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少帅-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以前,孙复断然不会担心资金的问题,但是家业大了以后,孙复发现银子像流水一样,多少都不够用。仅仅编练了一个混成旅就已经花费了近百万银元,这还是有基地提供武器装备的情况下,以后建成计划中的六个步兵旅,一个山地旅,一个炮兵旅,不算军饷,单是组建费用就需要近千万银元,更被说海军的花费了。
现在孙家建的厂子里,钢铁厂纯粹是在赔钱开工,最赚钱的就是食品厂,但是也只能保证一两旅的军饷问题。即使算上所有的工厂收益,能够满足六个步兵旅的日常军饷已经不错了。如果不是警察局有各地税收支撑着,恐怕孙复就要哭了。当初从广州带回的金银,现在已用了大半,等到把八个旅全部建起来,也就差不多光了。要是算上情报组织的费用,孙复就等于养着三只吞金兽,就算是孙复从不担心钱的问题,也渐渐有种吃力的感觉。在这样下去,孙复就算靠着海底基地也满足不了这么大的资金需求。庆幸的是革命在即,孙复不用苦撑太久了,有了各地的税收支撑,孙复的压力会减少很多。
方君瑛得到了一百万银元的许诺,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凑过来问道,“你让我关注京城和广州我都能理解,但是成都和武汉三镇是怎么回事,你不会以为保路运动会闹大吧。”说着又皱了皱眉头,疑惑的自语道“那也不对啊,关武汉什么事?”
孙复心里真的很佩服方君瑛的情报敏锐度,仅仅是自己的几句话,就能想到这么多,简直是天生的情报苗子。不过她怎么都不会想到,武汉新军会成为推翻清王朝的第一簇火苗。如果不是孙复知道历史的进程,谁都无法相信,重兵驻扎的武汉三镇会成为革命最先打响的地方。
十二章 窝屈的张孝准
刚刚和自己的新婚妻子回到国内,张孝准就碰上了一间倒霉事,自己被绑架了。
如果是陌生人张孝准还可以怒骂两句,告诉他们自己是个穷光蛋,没有赎金。但是现在绑架自己是一个勉强算是熟人的旧识,同在德国留过学的朱晟。张孝准不知道他想要什么,也不知道他的目的,想要骂他都不知道怎么骂。
当初张孝准就读的是德国柏林大学,和朱晟就读的慕尼黑军校,虽然相差千里,但是德国交通发达,想要见面并不难。异国他乡,乡人就会经常举行一些聚会之类的活动,缓解思乡之情,两人就是在一次留德华人的聚会上认识,关系并不算熟,只不过都和蒋百里关系不错。
张孝准生性沉稳,做事稳重,但是也不带这么欺负人的,莫名其妙被装在马车里,还没人搭理,如果不是妻子完好的在身边,张孝准都不知道自己会怎么做。
和例行记者会一样,张孝准开始了今天的发泄,“朱晟,你到底抓我什么事,也不放个屁,打算把我带到那里去?”
本来以为会和往常一样没有回信,没想到这次久不露面的朱晟终于出现了。
隔着车厢,朱晟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闰农兄,这次是朱晟鲁莽了,不该这么对你,不过这不能怪我,只能怪你,谁让你这么难找了。”
张孝准有些诧异,怎么这事怪到自己身上了,明明自己是受害者嘛!不过张孝准是个老实人,虽然不知道朱晟到底是为什么这么说,但是声音还是和缓了许多,“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朱晟一听有戏,也许自己可以把他的怒气泄掉,不用担心回去被孙复责问,向自己的父亲告状了。
朱晟感情丰富的倾诉道“你是不知道啊,我为了找你,先是向德国同学发了电报,知道你已经回来了,就从茂名跑到你的家乡湖南长沙,没有见到你,就又从长沙去了京城,从京城又去了上海,到处找人打听你的消息,最后一无所获,正准备回去的时候,却在广州见到你了,你说我会不会生气,于是……”
“于是你就把我们夫妻绑回来了!”张孝准声音有些阴沉,心情极度不好。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成了泄愤的工具,还连累自己的妻子陪着自己担惊受怕。
朱晟说漏了嘴,轻闪了一下嘴巴,尴尬的笑了笑,“闰农兄,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为什么要这么急着找你,你不想知道嘛?”
心里有无数的怒火想要发泄,但是现在受制于人,只能强忍了下来。咬着牙问道“到底是为什么找我,我记得我们的关系没有这么好吧!”
似乎没有听出了张孝准的怒气,朱晟兴奋的说“我是为你谋了一个好职位,一时心急才会这么做的。”
张孝准闻言怒火顿时消去了大半,心里还有些莫名的感动,没想到一个仅仅见过几次面朋友竟然这么热心肠,为了自己的事情这般奔波。
“你不知道啊,茂名有一支装备精良的巡防营,他的主人是我的好兄弟,现在正准备扩军,为推翻满清政府而努力,只是缺乏人手,我一想起了你,就不避万里的奔波劳累来找你,就是想要让你为革命出一份力。”天知道孙复算不算革命党,反正这年头说谎不违法,朱晟就肆意的忽悠着。
张孝准本人是极为心向革命的,早在日本陆士毕业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这个当时最大革命组织,而且他和黄兴是同乡,也算是坚定的革命党人。不过他不是孙文的坚定支持者,仅仅是心向革命才会加入同盟会,本身对同盟会的认同度并不太高。
被朱晟彻底欺骗的张孝准觉得朱晟是自己的同志,最后一丝怒火也消退了,心里满是激动和兴奋。自己留学德国学习靠的是徐世昌的保举,按说回国以后应该进入徐世昌的麾下,但是张孝准自己是一个想要变革的革命党人,不甘心屈服于守旧势力。同时又不愿意愧对徐世昌的恩情,加入新军其他各部。本打算在德国多带几年,但是妻子想要回国看看,犹豫良久自己才同意,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去处,现在朱晟的邀请给了张孝准一个不错的选择。
“巡防营的规模有多大,我怎么没有听过他的名头?”
得意的笑了笑,朱晟自豪的说“虽然名义上是巡防营,其实早已脱离了巡防营的概念。我出来的时候已经确定了改编计划,准备扩充成了六个五千人的混成旅,配备大炮机枪。我担任参谋长,百里担任副参谋长,而且百里已经去请蔡锷了,到时候你们‘士官三杰’就可以合力建军了,至于你的职位等到了茂名再说吧,我现在还不确定,但是肯定不会小了。”
三万人的军队,配备机枪大炮,张孝准不由的对此次的行程有了些期待。
“润农,我怎么觉得那个人说的有些不靠谱?”感觉朱晟走远了,张孝准的妻子李昆载才开口说。
摇了摇头,张孝准无奈的说“现在我们没有什么好的去处,去茂名看看也不错。至于朱晟的话,确实有些疑点,不过我们现在身为鱼肉,只能装糊涂了,这笔账等以后再算吧!”
茂名到广州的行程轻装简从只需要六七天左右,加上凤凰卫队本就不用考虑疲惫的问题,所有一行人很快就到了茂名。
和蔡锷差不多,张孝准第一眼看到孙复时,都觉得孙复有些稚嫩,这只是外表上,和心性没什么关系。不过孙复对他的态度让张孝准很满意,特别是蔡锷和蒋百里都来了的时候,张孝准心里有种被重视的感觉,从蒋百里和蔡锷的口中也确认了朱晟所说的六个旅的事情。
“少帅,这就是张孝准,字闰农,日本陆士留学生,在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国防经济学,现在已经毕业。”朱晟凑到孙复耳边低声说道。
蔡锷、蒋百里、张孝准都是留学日本陆士的,虽然不是一届,也不是一科,但是彼此之间关系极好,很容易沟通。
来到张孝准身边,孙复握着张孝准的手,歉意的说“闰农兄,最近事情比较忙,恐怕不能让你休息了。”
被一个未成年的少年握着手,张孝准心里有些怪异的感觉,但是也不好硬抽出自己的手,“孙少爷客气了,既然闰农已经来了这里,就应该恪尽职守,断不敢有懈怠之情。”
孙复满意的点了点头,就领着几人来到会议上,拉开巨型地图,指着高州、崖州、琼州三地说“诸位,山子营已经在三州建立了十数座新兵训练营,但是却缺乏一个统筹全局的人,百里兄要担任参谋长的职位,晟哥要负责陆军军校的筹备和教学,松坡兄要关心军队的编练,新兵的训练统筹工作就需要闰农兄来负责了。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训练最多的优秀士兵,这个任务难度很大,需要闰农兄能够多多操劳。”
张孝准心里有些小激动,虽然自己的位子比起朱晟三人差了些,但是也算是重任了,就算是自己到了徐世昌那里也怕是只能捞到一个标统或是协统级别的职位,比起数万人练兵使差了不少。
立马就进入状态的张孝准问道“少…少帅,训练时间有什么限制嘛,要知道一个新兵的训练不能低于三个月,如果时间太短,恐怕效果就不会好的。”
孙复听到张孝准叫自己少帅,嘴角微不可察的一翘,心里很是得意。这下自己算是留日士官生中的最优秀的几人都捞到了。
“第一批的新兵训练时间可能会短些,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不过他们都是接受过训练的警察,在一个月内完成训练任务足够了。”
张孝准眉头一皱,觉得有些不对,警察怎么可以和军队相比,这两者的差距太大了。
“少帅,警察和军队是不一样的,一名合格的警察和军人的差距,比起普通人和军人的差距是一样的,必须保证他们接受三个月12周以上的训练才行。”
“闰农兄,这个道理我是知道的,不过当初训练警察的时候就是按照军队的训练进行的,为的就是可以保证我们的快速扩军,你不用担心他们能力的问题。如果到时候他们达不到标准,你就不要让他们出训练营,这样总行了吧!”
勉强点了点头,虽然对孙复的做法不是很认同,但是自己的新上司能够听进自己的意见已经不错了,自己也不能太过分。
等到蒋百里、蔡锷等人都走了以后,孙复单独留些张孝准,歉意的说“对了,晟哥绑架你的事情我都知道了,希望你能原谅他,这是虽然他做的不对,不过总算没给你们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改天我让他给你道个歉。”
张孝准虽然老实,但是也是聪慧之人,一转眼就明白了,朱晟是自作主张绑架自己的,八成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至于他的那篇万里奔波的鬼话八成也是假的。感觉自己被忽悠了,张孝准心头怒骂,“朱晟以后我们有的算了。”
正在路上的朱晟猛地打了个哆嗦,似乎感应到了张孝准的怨念。
十三章 飞行队
冯如的实验室已经建立两年多了,孙复给予他的巨大支持,让他可以专心的研究飞机。第一年里,冯如几乎每两三个月都会拿出一款飞机让孙复观看它的试飞,但是却从没有获得过孙复大规模生产的许可。
虽然孙复从没有催促过冯如,也没有打击过冯如的自信,但是孙复偶尔表现出的急迫和期待,让冯如很不是滋味。每年投入了数十万银元,从没有过问过资金的使用,几乎对自己达到了有求必应,可是自己却拿不出一款让他满意的飞机,冯如满心的惭愧。
这一次,凝聚了一年的艰辛和努力,冯如终于拿出了一款让他自己都无比喜欢的飞机,如果不是和孙复有约定,冯如都想要自己驾驶着他飞上几圈试试。
怀着坎坷的心情,冯如再次邀请孙复来观看新型飞机的试飞。这一次,如果孙复再不满意,冯如连撞墙的心都有了。
说实话,冯如的飞机并不落伍,不管是在哪里都算的上是先进的飞机,就算是孙复最后一次看到的那款飞机都不必现在最优秀的飞机差。只是飞机还有一些缺陷,让孙复下不了决心装备它。
一年没有接到冯如的邀请,如果不是孙复知道冯如正在潜心研制飞机,都会以为他消失了。这次突然接到冯如的邀请,孙复也是很期待冯如的新成果,眼看着革命在即,孙复手里迫切的需要一样优秀的飞行器了。
带着手下的所有大将出席了这次新机型首飞,可见孙复的重视,就连一向专注于孙家产业,很少关注军队事务的孙虎也被孙复拉来欣赏这次的飞机首飞。
本来孙复还准备把一直辛劳着的魁叔也拉上,但是孙家的产业摊主铺的太大了,魁叔在琼州还没有回来,孙复只能放弃了心中的打算。
坐在简陋的棚子下,炎炎烈日可以抵挡,但是燥热的空气却是无法阻拦的。但是大家却没有丝毫的焦躁或者烦闷,对于飞机这个新事物,了解的人并不多,真正见识过飞机起飞的,只有孙复一人,其他的都对这个能飞上天的家伙所知不多。强大的好奇心,让他们忘却了炎热和时间的流逝。
飞机的试飞早已不在占用军营的场地了,在临近军营约五六百米的地方,孙复新圈了一片大型区域,作为机场。这样一来可以保证飞机厂随时在军队的保护之下,二来也可以便于轮守的部队换班。
新场地比起军营也小不了多少,而且不像军营的近方形,而是一段长方形区域。包括了冯如的飞机设计和动力实验室,一个小型的飞机厂,一座混凝土结构的跑道。坚固、平坦的跑道,就算是数百吨的巨型轰炸机都可以正常起落了,更别提那些几百公斤的小型飞机了。
从跑道边上的仓库里,拉出一家双翼螺旋桨飞机,看起来比之冯如从美国带回来的那架好看多了,机身呈圆形,刷成银灰色,还有一道道红白的色带,可以让飞机更加醒目。薄木片包裹的机身,流畅多了,再不是当年那个只有两片机翼的铁架子了。
漆成银灰色的机身被推到跑道上,正对着长长的跑道中央。冯如带着几个助手对飞机进行最后的检查,其实早在这之前,冯如就已经对飞机进行了无数次的检查,这次不过是舒缓自己紧张的情绪吧了。
孙复对冯如他们的严谨态度很满意,飞机这家伙一旦离开地面,就算是在发现毛病都无法维修,能在地面保证万无一失,那是最好了。冯如的飞机试飞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了,从最初的平均每三次出一次意外,到后来每十次出一次意外,至今已经摔毁了十多架飞机,可以说每一家成功定型的飞机都是从不断失败中吸取的教训。
失败就意味着血的代价,虽然这里有着单独配备的医护小队,但是还是有两人被摔成重伤不治身亡,就连最初的那个叫做朱兆槐的试飞员,就因为一场事故成了一个瘸子。
“复儿,你说这个大家伙真的能飞起来嘛?”孙虎怀着好奇心而来,但是对这个大家伙能不能飞离地面却是很不确定。
“父亲,你就不要担心了,冯先生已经试验过很多飞机了,这肯定是可以飞起来的。等到以后技术成熟了,出来了大飞机,我就带你一起飞上天试试感觉。”
就在孙虎父子交谈的时候,冯如已经对飞机完成了最后一次检查,开始撤离飞机所在的地方。只有一个身着黑色皮衣的试飞员钻进了飞机里面。在众多激动的目光下,一阵沉闷的“腾腾腾”声中,飞机的螺旋桨开始转动,由慢到快,飞机也在高速旋转的螺旋桨的推动下,开始前进。
当速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宽大机翼带来的上升力,把飞机缓缓的带离地面。
“快看,它真的飞起来了。”
“这么大的家伙竟然真的可以飞起来!”
惊喜的目光注视着不断高升的飞机,直到它消失在视线里,正当大家有些失望的时候,飞机又转了回来。
双翼飞机最大的优点就是平稳,但是这也意味着它无法完成复杂的飞行特技,不说翻滚了,就连急转弯都无法做到。简单到了极点的飞行表演,就算是见识过喷气式战斗机特技表演的孙复都激动不已,能够灵活的操纵,就已经证明它是一款实用的飞机了。
奥匈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