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五代逆天 >

第236章

五代逆天-第236章

小说: 五代逆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也有15000人,再加上萧县依着汴河,靠着丁公山,本身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进攻的地方。
  换句话说,如果楚军在萧县围城打援,在宋州的郭崇完全就不用理会,只要等到楚军粮食消耗殆尽的时候,才出兵追击就可以了。如果楚军摆出一副强攻的姿态,那对于郭崇更是有利,让楚军的精力都消耗在萧县的高墙之下,等楚军疲惫了,自己再出动大军,岂不是一场大捷吗?
  可惜,天不遂人愿。
  自大皇帝马云到了萧县之后,楚军的战略计划似乎不是想围城打援,而是想攻城。可攻城的法子,却是非议所思。
  倪可福兵围萧县,可不是什么也没干。倪可福出兵是4万人,加上马云带来的一万人马,总共是5万人马。可是,马云到达徐州之后,立刻下招领,调动徐州百姓5万人,赶赴军前效力。这效力的法子也极为奇特,即不是让百姓们搬运粮草,也不是让百姓们充作炮灰。
  而是让老百姓在萧县城东堆砌出一座高高的土山。楚军在土山上能把萧县内的情况看的一清二楚。
  这人多果然力量大,这土山越堆越大,正慢慢的向萧县引动开展开,因为土山比县城高,所以,萧县的攻击火力,完全被土山上驻扎的楚军所压制了。这和中线高怀德水淹黄土镇的计策相似,如果把土山堆到了萧县城边,那萧县可就守不住了。
  刚刚接到消息的郭崇还有点不敢相信,马云难道真的有这么大的手笔,堆出这么大的一座土山来?这堆土山可不是什么轻松活啊。楚军站在土山上能压制住城中的飞箭、抛石机,这说明这土山不仅很高,恐怕山顶的面积也很大。楚国这要挖多少的土,才能完成这么大的一项工程啊!而且这堆土山的土从哪里来?
  大周的官员可能觉得堆土山很苦难,可对于楚国,特别是徐州的百姓来说,泥土、土砖却是极容易得到的。大家难道忘了,去年徐州马贼成灾,闹得徐州百姓没办法种地,正准备纷纷逃亡呢?当是大皇帝马云迫于无奈同意了徐州团练使曹彬的建议,出台了一条政令:修渠令!
  修渠令里规定,由朝廷出面,雇徐州百姓开渠道,垦荒田,从渠道里挖出来的土,让百姓直接在村子的外围筑造成土墙(防马贼进攻)。而这次,马云下诏调用徐州百姓的时候,就命令那些百姓将土墙给拆了,把土给带到萧县来,带来的土越多,给的钱就多。这么一来,百姓自然踊跃参加,很多人甚至把地里的土也给拉来了。人多力量大,对土城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可就算郭崇的心里有点想不通。但是这土山堆到萧县城墙边,意味着是什么,他是完全清楚的,这意味着,萧县高大的城墙,一下子失去了作用。萧县一定要救。不救萧县,中原危矣。
  郭崇迫于无奈,只好被动出击,率领军队去救援萧县。不过虽然是化主动为被动,他的心里却并不怎么担心。因为,楚国围攻萧县的军队并不多,这让准备救援的郭崇心里也安心了不少。作为楚、周边境上的统兵大帅,他对楚国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楚国走的是精兵的道路,军队战斗力很强,可是军队总体数量上还没有大周的人马众多。从东边的海州到西边的邓州,楚军在淮河一线上的军队不过十数万人马,比之大周人马要少上一些。另外,五六年前,他曾经跟随者皇帝郭威南下,和楚军在邓州交过手,楚军的军事实力不弱,可也不比周兵强到那里去。最后,郭崇作为边防大将,他自然参加了多次对楚国的军事施压行动,他对于周、楚之间的形势,认识的也算清楚,他觉得现在楚国和大周一样,虽然视对方为死地,可自己内部都是矛盾重重,眼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重大的战争的。
  于是,郭崇安安心心的带领着宋州八万大军,从宋州城出发,准备去萧县巡逻一圈,让楚军知难而退。可惜,他完全没有想到,这次楚国竟然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和大周真真正正的掰一下手腕子。在萧县城外的土山初具规模之后,马云就秘密命令东线行营总管朱元将淮南的军队除了在寿州留下10000人马之外,全部调到了萧县附近。
  郭崇取道砀山,准备赶赴萧县增援。可是,刚刚过了砀山县,在汴河之边、磨山脚下,中了楚军埋伏。八万大军战死、被俘了五万余人,就连郭崇也在战场上丢了性命。楚国在东线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大兵压境之下,宋州不战而降,马云亲自率领8万大军直逼汴京。
  第53章 围困汴京
  楚军在砀山击溃郭崇的主力部队之后,紧接着又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宋州,汴京翘首可望。楚军统一全国的形势一片大好。这让马云大喜过望,这好事简直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原本楚军只是希望拿下西陲偏远的金州,却没有想到竟然能在砀山将伪周主力击溃。
  砀山之战对于楚国来说,并不仅仅是消灭了伪周的8万人马这么简单。由于宋州是郭崇的大本营,宋州囤积着数不胜数的军粮、军械,这一下子就解决了楚军连续作战的问题,本来楚国的粮草并不充足,现在一下子得到了保证。马云的自信心也随着这如山似海般的粮草极具的膨胀了起来。
  在宋州郭崇的大帅府中,马云兴致勃勃的召见了参战的有功将领,大肆的鼓励他们一番,又颁布安民告示,布置人手接受、检查被俘的伪周士兵。紧接着又下令在徐州、海州、泗州、宿州等地的百姓中扩军五万人,然后又从降兵中吸收2万人马。在宋州屯兵十五万。
  等将领们纷纷领命而去之后,大帅府中只留下了大皇帝马云、捕风房老板刑部尚书赵普、东线行营总管朱元、副总管徐海都统倪可福四人。
  马云心情极好,对军队战斗力的了解,对军事变动的掌控,这一线的将领们比中枢的官员们要清楚一些。在金陵,马云、李骧他们分析来分析去,都是觉得伪周实力强大,不像南汉、南唐那样容易对付,基本上都认为楚周的斗争将是长期性的,只有将伪周给彻底的调动起来,让伪周疲于应付四处的军队,自己则慢慢的蚕食伪周。这才是王道。中枢的官员们一致认为现在还不到和伪周决战的时候。
  可是,从砀山之战可以看出来,这伪周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强横。楚周之间是完全可以一战的,楚国是完全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击溃、战胜伪周的。
  马云眉飞色舞的看了眼朱元、倪可福,正是这两个人提出的“萧县攻略”,让楚军如愿以偿的调动了郭崇的部队,从而创造了击溃伪周的大军的机会。马云为自己能有这么出色的手下而非常的高兴,而更让他高兴地则是,自己能够在中枢多人的反对之下,竟然乾坤独断,异常明智的同意了“萧县攻略”计划,这说明自己也是有很高的军事造诣的。灭南平,平南汉、破李唐,那一次少了自己的身影啊。这大楚上下都说“马光猛、朱元”是楚军的两大常胜将军,可是自己率军作战,好像也从来都没有败过啊。他们是常胜将军,自己岂不是常胜皇帝了?
  马云笑盈盈的问道:“朕倾尽淮南、淮北之军,欲借砀山之胜,进而与伪周争夺天下,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良策、建议吗?”
  赵普说道:“陛下,自从楚蜀联合出兵以来,特别是咱们大楚中线、东线一齐出兵,伪周军事压力极大,原本屯驻在汴京的军队已经纷纷南下,或者增援蔡州、申州的王殷部,或者增援徐州、宋州的郭崇部,而汴京只留下大概三万人马。而现在郭崇兵败身死,汴京军民振恐,大河上下恐怕是一片恐慌。如果陛下统领大军直击汴京,那么,如果能一鼓而下击溃楚国,那么自然是万事大吉,如果不能,咱们的军队围困住汴京,让伪周内外消息不通,时间一久,伪周必然内乱,再加上,河东的刘崇和伪周是世仇,他们必然会趁势南下,到时候,河北也是乱作一团。伪周想不灭亡都难了。”
  赵普得意洋洋的分析道,在他看来,楚军既然能够消灭郭崇的八万人马,那么北上围困汴京自然是易如反掌了。伪周的兵力分布在三个地方,淮北、河北、关中。淮北是为了对付楚国,河北是为了对付河东和契丹,原本关中地方军队最弱,不过因为都督关中的是唯一的皇子郭荣,为了增强郭荣的威望和实力,郭威有意的增强了关中的军队。使得关中也成了大军云集之地。可是,眼下淮北的军队大损,关中的军队受到牵制,而河北的军队面对契丹、河东也是不敢乱动的。这种情况下,进军汴京那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马云频频点头,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这伪周虽然有三个拳头,可是三个拳头都各有对手,中间地带自然就空虚了下来。自己又怎么可能不趁虚而入呢?
  不料,一旁的朱元劝说道:“陛下,赵大人的话虽然有理,不过对于攻打汴京是不是太乐观了。伪周的郭威绝非平常皇帝,王峻等人也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砀山之战对于伪周来说自然是一场大败,可是,却远远没有到达伤筋动骨的地步。这个时候,臣因为咱们应该把消灭伪周军队放在首要地位。再加上汴京一带地势虽然平坦,可是汴京城却城高难攻,大军顿于坚城之下,恐怕被敌人所趁啊。”
  朱元是砀山大捷的第一功臣,他的话,马云还是很重视的。马云沉思着问道:“朱爱卿,依你之见,眼下应该如何是好啊?”
  朱元踌躇了一下,说道:“臣有几个建议,请陛下圣裁。第一嘛,臣觉得陛下在宋州留下一些军队驻防,自己则率领大军南下,和丁思瑾丁大帅合兵一处,将王殷部彻底消灭。王殷部一旦消灭,淮河防线,在无形中已经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到时候,咱们集中军队攻击洛阳。一旦攻下洛阳,那么伪周可就被咱们斩成东西两块,这么一来,伪周就再也没有实力和我们争夺天下了。至于汴京,咱们只需要派遣少量的部队骚扰一下,汴京是伪周的都城,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伪周绝对不敢轻易迁都的。只要咱们派军队骚扰,伪周就必然会想尽办法来保障汴京的安全。汴京就成了伪周的包袱了。”
  这条意见,显然不太符合马云的胃口。大胜之下,马云恨不得立刻消灭了伪周。可是,朱元的这个策略实施起来,可是耗费时间的。王殷又不像郭崇这么冲动,丁思瑾狂攻申州,可是蔡州的王殷就是纹丝不动。由此可见,大军南下的结果,必然是一场艰苦的攻城战。攻城可是最耗时间的,也不知道关中的情形如何了。
  第54章 商讨
  见马云一脸的犹豫,朱元又说道:“陛下,除此之外臣还有一个办法:可分兵两路,一路配合丁大帅,南攻王殷,一路则出兵兖州,进攻京东一带(即今天山东省,在汴京的东部,被划为京东)。这么一来,至少可以夺取伪周军队较少的京东,从侧翼威胁河北。为将来一统天下打下基础。”
  朱元的第二个策略,显然也是不符合马云的想法的。砀山一战,充分证明了楚军的强大战斗力,就像赵普说的那样,正好利用砀山大捷、伪周震动的机会,挥兵汴京,一举攻克汴京,将伪周彻底搞乱!从后梁开始传承到伪周,中原在短短四十多年里,已经经历了五个朝代,十一个君主,这还不算曾经割据凤翔的李茂贞,称雄幽州的刘氏父子。如果把郭威给干掉了,伪周恐怕立刻就会土崩瓦解,到那个时候,楚国统一天下的时机就会提前来到。
  满怀着革命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的马云,扫了眼朱元和赵普,沉思了片刻,说道:“诸位爱卿,都言之有理啊。朕是这么打算的,我亲自率领8万人马,进攻汴京,朱爱卿率领5万人由此东进兖州,经略京东地区,而倪爱卿则率领2万人马南下配合丁思瑾进攻王殷。”
  在征求了赵普和朱元的意见之后,马云一锤定音的说道。他这个法子让朱元听起来直皱眉头。马云的这个法子看起来像是和稀泥一样,把两个人的三条意见全部综合在一起。可惜,综合的未必就是最好的。丁思瑾出唐州的人马并不多,就算加上倪可福的2万人,估计也仅仅7万军队,能打得过近十万人的王殷军吗?至于经略京东地区,5万人马倒是够了,可是,这有一个前提啊,这要确保徐州、海州的安全,同时要防止河北军南下。
  朱元踌躇着,准备劝谏。马云一笑:“朕自都督岳州一来,征战无数,朱爱卿大可放心。其实,朕自然也知道汴京不好打,不过,汴京好不好打,我们都要试一试。这仗嘛,打到了这一步,已经不仅仅是战争的问题了,还有政治的问题。楚军兵临汴京城,对整个伪周的震慑力要远远大于砀山之战,对观望中的河东来说,就算是苏秦、张仪复生,这说服力也没有兵临汴京来的清楚明了。只要河东一出兵,那么伪周黄河以北的军队就会被牵制住,那个时候,除了关中,伪周是再也没有什么军队了。可是关中呢,就算蜀军不可靠,别忘了李爱卿还在均州,他总会想些法子来拖延白衣军的。打汴京朕觉得把握极大。刚才,朱爱卿也说了,攻占洛阳能将伪周一分为二,可是要是攻克汴京,那么伪周就有可能彻底的分崩离析了。”
  年轻的皇帝脸上挂着喜悦而又自信的微笑,这指点江山的气概,让朱元也仍不住一阵敬佩,不过,朱元犹豫了一下还是坚持说道:“陛下既然已经打定主意,臣自当竭尽全力。可是,陛下率军进攻汴京,有几件事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呵呵,朱爱卿但说无妨。”
  “第一,砀山大捷,对伪周的打击是很大的,可是伪周带甲之士三四十万人,区区砀山一阵,对伪周来说,只可能让他们感觉到肉痛,还远远不到元气大伤的程度。汴京是伪周的国都所在,想必伪周也是极其重视的。陛下大军围攻汴京,臣以为伪周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这么一来,援军进汴京,那是必然的。如果抽调河北军队,那么,河北空虚,如果刘崇趁势南下或者东进,缺兵少将的河北,万一不敌,岂不是白白便宜了河东。更何况,这河东的背后还站着一个契丹人,如果河东实力强劲起来,岂不是给我们自己流下了后患。如果,援兵来至于关中,恐怕新建的灵州骑兵就会出潼关东进。而汴京一带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是利于骑兵而不利于咱们的步兵。更可况,咱们虽然有对付骑兵的一些军械,可是,由于郭崇进军神速,咱们迫不得已也是快速行军,大批的军械滞留在淮南。对付骑兵来,咱们恐怕不占上风啊。至于王殷,由于蔡州事关重要,王殷是绝对不会轻易回援汴京的。”
  “恩,朱爱卿言之有理啊。”马云笑道。事实上,朱元说的这些事情,马云心里也是有数的,马云其实并不担心什么刘崇占了河北,对马云来说,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将三代明君给扼杀,或者削弱掉,就算丢了河北,也是一种胜利。如果能够趁着这次机会,将潼关以东的土地给平分掉,让伪周龟缩到关中去。就算郭荣再厉害,恐怕也没有什么用了。因为基础太薄弱了嘛。
  “这第二嘛,恕臣直言。虽然现在形势是一片大好,可是,从咱们出兵的根本上来看,咱们原先的计划是围城打援,只是没有想到这个围城打援的效果居然这么好,打掉了郭崇的大军不说,伪周在东线的粮草囤积地宋州竟然也不战而降。咱们现在在这里讨论攻伐事宜,更大程度是是由于在宋州获得的这些粮草。反过来说,从战争的最开始,咱们的准备不足,咱们并没有打大决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