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龙的力量-南海扬 >

第102章

龙的力量-南海扬-第102章

小说: 龙的力量-南海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引信、战斗部、弹上计算机、解码器、激光接收机、陀螺、舵机、发射和续航发动机、弹翼机构、发射筒机电保险器等构成筒装导弹。
    “红箭”…9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攻击100米至5000米距离内的敌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必要时也可以用来攻击敌钢筋水泥工事和火力点。其作战任务是为军、师级部队提供反坦克作战的骨干火力;与其他反坦克兵器相配合,有效抗击敌装甲目标。配备了两台发动机,从而使得射程由“红箭”…8的3000~4000米提高到了5000米以上,静破甲厚度达到1100毫米以上。
    第一轮射击开始了,一枚枚“破甲之锥”脱茧而出扑向自己的猎物—那人类地面战场上最不可一世的钢铁猛兽。而车内射手们更繁忙的操纵跟踪装置将光学或红外热成像瞄准镜的十字线对准目标,制导设备自动测量导弹相对瞄准线偏差角,形成激光修正指令,传输到导弹上,控制导弹沿瞄准线飞行并命中目标。
    致命的撞击中,“红箭…9”型反坦克导弹的两级串联空心装药破甲战斗部的前级,毫无留情撕开T…90S主战坦克上厚重的爆炸反应装甲,后级则直接穿透坦克的主装甲。
    在这个距离上,理论上T…90S主战坦克完全可以依靠自身所携带的9M119炮射导弹进行反击。但是由于在国内多次试验失败,印度政府早已取消该型导弹的生产和配备计划。印度陆军的装甲群只能承受中国人的远程打击,借助战术烟雾和“Z”字机动的帮助,努力进入T…90S主战坦克125毫米主炮直瞄炮火的打击距离。
    射击完毕的“红箭…9”轮式自行反坦克导弹发射车退出发射阵地,仍然散发着硝烟的4联装发射装置实施自动抛筒和再装填。而1个120毫米轮式自行反坦克炮排开始进行接敌准备。
    中国陆军120毫米轮式自行反坦克炮战斗全重22吨,乘员4人,主要武器为1门120毫米滑膛炮,战斗射速8发/分。配备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其射程和穿甲威力均大于105毫米坦克炮,与125毫米坦克炮相当。主要用于装备中国陆军轻型机械化师和快反部队。
    在开阔的平原地带,装甲单薄的120毫米轮式自行反坦克炮当然不能与强大的主战坦克抗衡。但是在城市地带作战,轮式自行反坦克炮灵活轻便的优势得到了最大的体现。灵巧的轮式战车在建筑间充当着装甲狙击手的角色,不时的消耗着印度陆军的装甲突击力量。
    而布达拉城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湖区和湿地,缺乏战场信息支援的印度陆军的坦克部队毫不容易穿越中国陆军的重重火力阻击冲入布达拉城的城区也往往会陷入湿地泥潭,动弹不得。最终弃车而逃。
    布达拉城的遭遇战,进行了6个小时。印度陆军损失了整整一个坦克团的近45辆T…90S主战坦克,被迫停止了对这座吉隆坡周边最重要的卫星城市的攻击。而中国陆军的损失仅为4辆轮式自行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和2辆120毫米轮式自行反坦克炮。
    而比纸面上伤亡数字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陆军在大吉隆坡战区建立第一个坚固的桥头堡。印度陆军对这座城市的围攻将更为困难。
    “我们在大吉隆坡战区只有1个团级规模的旅先遣作战集群。后续部队都还没跟上去,真的没有问题吗?”帕塔亚的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部内,参谋长林太平少将看着电子地图上那孤立的红色圆点。担忧的向印度洋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提醒道。
    “昆阳之战,光武帝以八千骑击溃王莽百万之众;维也纳城下,三千波兰飞骑兵踏破奥斯曼二十万大军。印度军队在巴生港与马来西亚陆军鏖战了整整6天,却不进行任何的休整,等待两翼部队的呼应。仍命令疲惫的大军强攻坚城,败象已呈,一个团的兵力颠覆整个战局。”面对逐渐明朗的战局,胡维风中将已经成竹在胸。
    “组织第二波跨海运输船队,把第58机械化步兵旅全部给我运过海去。不过目的不是在这里—吉隆坡。而是这里——。”胡维风的手指重重的指在马来半岛的最南端—新加坡。
    
   
第二十三章:破竹之路(五)


    
    昔日繁华的狮城—号称花园城市的新加坡,此刻正陷入空前的萧条和恐慌之中。漫步在冬季一片萧杀的新加坡陆军“克兰芝”军营的营区里,年迈的“新加坡之父”—资政李光耀显得步履蹒跚,在他的身后是他一手扶持的“接班人”新加坡副总理李乘龙和新加坡海陆空三军的主要将领。
    这座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就是重兵要隘的军营,一度驻守着新加坡陆军战斗力最强的陆军第21师,包括了可进行直升机机降作战的第7步兵旅、第41装甲团、第21火炮营、第2通信营等新加坡陆军的精锐部队。但是此刻人去楼空的军营里,只有阵阵的北风在追忆着当日的铁马金戈。
    在进入兵营的台阶上,沿着阶梯刷上空洞的英文豪语:“OurarmyOurPower”等等军中口号。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刺眼和苍白。
    并不要遥远的柔佛海峡以北的战场上又传来一阵密集的炮声,白发苍苍的李光耀在炮声中一个踉跄,艰难的拄着手中的拐杖,倔强的挺立在北风中。“若最小的反抗力量与最大的攻击力量相当,则可取得平衡……”这位历历了新加坡整个建国以来所有风雨的老人,此刻无奈的说出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法国外交家塔列朗的名言。
    自古以来国际间的均势外交都是建立在力量均衡的前提之下的,无论你是如何的繁荣富足、也无论你的制度是民主或者专制。强大到足以保护自己的武装力量,才是一个国家堪以立足的根源。
    新加坡曾经坚定的相信,相信自己的现代化的军事力量足以击退任何的进犯。常年保有一支5。5万人规模的精锐武装部队,战时可以在24小时内动员300多万人口中的45万人参战,新加坡从不认为自己是亚洲的瑞典,他们坚信他们是未历战火的以色列。
    但是自战争爆发以来,新加坡才发现自己的脆弱。包括承载着希望的远征军被分割包围在了苏门答腊岛中部的沼泽地带,精锐的海空军在印度的战争机器面前被碾的粉碎。最后的陆军预备队在柔佛州的平原上面对苏门答腊岛的部落武装竟也寸步难进。
    由李光耀一手建立起来的新加坡军队,此刻在世人面前如同一张被拨去了虎皮的毛驴,每一声嘶鸣都彰现着他的脆弱和无助。但真正让李光耀如此落寞和沮丧的却是,新加坡人对国家信心的崩溃。
    新加坡政府采取一种广义的防卫体系,它包括心理防卫、社会防卫、经济防卫、民防和军事防卫等诸多方面。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向年轻人灌输居安思危的意识,防止国民沉溺于独步东南亚的繁荣与稳定之中,致力于树立全民随时随地奋起保家卫国的观念等等。
    但是自战争爆发以来,上至新加坡的富商名流、政府工作人员,下达普通百姓无一陷入空前的恐慌和混乱之中。有钱的上层人士早已将资产转移到国外,战争一打响就远走高飞。而普通百姓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偷渡前往一水之搁的廖内群岛是新加坡普通市民躲避战火的最好办法。
    廖内群岛是印尼华人比例最高的一个省份,85万常驻居民中潮籍华人多达10万,且多数保持传统的潮汕语言及文化习俗。新加坡的各大华人商业集团在这里也多有投资,堪称是新加坡的后园。新加坡政府曾一度对由廖内群岛偷渡来新加坡的印尼华人开展严格的打击活动,但战火中无数新加坡居民携家带口却偷渡逃亡廖内群岛。
    根据新加坡民政部门的统计,在战争爆发后的2周时间内,新加坡逃离新加坡的居民总数超过了50万人。新加坡不仅是没有可战之兵,连可征之民都少得可怜。所谓24小时内动员45万人的国防动员计划,顷刻间化为了泡影。
    李光耀清楚的知道自己国家在战时的求生之道就是让潜在的敌人清楚,尽管新加坡人口不多,却能在短时间内动员一支人数众多的战斗部队,哪怕敌人最终制服了新加坡武装部队,也得考虑是否有能力征服善于使用武器和炸药的新加坡人民。
    但是新加坡的民众却显然没有情绪配合自己的领袖。虽然李乘龙和他的商界精英们仍乐此不疲的借着战乱,到处低价收购新加坡的中小型企业,以扩大自己的家族资产。但此刻李光耀眼中新加坡的虚弱对来说是致命。中国政府已经表示,鉴于新加坡目前的处境。将派遣第58机械化步兵旅“帮助新加坡稳定国内局势”。
    正是对于这一小小的建议击倒了走过无数风雨的新加坡政坛元老,李光耀的健康水平几天来一落千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新加坡不能拒绝中国。这并不是一次简单军事协防,而是新加坡对中国战略依附关系的形成。
    在全世界华人之中,新加坡人也许是与中国人的心理差距最大的。大过中国台湾省人,也大过各国的华人。为什么呢?仅仅是因为新加坡人有着更亲近西方价值观的文化吗?当然不是,新加坡在很多地方仍然甚至保留着世界华人之中最浓郁的儒教思想的影响。
    真正的根源还在于地缘政治的纠葛,自中国全力以赴进行经济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作为跟中国同文同种甚至同样采用简体汉字的新加坡,由于既熟悉西方又熟悉中国,自然而然的成为强大中国经济引擎发力带动下的最大受益者。
    但是新加坡的政客们却从中读到空前的危机感,作为东南亚经济和政治的龙头,新加坡一直期望在东南亚建立一种类似于古希腊城邦的政治联盟,而新加坡则理所当然的充当雅典的角色。环视周遍各国,新加坡有理由相信这一政治版图不难实现。但是强大中国的出现,不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和文化上都对新加坡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以新加坡为主导的东盟建设,很多就被纳入了中国…东盟的轨道。
    为了将强大的中国割裂在新加坡的影响势力之外,新加坡的政客作了众多的努力。一直鼓吹美国是东南亚重要的平衡力量:美军撤出菲律宾的海军基地后,新加坡立刻提出美军可以在新加坡樟宜接受补给,新加坡一度希望成为美军在东南亚的唯一立足点。
    中国提出和中国…东盟合作的同时。新加坡出于为平衡中国的力量的考虑,竟大力提倡印度-东盟合作。本来印度在东南亚没有立足之地,正是由于新加坡的竭力拉拢,印度国内才对东南亚地区拓展充满了野心。
    新加坡更是东南亚第一个和印度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国家。时间是2000年,当时印度还处在核试验后的短暂孤立时间。印度核试后,东盟对印度进行核试验不但不进行谴责,反而给予默许或支持。可惜的是寄希望于印度的核武装可以牵制中国的新加坡,最后自食苦果。
    遭遇印度远程弹道导弹袭击的地区,至今到处拉着橘黄色的禁止通行的条幅,偶尔有几个一脸失落和无奈的搜救志愿者,从废墟里牵着搜救犬疲惫的走了出来。
    而李光耀、吴作栋在各种场合的讲话都喋喋不休提到中国的增长是世界最大的挑战,将来亚洲的稳定取决于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之类的话。在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联盟的过程中,新加坡总是在提醒东盟各国要团结一致,要注意到自己和中国是竞争关系等等。
    但是今天新加坡无从选择,对于中国的力量他们只有接受。李光耀曾不惜一切代价要求新加坡军队全力出击,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正面的印度人,更是想向中国人展示他的国家,他的军队。但此刻他彻底的败了,新加坡的力量已不足以保护自己,更不足以抵御中国的进入。
    李光耀曾说过,作为中国人的后代,他知道中国人的忍耐力很强,但同时知道中国人的爆发力也很强。通往马六甲和印度洋的道路,中国一路走来并不轻松,但宛如破竹,数节之后,豁然开朗。
    
   
第二十四章:螳螂捕蝉(一)


    
    年轻的印度尼西亚民主联邦兰芳加盟共和国的首都—雅加达的夜晚,经过数以万计的中国建筑工人的努力,这座昔日东南亚的第一大城市已经逐渐走出了战争的阴霾,重新焕发出她迷人的魅力。
    雅加达城区分为两部分,北面是旧城,近海,为商业中心;南面是新区,是政府行政中心的所在地。位于雅加达新区市中心的独立广场,又称莫迪卡广场,有着与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相近的地位与规模。四周街道宽阔整齐,花草树木点缀其间,绿意盎然。
    高115米的民族纪念碑屹立在广场中央,东北方是原印尼最大的伊斯蒂赫尔大清真寺,不过在刚刚结束的内战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西街上有国防部大楼和中央博物馆,东边则是火车站。广场东南角上有一组根据《摩珂婆罗多》史诗中故事情节塑造的群马拉车的雕塑,十分壮观。在纪念碑西侧的公园里一座音乐喷泉正在演奏着华彩的乐章。
    而在广场的东南面国家宫,此刻更是被华灯点缀的光彩夺目。这里原是荷兰总督的官邸,现在则是印尼全力的中枢—总统府。一队身着深黑色军服的印尼民主联邦内卫部队的华人士兵正持枪守卫着这来着不易的安宁和祥和。
    不过在这座宏伟绚烂的建筑内,身为印尼民主联邦最高权利拥有者的总统林光昭却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虽然经历了空前惨烈的内战之后,他重新夺回了他原本就应该属于他的一切。但是执政的道路却已经任重而道远。战争对印尼经济的破坏无疑是毁灭性。
    印度尼西亚原本就是以农立国之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国之一,经济作物大量都在种植园内种植,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橡胶是这个国家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大部分在民间小胶园内种植,产量仅次于马来西亚,居世界第二位,主要供出口。
    但至今仍在印尼各岛的广袤乡村燃烧的内战烽火,将大片大片的种植园化为了乌有。
    虽然手里仍握有世界银行的大笔贷款和全球各地华人的募捐,与中石化联合在南中国海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也进展顺利,但是重建印尼经济的基础显然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与经济相比,内战之后日益尖锐的社会问题显然更加令林光昭更为棘手。不甘心失去主导权的印尼穆斯林们在爪哇岛的中南部乡村组成形形色色的反政府武装,仍在频繁的攻击华人。而怀着“新世纪下南洋”淘金梦的,由中国内地涌来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对刚刚稳定下来的印尼社会造成不小的冲击。
    但与威胁自己地位的那个人相比,这些政务上的难题显得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自林光昭宣布兰芳加盟共和国成立,持续近3个月的印尼全国范围的内战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但很快林光昭印度尼西亚民主联邦总统的合法地位便受到了印尼国内各反对党的质疑。重新进行全国大选的呼声在印尼民主联邦国会也甚嚣尘上。
    作为一个久历民主政治、府院斗争的林光昭,对于反对派的种种言论可以轻松的一笑置之。但是最近几个月来内卫部队从印尼联邦第一军区内部查获的一些印刷品,却令林光昭寝食难安。这些印刷品中公然鼓吹要以现任国防部长—杨全中将为中心,建立一个军人内阁,主导印尼民主联邦的未来发展方向。
    印尼联邦第一军区主要由在内战中的印尼华人武装组建而成,这支部队不仅在推翻印尼叛军的战争中战功卓著,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