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

第22章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第22章

小说: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适当的时期,使它实现的。请不要以为“我的建议,却不被采用”。

  把松下先生的这种构想制度化的,就是松下电器公司的建议制度。松下电器公司“下情上达”的公司风气,是很旺盛的。例如,公元一九七八年,当时已创业六十周年了,在积极鼓励建议之后,一年之间总共提出了一百七十七万件的建议。次年并没有怎么鼓励,仍然有一百五十七万件的建议,平均每人提出了二十四件的建议。某事业部甚至达到平均每人每年八十六点二件,可见大家是多么的热心。

  建议事项都会转送到审查员那儿,要不要采用,都要回答得清清楚楚。如果不采用,都要写出详细的理由——例如,你的建议,别人已经提出过了,我们不采用是因为什么原因;如果这个地方能再进一步设计的话,也许我们会采用等等——然后送到建议者的手里去。这个回信的处理是很费事的,可是如果不这么一件一件处理的话,建议制度会变成有名无实了。对于不采用的案子,就把它丢进了纸篓,也许处理时间可以省掉很多麻烦,可是,这样做,建议制度就会被破坏了。大家对此会认为无所谓的。除此以外,凡建议被采用,都会发给奖金,以资鼓励。

  建议的内容,有关制造方法的顺序、布局、改善机械或工具之类的比较多。例如,干电池的工厂,布局和工程都依照员工的建议进行着。在那儿使用的工作机器,没有一件是原来的机器,统统都是由全体员工的建议而经过改良,或另外订做的新机器。

  在传送带边工作的女工也提出过很好的建议。作业指示图是由班长、领班等富有经验的人所写的,可是,实际操作以后,员工发现,这个地方如能改成这样,工作效率不是更好吗?建议的结果被采用,以后就按照建议去做的方案,实在太多了。

  按照命令去做,是“作业”,可是,一面想着,还有没有改善的余地,就会变成“工作”。有人批评说,在传送带之前工作的人,就是“人被机器使用”,使人失去了人性。可是,如果能用不同的态度面对着工作,照样可以把人的自主性发挥出来。松下电器公司就是希望全体员工,能成为有自主性的人。

  不建立建议制度也不要紧,只要能使部属积极地提出他的意见即可。松下先生也常常主动地、随时随地去向部属征求意见。任何人的意见,他都会认真地听。松下先生的头脑能保持永远清楚,是很令人惊讶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他很愿意细听别人的话。松下先生对干部也常常说,要多听部属的意见,才能把部属培养属成为积极、自主的人才,同时这也是汇集众智去经营的基本。

  举棋不定的时候,部属的建议是最好的。实际上,有许多部属,对某些方面,比部长或课长有更好的意见,如果我们不能把它活用的话,就是一种损失,因此,经常鼓励部属多多建议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这样活用部属的好创意,那么部或课的成果就容易作出,同时也能培育部属们成为好的人才。可是,人是很奇怪的动物,也许收到部属的好建议时,上司会觉得,照样采用,会有损上司的面子。松下先生认为不应当那样想,虽然建议是部属提出来的,可是“决定采用”的人是自己。好的创意固然很重要,可是,如何采用它并产生成果,是更重要的。如果能够因此而顺利成功,部属的能力和自己的能力都会有所发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上司真正的职责,也正在于此。

  因此,上司要具有使部属乐于建议的态度。如果部属所提出的建议并不是最好的,但只要不是恶意的,就可以告诉他:“你按照那样去做做看吧。”

  如果只采用绝对不可能错的建议,而稍有疑问就不采用的话,部属的建议就会愈来愈少,创意和设计的兴趣也就会降低了。如此成了习惯以后,所有部属都会变成硬化了的木头人。这样不但不能培养人才,反而是浪费人才。

  所以,遇到建议不是最好,但也不坏的时候,上司应该有“很好,你去做做看,我也很高兴,就按照你的意思去试试吧。”这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松下先生认为,该反对的就要反对。但是,在左右为难,实在不知道是好是坏时,他多数是表示赞成的,通常会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你去试试看吧。”因此,松下电器的员工都痛痛快快地工作着。

  使部属有干劲,培养部属成为有自主性的人才,可以说是人事政策中,带领部属时最重要的事情,也可以说是造就人才的根本。这个主题,怎么说也说不完的,对此,松下先生强调“要使部属说出意见来,是很重要的一步”。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如何交代工作,才能使部属产生干劲”的问题。现在把松下电器公司向管理者说明的文书,摘录给大家:

  把交代工作变成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方法交代工作呢?

  那就是,要使每个人都感到这工作是值得做的,应按照个人的能力,增加工作的质与量,也就是“职务充实化”。交代工作使部属感到值得做的方法是:

  第一,给予部属能自己计划、实施、统制的工作。以往工作的计划和检查常由上司来做,只有实施的部分由部属去做,然后上司再加以批评。这样的做法,会使部属没有自己策划的余地,让他们不经过思考地去工作。这样的话,部属很难对结果负责,理所当然也就对工作没有趣味了。给每一个人有挑战性、需要负责的工作,然后,由自己为了达成这个工作,而去计划、实施和编制等。象这样对整个的工作,尊重部属的自主性,才是把部属当做人看待,也才是正确的工作方法。

  第二,给予部属一连串、整体有规划的工作。为了要提高工作的效率,在现场的话,可以依照工程的区别,进行分工。可是,分工做得太极端的话,工作就会单纯化。因此,对工作失去兴趣,干劲也会降低。同时,在品质管理上,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为了要避免这样的弊端,作业的本身,在计划时就要把它单纯化。但是,对从业人员不做细密的分工,让他们尽量能多负责几个项目的工作。然后,在他们分担的工作里面,至少要有一项需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力,使得工作有一点变化,才不会过于单调。

  这是把工作当做一个整体的过程,把整体的工作交给部属。其中当然也有加重他责任的意思。可是,对部属来说,把需要负责的工作交给了自己,感到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对企业来讲,分工是提高效率的一种策略。可是,工作效率不能单看工作时间的计算,成绩就可以提高。从事工作的人,心理和感情要发生作用,工作效率才能提高。所以,我们必须从这两方面来加以改善和检讨。

  从以上的各项,我们可以明白,人是需要努力、辛苦、勤奋学习才能取得进步,才会感到做人的价值和喜悦。

  那么,公司经营者发现人才之后,如何破格录用呢?我们想不依照常规即是年功序列的方法,破格擢升年轻

  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居于高位。可是他们是不是能胜任新的工作?我们感到不安。另一方面,也担心公司里面的气氛变得不愉快。所以,我们正在迷惑着。请问提拔人才,应该怎样处理才好?

  如果一个团体的领导者是个有领导能力的人,那个团体的每一个分子都会进步。可是,相反的,如果领导者不具有领导能力,那个团体不但不会发展,反而会崩溃。一个有领导能力的领导者,对于团体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松下先生的想法。因此,他对破格擢升人才,是非常赞成的。只要选对了人,就可以打破公司里面暮气沉沉的气氛,使公司迈向繁荣。假使,某一个公司的经营情况很不好,而这个公司的负责人又是个五十岁的经营者,他非常的老练,可是,却没有一件事情做得好。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次偶然的机会,由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接替了他的工作。很明显的,这个公司会焕然一新,并且,每件事情都很顺利。也就是说,那个公司的业绩,是由那位新人发挥他的实力,而完全改变的。

  情况之所以会完全改变,是因为实力有差别的缘故。而这种实力,并不一定会因为年轻就没有,也不一定经验丰富的老人就必然有实力。这与一个人的年龄是没有关联的。

  要站在最高位,当然需要经验,才能把事情办得好。进入公司只有三四天的人恐怕不行。因为他还不熟息公司的情况。可是,在公司待了十年、二十年,到了四十岁左右,如果那个人有素质的话,或者那个人有某种信念的话,他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松下先生认为四十岁左右的人,在体力上还没有衰老,所以,能够做出相当的成果出来。可是在日本,这样的机会比较少。

  在日本,对于年轻有实力的人,常常因为他的年轻,而让他停留于第三位、第四位,使他没有机会发挥才能。这样的现象,在日本的各产业界都有。这对国家繁荣而言,是非常大的损失。

  可是,要提拔这种优秀的人才,会使人担心他到底能不能胜任。这的确也是个问题。不按照年资,而要从下面提拔的时候,一方面对他期望,但是,另一方面也很不放心。松下先生说,在这种情况之下,不一定要百分之百,只要有百分之六十的可能性,就可提拔。

  只要有百分之六十的可能性,就当作及格来使用。松下先生说,他在提拔人才的时候,有时会遇到令他不大放心的人,但在当时除了这个人之外,就没有第二个人可以考虑的话,只好让他试一试。结果获得成功的事例比较多。

  人的能力,表面的百分之六十也许可以看得出来。而内部的百分之四十,不做做看,就不能知道。所以,得到六十分,应该可以算是及格的了,也就是说,可以提拔他做新的工作。从各方面搜集资料得到的分数,如果达到百分之六十的话,就让他去试试看。不过,重要的事情是,这个百分之六十,不能马马虎虎,而必须是正确的答案。用这个方法提拔人才,公司的成绩才会改变很多。

  在日本有依照年资进级的习惯,越过前辈进级的话,被提拔的人多少会对前辈感到不好意思。被越位的人,心中也有一点不舒服。为了要避免有这种情形,经营者在提拔年轻人以后,要赶快帮助他稳定下来,安心于新的职位。

  破格擢升人才需要有人帮助。例如,提拔某人当课长,在那一课里有很多比那个人年资老的人,他却越过那些前辈们,去当课长。在这种情形之下,光是把新的派令,交给新任课长,然后发表,这次我们派某君当课长,这样的做法,是不妥当的。以前松下先生当社长的时候,一定要交代清楚。也就是说,让那一课里年资最老的前辈,代表全体课员向新任课长宣誓。某君接受新派令之后,便向大家致词,说:“从今天起授命担任课长,请大家多多支持。”这时候,课员里面,年资老的人站起来,代表全体课员向新任课长致祝词,最后说:“我们宣誓,绝对服从课长的命令,全力以赴。”这么一来,从那一瞬间起,课长的威严,就会有一百八十度的改变。

  也许有一些人会认为,这是恶作剧的做法。可是,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便会有奇怪、矛盾的气氛留在那里,课长不象课长,很多事情不能顺利推行。所以,一定要让老资格者做代表宣誓,使得气象焕然一新。

  要提拔年轻人的时候,先是把职位交给他,然后,鼓励他努力去做是不够的。一定要帮助他,经过仪式后,使他能安心地就任,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社长不这样做,公司便不能发展。

  不过,要做破格提拔的时候,社长绝对不能循私情,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做为人事调整的标准。一定要看那个人,是不是恰当的人选,这是基本要件。“某某人工作能力很强,但是我讨厌他,所以不擢升他。”这是不行的。“工作能力差一截,但是我喜欢他,所以,让他当课长。”这样做也是不行的。就算是自己不喜欢的人,为了公司的工作需要,必须向这个人低头、拜托。经营的人,要有这样的器度才行。

  松下先生说,周围的人对被提拔的人,应该要由衷地祝福,不能有嫉妒的心理。

  自己的部属只要是人选,就该把自己的职位让给他。要推行提拔人才,如果没有大家的了解,我们就没有办法实行。为了使工作进行顺利,哪怕他是自己的部属,只要他是适当的人才,就该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他,要做到这样彻底的地步才行。这么一来,就能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而产生真正民主的公司。

  对于同事的升级,应该由衷地祝福他。做人难免有小气的地方,尤其是日本人,大家的度量都不够大。例如,在同一个工作场所里,以前的老同学进级的话,其他的同学就会嫉妒他。疏远他,排挤他。相反的,有人失败了,就会幸灾乐祸。如此一来,嫉妒和狭窄的心胸,不正好证明他是不配升级的人吗?并且也表示他的人格不够健全。

  在公司里面,光是有功于公司的人,让他担任重要职位,如果那个人的能力不能胜任,对公司也并没有好处。一般的公司,很容易把重要职位,让这些对公司有功的担任。松下先生认为,这是非注意不可的。

  对国家有功劳的人,应该给他优越的俸禄,不要因为有功劳,就给他地位,要给地位,必须要有相当于那个地位的见识才行。如果只因为有功劳,而把地位给予没有见识的人,国家就会崩溃。事业的经营,也是相同的道理。对于有功劳的人,给他提高薪水就行,地位要给有见识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有见识的人呢?松下先生说:“有见识的人,就是有才能的人”。对于人才的标准,松下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尺度:

  一、不忘初衷而虚心向学的人。

  二、不墨守成规而经常出新的人。

  三、爱护公司、和公司成为一体的人。

  四、不自私而能为团体着想的人。

  五、能作正确价值判断的人。

  六、有自主经营能力的人。

  七、随时随地都有热忱的人。

  八、能得体支使上司的人。

  九、有责任意识的人。

  十、有气概担当公司经营重任的人。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一 选拨开拓进取的领导人才



一 选拨开拓进取的领导人才

  创造力是一种内在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交叉影响产生的一种效应。综合心理学的分析结果,不同的创造型人才,既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也有共同的个性特征。创造力的个性特征也是可以培养的,下面就这个问题分述于后。

  第一、创造型人才的个体类型,其分类方法有多种多样。首先,依据他们在不同领域作出的创造成果分,有发现型与发明型;推测型与条理型;经典型与浪漫型;再现型与创造型。等等。

  发现型与发明型。发现是对客观事物新的认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发现事实;另一种是指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在发现过程中,智力结构中的认识因素,如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起着主要作用;活动因素,如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则相对作用较小。发明是根据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