定会产生谦虚的心和热情,而松下电器公司的好传统,又逐渐被引导回来了。而且以新的心情来开始,正是松下公司“日新月异”的传统精神。

  松下先生以为,以重新开业为前提,是生成发展的表现。所谓生成发展,就是每天有新的事物出现,旧的事物毁灭了,又生成了新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不断地在更改变动。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宇宙的规律。宇宙中的万物,就是以此生成发展的原理来生存的。因此,松下的经营也受这个原理的支配,松下公司一直都是以日新月异为心愿,就是采取顺应这个原理的经营理念。生成发展的经营理念,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松下公司开业的时间实际上是三十三年前,不过松下先生希望能将此定为第一期,而一九五一年为第二期的开始。

  任何一件事情在开始时,都是非常困难的,万事开头难,就拿绘画来说吧,刚开始学画时,是相当热心的,而且有认真练习的谦虚感。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只要画得好一点,就会马上骄傲起来,完全失去了谦虚,更不听从他人的忠言。公司刚开始时,服务态度也相当好。可是,一旦出名到了某种程度时,服务态度就不会再进步了,这是人之常情。因此,这个时候需要有重新开张的心情,随时注意自己的服务态度要谦虚。这么一来,繁盛的生意必定会降临的。

  松下先生所说的重新开业,就是想唤回谦虚的心和初开张时的热情,想把经营重新还原到起初开始时的空白,再加以检讨,并追回初开张时的谨慎态度。既然是生意,就会有剧烈的竞争,也必须激起自己昂扬的斗志,然而,在这当中,可不能忘记谦虚。如果能谦虚,就能吸收新知识,同时,也会替自己带来进步。本公司一直很强调这一点,并以此为根本的经营理念,来推动公司的发展。松下电器公司的成长终于受到世人的注目了。这是过去二十年的情形。可是,自从发生战争后,中间出现了年的空白,也失去了这个优点。

  然而,今天在再度开张的情形下,松下先生要再次强调谦虚的重要。

  松下电器公司无论从事什么事,都会提出基本的经营方针来,因此或许有人会问,这么一来不就把员工定死在基本经营方针的模式上,而完全抹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吗?其实正好相反。

  以基本的经营方针为根基,再加上各人的创意功夫,使每个人都能展现令人眼花撩乱的才能,这是松下电器公司的理想。因此,我们要求上司能让部属自由行事,并活用他们的才能至最大的限度。

  一旦陷入一种固定的方针和学问时,就只能自这个范畴来看事物,因而无法把握住事实。知识再渊搏的人,只要被固定的方式和学识所局限时,就很难真正发挥他的才能了。如果有知识,又不拘泥于形式,那种知识就足以形成真正大的力量。因此松下先生大力主张,能不墨守成规,又能经常具备新观念的人,才是企业所必需的人才。

  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现在,公司内有各种组织,在今后仍应求得其正确的形态,能做种种变更的当然更好。现在的组织也必须时刻加以检讨,而确立于新一代的新观点上才行。当然,到目前为止,组织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