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红颜为什么自古多薄命 >

第7章

红颜为什么自古多薄命-第7章

小说: 红颜为什么自古多薄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新连连摇头:“不行!那太危险了,您又受伤了,还是我一个人去比较好!有好心的师傅照顾你,我很放心,我会尽快回来的!”公主低下了头,她知道她只会连累何新,她深恨自己柔弱无力,只好万般无奈地点了点头。何新得到公主的首肯,马上就出发了。

  天完全暗了下来,沉重的夜幕已经降临了。长平公主坐在幽暗的烛光里,她的心情无比沉重,从昨天直到现在,在她身上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命运一下子发生了那么大的改变。想起故去的母后,想起生死未卜的父皇,她再也忍不住好不容易咽下的泪水了。她慢悠悠地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只见一轮满月正俯瞰着大地。她想起上月月圆时,她和父皇、皇后在御花园赏月的情景,泪水又止不住地淌下来了,那时是多么快乐啊!可今夕又是何年呢?天上月圆,地下人却不全。正暗自伤心落泪时,她听到了何新急促的脚步声,不知怎的,那颗盼望的心倏地一下收紧了。只见何新面色苍白,踉跄着进来,“扑通”一声跪在了公主面前:“公主,皇上,皇上他已经归天了!”有如当头一棒,长平公主只觉得天昏地暗,她勉强支撑着没有倒下,耳边传来的何新的诉说,离她好遥远、好遥远。她再也支撑不住了,柔弱的躯体飘落在地上。

  等她醒过来,已是4天以后。她顺从地喝下了老尼姑递过来的稀粥,她不再流泪,不再开口说话,只是静坐在窗口,瞪着屋外的枯树发呆。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柔弱的公主仿佛一下子变得坚强了。

  就在公主躲在水月庵的这段日子里,外面的世界又发生了更大的改变:清军入关了,明王朝已经彻底崩溃,取而代之的是满族人统治的大清王朝。铁骑入关霸占中原的清朝统治者 


  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在“吊民伐罪”的黑旗下,采取了既打又拉的措施,一面镇压各地起义农民,一面对汉族士绅进行安抚怀柔,进京后三天,他们就下令,“官民人等为崇祯皇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原明朝遗留下来的官员,官复原职,甚至加官晋级。同时,还明确宣布,凡属农民军夺去的田产一律归还原主,并派人四处打探崇祯遗属的一下落。

  顺治二年,清政府终于找到了水月庵,此时的公主已失去往日亮丽的颜容,穿着粗布衣裳,只是眉宇间仍有掩饰不住的皇家气派。面对清朝官员,长平公主漠然地摇了摇头,她不愿随他们回到宫中,因为在那里已经没有明朝的皇族,在那里她再也找不到逝去的欢笑了。她已经习惯了水月庵清静简陋的生活,她已经完全忘掉庵外那个是非之地了。但清朝官员此行的目的是接长平公主回宫向顺治帝复命,自然不会答应她的要求了,只是在一旁再三催请。长平公主深恐连累水月庵,只得上了轿。

  到达京城时,她掀开轿帘,她已经一年没有见到这曾经最熟悉的京城了。战乱洗劫后的京城又重新开始繁荣,可这一切已经不能引起公主的兴趣了,她轻轻放下轿帘,心中只有漠然。

  顺治帝亲自接见了这位断臂公主,他对眼前这位遭逢劫难的公主颇为怜悯,她还只不过17岁。还未等顺治帝开口,长平公主叩首道:“民妇感激皇上不忘之恩,只是民妇无享受荣华之命,乞请皇上准民妇出家为尼。”顺治帝吃了一惊,他需要这么一位明代后人替自己收买民心,好不容易才找着,怎能轻易放弃?便婉拒道:“公主千万莫要如此,朕已替你安排妥当。”说完,他冲身边的侍臣使了使眼色,侍臣急步离开。稍顷,殿外走进一位公子,他见到跪在地上的长平公主,似是吃了一惊,但仍不忘君臣之礼,双膝跪倒在公主面前:“公主圣安!”长平公主定睛一看,原来是他的未婚夫婿周世显。故人相见,分外伤心。公主想起以前种种,不禁悲从中来,她呆呆地望着周世显,好像要看出过去、现在,还有未来。顺治帝趁势下诏为公主与周世显完婚,并赐给他们一座偏殿以及奴仆、财物若干。

  可是好景不长,婚后的长平公主只是感到了一丝丝与夫君重逢的喜悦,很快,往日的忧愁重又袭上心头。每逢看到自己肩上的剑伤,她就想起了死去的亲人,特别是慈爱的母后,她心中的忧思便不断袭来。丈夫的温存最终也不能唤起她的笑容,她一天比一天沉静,整日郁郁寡欢,生命之花一天天地萎谢下去,犹如一支快要燃尽的残烛,等待她的是一片黑暗。终于,她永远地消逝了光芒,在一个晚秋凄凉的夜里,广宁门外多了一块墓碑,那儿静静地躺着一位公主,一个因生在帝王家而遭受不幸的公主。或许,如果她只是一个农家女,她的美貌、善良、贤淑会带给她一个美满的家庭和幸福的一生。

  民间传说中,长平公主并没有死,她如愿以偿,在水月庵里出家为尼。也有人说,她成为清初一代女侠,做着反清复明的工作。康熙初年的奇人韦小宝、雍正年间的著名大侠甘凤池、白泰官、吕四娘等都出自她的门下,这大概是后世小说家的杜撰吧!但不管怎样,历史长河中的确有过这样一位剑下余生的断臂公主,她有幸生在帝王家,却也不幸生在帝王家。世易时移,末代公主的命运仍在向人们诉说那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仍在向人们诉说那如泣如怨的故事。

  命运剖白:

  长平公主虽然身处乱世,又生于一个衰败无为的朝廷之家,又遇到一个外强中干,无力主宰天下而亲手杀害亲人的皇帝老子,但是,命运之神却对她格外开恩,使她在九死一生中活了下来,并与自己的未婚夫喜重逢。这本是枯木逢春生命复活的大好时光,可她却忧思难断,终于花残玉碎断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页》 用信念抚平灵魂的创伤 
用信念抚平灵魂的创伤

  演员瞿颖誉贯影坛。她很容易轻信别人,熟悉她的朋友都这么说。这一点,从她装修这件事情就能看出来。买完房后,瞿颖谁也没告诉,悄悄地找了一个装修队,付了钱后很放心地去外地拍戏去了。“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我把钱付清了,工程队买材料什么的就不用来问我,也不用自己垫钱,可以尽心做事。”等拍完戏兴冲冲地回到北京,推开房门,瞿颖傻眼了:家里一片狼藉。工程队拿着她的钱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瞿颖起初也生气,但转而又想,那些人远离家乡出来打工也不容易,自己不过是损失点钱,算了吧,就当自己钱包丢了。这么一想,瞿颖又开心起来。“如果下次我碰到这样的事情,也许我还是会这样做。朋友们都气得说我太轻信别人。可我总觉得,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如果大家都戒备地带着面具去打交道,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宁可上一次当,也不要轻易放弃对人的信任,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我希望自己能保持一颗永远单纯的心。”

  “很多人说我傻,说我说话直接,为人太透明。我希望自己保持一个单纯的心态。如果说成长就是需要不断地变得圆滑的话,那么我宁可不要这样的成长。对我而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最重要。以前,我也会因为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烦恼,甚至委屈气愤。渐渐地我明白了,如果看重这些东西的话,生活会很不快乐,所以我尽量让自己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这些无足轻重的事情上。不要看到自己失去什么,而要看到自己得到什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尽管那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瞿颖最终将所有的遗憾和憧憬都留在了虚无飘渺的桃花岛上,但她从来不会因为这段感情而丧失对爱情的信任。“感情无所谓谁伤害谁,没有人逼你去恋爱,两人在一起是两相情愿的,是缘分。如果你把感情想象成伤害的话,你的心态是不健康的。所有的开心和伤心,到最后都是一笔财富。”

  在被看作是“大染缸”的娱乐圈中孤军奋战这么多年,瞿颖被锤炼得成熟了。面对陌生人,她的脸上依然是灿烂的笑容,只不过笑容的背后隐隐有了一些敏感的自我保护。她说自己懂得了如何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保护好自己。“生活赋予我的一切我都会坦然接受,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处理发生在我身上的每一件事情。我尊重所有的人,更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会,这会让我的人生越来越丰富精彩。”

  经历了感情波折的瞿颖,依旧坚持认为一定会有真正的爱情存在,“有一天,如果100个人当中,有99人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剩下的惟一对爱情依然抱着憧憬和幻想的女人就是我。爱情可以让人的心变得单纯和美好,我坚信我能找到完美的爱情。”

  正是瞿颖的单纯,使得她的心态年轻而健康。三十多岁的瞿颖,身上的光环和浮华都渐渐淡去,没有了幻想,也没有了浮躁,有的是一颗从容淡泊的心,一颗年轻的永远相信爱情的心。

  命运剖白:

  瞿颖虽然单纯、痴情,但她有一颗明朗坚定的心,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对生活、爱情的信心。因此,她虽受到了情感上的伤害,但是,她完全有能力去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页》 一代秀女,爱海迷航 
一代秀女,爱海迷航

  看古今中外,一张张美丽的脸在世事沉浮中显现、隐退。她们或痴、或怨、或爱、或恨,却也活出了自己的真风采、真性情。至情至性,所以至喜至悲。她们的个性纯真高贵,不屑于向世俗妥协,却也难被世俗所容,所以她们被误解、被扭曲、被伤害。她们可以为爱而生,也可以为爱而死,对于爱情她们是那么坚定。

  而她们的爱情却又是那么脆弱,脆弱到一触即烟消云散却又如此绚烂。作为旁观者,我 


  们是该为她们的至亲至性高唱赞曲,还是规劝她们放下高贵的头颅,过老百姓的平凡小日子?然而,这些都不能由我们来决定。

  缘分是什么?张爱玲给出的答案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早一步,也没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最喜欢《诗经·邶风·击鼓》中那四句诗:“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三千年前某位痴情人留下的痴情语,流传太广,直传到孔圣人的耳朵里去,老夫子尊重人性,可不像他的徒子徒孙们那样假正经,他觉得这痴情话语再诚挚不过,立刻将它收进了《诗经》。这四句古诗张爱玲在心里默诵读过无数遍,现在该与另一个人合念了。上海的沦陷注定要毁灭一些人,也要成全一些人,炸断了许多故事的尾巴,也必然编织了许多故事的头颈。倾城之恋,危城之恋,才好呢,她认定自己一生有托,托给这个叫胡兰成的男人,正如她的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将终身托付给浪子范柳原,从此清偿积欠了十辈子的情债,“生及相亲,死得无恨”,“纵被无情弃,不能休”。1944年8月,23岁的张爱玲嫁给了38岁的胡兰成,怀着新娘子所有的美梦,她想飞,一直飞往伊甸园的东篱。胡兰成刚刚解脱了旧婚姻的羁绊,就马不停蹄,争分夺秒地迎娶上海顶尖才女张爱玲。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未有过的满足,他向来自命风流,这是最得意的一次。他神魂颠倒,欲死欲仙,也没忘记对自己如花美眷恭维有加:“前人说夫妇如调琴瑟,我是从爱玲才得调弦正柱!”这样的谎言脱口,世间竟有痴情女子爱听。

  许多人肯定会嘀咕,胡兰成是汉奸,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张爱玲哪能嫁他?这岂不是将自己的名节往粪坑里扔吗?应该说,持疑者并不真正懂得女人。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在《一个女人的爱情观》中有这样一段话揭开了底牌:“爱一个人就是在他的头衔、地位、学历、经历、善行、劣迹之外,看出真正的他不过是个孩子,好孩子或坏孩子,所以疼了他。”

  张爱玲便是这样疼了胡兰成。她拿起笔来,铺开一张白纸,仿佛铺开了整整一生,写道:“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多么平实的一句话,换了谁也不可能写得比这更平实,幸福原来是不必多加华彩描绘金边的。她把笔递给胡兰成,仿佛递过一支袖珍的接力棒,他略一沉吟,“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句子就跳下笔端。他很得意,张爱玲也觉得这十个字浑然天成。他们就用这样一篇短短的婚书,做成一生一世的契约,彼此能始终信守不渝吗?炎樱,这位张爱玲一生的知己,此时此刻作为证婚人,也在婚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孽缘也是缘,噩梦也是梦。尽管张爱玲最恨“一个有天才的女孩忽然结了婚”,但她还是会坠入恋爱的旋涡,还是会嫁人,而且与动了情的平凡女子毫无二致,一样的盲目,一样的痴心,爱过之后,嫁过之后,最终收获的也只是“不堪”与“不值”的痛苦。尽管她不肯承认婚姻的失败,尽管她说过“爱情是不问值得不值得”。但是,只要坠入了爱河,再聪明的女子也变得迷茫,变得不知所措。她们像受磁力牵引的陀螺,在爱河中迷失了方向。

  命运剖白:

  优秀的女人有时太直观,仅凭第六感觉看人看事,虽然自有她的卓越非凡,但也容易感情用事,在爱海中迷失了航向。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页》 大才女痴情造恶梦 
大才女痴情造恶梦

  有一种女人,她可以为爱而生,也可以为爱而死,三毛就是这样的女人。她一生惟一的信仰是爱情。每个女人的生命里至少出现过两个男人,心里至少装着一个男人。对于她,她放不下的是第一个让她肝肠寸断,爱得死去活来的男人?还是第二个令她心疼莫名却也铭心刻骨的男人?第一个男人是场梦,脆弱到一触即烟消云散却绚烂异常;第二个男人是醇酒,温馨甜美散发着人间烟火的安逸,而幸福对她却那么短暂。




  在她少女怀春、自我封闭的岁月里,她爱上了毕加索。每天晚上,这个孤寂的少女反反复复地端详着毕加索的照片,抚摸着照片中毕加索那苍老的脸,向他哭哭笑笑地诉说着自己对他狂热的爱恋。她祈祷主让她快快长大,让她快快丰满起来,她又对着照片中的老人低低地哀求,求他要活得久一些,一定要等她长到18岁,然后再让她成为他的另一个女人。

  毕加索是遥不可及的,三毛无法去追逐他。但她遇到了舒凡,她的大学学长,一个可以追逐的男孩子。她渴望爱情的心就像一匹野马,她无法驾驭。于是她陷入了疯狂的爱情之中。

  舒凡,本名梁光明,与三毛相遇时是台北文化学院戏剧系二年级的学生。他一贯的打扮是普通的衬衫,普通的长裤,普通的皮鞋,加上不长不短的头发,没有什么特别的。长相不丑不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他的才华横溢,刚升大二已经出版了两本集子,是学院大名鼎鼎的才子。

  三毛读了他的书,马上被他的才华倾倒了。她爱上了舒凡的文字,也爱上了写这文字的舒凡。钱钟书先生曾说过,如果你认为蛋很好,又何必管下蛋的鸡长什么样?三毛却是因为蛋太好,所以热烈地爱上了下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