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筱秋接过一看,马上认出了父亲的笔迹,仔细阅读后,发现这是王安通写给王啸飞的一份回信。文中有一段写道:“将军高义,然李氏经营朝鲜日久年深,民心归附,急则恐生变数;况今上仁厚,举国皆知,余等世受国恩,终不忍为之——”
王筱秋恍然大悟,原来王啸飞早已在书信中向王安通提及此事,从信上的语气看两人已经历了多次讨论,王安通却始终坚辞不受。她这才明白王啸飞找她商量的目的,是为了让她劝说父亲。同时又生出疑惑,自言自语道:“父亲什么事都和我商量的,为何我从来没听他提起过这事?”
王啸飞淡淡道:“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也许你父亲认为这件事不值得商量。”王筱秋顿时领悟过来,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她的父亲,王安通虽然为人开明,但在思想深处却是个极重个人名节的儒生,终究不愿承担这“谋朝篡位”的恶名。是以这样天大的事情,都不肯和女儿商量。由此也可想见其心志坚决,绝难动摇。王筱秋不禁秀眉紧蹙:“这样看来,即使由我出面劝说,父亲也不会改变主意的。”
王啸飞忽然从草地上站起,顺手将她拉起,微笑道:“跟我来。”牵着她手向远处的营地走去。王筱秋一头雾水,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被他牵着手,心中甜蜜无限,只盼这条路越长越好。
到了营中,早有三位王筱秋的熟人在等候。一位是基地朝鲜军团第1团团长金日信,一位是第2团团长崔元勋,还有一位则是统管基地内勤事务的家将姜虎。这三人都是跟随王安通多年的老部下,对王家忠心耿耿。加上王筱秋,可以说基地的核心人物全部到齐了。
三人见到王筱秋,神情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同时下跪道:“大小姐!”三双热切期盼的眼睛直勾勾盯着她。王筱秋见他们行此大礼,立刻明白了七八分,王啸飞说不动他父亲,却早已与这三员大将通了声气。自古以来这种情形都是大同小异,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主子荣登大位,长年追随的部将们自然就有了封侯拜相的机会。机遇到来之时,谁人能够抵挡这一飞冲天的诱惑。
王筱秋望望地下三人,又望向身旁微笑不语的王啸飞,心中既感甜蜜,又有些气恼。悄悄伸手在他腰间狠狠掐了一把,咬着下唇道:“你这个道貌岸然的大坏蛋,逼迫我算计自己父亲,我这辈子都不会放过你。”
二
永登浦第15军军部内,云集了上百名大韩帝国遗臣(1896年日本与清朝签订马关条约,朝鲜王宣告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由王啸飞出面召集的朝鲜国复国筹备大会即将在此举行。这些人中有的还在日军控制下的地方机构中任职,但接到消息就立刻抛下一切赶来了。人人都能看出,日本人的兔子尾巴不长了,距离全面崩塌只剩下时间问题而已,自然急不可待地赶来参与其事,共襄盛举。
朝鲜复国在即,与会者无不红光满面,激动热烈之情难以言表。然而细心的人注意到,在中方邀请的人员名单中,竟然找不到一位李姓王公。不过这也不算奇怪,日本吞并朝鲜后,为预防李氏带头作乱,把绝大部分王室成员都集中在汉城内,密切监控了起来。汉城尚未攻克,自然是见不到他们的。
中方作出了一个非常体贴的安排。在第15军军部附近驻扎了朝鲜军一个加强警卫连,所有赴会人员都被安排在军部内住宿,同时在军部与警卫连驻地之间临时搭建了一个巨大军帐,卫士全部是朝鲜军人,作为正式会议的举行场所。这项安排不露声色地维护了朝鲜王公们的民族自尊心,大家都很满意。唯一的疏漏是,没有预备前大韩帝国国旗。
7月1日晚8时,王啸飞和王安通并肩步入会场,走上主席台。王安通年近六十,身材高大挺拔,方面大耳,顾盼间眉宇中自然流露出一股英气,以浑厚的嗓音首先提议道:“各位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请先向我们亲爱的中国朋友,王啸飞将军致敬!”会场上立刻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王啸飞环视全场,微笑着说道:“中朝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亲密友邦。本人代表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坚决支持朝鲜民族独立,绝不允许任何势力践踏朝鲜人民的民族尊严。中国军人必将以鲜血和生命实践这一诺言。”
接过周子才递上来的一份文件,朗声宣告:“这是我国总统孙中山先生于前日亲自签发的总统令。战争结束后,我国政府将向朝鲜人民提供如下援助:1中国中央银行向朝鲜国政府提供800万中元信贷额度,由峰青集团提供技术支援,帮助贵国人民恢复经济。2中国湖北工业大学、汉口军校向朝鲜国提供800名留学生名额,为贵国培养军政各类人才。3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朝鲜派出军事顾问团,由汉阳兵工厂提供武器装备,力争在5…8年内为朝鲜训练10个现代化陆军师。”
会场上的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顶峰,历朝历代的中国朝廷虽然都以朝鲜宗主国自居,可是往往只是在朝鲜发生内乱时才出兵平叛,从来没有一届政府向朝鲜提供过如此巨大的帮助。一时间人人喜出望外,欢呼雀跃。要知道当今中国虽然经济上尚待发展,但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深不可测的科技储备早已震惊了全世界,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德国,若不是中国政府向德军出售了大批先进武器,德军战斗力再强也不可能在欧战初期就击败几百万英法俄联军,横扫欧洲战场。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更加惊人,短短两三年内,中国工农业就已经应用了上百项新科技,各行各业都爆发出旷古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中国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价格上都大大领先于各列强。时至今日,中国市场上几乎再也看不见任何洋品牌。可以说,中国是全球绝无仅有的科技超级大国。近水楼台的朝鲜靠上了这棵大树,其发展潜力可想而知。与会者都属于朝鲜上层人物,自然深知这种援助的含金量,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他们此刻的心情,一点也不过分。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主要议题是研究如何发动各地士绅和民众,在大军未到之前保护好重要的经济资源、工厂的安全,甚至发动武装起义。群策群力之下,得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
王安通回到会务组为他单独准备的营帐,简单洗漱后就上了床。连日的操劳,身体十分疲惫,头一上枕便进入梦乡,睡得甚是香甜。
恍惚间被人推醒,见王筱秋、金日信、崔元勋、姜虎四人围在他床头,大感诧异,猛地翻身坐起,惊疑不定地问道:“快说,出了什么大事?”四人轰然跪倒,姜虎大声道:“臣等请王上早朝!”营帐外顿时响成了一片:“请王上早朝!”不知有多少人在外面。
王安通明白过来,勃然大怒道:“什么王上!当今王上还在京城(京城是朝鲜人对汉城的通称),你们要干什么?”突然发觉身上有些异样,低头一看,立时惊得面如土色,不知怎的身上竟已套了一件金黄色的五爪金龙王袍。
王筱秋道:“父亲请恕女儿不肖,但是女儿赞成王将军的观点,只有您自己登上王位,才能实现您多年来的立宪梦想。真为国为民者,何须计较那些身后虚名?”王安通尚未从震惊中完全恢复过来,捶胸道:“王上待我不薄,我王安通何忍若此?”
“中华共和国陆军上将王啸飞觐见朝鲜国国王!”王啸飞不知何时已出现在帐内,行了个长久的军礼。王安通苦笑道:“王某已汗出如浆,不胜惶恐,将军为何还要苦苦相逼。”
王啸飞正容道:“大王又何苦置人民福祉于不顾,无视多年来追随您的部下,李氏已位列日本皇族,大王认为我国政府还能与李家合作吗?”这句话甚是厉害,潜台词是,如果李氏当道,中国军方将很难与其合作,这也意味着大批即将到手的援助化为泡影。
此刻参会的前朝遗臣们早就被惊动了,这些人都是在朝廷中打混多年的官场老手,自然轻易就能看穿其中的玄妙。思维敏捷的马上意识到,王安通早已是中国军方力挺的人物,从各方面来说都不失为理想的国王人选。相比之下,李氏既无军权又无外援,已成昨日黄花。不必说,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所谓顺势者昌,当下就有许多人来到营帐门前,跪请新主子。形势比人强,心怀故主的也只是暗中垂泪而已。
姜虎等人早已和朝鲜军中各级军官们通了气,所以军官们也纷纷率兵赶来相请,以壮声势。不多时王安通帐外已聚集起了几百人,呼喊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响。
多方夹攻下,王安通发出一声悠悠长叹,挥手道:“罢了,王某从命就是。”随即站起身,缓缓步出帐外。
当王袍加身的王安通出现在大帐外时,天已大亮,金黄色的阳光照在金黄色的龙袍上,散发出炫目的光晕。喧嚣的人们顿时静了下来,转瞬间爆发出如雷欢呼:“王上出来了!”“王上万岁!”“王上!”——
1915年7月2日,高丽王后裔王安通在永登浦即大韩王位,改国号为大韩王国,年号为共和元年。次日清晨,中韩两军联合发起进攻汉城的攻城战。下午1时,韩国第1团首先攻入汉城市区,与日军顽敌展开了激烈巷战。至黄昏时分,肃清全部守敌,生俘朝鲜总督东条英教以下4000余名日伪军。唯一的缺憾是,东条英机在乱军中杀出重围,落荒而逃。
7月5日,汉城举行了盛大的还都仪式,大韩王国国王王安通在夹道欢呼的人群中乘辇进城,入住景德宫。同日,李氏一族全部搬出昌德宫。
王安通入京后颁布的第一道旨意就是《预备立宪令》,设宪法编纂院,规定韩国的立宪筹备期为五年,于1920年7月15日举行全国大选。并采用新式官制,任命姜虎为韩国首相,金日信为陆军部长,册封王筱秋为玉漱公主。
第五集 第八十四章 长夜清茗
继第15军之后,中国陆军第47师、第68师相继在仁川登陆,与第15军主力一起北上,分三路向原州、春川方向挺进,以配合江星辰集团南北夹击朝鲜北部日军;陆战第1旅则与朝鲜军团并肩南下,向盘踞在洛东江沿线的日本守军发起猛烈进攻。
汉城失守的消息传到日军前线,日军各级将领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封锁消息。可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短短几天内,噩耗就像长了翅膀般,以无法控制的惊人速度散播开来。一向以纪律严明、战斗意志旺盛、作风顽强著称的日本陆军在得知后路断绝、最高指挥官东条英教被俘的真相后,竟然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崩溃了,各军陷入不可收拾的混乱之中。
7月6日,也就是大韩王国举行还都仪式的第二天,一份明码嘉奖电报从中国北京发往永登浦第15军军部:东北战区司令王啸飞被晋升为陆军大将。
前线激战正酣,汉城昌德宫内已是张灯结彩,一片欢腾景象。韩王在宫中大开宴席,偕文武百官宴请王啸飞等驻汉城的中国将领,共贺京师光复。大王请客,自然少不了许多酒池肉林、歌舞升平的排场。好一阵热闹过后,王安通独邀王啸飞入秘苑清谈。
所谓秘苑,其实就是昌德宫的后花园,也叫禁苑。朝鲜王国后期的历代君主都在昌德宫内行政,所以此苑相当于韩王的御花园。苑内古木苍郁,小桥流水,与青砖黄瓦的亭台楼阁浑然一体,屹立在灰黑色的苍穹之下,显得异常静穆。苑中的建筑既有韩国的民族特色,又与中国古建筑有许多相同之处,很多宫殿的墙壁匾额上都书写有汉字。苑内有一座明镜般的小湖,两岸遍植松柏,在湖中映出清晰的倒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庭院美景。
两人在湖边的亭中坐定,王啸飞接过一名窈窕宫女奉上的香茗,笑问王安通:“不知这做大王的滋味可还过得去?”王安通老脸微红,有些尴尬地笑道:“啸飞啊!你又何苦来挖苦老夫?”
“不过这,不瞒你说,王某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自觉淡泊名利、一心为国,今日始知何谓天上神仙、人间帝王。这做大王的滋味,嘿!”
王啸飞不禁莞尔,他这话说得坦诚,不忸怩造作,倒也不失为一位胸怀坦荡的君子,颔首说道:“所谓千古帝王梦,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皆不可免。”
闲话过后,王安通整容道:“王某也是行伍出身,喜欢把话说通透了。当今世界,立宪而存,不立则亡,老夫自幼研习儒术,私下里以为还算个知进退的读书人,日后绝不贪恋王权。这一点啸飞当可安心。”
王啸飞道:“名利之心,人皆有之。难就难在这‘进退’二字上,可谓‘千古艰难唯进退’,大王深谙此道,啸飞也不需多言了。”随即话锋一转,肃容说道:“只有一件事情要奉劝大王,李氏一族树大根深,国内民智未开,为民族长远大计,绝不可因私情而姑息养患。”
王安通脸色微变,良久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啸飞放心,这件事老夫必定妥善处置。”
两人又喝了一会茶,王安通道:“啸飞啊,老夫厚着老脸多说一句。你和小女的事情我也略知一二,真的没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吗?”
王啸飞心中一震,王安通以一国之尊说出这样的话,料想必是王筱秋向他提及两人之间的纠葛,以至王安通为爱女不惜自降身份。不禁心中有些乱,一时不知如何应答才好。
这时来了一个宫女,向王啸飞施礼道:“王将军,我家公主有请。”王安通听后露出一个慈父式的神情,对王啸飞道:“我这里没什么事了,啸飞尽管去吧。”王啸飞得以解脱尴尬,立刻起身告辞,随那宫女去了。
汉城的皇宫布局独具特色,尤其是这昌德宫,与同类的宫庭建筑(如中国的紫禁城或日本的御所)都有区别。它不是一般的对称或直线布局,而是根据自然地形条件安排格局,利用后方不高的岗地和左右的地形特点巧妙地安排了正门、正殿、内殿等各种建筑。
不过此刻的王啸飞没有什么心情欣赏这美轮美奂的建筑群,只是低头跟着那宫女在回廊宫殿间左弯右绕,心中五味杂陈。最难消受美人恩,他对于王筱秋并非无情,可是多年来他早已心有所属,那种情感是怎样也不能割舍的。面对情感纠缠,即使以他这样的铁血统帅,仍然避免不了俗世男女的烦恼。不多时已到了王筱秋寝宫,王啸飞深呼深吸,在门前踌躇了一会,方才迈步入内。
醉人的馨香扑鼻而来,只见王筱秋意态慵闲地斜靠在一张有高垫的长榻上,中间隔着层博如蝉翼的粉红帐帷,恰到好处地把她半坐半躺的娇姿风情映衬得若隐若现,诱人之极。
王啸飞本已经作了心理准备,却不想进门就是这样香艳的场面,双眼不可控制地被牢牢锁定在香榻上,呼吸艰难。本就是完美无瑕的身段曲线,隐约看去只罩了一件镂空纱衣,罗裙下露出一截白皙而充满弹性的玉腿。这一切都足以令世间男子癫狂。
王啸飞一步步迈进罗帐,猛地将她拦腰抱起。王筱秋“咛”的一声,身子绵软而滚烫,发出勾人魂魄的娇喘:“抱紧我!”
一场天旋地转的唇舌绞缠后,王啸飞喘着气道:“为什么?”王筱秋紧闭双目,用最后一丝气力道:“我愿意。”王啸飞把她平放到榻上,王筱秋猛然意识到即将发生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