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身体极为衰弱的陈楷倒是一拉就起来了。叶韬连忙说道:“别来这套,我可没把你当好人。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推测人的。”
陈楷没有答话,他脸上的笑容开始生机勃勃了起来。是的,叶韬想让他去管辖民政三处的确不是因为将他当作什么好人,也不是因为有多信任他,而是因为他现在没有理由不干好。可是,他被纳入考虑的范围,本身就是很大的恩泽了。而被期待的感觉,实在是非常好,叶韬这样安排,等于是为陈楷指明了一条可能未必光辉,可能遍布荆棘,却是值得为之去奋斗的道路。
又在余杭度过了两天,协定的正式文本终于出来了。叶韬仔细阅读无误之后,就作为主持谈判的大臣署名,随后将协定文本以六百里快递发回丹阳。而后,他花了两天时间去余杭港的钟楼工地协助规划了一些技术难点。叶韬觉得春南的匠师们对于地理条件的估计实在是太“乐观”了,在应对台风、海啸、暴风雨、暴风雪、地震、山体滑坡等等灾害方面留下的强度余量不够。尤其是修建钟楼的那座小山,本来就不是非常坚实的岩石构造体,而是岩石和泥土混合的丘陵形态的东西,一量大雨连绵下个个把月乃至更长,整个山体的构造强度都可能不行。春南的工匠们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一来督造的官员催得紧,好歹这是面子工程,一定要造得好造得快,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种为百年一遇的灾害留设计余量的想法。这年头,天灾人祸的,出了再怎么样的事情大家也都是觉得老天爷要如何如何,也就捏着鼻子扔了。而就算想到了又能如何呢?春南方面没有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而这时候,叶韬卖了个不小的人情给春南方面。他表示可以召唤一支呀氏工坊的施工队来这里,来传授低压灌浆技术和灌桩技术,以增强地基。
接下来在观看了刘湘沅的剧团的正式彩排之后,叶韬一行分乘在两艘虎牙舰上,朝着七海商社进行重要会议的小岛而去。
⒈⒈第二百五十九章 展望
七海商社选来开会的小岛来历很是有些蹊跷。这里原本是春南沿海和南洋一代著名的大海盗团伙黑鹰帮的一处重要的据点。七海商社和黑鹰帮打交道的时间可长了,从七海商社成立至今,每次见面必然开打,互相之间毫不容情。随着这些年七海商社的力量逐渐壮大,随着虎牙舰这样的新型战舰的投入使用,现在黑鹰帮被打压得很厉害。而聚集四十艘战舰,总计超过五千的兵力攻下了这个距离余杭不远的黑鹰帮的重要据点,可算得上是个极大的成功。
这是一个叫蛟牙屿的地方,是由两个大岛和一串串的小岛、礁石组成的群岛地形。地形很是复杂,易守难攻。七海商社似乎打算将这里发展成为七海商社在春南沿海的枢纽。虽然要随时提防着必然会想要捡便宜的春南水师,但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实在是非常敏感,非常重要。有了这个地方,有了岛上的淡水,那七海商社和其他的东平海商就可以从宜城出发,一路不停靠任何春南港口地去南洋。光是每年避掉的春南几个港口的落地税,引水费等等开支就相当可观。那些给地方官员的孝敬之类的,更不必说了。
但选择这个地方开那么重要的会议,也不是没人反对。蛟牙屿入手的时间不长,七海商社的船队还没有将周围的所有情况都摸清楚,甚至还没有完成对所有大大小小的岛屿的肃清,不知道还有没有黑鹰帮余孽藏身其中。一些老成持重的执事们觉得,还是在余杭开会比较好,纵然在余杭讨论那些话题似乎……很欠打。
七海商社还没来得及在蛟牙屿上大兴土木地整修生活设施和防务,现在仍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海盗风格。除了岛屿顶上的粗犷的大厅之外,就是分布在岛屿名处的零散的中小规模的房舍,以及为数不少的天然或者是人工开凿的山洞。不过这些对于习惯了高堂大院的许多传统商人来说,是个不错的体验,能够跑海上的商人都不是那么娇气。而对于像齐镇涛这样从海盗转型而来的海商来说,则更是有怀旧的味道。幸好,齐镇涛只是有些怀旧,却没有烧坏脑子,最后还是没有采纳那个在最大的山洞里点燃了篝火开会的提议。齐镇涛一脚端开提了这个馊主意的那家伙,骂骂咧咧地说:“也不看看天气,躲洞里等那么多事情讨论完了,人也该熟了。”
七海商社的会议议题非常严肃也非常关键,虽然抱成了团做生意到现在也没多少年,但这些年来,这些商社的发起者们可都充分体会到了其中的好处。而他们凝聚起来的力量,更是让大家感觉到迥异于单纯做生意的快乐。他们现在要讨论的话题,要做的事情都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商人了。
南阳的垦殖工作进展颇为顺利,但从招募人手整户整户地移民过去的事情却进度缓慢。在东平,只要有把子力气,又肯吃苦,基本上是不会活不下去的。这种情况下绝少有人愿意迁移到万里之外的蛮荒之地去拓荒。哪怕他们的这种拓荒条件非带好,七海商社不但提供房屋、田地和一些的保障措施,还负责保障他们的安全,保障他们在积极协助七海商社的拓展和垦殖工作之后都会得到可观的报偿。这些报偿很少以金银珠宝的方式来进行,因为当地的不发达决定了很多民间小额交易又退回到了以物易物的方式。可虏获来当奴隶的当地人、土特产、珍贵的植物种子、鱼类和牲畜却都是珍贵无比的资源。在这次会议上,已经有人提出是不是能够不仅仅从东平招募流民迁移,可以从春南、西凌这些地方招募一些。反正,到了万里之外,还不是任七海商社揉搓,很快就会归化在七海商社代行的涯州治理权下了。
可能真的是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从萨米尔家族那里得到了颇多好处之后,他们必然要提供相应的帮助,来维系双方亲密的关系。对萨米尔家族在海湾地区已经因为一次意外而爆发开来的立国战争来说,最关键的倒不是钱、不是军械也不是普通士兵,而是那些能够领兵打仗的将官型的人物。萨米尔家族毕竟是个商业世家,他们太缺乏这样的人才了。经过几次大战之后,他们充分意识到了没有足够数量的中高级军官,要打胜仗实在是太难了。而萨米尔家族的背景,或许能够收买一些有能力的将军,却无法获得真正的忠诚勇敢的军人的效忠。那些最典型的军人,在海湾地区的狂热的宗教气氛里,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真主当作是莫大的荣耀。这样的人,不能指望以任何方式来说服。
于是,七海商社动起东平退役军士的脑筋。商社执事们中间有不少人身边都有军人出身的护卫。这些很有钱的商人们自然挑选的都是最精锐的老军士,而现在已经有好几人,在拿着双倍乃至数倍的薪酬在海湾地区参赞军机,协助指挥战斗了。东平的职业军人制度让这些在军中至少都呆过六年以上的老军人们各个都有比较扎实的军旅经验。限于原本不甚高的职位,可能在战场指挥的大局观上有些欠缺,可在掌握基层部队拼杀,组织日常战术行动,行军,训练的时候却着实让萨米尔家族的人赞不绝口。继续寻找愿意去海湾地区当雇佣兵挣钱的人估计是不难,东平的好战分子实在是多。可如何寻找更高层次的军事指挥人员呢?大家都没有头绪。叶韬没有表态,但他觉得,从退役的老军人里找几个校尉级别的应该还是做得到的。而戴家让出了云州,大批原来在军中的戴家或者是戴家的姻亲家族的中年实权军官,为了方便东平方面接手放弃了军权、解甲归田,从那些人里找上几个,似乎也不是做不到。
而其他方面,七海商社能做的就比较有限了,毕竟他们目前还是个商团,而不是一个军事团体。而他们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南洋建州,由七海商社代行治理权的事情。的确,这个南洋可以算是七海商社自己赚来的,但国家承认了这片飞地,并且给予七海商社极大褒奖不说,还让七海商社继续“承包”,这种事情他们可都没想到。商人们的确是逐利的,但他们也同样有着报国之心。在大批拓展稻米种植的议题上,没有人提哪怕一句减少香料生产损失很大之类的话。
如果南洋的那些岛屿粮食生产能够到一定规模,那光是南洋出产的粮食就足够维持东平军队的日常消耗。那将是对东平的综合实力的一个极为有力的补充。七海商社为了各种生产工作,进行的准备是非常细致的,不但不远万里地将大量的农具和生活必需品运去一户户的人家,甚至连数量可观的耕牛和挽马都运到了南洋。在人力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南洋那边从一开始就是按照自然村和他们所建立的农庄为单位,以移民为核心以少量的当地人为辅助,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开展农耕和种植、养殖等一系列生产工作的。而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随时都有人汇总,通过飞鹰传信来协调。在南洋,甚至有一艘专门的战舰装载着十几个在各方面有兽医的兽医,和在救治牲畜的时候可能用到的各种工具、设备、药品等等,来回穿梭来应付各种情况。之所以人没有享受这种医疗待遇,是因为村落、农庄和将这些点联系在一起的港口都有医生和药品储备,而从现在的情况来说,似乎人比起动物来,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得多。
就发展水平、生活条件来说,南洋比起东平的绝大部分地方都要艰苦得多,但七海商社的各种保障措施落实后,却很是有了一点世外桃源的味道。只不过,这个世外桃源,在防卫方面下的功夫实在是不小。每家每户都有简单的武器和铠甲,每个村落都有专门的战备口粮、药品等等东西,而每个港口都有弩炮、神臂弓、投石车和火油弹等等东西。七海商社计算过,按照他们现在的这种投资速度和建设水平,大概两年之后才能形成收支平衡,而要到五年之后,当南洋涯州各种体系正常化正规化,生产也形成了足够规模之后,才能产生让人瞩目的利益。还有一个辅助的条件是萨米尔家族在海湾地区能站稳了脚跟将自己的国家发展起来。但是,现在大家在乎的并不是时间长短,也不是投入的资金多寡,大家唯恐投资得不够多不够快,建设不够扎实稳固。这可是彻彻底底由商人们为东平拓开的领土,大家全都陷入了建功立业的狂热情绪中去了。而如齐镇涛等人,知道若干年后,在东平和春南开战之后,他们还要适时地从南洋夹攻春南,到时候,他们这些半辈子泡在海上的商人们甚至能够真正享受一下挥旗卷千军的豪情了。
⒈⒈第二百六十章 今夜有暴风雨
叶韬这几天又开始有时空错乱的感觉。他并不是因为现在是云州经略使而被要求在七海商社的经营里扮演重要的角色的,而是因为,越是随着七海商社的发展,和政治结合得就越是紧密,而对于各种各样的技术要求同样也越发地高。叶韬的活动中心还是宜城的时候,在叶氏工坊还是个小小的木工作坊、还要承接很多农具修配的工作的时候,他就玩票似地弄出过脱粒机打谷机之类的东西,一直到他担任云州经略使,在云州南方大力发展农业,这些东西才被一些在工坊里年资深厚到不行的技师们重新挖出来用。原因无非是,原来宜城周边不怎么缺人力畜力,但云州缺。能够将一个人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去做能产生更大价值的工作,各种能够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的工作是必须的。而在南洋,人力更缺乏,只要有什么东西的效率能抵得过几个人用,可靠性什么的又没问题,七海商社的执事们一点都不会犹豫。
另外,则是因为叶韬在治理方面的很多想法和建议,在实践过程中一一应验。为移民们建立强大而完善的保障体系,最初就是叶韬的建议。叶韬可以以人道主义等等规范来约束自己,但是,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七海商社的执事们。他提出的说法是“总体拥有成本”他从七海商社内部找了几个经手过一些实务的执事、会计,来建立了一个经济模型。这个经济模型比较了建立一个有力有序的保障体系的花费,和没有这样的保障体系,需要不断从中原地区招募移民并且运送到当地安置的成本。从眼前看,可能建立一套保障体系并不是最经济的手段,但如果七海商社真的是准备好好经营南洋,准备长久地发展下去,为移民们建立保障体系反而是比较经济的。而这套东西建立起来,和不建立起来,在进一步招募移民的时候,对老百姓们的吸引力可就是完全不同的了。
当看到那些原本在各地过得不是很好,狠下一条心想着索性拿命一搏的移民们,虽然目前仍然在辛菩地开垦,却有着由衷的笑容。看着不少人甚至已经开始对南洋这片凝聚着自己汗水的土地产生了归属感,商社的执事们那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对于商社的要求,叶韬虽然觉得身上事情已经不少,但还是答应了下来。一方面,这是因为齐老爷子和齐家的关系。早年在宜城的时候,叶氏工坊能够茁壮成长起来,和老爷子的照应是分不开的。对于老爷子来说,当时也就是一句两句话,但却能够让当时还弱小的叶氏工坊、宜家家居避免很多的麻烦。而从叶韬和齐老爷子联手建立了天梭钟表行,并且将天梭的品牌打造成为这个时代第一流的计时工具的代名词开始,几乎叶韬随便想做什么生意,老爷子总是或多或少地表示自己的兴趣,总是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方面帮衬一把。哪怕这些都不提,光是每年维持叶稻的工作室做各种试验的材料需要,和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工具乃至于奇特的物件来给叶韬,齐家也没少花脑筋。可以说齐家和叶氏,早在他们因为天梭钟表行的合作时,就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而七海商社现在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个商团而已,叶韬的确是没有不多出力的理由。实际上,齐老爷子还一直想着让齐家和叶家的关系更加深一层了。当然,齐老爷子倒是没有脸皮厚到将自己的孙女塞给叶韬做妾(估摸着齐老爷子也很明白,在叶韬的阵容强悍的妻妾队伍里,恐怕这没什么优势),但据说齐老爷子倒是考虑让这个孙女去服侍叶劳耿……在这个念头终于因为叶劳耿严词柜绝而打消,老爷子终于将两家联姻的可能放在了再下一代身上。现在,老爷子对于叶韬的妻妾们的肚子,比叶韬和其他任何人都关注,就等着叶韬有了孩子,就直接将自己目前只有三个半月大的最小的孙女,或者是刚刚嫁人没半年就怀上了据有经验的稳婆说必然是男孩的外孙女的孩子送去云州和叶韬定下亲家……至于辈分,反正不重要。
但是,叶韬答应下来在七海商社的管理和决策中多出力,却让自己彻底套了进去。七海商社的各种准备工作的确是充分了,各种生意的展开、运营也井井有条,内部外部的资金流管理很有现代企业的派头。可这也意味着,七海商社成为了这个时空有着最庞大的内部文档的商业团体,这一次来开会,光是各种计划书、帐目、实施细则和反馈以及各地反应上来的售后、技术的各种问题整理而成的卷宗,就足足装了一艘虎牙舰。为了能了解现在七海商社的规模、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叶韬至少要粗粗把其中比较重要的东西看一下吧?而要能够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协助做出重要的决定,至少要对其中相关的内容有比较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