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传(虐心+经典+让人郁闷的结局~ )-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梨夷带着这二万人急奔在祈原上,眼见浓烟四起,已是心生不妙之预感。待来到烟起处,已是呆了——七万援军啊,就这么没有了……
见军情险恶,梨夷急忙下令撤军回雁门。但天朝的铁甲骑已赶来了……
天朝的弓骑兵在前,先以短弓密集射击,冲溃了梨夷的队形。随即持长枪长刀的重装铁骑兵上前进行厮杀……
这一仗,柔然二万援军败于六千铁甲骑之手。
眼见不少士兵将柔然人俘虏,夏侯日月的眉头不为人知的皱了一下。
但心细如发的杨万山却注意到了,他问道,“请问殿下,我军当如何处置俘虏?”
夏侯日月的眸中流动着幽暗的光,看着那些零零落落的柔然兵卒,他漠然一笑,“柔然本是我天朝郡属,沐浴圣化之中,却心生叛逆,造逆作乱。此等不臣之徒,留来何益?——传令,不留俘虏。”
夏侯日月的声音却不高,但杨万山听着,却只觉心中一寒。不敢反驳,他自唤来传令官,将此命令传达到全军……
这一役,全歼柔然九万人。
尸横遍野,鲜血把土地都染红了。
为免夏季气温高热导致无人收殓的尸体产生瘟疫荼毒四方,顾长生令人将所有尸体集中起来,纵火焚烧。
李信敬佩的道,“将军真是仁义之人也。”
静静听着李信的话,顾长生面无喜容。看着那夹杂着黑烟的烈火,他突然间觉得茫然,这些人,心怀希翼而至,却终是荒郊埋白骨。在天朝看来,柔然高车南其皆是谋逆,当尽杀之。但数十年前,南其高车本自为一国,是光华帝将它们强纳入了天朝版图中。而柔然,却是因为数十年前趁光华帝继位动荡不安之际入侵中原,才惨遭灭族……
孰对?
孰错?
“祈原真是有名的祈祷之原啊!真的是为我军的战胜祈福啊!”
听到一旁的杨万山发出的由衷之语,顾长生淡淡一笑,带着些许倦意,“什么祈祷之原祈福之原,我看是无归之原。在这里,多少人有来无回,此生永远无法归家,只能葬身异地。”
杨万山自极度的兴奋中沉静下来,思索片刻后,低道,“将军所言不错。只是,既为军人,自当知道此生会有马革裹尸的那一日。”
顾长生怅然道,“是啊,战死,怕也是他们的心愿吧……”
从此,祈原易名为无归原。
在稍事休整后,夏侯日月下令道,“传令,依计行事。”
于是三军上下挑选出身形与柔然人一般高壮者,换上柔然衣物,回返雁门关……
六月,雁门失守,柔然入关,主帅赵向南亡于战乱中。
大变突生,冠军将军缠斗柔然于雁门关,力阻其南下。瑞王退返幽水关,扼守中原。宣威将军立弃贺兰,折返雁门,与柔然战。
七月,宣威将军于祈原尽歼柔然军九万,又佯作柔然溃兵,诈入雁门,与冠军将军呼应,共击柔然。方大合战,瑞王麾下护军吴胜领三万兵卒至。三方并力乘之,柔然大溃,遂平定三郡,尽擒阿必勒及其族党。
是役,冠军将军俘获三千余人,马一千余匹。护军吴胜俘获一千余人,马七百余匹。独宣威将军只获马五千余匹,其麾下不留俘虏。
帝以功授,擢宣威将军为辅国大将军,李钟为镇军大将军,顾长生为云麾将军,瑞王因扼守幽水,顾全大局,兼之麾下将士有功,故迁为骠骑大将军。余者皆有赏。
是月,倭人见柔然谋逆,遂生祸乱之意,故与南越相约,遥相呼应,称兵上流,扰我中华。
帝令瑞王赶赴西南边陲,辅国大将军立至北海,以抗异族。
(史臣疾首椎心痛陈曰:倭国,撮尔小国耳。其世代为我中华之属国,受我中华历朝深恩。彼蛮夷之邦,沐浴圣化之中,不思图报,反志在乱华。经年趁我中华不备,扰我边境,屠我良民,尽显其豺狼之心,蛇蝎之性。
此次又趁我纷争,背恩忘义,密谋策划作乱,上窥我神器。
此丧心病狂之好乱乐祸之辈,当全诛也!)
——《天朝史·世宗本纪》
第六章
由于大气候的影响,某欢不敢写战倭平北海了。前面一章才写出下章开始要战倭,马上就有原创网那边的管理员出来告诉俺,“作者发文时请注意言辞,不要过度。”
= =
俺自家事自家知,俺不折不扣是个FQ,一写这几章难免会就势展开……
所以,为了不给JJ也不给自己惹麻烦,平倭这几章就直接以史书形式略过。若有会涉及到后文的地方,俺会把它们统统补充出来。反正,以保持全文的连贯性为宗旨= =
所以所以,大家先凑合关看这章古文为主的东东吧= =
热情被打击后郁闷到吐血的某欢顿首上
荣华三十一年,七月,倭军十五万渡双马河,占斧头山,随即破水江,长驱西行。一路焚烧官寺,缚戳吏民。
华城陷,北海王燕海英仓惶西逃义州,遣使求援于天朝。
世宗深知:“秀吉之图北海,意实在神洲也。”遂令高宗、亮王东进,军北海,以讨倭人。
高宗、亮王一路东进,于肃州会北海显侯燕兰舟。
——《天朝史·亮王本纪》
初,倭人西进,北海众溃,诸王非死即逃。独显侯燕兰舟、安侯燕秋水与倭人战。
倭人据华城,得开城,占丰壤。兰舟见势不可为,故退守肃州,阻倭人于丰壤。
彼时人见倭人强悍,故纷言应加强肃州城墙以利防守。兰舟答,“肃州城长四十余里。敌已迫至眉睫,此时修城,徒劳无益。唯今之计,只造斩敌之利器耳!”故赶制投石车数百以应战。
倭将小东幸之助领兵攻肃州,兰舟以投石车击之,倭人纷倒于飞石下。小东幸之助改令部伍驻于肃州城外,筑土山、飞楼,以箭瞰射城内。兰舟针锋相对,即令兵卒掘道于地,进于城外土山、飞楼之下,以木桩支撑,挖空其下,再牵绳除柱,使其全陷。令其中倭人全丧。
小东幸之助大怒,恃其兵多势重,围城而布,欲困死肃州。兰舟多使巧计,以地道为据,斩倭人无数。
至此,小东幸之助知不可强为,遂退转丰壤,仍与兰舟相恃。
——《天朝史·北海实录》
高宗与显侯会,显侯言,“联军作战,贵在将令必行,部伍如指臂使。”故托兵权于高宗,甘受上国指挥。
时小东幸之助有良马三千,定时至丰壤城外宁溪放牧。高宗遂集肃州城中所有母马,待倭人放牧之际,留马驹于城,驱母马于外鸣叫,以诱倭人之马。如此,获良马三千。
小东幸之助暴怒,挥军猛攻肃州。高宗亲至城楼督战,兰舟、秋水、长生皆至阵前杀敌。并力乘之,倭人大溃,退走开城。
——《天朝史·高宗本纪》
丰壤平,高宗审时度计,拟订分兵而行,水陆俱进。
高宗自领显侯卒兵由陆行,王与安侯携石灰、石漆、大豆、河沙等物领军至北海,截断海运,断倭补给。
十一月。两军接舷。联军军卒皆撒河沙于己船,撒豆于敌船,并撒石灰以迷敌眼。争战中,石灰迷眼,倭人虽有目而难张;豆粒铺船,倭人虽有足而难立。倭将加藤正则见势不利,急令退军。然王令火箭追击之。俄而倭船烈火四起,倭人无处藏身,皆逃蹿水中。
是役,斩倭人三万,收其军实器械无数。
中途岛,乃倭人海上总据点。
王收倭船伪饰之,驶入中途岛。倭人不备,为王所趁,尽歼灭之。
王遂领大军乘跨沧波,逆海而上,沿途斩倭无数。
越明年,四月,王与高宗会于华城。
方是时,倭人退罗城,与联军隔江而对。王分兵卒为数部,昼令一部挑战,入夜则令一部沿江擂鼓,一部驶快舟掷火弹于敌。又出兵攻其步卒。如此,倭人昼夜不得安,疲惫不堪。
因补养被断,倭军西征之帅小早川庆景遂孤注一掷,与联军战于马腾水。
两军相会。安侯佯败而走,守军亦纷离。倭将黑田正成立领轻舟疾追迫。待其无功而返之时,王已领艨艟楼舰横锁马腾水,令黑田无从归巢。
如此,倭人之轻舟重舰分隔两处,无从取长补短,配合作战。
王以楼舰乘风破浪猛攻倭之轻舟。倭舟无从招架,皆被击沉之。
次日,西风起。王借吉风以快舟中流而进,发火箭石漆猛攻倭之重舰。
是役,斩倭人七万,擒倭西征帅小早川庆景。
其后,联军一路直下,势同破竹。
七月,倭之太政大臣源秀吉自倭土遣使送降书至华城。
如此,北海平。
及至还朝,世宗喜王之勇武多谋,特以王之表字为号,以功加侍剑将军,官拜从二品,开府仪同三司,赐邑五千户,给鼓吹一部。并赐铁、炭,使修器甲。
——《天朝史·亮王本纪》
显侯遂迎北海王燕海英归华城。然船沉马腾水,北海王殇。
时王子尚幼,显侯于北海境内功勋无双,故北海实权尽归显侯也。
显侯感于天朝之义助,更怜民不聊生,遂愿与天朝通商,签《通商章程》如下:
一、嗣后天朝大皇帝与北海君主,永存平和,所属百姓,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天朝百姓及其家眷,皆可寄居丰壤、华城、义州、肃州,贸易通商无碍。天朝大皇帝派设管事官,住该四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三、天朝船舶,远路涉洋,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四、天朝商民之贸易向例,全归额设商行亦称公行者承办。其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北海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照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某分。
五、凡系天朝人,今在北海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北海王准即释放。
六、凡系天朝人在北海犯法,其适用律法以天朝律法为准。亦可押运回国,于天朝内审讯裁判。
以上章程,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
——《天朝史·北海实录》
补充:
1,发动这场战争的,是倭国太政大臣源秀吉。
2,早在会师之前,小顾和十三就已经断定此仗并不难打。倭人由海上来,只要断了其海上补给线,就完全可以包倭人的饺子~
一断了海上补给线,倭人势必只能就地补给。而他们一抢掠,只会令北海民众的反抗更为激烈。此时天朝军、北海军、再配上北海义军,陆地上的倭人只有战败。
当他们俩把策略定下来后,小顾和十三想到的,就只是如何才能从北海为天朝捞取最大利益。
3,小顾和十三对倭人的仇恨、北海的愤慨已久。
早在天朝的前朝时代,倭主南条氏两次发布异国征伐令,企图入侵北海。这个征伐令后来虽未执行,但被动员的武士中的一部分开始经常骚扰北海及神洲沿海。
倭寇一次出动可纠集上百艘战船,分几路入侵,攻城掠寨,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其连年大举入侵,使北海及神洲东南沿海(尤其是北海)一带的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受到难以估计的损失。
而在九十年前,天朝朱泉帝暴毙,诸王割据争权,史称“五王之乱”。倭人趁五王之乱时,与北海结盟同入神洲,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史称“二胡乱华”。倭人更血洗石头城一月,屠杀军民一百五十万,史称“血色大屠杀”。
若非后来争权的诸王幡然醒悟共抗外敌,只怕天朝早已易主,百姓只能在异族铁蹄下苟延残喘。
所以,这就决定了小顾和十三对倭人及北海的态度:
十三语,“北海虽长年对我朝称臣,但除了每年交纳那么点岁币和贡物外,它还给我们带来过什么?神洲有难时,它会来图一杯羹。而神洲一统时,它就忙不迭的来称臣作小。当它自己有难时,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集权的神洲来帮忙:镇压起义军、抗击倭寇,哪一样离得了我们?哼,这种墙头草,真该灭了它!——依我的原意,该等它大半个国家都已经被倭寇所占,而国君已被俘时,我天朝才出兵,打着为它收复国土的旗号占了它全境。”
小顾语,“你该知道若没了北海,倭寇就会以此为据点北下中原吧?”
十三答,“正因为知道所以才更希望出现北海郡。倭人侵犯我神洲,只有沿海及北海两途可走。当我沿海守备森严时,他们只有从北海入侵。若把北海作为我天朝的牢固后方,我们迟早可以打到倭国本土,灭了这帮杂碎!”
仍是十三语,“若我大权在握,身无掣肘,给我二十万精兵,我必让它成为北海郡,然后以此郡为据点,出兵倭国,让那一直觊觎我神洲的倭国成为我神洲一郡。只可惜……”
考虑到十三目前只是个皇子,不能做得太过显眼,所以小顾他们二人打的算盘就是另立北海国君,扶植傀儡政权牢牢控制,让北海名为一国,实为一郡。
而他们的选择就是燕兰舟。所以才有了北海王燕海英乘坐之船沉于马腾水,然后北海由年幼的王子继位,燕兰舟摄政掌实权的局面。
4.之所以会让燕兰舟政权与天朝签订《通商章程》,是为打开一直闭关锁国的北海,让天朝的剩余产品得以销售。
天朝历来是个农业大国,但在五王之乱后,在重统神洲的干坤帝的引导下,历经大然、光华、荣华数代人的努力,终于变成商业极其发达的商业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