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新生-走出失败-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以外,福特公司将附属于它的零部件供应商分离出去,成为独立的分部。这些行为表明,福特决心更好地利用汽车行业的价值链。自1999年初以来,首席执行官雅克·纳赛尔尝试着重新塑造福特公司,使之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仅仅将汽车零件组装起来,然后销售……转变成一个较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公司。这一战略被称为〃消费者耳机〃。福特公司认为,经营战略不是由福特公司总部决定的,而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的。如果福特公司不能为消费者提供他们喜欢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它就不能有赢利。
巴菲特:〃5+12+8+2〃的成功秘诀
巴菲特是当今世界具有传奇『色』彩的证券投资家,它以独特、简明的投资哲学和策略,投资于可口可乐、吉列、通用电气等著名公司股票和可转换证券,获得了巨大成功。巴菲特成功秘诀可概括为〃5项投资逻辑、12项投资要点、8项选股标准和2项投资方式〃。5项投资逻辑是:(1)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人,所以我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2)好的企业比好的价值更重要。(3)一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4)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质价值。(5)没有任何时间适合将最优秀的企业脱手。12项投资要点是:(1)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2)买价决定报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长线投资也是如此。(3)利润的复合增长与交易费用和税负的避免使投资人收益无穷。(4)不在意一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仅留意未来5~10年能赚多少。(5)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6)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7)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8)投资人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9)〃安全边际〃从两个方面协助你的投资:首先是缓冲可能的价值风险,其次是可获得相对高的权益报酬率。(10)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11)即使美联储『主席』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12)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形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两点:买什么股票和买入价格。可见,巴菲特的成功靠的是与众不同的投资理念和逻辑技巧。简单方法的背后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戴尔模式:大规模定制服务
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在1999年《商业周刊》评选的〃信息技术公司100强〃中名列榜首。该公司在最近几年火箭般的成长速度令所有同行瞠目结舌。戴尔公司是企业家、网络技术和企业软件汇集在一起的完美例子。戴尔公司的高速增长可归结为戴尔模式的充分运用……精简客户订货流程,精简产品从供货到制造流程的复杂企业管理软件、网络技术以及了解新技术发展情况的企业家,促成了一种新企业出现。戴尔公司每年生产数百万台个人计算机,每台都是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组装的。要实现大规模定制的梦想,就必须掌握各个客户定货以及自己企业各种资产的全部信息。戴尔公司的立足之本是以低于竞争者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个『性』化的服务。他们最关键的竞争武器就是掌握信息。如果消费者认为一家企业的产品与其它企业不同,那么这家企业就可能定出较高的价格。戴尔公司是怎样向大客户提供服务的呢?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例,戴尔公司为福特汽车公司不同部门的员工设计了各种不同的配置。当通过福特公司内连网接到订货时,戴尔公司马上就知道订货的是哪个工种的员工,它需要哪种计算机。戴尔公司便组装合适的硬件,甚至安装适当的软件,其中有一些还包括福特汽车公司储存在戴尔公司的专有密码。戴尔公司的后勤服务软件非常全面和先进,因此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开展大规模定制服务。当战略专家们指出公司必须在特『色』战略和低成本战略之间进行选择时,戴尔模式证明,通过技术和管理的结合,可以达到特『色』战略和成本战略兼而有之的效果。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认为,戴尔公司下一步的努力目标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定制电脑,提供快速交货服务,对客户服务重新定义。戴尔公司的客户服务新方案是,使用因特网将客户服务自动化和个『性』化。
诺基亚:芬兰普基拉村的股票神话
30多年前,离群索居的单身汉翁尼·努尔米死后,给普基拉村留下了760股诺基亚股票。诺基亚当时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生产纸张和橡胶制品的小公司。但谁也不曾料到,如今他留下的这笔数目不大的遗产竟然使这个村的村民们成为名扬天下的〃诺基亚百万富翁〃。到1999年末,诺基亚公司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公司,其市场价值超过了英美石油公司,股票价值自1992年初以来猛增长291倍,使该公司的资产达到1260亿英镑。诺基亚在1991年以前实在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地方。1991年诺基亚公司出现危急形势,芬兰的主要经营伙伴苏联的解体使芬兰及其合作伙伴们的经济陷入了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新任总裁约尔马·奥利拉在1992年决定放弃服务电信业务以外的所有其他经营业务,投身移动电话的开发利用。诺基亚公司迫使世界接受了新的数字标准(gsm),一下子走到了当时支配电信市场的大公司集团的前面。如今,诺基亚公司成为芬兰的世界『性』大公司之一,在移动电话销售方面居世界第一,领先于主要竞争者瑞典爱立信公司。诺基亚手机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手机品牌。该公司的目标是〃把因特网放在每个人的口袋里〃。目前诺基亚正在研制第三代移动电话……可以上因特网的无绳电话。为了实现向第三代移动电话的转变,诺基亚公司已经同爱立信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联合起来,向微软公司发起直接挑战。诺基亚公司新的雄心大志是〃制造真正的随身办公室〃。诺基亚在短短8年内创造了一个神话,它的成功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机遇是随时存在的,成功的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们。
西门子:战略发展的加法和减法
西门子公司已经有150年的发展历程。今天,西门子公司成为在全球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巨型跨国公司,员工总数约43万,业务遍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门子公司发展的动力之一是不断重组业务,不断调整组织结构。每20年西门子公司就要进行一次较大范围的业务重组,每年也都有一些业务调整。最近一次重大业务重组是在1989年。西门子根据市场不断细分的形势,把6大业务部门重组为14个业务部门。西门子公司的成功之道在于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确定自己的主营业务,坚决削减非主营业务。在西门子的历史中,他们也曾把注意力转向其它领域,生产过汽车、飞机发动机等产品,但很快就进行了调整,果断地放弃了与内燃机有关的制造业。在最近进行的业务调整中,西门子公司准备撤销其原有的电子管部门、西门子利多富零售和银行系统公司以及信息、通讯和工业部门的一些机构。市场的细分也促使西门子的业务不断细化。为了使一个细分化市场的顾客得到最好的服务,就需要公司的业务细分、员工的服务对象细分。西门子在确定战略发展的加法和减法时,都会把朝阳产业放在自己主营业务中。这些年,西门子的经营重点放在能源、工业、信息和通讯、医疗、交通、照明等核心业务上。由于电子业的迅猛发展,电气工程领域的市场销售增长率将继续高于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因此西门子公司的经营战略重点放在了不断扩展的全球电子电器市场上。西门子公司经营准则的重要一条就是〃客户决定我们的行动〃。公司十几个业务部门都设有市场部,他们随时追踪市场信息,根据顾客的需求提出业务改进的建议。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产品多元化还是核心化的选择。80年代以来,西方大公司发展的一个普通趋势是〃归核化经营〃,主要是发展相关业务,剥离非相关生产。西门子公司战略发展的加法和减法正是这一做法的具体体现。
联合利华的发展理念:〃小即是美〃
联合利华提出的〃小即是美〃的发展理念多少反映出它的与众不同。这种〃小〃不是指销售额或利润的减少,而是指联合利华将其在全球推广的品牌从现在的1600个减少到400个以下。这400个品牌的产品营业额现在已经占该集团总营业额的90%。该集团在最近出台的《远景规划》中写道,它将来不仅要销售清洁产品,而且将为消费者提供周到的清洁服务。这只是它为密切同消费者的关系和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所作的最新努力之一。1998年,该公司挑选了一批年轻的管理人员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目标进行调研。调研的结果非常惊人,迫使联合利华反思很多关于品牌和消费者心态的传统观念。该公司总裁尼尔·菲茨杰拉德认为,如果联合利华的发展想使所有投资者都感到满意的话,它就要勇于开拓,尝试新的发展战略。他说:〃我们不仅要做得更好,而且要做得与众不同。〃联合利华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是,在削减品牌数量后,将重点发展名牌产品,使这些品牌的产量每年增长6%~8%。联合利华通过减少供货商和用处不大的销售渠道节省流通成本,估计简化供应环节将使该集团每年节约10亿英镑。要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意味着联合利华需要更多的人才。因此,联合利华计划着手改善工作条件,以吸引更多的高级人才。联合利华的做法表明:21世纪的商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争夺人才的竞争。
14李嘉诚商海感悟
历经58年奋斗,李嘉诚建立了今天的王国。
最新一期香港《资本》杂志选李嘉诚为香港十大最具权势财经人物之首,现在李嘉诚拥有约600亿港元财富,其商业王国市值数千亿。
到今天,他仍然坚持每早5时45分起床,听6点钟新闻报道,接着打高尔夫球,然后返回办公室,展开一天的工作。
走到人生第七十个年头,李嘉诚扼要地说出成功之道。〃因为我勤奋,我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少年:〃人家求学,我是抢学。〃
每次面对逆境,李嘉诚都会这样问:〃自己有足够能力应付吗?〃
能力需要锻炼。入世之初,他就碰上逆境。
1938年,李嘉诚读初中,为了逃离战火,一年后,他跟着爸爸离开家乡『潮』州到香港谋生。
爸爸在家乡当教师,李嘉诚自小喜欢看书,来到香港,他坚持半工半读。〃人家求学,我是抢学。〃
李嘉诚13岁那年,爸爸患肺病入院,他马上到处查看书本,寻找医治方法,但最后还是失望。临终前一天爸爸问:〃你有什么事跟我讲?〃李嘉诚很有自信,安尉爸爸,说:〃我们一家人,一定会生活得很好。〃每次提及父亲,李嘉诚都是眼泛泪光,哽咽说着往事。
之后,李嘉诚做推销员边进修边工作,赚钱养家。
当推销员的日子,李嘉诚每天工作16至20小时,没因香港战『乱』而放弃拼搏。早上9时上班,他到其他地区发掘新客户。人家喝下午茶,他继续工作,晚上,他又跑到工厂视察〃跟单〃。工作尽责勤奋,他开始有自己的熟客。一次老板以营业额计算,派发年终花红,李嘉诚排在第一位,花红高出第二位7倍,〃我表面谦虚,其实很骄傲,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就老想着一直爬上去,所以当我做生意时,就提醒自己,如果继续有骄傲的心,迟早一定碰壁。〃
创业:〃不要嫌弃细小河流…〃
1952年,李嘉诚开设塑胶厂,取名长江。〃不要嫌弃细小河流, 河水汇流, 才可以成为长江。要不停吸收新知识, 留意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甚至要稍跑到社会之前。〃
50年代香港工业刚起步, 又有大批廉价劳工, 经营小本生意, 最重要的是能吃苦耐劳。〃最辛苦的是做穷生意。〃 创业时,资金不足,推销、设计,样样都要亲手做。一天,李嘉诚阅读一份外国杂志,他注意到一部制造塑料瓶的机器,可以造出较优质而又适合香港市场的产品。只可惜当时香港没有这种机器,若到外国订购,价格又昂贵。于是,李嘉诚不断研究,制造机器,〃靠这部机器,在最短时间,令我至少赚了几万元。〃
经商之道,要居安思危,也要洞悉社会动态。〃没有一样事情会无止境地好,同样道理,没有一个行业一直好下去。〃
经营塑胶生意时,李嘉诚已投资地产,主要投资到工业大厦。就在70年代香港工业微前,他结束塑胶生意。〃我在赚钱时结束工厂,赔偿赔得足,工人们人人开开心心。〃
投资地产,李嘉诚运用资金宁取稳健保守,从不向银行借贷。〃做生意似划艇,我一定会想,有没有足够气力由a到b?又想:有气力划回来吗?〃
1967年香港社会不稳定,投资者失去信心,但李嘉诚有另一见解。〃中国不会将香港变成一个烂摊子,那对她没有好处,香港不会完。〃人弃我取。李嘉诚低价买下其他地产商刚开始打桩而又放弃的地盘。70年代,人口由战后60万增至400多万,楼宇需求大大增加。〃我赚到很多钱,但不是一个天文数字。〃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
某日,开完业务会议,他的秘书洪小莲(现为长江实业董事)说:〃我们将来一定要做成最好的华资地产公司。〃李嘉诚却说:〃我们要做到能与置地(当时香港实力最雄厚的英资地产商)较量。〃
70年代中,长实击败置地,投得地铁公司那块位于中环旧邮政局的地皮。虽然如此,但当问李嘉诚,经商多年,最引以为荣的是什么事情,他说不是击败置地,而是〃我有很多合作伙伴,合作后,仍有来往。比如投得地铁公司那块地皮,是因为知道地铁公司需要现金……你要首先想对方的利益:为什么要和你合作?,你要说服他,跟自己合作都有钱赚。〃
创业者的新生—走出失败 第1章 善于总结,反败为胜(2)
因为这一击,江小莲后来回忆起当初李嘉诚那番话,发现原来梦想可以成真。
管理:〃你要首先让他们喜欢你。〃
洪小莲当年是李嘉诚的秘书,那时长实还未上市。她说:〃如果当年我的老板不是李先生,就没有今日的我。〃
当秘书,没什么消遣,洪小莲就用午饭时间来看报纸娱乐版。李嘉诚刚好走过,说:〃看这些东西,没有益处的。〃她当时想:〃关你什么事。我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再细想,又觉得不无道理,于是开始工余进修,后来,她又鼓励下属进修。
李嘉诚有一套管理之道:〃管理一间大公司,你不可以样样事情都自己亲力亲为,首先要让员工有归属感,使得他们安心工作,那么,你就首先要让他们喜欢你。〃
信心:〃上市公司一定不迁册,但一定要做得很好。〃
发展业务,不免会遇上风浪。80年代,风云不定。不少人猜测长实系公司会迁离香港,李嘉诚说:〃讲得最激烈的时候,我讲过一句:'如果要迁册,你们问问有没有办法迁走李嘉诚『主席』,没法子的话,请你们以后不要再提迁册了。 之后, 无人敢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