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第35章

正说清朝三百年-第35章

小说: 正说清朝三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咸丰帝去世后,奕䜣成为实力派人物。他协助慈禧太后政变,被授予摄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咸丰帝授权恭亲王办理   
  与各国换约事宜的上谕同治元年开始,军机处里原来的顾命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全部免职,换成以文祥等人,全面控制了中枢机关。他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从而控制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他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王朝外交事务,自此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19世纪60-90年代,为了求强求富,增强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䜣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也兴办民办工业,近代工业从此起步。为了洋务事业,兴办新式学校,派出留学生,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奕䜣奏请两宫皇太后重用曾国藩,与列强极力维持和局,借师助剿,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赢得了同治中兴,奕䜣获得“贤王”美称。   
  奕䜣媚外,亲近列强,是洋务派领袖。但他为清流派所鄙视,被呼为“鬼子六”。   
  奕䜣支持曾国藩等办洋务,但他又主张削弱地方势力,引起湘淮势力的不满;奕䜣办洋务,清廷中倭仁等顽固派不满;由于奕䜣权力受限,不能满足列强的要求,列强对他也开始不满。   
  慈禧太后利用了奕䜣,也给予了奕䜣巨大权力。但随着奕䜣地位高升和声名鹊起,恭亲王奕䜣又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安。于是慈禧太后利用一切机会对他进行打击,使奕䜣一直浮浮沉沉。同治四年(1865)三月初五,编修蔡寿祺弹劾奕䜣,说他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太后命令查办,七日就以其目无君上,免去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朝中大臣求情,慈禧太后才允许他在内廷行走,并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免去了议政王职务。这是奕䜣遭受的第一次打击。   
  同治八年,奕䜣支持杀掉慈禧太后亲信安德海,为慈禧太后所恨。同治十二年,奕䜣劝谏同治帝不要修治圆明园,触怒了慈禧太后。光绪七年三月,慈安太后去世,奕䜣更为孤立。反复浮沉磨平了奕䜣往日的棱角,挫折了他的锐气,遇到大事他提不出应对的策略。中法战争中,奕䜣为首的军机处对于战与和拿不定主意,军队节节败退。光绪十年(1884),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借口奕䜣“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奕䜣集团全班人马(武英殿大学士宝洌А⒗舨可惺槔詈柙濉⒈可惺榫傲⒐げ可惺槲掏槪┍恢鸪鼍妥芾砀鞴挛裱妹拧6暧制鹩梦芾硌妹糯蟪迹⒆芾砗>岚炀瘢谕⑿凶撸廖拮魑6哪辏1898)奕䜣病故,终年66岁。谥“果敏”,其子载澂袭爵恭亲王。 
曾国藩列传 
  曾国藩像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他是晚清具有经世特征的理学家,是同治中兴头号“名臣”,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使清朝得以苟延残喘。他倡导洋务,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文学理论上也有所建树。   
  曾国藩于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二十三年以检讨(翰林院史官)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后来连续升为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历署吏部、兵部侍郎。作为京官,常与文渊大学士,咸同时期理学代表人物倭仁学习理学。《顺性命之理论》是曾国藩的代表作,说什么人在娘胎时以五伦为内核的那个理就充塞胚胎中了。受魏源通经致用思想和湖南学术界影响,曾国藩学术上一开始就具有经世的特征,不尚空谈,期于辅世。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旗所指,势如破竹,经制兵八旗、绿营节节败退。咸丰帝下诏求言,曾国藩上疏,对于当时社会弊病和治理方法、朝廷用人乃至咸丰帝本人的风尚和个性都敢痛下针砭。   
  咸丰二年(1852)七月曾国藩被派往江西任乡试正考,途中闻其母丧故,乃回家奔丧。十一月二十九,湖南巡抚张亮基奉到咸丰帝令,要曾国藩帮助办理湖南团练于长沙,协助官兵维护地方治安。于是他在湖南以湘乡团练罗泽南、王鑫千人团丁为基础组织了“湘勇”,后来称为湘军。“湘勇”捕获大批“土匪”,曾国藩大开杀戒,世以“曾剃头”相称。他以明戚继光为榜样治军,训练了一支迥异于清朝经制兵的新式武装。   
  咸丰四年正月二十八日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打出捍卫名教的旗子,湘军水陆两军17000人自衡州起程,会师湘潭,迎击太平军,湘军开始成为清朝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四月二日靖港大败,羞怒的曾国藩投水自杀,为士兵捞起。曾国藩气焰没有收敛,率湘军一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面上和陆地上与太平军较量。四年十二月,石达开率水师取得湖口大捷,曾国藩害怕被俘,再次投水自尽,为土兵所救。然而曾国藩具有战略眼光,例如安庆是天京屏障,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曾国藩对夺取控制天京的上游重镇安庆十分重视。他在《通筹全局并办理大概情形》一折说:“自古平江南之策,必踞上源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欲复金陵,北岸则须先克安庆、和州,南岸则须先克池州、芜湖,庶得以上制下之势。”安庆是天京的粮草供应地,如果湘军据有此城,就绝了天京之粮。当江南大营第2次攻破,清政府要他移师东援,但曾国藩就是不肯调动围困安庆重兵。十一年八月一日曾国藩、胡林翼以曾国荃、彭玉麟等几支重兵终于攻克安庆。为攻克天京铺平了道路。   
  十年四月,太平天国克复常州、苏州、嘉兴,清廷令曾国藩速援苏、常,曾国藩只带了一部分人马前往安徽祁门,而让其弟曾国荃继续围困安庆。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十分重视培养人才。他专疏保荐的江忠源,当上安徽巡抚,胡林翼是他的部下,他奏称胡胜己十倍,升任湖北巡抚。他在籍办团练时,吸收的将领如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彭玉麟等,不管来自什么职业,都信任他们,成为湘军骨干。对于李鸿章、左宗棠这些重要的“中兴”之臣,他的救助、调遣和推荐使他们得以发挥巨大作用。   
  咸丰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曾国藩率湘军攻陷武昌,激动万分的咸丰帝决定授予曾国藩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并赏戴花翎,曾国藩喜不自胜。但是军机大臣祁寯藻对咸丰说:“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之福。”这话增添了咸丰帝对曾国藩的疑心。7天后,他只给曾国藩一个兵部侍郎,只管军务而已。曾国藩不高兴,但无可奈何。七年二月二十一日,曾国藩父亲去世,他向朝廷报了丁忧,不待奏准就回了家。咸丰帝给假3月,让他回家守制。假快要满了,曾国藩以要求终制试探咸丰帝看是不是封他督抚。咸丰帝不但没有赏他个督抚,反而把兵部右侍郎由实缺改为署理。曾国藩忍不住了,六月六日他上了两份奏折,一份要求终制,一份道他没有地方实权的苦衷,咸丰帝仍没买他的账,六月二十九日将他兵部右侍郎都给开掉了,让他以在籍身份,帮办湖南团练。后来咸丰帝在朱批中说因为江西军务有起色,让他干脆呆在家里守制(守孝27个月)。这下子,曾国藩惶惶不可终日了,在家里发脾气。八年三月七日,石达开军围攻浙江衢州,清朝的浙江军务紧急,咸丰帝不得不降旨恢复曾国藩原来的兵部侍郎衔,让他出山督办浙江军务。曾国藩六月初三曾国藩在湘乡接到命令,初七起程,七月初十到南昌。石达开由浙至闽到赣,再到湖南,曾国藩身负援浙、援闽任务领军尾随追击。九年二月,曾国藩驻兵于抚州、景德镇之间。八月十三日,曾国藩改援安徽,十一月十四日驻军宿松。由于清政府要他恢复为李秀成夺取的苏、常,六月十一日,曾国藩移居祁门。十年十月,曾国藩这个窝在李世贤、杨辅清的打击下,屡陷危机。是左宗棠的帮忙,使他脱险。   
  十年,江南大营第2次被毁,形势对清朝更为严峻,但给了曾国藩和湘军大好的发展机会。咸丰帝不得不把救急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曾国藩身上,四月十九日给他加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咸丰十年六月为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咸丰十一年十月十八日,慈禧太后掌权,继续以汉人攻汉人的政策,任命他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4省军务,湘军堂而皇之地替代了绿营,成为清朝依靠的军队。从此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获得统辖4省军务的曾国藩,坐镇安庆,分兵3路进攻太平军:曾国荃率湘军主力进攻天京,左宗棠率另支湘军进攻浙江,李鸿章进攻苏南。   
  十一年八月居天京上游的安庆为湘军攻占,形势急转直下。太平天国在4省各个战场接连失利。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天京。曾国藩“事业”终于成就,并被誉为“中兴”之臣,封一等侯爵毅勇侯,赐太子太保衔,赏戴双眼花翎。这是清朝开国以来文臣首例封侯。“朝野庆贺”。太平天国镇压下去后,为了消除清廷的疑虑,曾国藩裁撤已发展到30万的湘军,只剩几万人。   
  同治五年,曾国藩受命出兵镇压捻军,无功,不得已奏请另派钦差大臣接办军务,结果清廷派了李鸿章去。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在十一年十一月,设立安庆军械所,制造枪炮,开启了近代军事工业。同治二年他又让容闳到美国购买机器,同治四年与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制造枪炮、子弹和轮船。六年又设立江南造船厂。此外他支持容闳派留学生留美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的建议,重视翻译外国科技资料。曾国藩因而成为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著名首领。   
  曾国藩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发现江南苏州和松江两府承担的赋税历来比其他地区为重。经过战争,两府生产受到极大影响。他奏请减免2州赋税,结果2州与太仓州减赋1/3,使该地区漕粮负担严重不均的现象有所缓解。   
  同治七年(1868),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十年发生天津教案。起因是同治九年五月法国望海楼教堂的仁慈堂死了三四十名婴儿,还发生外国天主教堂指使歹徒拐骗幼童事,引起近万名群众聚集教堂要求惩办罪犯。法国领事丰大业胁迫三口大臣崇厚派兵镇压,路遇天津知县刘杰,丰大业又打死他的一名随从,结果被民众打死。随后天津城的外国教堂、育婴堂、领事馆建筑被群众烧毁。英、美、法等7国向清政府抗议,并在天津、烟台以军舰示威。曾国藩奉命赴天津处理,李鸿章协助。他们屈从列强,采取妥协的外交路线,处死了所谓肇事者20人,充军25人。天津知府张光禄、知县刘杰流放黑龙江。曾国藩被斥为卖国贼。自此,曾国藩心情不好,于十一年在南京病逝,终年62岁。清政府十分悲伤,辍朝3日。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   
  曾国藩是理学家,在文学上主张理、词章、考据三者并重。有《曾文正公家训》行于世,其奏疏、信札、诗文辑为《曾文正公全集》。 
李鸿章列传 
  李鸿章是晚清声名显赫,资历很深的重臣。《清史稿·李鸿章传》评论他:“国家倚为重臣,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   
  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以年家子(同年登科者的后辈)受业曾国藩之门。曾国藩死后,李鸿章书挽联一副: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李鸿章像天下才。   
  二十七年,李鸿章中进士,改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授编修。咸丰年间,他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起家,成为晚清著名权臣,担任清朝要职30多年。他长才多能,以军事家、洋务派和外交家闻名于世。三者中外交是其主要方面,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李鸿章归入“外交”类,故下面介绍以其外交方面为重点。   
  李鸿章以军事起家,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崭露头角。咸丰十一年依曾国藩的托付到庐州招募淮勇,买办雇船将淮军运抵上海,勾结列强的“常胜军”等摧垮了苏南的太平军。同治二年十月,镇守苏州的太子军郜永宽等8名将领,杀掉慕王谭绍光,投降淮军将领程学启,李鸿章竟支持程学启杀掉这8名将领。夺取苏南后,李鸿章获太子太保衔与黄马褂之赏。三年六月,淮军肃清苏南太平军后,他又率军航海援闽。他为镇压太平天国效了大力,封为一等肃毅伯。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作为,在《太平天国起义与清王朝的镇压》一文有较详细的介绍。同治四年至七年他又采取围困的手法镇压了捻军。东捻平定后赏加一骑都尉世职,西捻平定后加太子太保,并赏入觐时赐紫禁城骑马。   
  李鸿章是不是军事家?用他镇压农民起义为例也许说得过去,但拿他与列强打仗为例就不行了。他花巨资建成的北洋海军,是先进水平,远东第一,却惨败在力量相对较弱的日本舰队面前。黄海战役后,北洋舰队还有一批舰船,还有战斗力,但由于他的守港保舰思想,开始不同意别人提出海外游弋,伺机打击敌人,后来又不同意出港作战,结果躲在威海卫让日本人摧毁。苦心经营二十年的北洋舰队在他指挥下顷刻灰飞烟灭,这算什么军事家呢?   
  李鸿章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朝洋务运动的领袖和核心人物。这个时期,为了清朝的“自强”、“求富”,以抵御外侮,他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金陵机器制造局(制造枪炮)、江南机器制造局(与曾国藩合办,生产枪炮子弹、舰船,并设翻译馆)、天津机器局(崇厚创办,同治九年接办。产品与江南机器制造局差不多)、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承运漕粮,兼揽商货)、开平矿务局、漠河金矿等。他还积极派学生到国外留学,同治二年他奏准在上海、广州设里方言馆,招收14岁以下的孩童学习外语。他最大的洋务活动是建立了北洋海军。李鸿章这些功绩对整个洋务运动起了推动作用,对清王朝军事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有贡献。   
  在创办洋务过程中李鸿章与反对派进行了斗争。清流派李鸿藻、倭仁等曾上书反对洋务运动,并得到一批士大夫的附和。恰好福州造船厂在沈葆桢接手后一度遇到困难,这些人便主张停办。李鸿章上奏反驳道:“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利,故能横行于中国。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居今日而曰攘夷,曰驱逐出境,固虚妄之;论即欲保和居,守疆土,亦非无具而能保守之也……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二三十年之何以创巨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攘外。此停止制造轮船之议所由来也。臣愚以为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之费,万不可省。求省费则必屏除一切,国无与立,终不得强矣。”   
  李鸿章是晚清从事外交长达30年的资深外交家。其外交活动“以天津教案为首”,同治九年(1870)他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后掌管了清朝整个外交大权,他的外交活动止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八国联军议和,签订《辛丑条约》以后。他协助曾国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