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华夏英雄志 >

第2章

华夏英雄志-第2章

小说: 华夏英雄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较迟组建的战队,是海军方面的幽灵和水鬼两大战队



前集(一).黑暗序曲
        1984年中国的天空是开朗明亮的,处处奔腾着激情的热浪,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的人人心里一片不安的骚动,“一切向钱(前)看”,“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是好猫”等等被民间曲解的理论到处盛行着,在冲击着这个古老国度的道德底线,人人不再象以前那么羞于谈钱,而是时刻崇拜着它。


一首歌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情景:“只有你钞票,钞票,你在世上称霸道,只有你钞票,钞票,有人为你哭,有人为你笑。”这或许是底层的人唯一能感受到的对国家在改革洪流中的巨大变化的最简易表达了。


其实或许国家高层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改革开放,只是一批批的机器运进来,大量的外资与技术引入,而民间则是各行各业的人纷纷下海,教师,机关工作人员等等不一而足,这时更鲜亮的一个口号是“到深城去”,于是各式各样的人才,社会上的各类人齐聚到了这个弹丸之地。


深城就象一个微缩的中国,透露着中国这个时代所有的一切。


而此时在中国的苏北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里,却默默无闻地发生着一件事,这件事无论从哪个细节,还是哪个人物,无不影响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格局。当人们回首这件事时,或许惟有用震惊来形容,或许这件事会永远被作成一个国家机密而不为人知。


初春的天气仍然比较寒冷,泥泞的路面经过一夜的风霜,到处留下不规则的坑坑洼洼的脚印,夏日的青山碧水如今已是一片的萧条肃杀之气。干枯的枝条在怒吼的风中摇摇晃晃,似乎在不断的呻吟,只有巍峨的高山挺立在那,或许只有它那傲骨才不惧怕严寒的威胁。


此时已是凌晨,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高高的山腰中段隐隐约约有飘出了几缕轻烟,给人一种暗夜里的不安,象是魔鬼的爪子在空中挥舞。


小屋里传出了一些细微的声响和忙碌的脚步声。


只听见一个中年人说道:“王妈,你快去把粥和蛋煮好了,然后再煮一只老母鸡,李婆,你去把床铺重新整理一下,把该准备的都准备了,少爷快回来了。”说话的口音明显不是本地的方言,甚至普通话也有一些僵硬,两个本地的妇女好半天才明白他的意思,答了一声是就匆匆的忙碌起来。


说完后那个中年人进了里屋,隔着睡帘只听他说:“老爷,一切都安排好了,等少爷少奶奶回来就可以动身了。只是这时少奶奶身体虚弱,事起仓促,我让王妈李婆他们作了一些东西补补身子,要是能晚些动身就好了。”


这时那个老者掀起了帘帐,慢慢的说了声:“只怕这时就已经来不及了,天意吗”


只见那中年人听了此话惊讶了一声:“他们会来得这么快吗”同时脸色也变得青绿青绿的,象是从地狱里刚出来的夜叉一样。


那老者下了床轻轻抚了抚及胸的长髯,两只细长的眼睛透露着挥不去的担忧,缓了缓说:“这只是我的预感罢了,最好不准吧,不过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不应该如此的。”


话还未说完,就听见外面一阵由远及近的脚步声,踏着干硬不平的山道,发出颠簸不平稳的纷踏声,还有拥挤的摩擦声。


那中年人和老者都是微微一惊,心里都同时响起一个不祥的念头,但又是那么不敢承认,还是老者比较镇定:“该来的终究会来,吴同,你快从后门走,告诉少爷少奶奶不要回来了,赶快走,另外把这个也拿走,并嘱咐一定要交给那个人才可以。”


说着就把一件样式异常普通的鹅黄色军大衣递给了他,那个叫吴同的中年人突然跪下了,哭着说:“老爷,小人说过要伺候您一辈子的,你走,我出去和他们拼了。”说着就站起身要冲出去。


那个老者急忙疾言厉色的喝住了:“混帐,我出去可以多拖一阵,我多拖一分,你们就有一分的把握逃生,况且那人不见到我,他能甘心吗”


吴同又是跪下一阵的哭:“老爷……老爷”


长髯老者急忙扶起了他感慨的说道:“你在我家也辛苦了几十年了,我这把老骨头也没几年可折腾了,你还要好好照顾好你的家人,快走吧,把东西一定要交给少爷,告诉他千万千万要交给那个人,其他人一定不要信。”说罢把他扶起。


吴同再拜了三拜,洒泪而去。


这时外面脚步的碎冰声更大了,明显是只有百米的距离了,还好是山路难走,要不然敌手早就上来。


这时屋里只听见外面一声喊:“北威伯父,你这是何苦呢”百米之外喊起来,显的是中气很足。随着声音在风中的减弱,这时那群人都陆续赶到了屋门前。


那个老者除缓缓迈步出了屋子,只见他还穿着中国老式的马袍大褂,及胸的长髯在晨风中微微飘起,两只微眯的眼睛,显出了对对方的不屑,但丝毫没有掩饰住其中射出冷峻的光芒。


而对面却站着近百的各色人等,但手里皆拿着一把宽背的砍刀,除了刚才那个喊话的人,其余的人都是静静的一声不发,只是眼睛盯住前方,还有各人不断呼出的白雾。


老者站在风里一动不动,对站在人群前面的那个身着黑色西装的中年男子,说道:“你父亲怎么没来亲自拿我呀,倒谴你来和我叙旧么!”


那个中年男子干笑了几声:“嘿嘿,伯父你也太夸张了,什么拿不拿的,我父亲这不就让我来请你去和他叙叙旧么,顺便再品上几杯茶,我父亲可正在家为你准备着呢,他的茶道可是一流的,他几十年来第一次亲自动手冲给别人喝,这小侄子可都没见过,这不也凑巧沾一下伯父的光么。”


话音中有一种僵硬呆板的生硬感,这对比前面的卷舌软音又是另一声调。


长髯老者依旧不动望着他,哼哼冷笑一声说:“这就是你请的礼数吗”


这时人群中突然一个声音喊了出来:“秦北威,你别不识抬举,中川堂主说了请已经是给你很大面子了,别再罗嗦了。”


同时又一个人在中川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中川面色大变,明知秦北威只是在拖延时间,又回头交代那个人几句话,瞬间变了个脸色冷冷道:“既然世伯不肯去,小侄也勉强不了,但请您老人家把那件东西交出来,这样您老人家也可以平安过个晚年,否则小侄只能无理了。”


秦北威知道他片刻间就要翻脸了,但挂念着吴同是否脱身,看样子刚才一定是吴同遇着什么事了。就在这时,屋里出来一个村妇说道:“老爷,粥……”煮好两字还没说完,一下被明晃晃的砍刀吓傻了。


秦北威平静的对她说道:“李婆,你回屋去,别出来,今晚的事就当没发生。”那意思自然是让对面的中川能饶这些无辜人的命。转过脸对中川说:“你认为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会交给你么”


中川把脸也转了过去,背对秦北威说:“那小侄也算仁至义尽了。”向刚才喊了一声的人吩咐:“李帮主,现在看你对我的忠心了。”同时轻轻说了句:“上面我已经打点好了,不要留下任何活口。”


那个满脸络鳃胡的男子答了一声是,就把手挥了挥,于是近百把砍刀同时挥舞着冲向了秦北威,秦北威则哼了一声:“叛徒”


说罢脚底一撵,手中多出了一根长棍,身体略蹲,旋风腿出,人随棍走,臂借身势,一招流风回雪,已连续划了三个圆弧,一个圆弧比一个圆弧大,秦北威竟不退反进,反守为攻,只见三道圆弧的圈上整整齐齐躺下了十数人,都是抱着腿不住地在地上打着滚。


别看这简单的一棒,简简单单使出就威力这么大,实际上乃是秦北威使出了全力的凌厉一击,你试想普通的人一个手臂单独挥出会有多大力道,但要是整个身体协调起来,以身体的旋势带动的力量,其起码可以增长三到四倍,这就象一辆飞快的汽车撞人与慢的起重机撞人哪一个伤重些一样,也象体育运动中扔铁饼一样要求全身协调的力量一样,而且秦北威又以不可能的先发制人的攻击态势对攻,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接着秦北威乘对方阵势混乱之际,长棒或点或击或砸或扫,冲入了敌阵,但对方始终无法合围住他,一旦敌人近了,他就来一招流风回雪又将对方逼退了,数分钟的血战,已先后有近五十人死伤,小小的门前的院子也可以用血流成河来形容了。众人只感到他们对方是一头疯了的猛虎,掌砍身撞棍擂,势不可挡,但这时人人也都杀红了眼,仿佛血腥彻底把人的兽性激发了出来,已全然不是刚开始时的畏惧,都不顾一切的挥舞着战刀往前冲,秦北威看到面前倒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很快又有一大批人包围了上来。现在的战局就象一头受伤的猛虎独战一群疯了的饿狼。


只见秦北威的额上也隐隐出了一层汗珠,这时身上也是汗流浃背了,嘴也不时的喘上几口气,明显体力是要不济了,突然闪了几下,踩到一个死尸上立足未稳,滑了一下,一个趔趄,后面就有一把刀横向直砍腰部,象是要把他腰斩一样,他急忙使了一招反背刀,但手中却是棍,虽然支撑住没让身体向后倒去,但后面的刀也在瞬间把他的棍砍成了两截,顺势撞在了他的腰上,虽然有棍阻拦了一下,这一刀猛烈之极,秦北威只感到腰部一阵阵的僵直麻木,一个旋转不灵,身上已中数刀,灰白的大褂上血迹斑斑,棍法瞬时凌乱了起来。


他只有站在那里不动,把一根断棍舞得密不透风,但气力已减,身上不住的挨着刀子,不一会突然感到腿上一阵剧痛,紧接着身体就倒在了地上,原来双腿被齐刷刷的从膝部剁了下来,明知今日无幸,他忍住如雷击般从腿部传来的疼痛,只有拼死一战,扔了断棒,又从地上捡了一把刀,抡起来,刹时跟着有三人同时滚在地上,原来脚被秦北威依法砍了下来。


这时只听一人大喊了一声,一道银白色的光电闪而至,同时一道血雾弥漫了开来,秦北威的右臂被刀震到了一边,这时的他简直就是一个血人了,连原来灰白色的胡子也成了血色的了。


李帮主大喝一声站了出来,走到秦北威跟前狠狠说道:“秦老头,我给你卖命那么多年,帮中要不是有我,能有今天的发达吗,没想到你却总看不起我,总是偏向你那没用的儿子,他一回来,你就把帮中权力全交给他,没想到今天还是到我手里了,哈哈……”


又接着说:“你想痛快死,我偏要折磨你,兄弟们给我把他多成肉泥,别一下结果了。”


山脚底下一座小城,凌晨的小城正沉浸在一片安谧之中,现在的人们都还躺在暖融融的被窝里作着美梦,却不知外面又是怎样的一片腥风血雨刚刚刮过,而城里的或许还没有刮来吧。


城里的唯一的海城医院却异常的忙碌着,只见两个男子在一门前不住的徘徊,一个身着黑色的呢子风衣,黑色的皮鞋,黑色的长裤,浓浓的剑眉,让人看见了不怒自威,另一人一身的黄色退伍旧棉袄,头发乱乱的未经梳理,一看就知是本地山里人,两人都不住的搓着手,显得很是焦急,而门里不断的传出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喊叫声,喊声此起彼伏,一声声却又透露出一种幸福的痛苦。


门外的牌子上写着妇产科,里面的人影穿梭,只听个一声音道:“阿兰,你按照我平时教你的去做。”


另一个柔弱的声音道:“可是……”


“没有可是,救人要紧。”


又过了好一会,只听见哇的一声哭喊,门外的两个男人都是异常的喜悦与激动,一起冲到门前但谁也没闯进去,只是隔着花纹玻璃向里不断的张望,明知望不见,但又仿佛多看一点就能看见似的,就象一个人等待另一人,明知坐在屋里等与在外面是一样的,但心一焦急,总感觉出去看一下会早等到一样,不过这时的等待又不可同时而言了。


未隔多久,又听一声哇的哭声,这时两男人终于心都放下了,同时的等在门前,医生推开了门,缓缓的摘下了口罩,说了声是男孩就匆匆走了,后面跟着一个娇小玲珑的小护士,圆圆的脸蛋,脸上神采飞扬。


通告:如果喜欢本作品,请多收藏与推荐,你将有意外的惊喜,您每天的一票将是对云飘云逸的最大支持与鼓励。大家看书之前可以先看我的故事分卷介绍还有人物介绍,这样就会更明白文章的主线和人物关系



前集(二).双星耀日
        伴随这婴儿响彻天地的啼哭,中原的一个傍山依水的地方,与此时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一条小溪于林影交错间静静的流淌着,小溪拐弯尽头处半遮半掩的显出一座古朴古色的茅屋,茅屋前有一个大的石桌,一个道人般装束的宽袖长衫在微微的山风中微微扬动,羽扇纶巾,面如冠玉,几缕仙髯随风飘洒,好一番仙风道骨,另一人却作寻常农家打扮,挽着裤脚,卷起了衣袖,光着的脚上还沾有湿湿的泥,显然是刚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的。


两人都围桌相对而坐,面前一具棋盘,原来两人在对弈,只见那农家手里一枚棋子刚刚落下,口中道:“诸葛先生,昔闻你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事,而后才有刘皇叔三顾茅庐,赤壁鏖战而终于三分天下,怎奈功亏一篑,世之后人莫不以为憾事,而今沧桑千载,不知先生对今之世势,又有何真知灼见”


只见诸葛先生爽朗的笑声传来后,微微摇了摇羽扇说道:“三丰老兄,想世之兴衰沉浮,人之成王败寇,你我所历,难道还不够多吗,想我们早该脱离时世之羁绊了,当年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以致天谴,我你已是几次羽化而去的人物了,当今虽正是大有为之世,但天象主星缺位,虽为也不可为。”


张三丰拈起一颗黑子,举棋未定地沉思着说:“是啊,唯今也许只有你我二人或可知一两分天机,但世上正有这一良机让我等参悟印证我们所理解的天机,我们又怎能不神往呢”说罢把那颗棋子有力的放在了棋盘上。


诸葛孔明看着这一着连赞道:“妙妙啊,这一杀着真是凌厉无比,但杀气太盛,未免大违常道,但任我想也没有一着比这更好的破敌之法了。”


说罢苦苦思索,正在这时,浩瀚无边的星空下,原本漫天的天空晴朗,数不清的星辰在夜空中闪烁,刹那间乌云滚滚,翻腾不休,迅速铺满了天空,接着电闪雷鸣,狂风平地而起,又过了一会儿,渐渐于乌云中滚出两团漆黑的东西,又刹时的大放异彩,竟是日月争辉,二者越来越明,月明一尺,日亮一丈,这时天空周围一片昏暗,而日月周围却是芒光万丈。


张三丰与诸葛亮同时站起忘着这天地异象沉默不语。


这样持续了不久,突然日月慢慢靠拢,最后竟和而为一,光芒又何止增长了万倍,但只一息如回光返照般的暗了下去,轰的一声剧响,尤如平地惊雷,但看天际从刚刚日月融合之处倏地蹦出了两个异常明亮的星辰,以极快的速度向东南飞去,圆圆的隐有棱角,一黄一紫但又都隐含红红的色彩,虽说极快,但比流星却慢了不少,也不象彗星那般拖着尾巴,越向东南越是红光大盛,最后竟将二星包住了,但二星紫黄二色却弱而不衰。终于消失在二人的眼中。


也是一瞬间的事,此时一回首,但见月明风轻,松柏交翠,流水淙淙,刚刚的景象就像噩梦一样就这么没有了。


二人又缓缓落座,张三丰刚欲开口说什么,只听诸葛亮微笑一声说道:“妙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