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家事 作者:卫风无月.卫风.五月.水遥.云芊(起点vip2013-06-05完结,种田) >

第142章

家事 作者:卫风无月.卫风.五月.水遥.云芊(起点vip2013-06-05完结,种田)-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忝挥心阏馐露鲎偶雷媸裁吹氖虑橐不嵴饷醋龅模悴幌喔桑憧杀鹁醯谜馐露际且蚰愣鸬摹!�
  “我也不至于这么想,就是……看着母亲烦恼,我心里也不好受。”
  张夫人是最讲规矩的一个人,现在遇到这样的事,是够她烦心的。俗话说兄友弟恭,张二爷这个兄长就先没尽到本分,就不能怪弟弟还以颜色。
  屋外头有人说了声:“四姑娘来啦。”
  又林有些意外,朱明娟来了?
  虽然同住在朱家门里,可是朱明娟是一次也没有上过桃缘居的门。当然不独她这里,大房的其他人的门也没见她登过——虽然最近她和朱慧萍的关系缓和了不少,可是平日里两人也绝少凑到一块儿。
  可是不管心里怎么样,又林还是马上说:“快请四姑娘进来。”
  朱明娟的神情也有点别扭。
  虽然说是一家人,可是从来都跟陌路人一样。没有恶语相向,可也从来不亲近。
  她对桃缘居也十分好奇。
  原来大房二房争抢后院,结果是二房占了先,朱长安现在正住在那里。这东院儿原来是被嫌弃的地方,倒也亏了堂哥和堂嫂就这么住了进来,还用了心下了力的整理,现在这地方看起来和原来一点儿都不一样了。虽然是冬天,可是廊下的缸里还有郁郁青青的大团的绿色。门上垂着大红色的毡帷,院子里只扫出了青砖路上的雪,其他地方还是银装素裹的。这白雪映着红红翠翠的颜色,显得格外的精神抖擞。
  进了屋一掀起帘子,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暖香,顿时把身上的寒气都驱散了。
  “四妹妹,快屋里坐。”又林笑容显得既和气又自然,完全没什么异样,好象她是常来常往的人一样。
  朱明娟放下一大半心事,嘴上还是先声明一句:“我是来找张表姐说话的。”话是这么说,她的眼睛却忍不住在屋里东看西看。
  这时候屋子的格局都是一样的,怎么收拾就全看主人的品味和功夫了。又林她们现在说话的西间就收拾得十分雅致大方。家什并不多,可是样样搭配得都十分协调,再多放一件,只怕玉显多了。
  要去掉哪一样,只怕又显少了,现在是恰到好处。

  第二百五十九章

  朱明娟没怎么进过年轻媳妇们的屋子,跟姑娘们的屋子显是有些不一样的。可哪儿不一样,她也说不上来。嫂子韩氏的院子远,而且屋里拾掇得朱明娟也不喜欢,总觉得从里到外都透着点儿穷酸气。韩家是真没多少家底儿,就算还有点,那也得留着给儿子娶媳妇、将来过日子用,女儿出门能过得去就过得去了。这么一来,韩氏的嫁妆自然显得寒酸。二太太还给儿子弄了个那么大的院子,韩氏的嫁妆往里一铺摆,不过刚刚能把几间屋填满。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想收拾,平空也变不出东西来啊。
  韩氏的日子的确不是很好过,做下人的都会势力眼,三个年轻媳妇里,钟氏管着家,那不用说了。四少奶奶这边有钱,四少爷更是前途远大,那些人更是忙不迭的结,但凡桃缘居让厨房单做个什么,管厨房的妈妈都洗净了手亲自掌勺,完了还巴巴儿的给笑着送来。但是三少爷那儿,就连两个通房丫头都对少奶奶没多少敬意。背地里常说,这是三少爷没赶好时候定亲,要是等老太爷起复之后再说亲,无论如何也论不到韩家这样的破落户。
  而且韩氏还没孩子!她要象妯娌们这样赶紧的有喜,头胎再生了儿子,那再破落的出身也不算什么了。
  反正朱明娟不爱往她亲嫂子那屋去,她和韩氏说不到一块儿去,到了那冰冷冷的屋里也浑身不自在。
  到了桃缘居这屋里坐下了就有种不想走的感觉。
  娘平时和她说话的时候,说别看人家商户人家出来的,可是能笼络住丈夫,死心踏地就守着她一个,这就是本事。就算将来堂哥有妾,再有庶出子女,那与长子年纪差得也大多了,不会有什么威胁性。
  而且二太太还说了件旧事:“你将来嫁出去也要当心了。你看天底下有几个婆婆会真心实意喜欢儿媳妇的?这个儿媳妇还是你祖母挑的。再说你大伯母这个人,最厌恶江南女子了潘姨娘当年生得可标致了,娇怯怯的那小模样儿,动不动眼睛里就泪汪汪的,把你大伯迷得找不着东南西北,你伯母挺着肚子气得要死,你四堂哥险些就早产了。”
  被二太太教导了许多以后为妻、为媳之道,朱明娟对出嫁莫名的有些恐惧起来。要是象四堂嫂这样,那倒还好。就算婆婆不太喜欢她,可是太婆婆挺喜欢她的,现在又有了儿子。重要的是丈夫既出息,又专一。
  两个年轻姑娘,总是有话题的。说绣花,说脂粉。又林把上次钱嫂子送进来的那些胭脂粉又拿出一些来让朱明娟挑。朱明娟嘴上客气着,可是年轻姑娘哪有不爱这些的?翠玉干脆把镜匣都端了过来,让她们试妆。朱明娟拿着桃红和轻红两样色的胭脂很是拿不定主意,还是张玉馨给她参谋:“桃红的好,显得你脸白。”
  这说得也是,单放在盒子里,轻红的颜色更显得动人。但这脂粉又不是摆设重要的是搽在脸上之后的效果。朱明娟活动少——这时候的闺秀们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在花园里散散步打个秋千就算热爱运动健了身了,不动不晒太阳为得就是肤色白皙——不过有些过白了,少了血色。这桃红胭脂搽在脸上,有一种象是从内里透出来的健康粉嫩,的确是比轻红要适合。轻红也不是不好,只是看起来没有桃红这样自然。
  “嗯,我看着也是桃红好。”又林已经让翠玉给包起来两盒:“这个是我娘家捎来的,妹妹要用着好了再来跟我要,我这儿还有呢。”
  朱明娟待不要呢又舍不得。想着反正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再说就算贵重东西又怎么了,她娘可时常说呢大房的便宜不占王八蛋。
  不过拿人手短,又林又让人去厨房吩咐了开小灶给做了两样点心端来,这单花钱另做的点心当然和大笼蒸出来的不一样,吃着比平时可口多了,吃了人的难免也嘴软,朱明娟的脸色比才来时好看多了。毕竟是小姑娘,没多少心眼儿,有说有笑的在这儿过了一个下午。
  她先一步走了之后,张玉馨也该走了。
  她很是舍不得——走了这回亲戚,下次来还不知道何时。就算再来,大概也没有现在这么清闲快活了。
  又林送她出门的时候,张玉馨犹豫了一下。
  她不是爱说人是非的人。但是对于表姐的一些行径实在看不上。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于佩芸死缠烂打不顾廉耻做的那些事张夫人来了京城之后听说了不少。日因着要过年,于佩芸要去探望她原来认识的那杨奶奶说是原来两个人还认了干姐妹。现在她日子过得好,又要过年了,所以想去探望一下这位杨姐姐去。
  张夫人当然不许她去,于佩芸虽然不敢跟张夫人顶着干,可是也没轻易放弃。
  张夫人把道理说到了。杨奶奶那种身份的人说好听了是个外室,说难听了就是个暗娼。于佩芸就算嫁了一回人又守了寡,也绝不能和这样的人来往,传出去名声尽毁,搁在那规矩大的人家都能开祠堂把她给浸了猪笼。可是于佩芸说,当时她落难,生病,杨奶奶也是对她伸出过援手的,她现在也不是想干别的,就是想送点儿过年的东西去表表心意。
  张夫人早问过添香了,添香对张夫人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她可明白着呢,跟着自家姑娘,只怕是一条路走到黑。跟着张夫人待在张家,那才有个安稳饭碗,将来也会给她一个可靠的归宿。对于杨奶奶,她说得很是详细。这杨奶奶就是一张嘴巧,其实待人没什么诚意。姑娘生病的时候她也没登过门。但于佩芸那会儿苦闷无助,有个人能陪她说话比什么都强。
  因为添香半遮半掩的吐露杨奶奶没少给于佩芸出馊点子,张夫人是绝不会答应于佩芸去和杨奶奶见面的,只说要送东西可以让家里下人送
  于佩芸没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说写封问候的短柬让人一起送
  当然,短柬写完第一个看到的就是张夫人。张夫人因为识的字不是很多,让张玉馨帮着看的。于佩芸也没大剌剌的诉苦,不过也说了现在行动不得自由。另外,她的事情还请杨奶奶帮着出出主意。
  “这种出身的女人心数不正,出的那些点子也必定都是下三滥为人不齿的。”张夫人皱了下眉头:“这柬不用送去,东西送去就行,一句话别和那女人多说。”
  张夫人眼里不揉沙子,这已经是她的底限了。
  但是送东西的人却无功而返,那地方已经人去屋空,问了房东,房子原来是那姓杨的赁下的,一季一季的交租。那姓杨的听说做生意亏了本钱,还欠了一屁股的债,招呼没打一个就回老家了。这位“杨奶奶”本来也不是什么正头娘子,没了男人没了钱交房租,也就搬走了。搬哪儿去了也不知道。
  不过房东得了几个钱,又看着张家下人很是体面,倒还悄悄说了些别的:“贵府上和这女人什么关系啊?”
  张家人连忙撇清说没关系。
  那房东说:“没干系最好,那女人不是正经来路,除了姓杨的,还有旁的不三不四的男人来找她呢。这种女人谁沾谁倒霉,丧家败业的。听说早先来找她的一两个都死啦,这个姓杨的只是破了财,还算轻的呢。”
  张家的下人听了两耳朵闲话回来跟张夫人回报,张夫人气得饭都吃不下。张玉馨也听了不少。
  她觉得于表姐太不安分,留在京城一日就会出乱子。还是早点送回阳陵去的好,到那儿她想闹腾也阄不起来了。
  又林听着她婉转的提醒了两句——太婉转了,稍迟钝一点儿的都听不出来她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对她的善意又林也感谢。
  于佩芸的时间不多了,她又不得自由,就象今天,她来了朱家,可是朱慕贤却不在家,侍奉着祖父出门了。她们一来,于佩芸发现朱慕贤不在,那失望之情明明白白的写在脸上。
  男欢女爱这种事,剃头挑子一头热成不了事。朱慕贤的脾气又林也很了解。他平时脾气很好,待人从来都很和气,不轻易发火。可是这并不代表他是个没原则的老好人。恰恰相反,他拿定主意的事,或是对一个人已经有了成见,那是怎么都不会变了。于佩芸一个巴掌拍得劈啪乱响也不顶用,她越是主动热情,朱慕贤越是避之唯恐不及。本来今天他也不用出门,就是知道张夫人来了,这位表妹也会过来,才特意跟朱老爷子一起出去了。
  胡妈妈和第二天进来请安的钱嫂子说起这事儿。钱嫂子他们一家子人都在这里,男人管着铺子,女人给少奶奶跑腿办事,孩子现在还小,再过几岁就也能送进来当差了。

  第二百六十章

  朱慕贤难得象现在这么清闲,兴致勃勃要给儿子做盏花灯。又林对此持保留意见——朱慕贤书读得好,棋也下得不错,甚至拿把棋来还能拨拉两下,但是这做手工,只怕他没这方面的才能。
  不过事实证明,要做得如匠人一般那么精致玲珑的是有难度,可也是做成功了。六面的小宫灯,用的上好的玻璃纸做了面儿,上头绘了花草。挑灯的杆子上还用红绸系出一朵花结,一点起来,光彩熠熠的,比预想中强太多了。
  又林十分惊讶:“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哪。”
  朱慕贤微有些得意。妻子夸他一句,比宋学士夸他十句还让他飘飘然。
  得意完了他和妻子说实话:“在书院的时候,有个同窗很喜欢摆弄这些东西,还被教习责罚过,说他不务正业。那年上元节我们留在书院没回去,几个人凑一块儿吃了饭,还赏了他做的两盏灯。一盏是走马灯,一盏是彩云灯,尤其走马灯,做得可好了……”
  “你是跟他学的?”
  “他有一本册子,上头都是他自己写的做法,还有画的图样。我闲着无事也翻过。”
  “那他现在人在哪里?”
  朱慕贤笑了:“在工部,他没考进士科,考得明经,现在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的确是一件幸事。别人或许觉得他没出息,可是当事人自己喜欢这样的生活,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做的这盏灯没有拿出去给旁人看,朱慕贤是有些不好意思,又林则是私心里不愿别人分享他们夫妻间这样亲密的情趣。灯就挂在了西屋里头,自娱自乐。
  灯里点的是根细细的红蜡,暖红的光映得又林的脸儿红扑扑俏生生的。朱慕贤越看越觉得喜欢,搂着她的腰,两人并肩坐在那儿。小英隔着帘子看见条缝,羞得又赶紧缩了回去。
  过了元宵节,年也就算过完了。那些灯笼、绸带什么的都拆了下来收进库里,只有门上的福字和窗上的窗花儿还贴在那儿,红艳艳的,提醒人们又是一年过去了。
  开了春朱家有两件喜事,一是朱慧萍出嫁,二是朱长宁娶亲,两件喜事挨得极近。还有朱明娟,婚期也定了下来,不过她却是秋天成亲。
  另外,张家的张玉馨的吉期也近了,一连串的喜事让人忙得焦头烂额,钟氏脾气愈发暴躁。
  其实她大可不必这样,朱慧萍出嫁,一切比着朱心瑜的例来就可以了。而朱长宁的亲事,二太太自有打算,钟氏做得多,反倒吃力不讨好。
  记得以前刚来京城的时候,钟氏也不是这样的性格。也可能那时候彼此都不太了解。也可能是当管家婆这种事儿最容易改变一个人的性情。钟氏一心想做得好,令所有人都无可挑剔,但是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越是强求,只怕越是觉得不满足。
  胡妈妈说得中肯:“管家三年,猫憎狗嫌。你瞧大*奶这身子骨儿,比前两年差多了吧?都是平时操心劳力的。早起晚睡,事无大小都要管着,吃多少好东西也补不回来。”
  小英深有同感:“可不是。您老不知道,昨儿我们打那边儿过,乳娘正哄良哥儿。这么大孩子了,到哪儿还都让人抱着。咱们家德林少爷象这么大的时候,爬树下河都难不倒他。”
  胡妈妈说:“谁说不是呢。这越是娇养着,越是容易生病。你瞧瞧,去年一年总共好了几天哪?不是闹肚子就是得风寒,都是这么惯出来的。你瞧下人的孩子,胡打海摔的,磕破了头就抹点儿香灰,照样活蹦乱跳的。”
  “咱们原哥儿就挺好的。”
  屋外头有人说了句:“三姑娘来啦。”
  接着就听见朱慧萍问:“嫂子在屋里吗?”
  又林应了声:“在,三妹妹快进来吧。”
  朱慧萍婚期将近,该绣的,该预备的,都预备得差不多了,这几天反倒清闲起来。她一个人坐在屋里就觉得心里发慌,钱姨娘去了那儿,不是挤眼抹泪就是长吁短叹,娘俩总是不欢而散。朱慧萍倒是愿意往桃缘居来,待在这儿让人舒服。逗逗原哥儿,和四嫂子说说话,或者什么都不说,就一起做点儿针线活,她都愿意待在这儿,就觉得心里特别的踏实。
  朱慧萍的丫头捧了盒子跟着进来,又林问:“你这是打哪儿过来?”
  她以为这东西是旁人给朱慧萍的添妆,结果朱慧萍笑着说:“这是我给小英预备的贺礼。我都听说了,小英和书墨也就是这些天的事儿了,到时候我就不在家里了,索性就提早送了吧。”
  小英这才知道是送自己的东西,脸涨的通红,连连摇着手说不要。
  “不是什么特别贵重的东西,要好的,我也拿不出来。就这些东西,你别嫌弃,收着吧,权当是个念想。”
  又林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