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古代小女子的平淡生活 作者:大雨倾盆(晋江vip2015.2.25完结) >

第17章

古代小女子的平淡生活 作者:大雨倾盆(晋江vip2015.2.25完结)-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成在绣儿的脸上亲了一口,说:“等着我,我一会儿就回来。”
    绣儿说:“知道了,我等着你。”
    王成到了刘陈氏面前问刘陈氏说:“大姨,有什么事啊?”
    刘陈氏说:“也没有什么事,就是叮嘱你几句过日子地事。”
    王成坐在炕边上说:“大姨,难道我还是不会过日子地人。”
    刘陈氏语重心长地说:“过日子不是那么简单的,我在你这住了这么长时间了,我觉得你媳妇可是真好,说句实话你配不上人家。”
    刘陈氏见王成想要说话,直接说:“你先听我把话说完,再吱声。”
    刘陈氏就这样说了,王成能怎么办?王成只好乖乖地坐在炕边上听刘陈氏的话。
    “咱先不说你媳妇人长得好,娘家好。就是你媳妇的针线我可是知道的,给我做了两件衣服,那针脚又密又平,那真是一双巧手。”
    刘陈氏接着说:“为人也好,脾气更不用说,我在这里,就我们两个人,我这人脾气也直。按理说,我只是你大姨,不该说你媳妇,但是我可是说过你媳妇几次,你媳妇都没有对我有脸色不好的时候,你媳妇每天都对我笑眯眯的。”
    王成心里走神,我媳妇的好我全知道,至于每天笑眯眯的那是她嘴角天生上翘。
    刘陈氏说:“我看你媳妇也是会疼人的人,每天给我变着花样坐吃的,虽然你媳妇,花钱有些不计较,但是,也是会过日子的,你看院子里哪里没有收拾好?”
    绣儿如果知道刘陈氏是这样夸自己,肯定会脸红,她想大姨这二十多天院子都是你收拾的好不好?这样对王成说你觉得真的好吗?
    刘陈氏见王成不好好的听自己说,还走神呢,就有点儿着急“我知道你小子,精明人长了一副老实样,过日子可不能算计你媳妇。”
    王成听了刘陈氏的说,觉得太突然了,刚才还在夸他娘子了,怎么一句话就变成损自己了。王成真心觉得自己冤枉,他什么时候算计绣儿了,他怎么不知道。
    刘陈氏见王成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她就以为王成是装的,就对王成说:“你是不是特别想要一个孩子?”
    王成当然点头了,谁不想要孩子啊,不然累死累活的过日子图啥,更何况那是他娘子绣儿生的孩子。王成想他如果不想要孩子,他就是一个傻子,王成可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傻子。
    刘陈氏见王成点头就说:“果然是你!”
    王成心说“什么果然是我啊?我到底怎么了?”王成就等着刘陈氏继续往下说。
    “你还和我装傻,不是你明里暗里地说孩子的事,你媳妇才和你成亲三四个月,其中你还出门两个月,就会为没怀孕着急啊?我来的那天,就是你刚走的那天,你知道你媳妇干什么去了吗?”
    王成摇摇头,"你媳妇去给送子娘娘上香了,你见过庄户人家谁家刚成亲的小媳妇这么着急要孩子?"
    王成听到这里就明白了,是绣儿自己为要孩子着急,他大姨就以为自己给绣儿施加压力了。不过对于刘陈氏的误会,王成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
    刘陈氏见王成不说话,以为王成是承认了自己做过这事。
    刘陈氏停了停说:“你媳妇没怀孕,你可不能对你媳妇不好。说句严重点儿的话,你要是对你媳妇不好,你媳妇娘家人都有可能叫你媳妇和你和离。”
    “你别不信。你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她娘家人可是来看了他不止一次。成子,你别以为你自己会手艺就了不起。你媳妇和离以后再找一个像你这么大的,比你有钱的是很容易的。你看看你媳妇根本就不像个庄稼人,说是镇上的人,县上的人,不认识你媳妇的人都会相信。”
    王成想大姨你是白操心了,他怎么可能对绣儿不好呢,不过大姨还真是有一点儿说对了,自己的娘子她根本就不像个庄稼人,庄稼人有几个绣花好又识字的,十里八村里就没有一个赶上他自己娘子好的。
    在王成的心里,他见过的人里长得漂亮的没他娘子绣花织布好,即使有与他娘子绣花织布好的,也没他娘子做饭好。
    反正,无论绣儿真的好还是假的好,总之,王成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在王成看来没有人能比的过绣儿,即使真的比绣儿好,王成也能拍着胸脯告诉别人,她还是比不上绣儿。
    刘陈氏又嘱咐了王成一些话,才放过王成。
    虽然绣儿和刘陈氏的屋子中间只隔了一间屋子,但是两个屋门都关的紧,王成和刘陈氏说话的声音又小,绣儿真没有听到他俩到底说了什么。
    王成躺下后,绣儿就凑过去问:“相公,大姨到底说了什么啊?怎么还专门避开我呢?”
    王成没有说话,只是搂紧了绣儿,用鼻子闻闻绣儿洗过刚刚干了不久的头发说:“媳妇,你怎么就这么香呢。”

  ☆、第二十九章 忘了什么事

绣儿说:“快说说,大姨到底说什么了?”绣儿不仅嘴里说话,而且还用手点点王成的胸膛。
    王成被绣儿手指点的心里身上的火都冒出来了,王成声音有些暗哑地说:“别动,大姨就是嘱咐嘱咐我,说要我好好过日子。”
    绣儿听见王成的声音有些变了,也不敢动了,万一她俩闹出动静,让刘陈氏听见,那多不好。不过绣儿还是低低地笑着说:“大姨没说我不会过日子吧?”
    王成说:“你想什么呢?咱大姨一个劲儿的夸你,好像我不是她外甥,而是她外甥女婿似的,把我训了一顿。”
    绣儿听了说:“训你这是真的对你好,你见有人训别人家的孩子吗?”
    王成说:“我知道,咱大姨这人说话直,要是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也别放在心上。”
    绣儿说:“我才不会和老人计较呢,我也觉得大姨人不错。”
    第二天晚上,刘张氏对绣儿和王成说:“我在这里住的时间挺长了,成子家你对我也是真的好,但是俗话说的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再说了,我出来了将近一个月,也想家了。成子明天送我回去吧!”
    绣儿也觉得刘陈氏到了该走的时间了。但是绣儿肯定不能说大姨你在这里住的时间够长了,赶紧走吧。
    绣儿说:“大姨,你要走我也不留你了,你什么时候想再来,就叫人捎口信来,叫我家当家的去接你。”
    绣儿把给刘陈氏做的衣服鞋子装到刘陈氏的小包袱里。
    王成送刘陈氏后,他再回到家已经很晚了。
    绣儿见王成回来了就说:“相公,洗洗脸,洗洗手赶紧吃饭吧。是不是饿了?”
    王成见菜和饭都在锅里没有动过,就知道绣儿自己也没吃饭,等着自己呢。王成说:“娘子,以后我回来的晚了,你就先吃饭,就不用等我了。”
    绣儿说:“那可不行,下次还要等着你。”
    王成笑笑没有说话。
    晚上的时候,王成觉得自己和绣儿该说说孩子的事了,从前天刘张氏和他说了绣儿着急要孩子的事,王成也觉得绣儿对要孩子的事是太着急了。
    王成对绣儿说:“娘子,咱今天说说孩子的是吧!”
    绣儿想她自己就够着急的了,怎么你还催我,这样想着绣儿就没有好气的“嗯”了一声。
    如果往常绣儿表现出不愿意,王成肯定会依着绣儿,但是今天的王成在心里想着刘陈氏前天给自己说的话,他就没注意到,绣儿突然没了好心情。
    王成讲:“娘子,孩子的事,不用这么着急,咱俩刚刚成亲三个多月,真的不用着急……”
    王成说了好多的话,主要的意思就是:要孩子的事咱就顺其自然吧,别着急。
    绣儿越听越觉得王成说的对,自己确实太着急了,绣儿说:“相公,是我不对,我太着急了。”
    王成说:“哪是你不对?是因为你太为我着想了,娘子你不就是看我年龄大了,想给我添一个孩子吗?”
    绣儿和王成成亲以来,已经知道王成心里对他比她大的介意,就对王成说:“谁说你年纪大了,我姑姑说了,年纪稍微大点会疼媳妇,我也觉得咱俩正合适。”
    于是绣儿与王成开始把话越扯越远,最后俩人都不知道怎么说起两个人小时候的事了。
    过了一个来月,苹果花和梨花都落了,绣儿恍然间发现已经进入五月了。
    绣儿种在菜院子里的韭菜已经被绣儿割过一次,做了馅饼,其余的菜也长得绿油油的,看让去十分喜人。绣儿捉来的小鸡已经长大了,不过时间太短,母鸡还没有开始下蛋,现在绣儿吃的鸡蛋不是她买的就是王张氏给提来的。绣儿在王婶子家抱来的小狗也已经在绣儿家里生活了一个多月了。
    绣儿总觉得最近忘了一件事,而且还是一件挺重要的事,可是绣儿怎么想都想不起来。
    到了中午,绣儿问王成说:“相公,我是不是忘了件事啊?”
    王成怎么会知道绣儿有没有忘事,王成想想绣儿和他说过的话,他也没有发现绣儿忘了什么事?
    王成说:“没有啊,你想多了。”
    绣儿觉得王成肯定不会骗自己的,就觉得自己也许真的没有忘事。但是绣儿又想到,最近王成因为想在家多待一段日子,就在家多接了一活,所以王成白天一般都是在后院,万一自己忘掉的事没和王成说呢?
    到了晚上,绣儿还是想自己忘了什么事。王成看绣儿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就说:“还在想自己忘了什么事啊?”
    绣儿说:“可不是嘛?”
    王成说:“别想了,咱快睡觉吧。对了,你不是说明天回娘家,是不是这件事?”
    绣儿立即说:“不是,不想了,睡觉。”
    今天,绣儿的侄子们的教书先生先生有事,所以绣儿到她大哥张柱家里的时候,张榆和张杨都没有去上镇上的私塾。
    绣儿看见他哥家的院子门开着,进了院子就喊:“大哥,大嫂。”
    张榆和张杨从屋里出来说:“小姑姑,我爹和我娘都去地里拔草了。”
    绣儿把手里提着的鱼肉,放到张榆的手里说:“你先把这东西放到灶房里去,对了,你俩今天怎么没去私塾呢?”
    张榆接过鱼肉,转身去了灶房,张杨一边牵着绣儿的手往屋里走一边大声的说:“小姑姑,今天私塾里的先生有事,所以昨天的时候,先生就告诉我们从今天开始五天都不用去私塾。”
    绣儿揉揉张杨的脸说:“那你和你哥哥在家做了什么啊?,怎么没去地里呢?”
    张杨说:“正在屋里描大字,我爹说今天地里的活不多了,让我们在在家多看几个字。”
    张榆放好东西,他进来对张杨说:“张杨,赶紧去地里找咱爹咱娘回来。”
    绣儿说:“张杨,不用去了,我又没有什么事,你俩在家赶紧做先生留的功课吧!”
    绣儿知道她大哥张柱俩口子留的地多,她可不想耽搁大哥大嫂在地里忙活的时间。
    绣儿一两个月没有回来了,她也不进屋,就自己一个人,在院子里这里看看那里瞧瞧。绣儿看见她大哥家养的肥猪,心想她也回家去抓只小猪喂,现在开始喂,到过年的时候还可以杀年猪。
    日头已经很高了,将近中午了,张榆和张杨就准备做中午饭。张榆和张杨进了灶房,看见绣儿已经在烧火做饭了。
    张榆和张杨就都乐了说:“小姑姑,你来了可真好,你不知道,我爹和我娘说今天不用去上地拔草了,但是中午饭要我们俩在家做了,去给她们送去,小姑姑你是不知道,我俩做的饭,我俩都不想吃。”
    绣儿听见她侄子这么说,就说:“做的不好吃,你就学呗。”
    张榆和张杨是真不想做饭,于是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君子远庖厨。”
    绣儿听了直笑“就你俩还君子?”
    张榆和张杨知道他小姑姑做饭,就用不到他俩了,俩个人就去喂猪了。
    做好饭,绣儿对张榆和张杨说:“我去给你爹、你娘送饭,你俩在家准备吃饭吧,不用等我了,我在地里和你爹娘他俩一起吃。”
    绣儿提着装饭的篮子,就去地里了。路上遇上了几个村里的人,绣儿担心饭凉了,只说了几句,赶紧往地里赶去。
    这时候麦子已经抽穗了,绣儿想今年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一个丰收年。绣儿想‘不知道今年王福家能给她家几石麦子当租子’。
    现在正是地里的草疯长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地里拔草,就是怕草分了庄稼的肥力,庄稼长不好。
    绣儿到地里的时候,张柱和张秦氏正坐在地头上休息。
    一开始,张秦氏看着远远地走来一个人,看着很像绣儿,就说:“当家的,你看那是不是绣儿?”
    张柱连看都没有看,喝了一口水说:“怎么可能,绣儿可没说最近要来,你看错了。”
    张秦氏也以为自己看错了,直到绣儿走的近一些,张秦氏才知道还真是绣儿。
    绣儿走到地头上说:“大哥,大嫂,你们饿了吧!赶紧吃吧!”
    张秦氏说:“绣儿,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叫张榆和张杨来叫我呢?咱回家吧!”
    绣儿自己来送饭,没叫张榆和张杨来就是怕大嫂知道他来了,要回家,那多耽误事,再说了,绣儿也想着来帮帮忙。
    绣儿说:“大嫂,回去干什么?我就是想来地里帮你和大哥干些活才来的。大嫂,你和大哥赶紧吃饭吧!我也没吃呢,吃饱了,我去拔草。”
    张秦氏可不想绣儿去拔草,张秦氏知道自己的这个小姑子被大姑王张氏养的娇,地里的活基本上不会做,而且张秦氏从绣儿成亲后去过绣儿那里两次,知道绣儿在王家也没干什么活。
    张秦氏说:“地里的草不多了,你没看见我都没叫你两个侄子来地里吗?”
    绣儿说:“我干点,你和我大哥不就少干点吗?”

  ☆、第三十章 让人无语的绣儿

张柱听了绣儿的话,觉得自己的妹妹就是懂事,他说:“绣儿想干就叫她干吧,不过,绣儿,你要是觉得累了就回去。”
    绣儿自己就进了地,现在的麦子地里的麦子已经一尺多高了,开始抽穗了,绣儿蹲在麦子地里拔草。过了一会儿,绣儿的手里就起了一个水泡,绣儿当时也没有觉得疼。
    绣儿拔草那是使了大力气,但是拔草拔得还是很慢。一个时辰后,绣儿见他大哥大嫂在自己前面很多了,心里也暗暗着急。
    又坚持了一刻钟,张秦氏又一个来回,看见绣儿的样子,就知道绣儿拔草是下了力气,就是不会使用巧劲儿。
    张秦氏看绣儿这样就说:“拔草也不能你这样,你以为这是在你家的菜园子了呢,没等感到累,草就拔完了。你这样拔草拔得多了,不仅累,而且还慢。况且拔草一般都是两只手一起的,不是一只手闲着。你先歇歇吧!”
    绣儿确实觉得很累,但是看到自己拔得草的才是张秦氏的一半,绣儿还是不好意思停下来休息,她就说:“大嫂子,我不用歇,我真不累。”
    张秦氏心里明白绣儿不好意思自己休息,张秦氏就说:“我也累了,咱俩休息会儿吧!”
    绣儿停下来,坐在地埂才发现自己的右手上起了一个水泡,绣儿的左手轻轻地按了按了右手上水泡。
    张秦氏看见绣儿的动作,也发现绣儿的手上起了水泡,张秦氏心里到是没有不好的想法,她就是觉得自己的小姑子的命真的不错,在娘家时自在,在夫家时也不受屈。在庄户人家就没有做了人家媳妇、拔了一个时辰的草就手心起水泡的人。张秦氏知道她小姑子是因为没干过这么多活,所以手比较嫩,才起了水泡。
    张秦氏问:“是不是起了水泡,你赶紧回家,把针在火上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