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金手指 >

第167章

明末金手指-第167章

小说: 明末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和国有三支人数很少,但单兵战斗力超强的部队,大明已经知道了,而且还知道,这三支部队完全是用金子和血汗砸出来的。每一个士卒,都绝对是数百名士卒之中最精锐的存在。单兵作战都厉害的要死,更别说配合着打仗了。
    若是让这样的部队混进自己的领地,甚至混进北京城里面,自己到底要不要在睡觉的时候,也在房间里设上一道岗哨好些呢?大半夜的给几个人监视着睡觉,感觉超不好!尤其若是想要和妃膑恩爱一番……想想都觉得煞风景。
    但若是要禁止也不太可能,无他,前些时候忙着对付倭国,对付大顺,结果忽视了对金融的整顿。实际上以前大家用不是金银就是铜钱,就算含量不一样,好歹也有一个换算的比率。
    最近这段时间,经过华夏商会的渗透,以及华夏铸造的三种银币美观便利,很多人包括自己的商会也存了不少这样的硬币。那个时候自己没什么时间管这个,觉得好歹也是金银铜,只要比例没有问题,那用了也没什么。
    当时似乎也有考虑过自己铸造一批钱币,但是考虑到技术还达不到那个程度,最重要的是发行的新货币到底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都不知道的关系,所以索性也就搁置了。
    不知不觉,这些硬币就有了泛滥的趋势。
    再然后,随着福利彩票的风靡,市面上的钞票就变多了起来。这薄薄的一张纸,居然就代表了等价值的金银铜币。
    看到这玩意的第一时间,崇祯想到了大明宝钞。这玩意大明以前发行的,结果惨淡收场,已经没什么人用。之所以还有人用,主要是地方军官,用宝钞来压迫剥削老百姓而已。谁都知道这玩意已经不值钱了,但是他们依然本着‘一张宝钞兑换一贯钱’的官方规定,用宝钞来盘剥老百姓。
    还好,这样的人已经几乎没有了,改革还是很成功的。
    奈何崇祯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老对头居然也发行了纸钞,却是不知道会落得个怎么样的下场。
    一年下来,宝钞依然坚挺,但是似乎开始充斥着整个华夏大地;两年下来,崇祯也发现自己收上来的税金里面,居然混有不少的纸钞。全部拿去银行兑换,好歹可以兑换一批金银铜币回来,但是要收取一定的火耗,算起来真的不划算。
    但别人真要算的话,那也无可厚非,因为两年下来,大家已经认可了这种钞票的存在。最重要的是,这钞票的购买力一直很坚挺,银行也有足够的金银可以兑换,故而大家索性也是放心使用。也正因为大范围使用了,华夏银行才要求在大明开设分行。
    要拒绝,百分百要拒绝。就算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有点恐惧,但崇祯非常准确的感觉到,恐惧来自手中的钞票。
    大明宝钞的失败,再到共和国钞票的火热,这其中似乎说明了一些什么问题,什么让自己害怕的问题。
    奈何,在金融方面崇祯是一个门外汉,就算是黎落也不行。
    黎落有白水三友作为后盾,有什么可以适当咨询一下,只要不牵扯到机密,对方是愿意回答的。但是其他三人,林松已经成为了公安部副部长,听说下一届他就要升级为部长,论抓贼搞治安他行,经济就算了;关刀很少能够联络得到他了,他已经是华夏科技研究院的副院长兼院士,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最后就是墨染,别人很快就要成为国会总理,相当于副议长级别,论治国他懂,论经济他算是半个外行。
    “爱卿,你说我们也开设一个银行,同时也发行属于我们的货币怎么样?”崇祯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大明宝钞已经让大明百姓对宝钞失去了信心,若是继续发行纸钞,别人会不会认可也是一回事。故而若是要开设银行,发行货币的话,虽然不是不行,但最好一开始先发行金属货币来提高官府的信誉度吧。”黎落只能权衡了一番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崇祯也郁闷,自己老祖宗的烂摊子,居然要自己这个后代子孙来擦屁股。
    但对于黎落的建议,他算是认可了。
    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第一家大明皇家银行成立,并且宣布发行大明的金银铜货币。第一批在十天后正式开始使用,在各地皇家银行可以通兑。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最初,有人在各地兑换了大量的金银铜币之后,集中在一个地方兑换银子和金子。因为通讯的问题,新的银子运输迟了十多天,银行被百姓砸了,而且表示再也不相信大明发售的金银铜货币了。
    兑换不了金银的货币,不过是贵金属而已。
    随后,有人贷款,购买了一大堆的房地产之后,利用这些房地产又继续进行贷款。因为一切手续齐全,故而银行按照规矩继续放贷。结果当时整个北京城的房价提升了十几倍,很多商家就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聚集了过来,不断抢购北京城的房屋。
    然后,最初不断贷款买房子的人,不见了,贷款也清还了。
    钱从何处来,就是这些买下来的房子。三百两买的房,卖出去已经是一千两白银,多好的一笔买卖。
    结果这些房子,就赔在了这些商会的手里,房价大跌,多少小商会破产。甚至皇家商会,也因此伤筋动骨。大明才富裕了一段时间,又回到了解放前。
    谁都知道,是某个卑鄙的势力在玩弄金融,但崇祯真心想要哭,哭自己为什么就没有一个懂金融的。
    银行开不下去了,纸钞是没法发行了,最重要的是市场上对方的纸钞果断变得更加的泛滥了。
    崇祯真不知道要如何对付共和国了,他觉得自己的国家,似乎在一点点的脱离自己的控制,偏偏这并非是政治和军事上的过失,是在所有大明官员最看不起的经济领域。
    那一瞬间,崇祯似乎明白了,自己这里太讲究法律了。一切都学习对方的治国模式,以至于实行了依法治国的手段,最重要的还是给监督党一个实行权力的前提。
    但是这样一来,就没办法轻易使用官府的力量,强行对干涉一些经济行为了。大明缺乏金融人才,结果就被对方用非常正规的办法,玩了个狠的。
    崇祯真的怕了,他迷茫了,自己要如何对付共和国这个伪朝?
    若是经济一天不接触危机,他觉得自己永远不是共和国的对手。
    “皇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微臣只有一个险招,或许可以帮助陛下走出困境……”黎落终于是谏言了。
    “说!”崇祯仿佛做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兴奋的说到。
    “合并,与大顺合并。借助他们的狠辣,借助他们的势力,联合成为一个强大的个体,确保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与共和国形成对峙的局面。须知,我们占据中原和江南,这里是最大的财富和人才出产地,怎么都比共和国那偏远山区厉害。自古哪个皇朝不是占据了中原,最终才成就王霸大业的?偏居一地就打算打赢我们,共和国还是存在一定隐患的。只是我们和大顺一直打来打去,元气大伤,对方却是趁机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不断压榨我们,从中取利,我们到最后鹤蚌相争,他共和国渔翁得利而已。”黎落终于是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这……”崇祯没有发火,只因为黎落的话太严肃,也太直接了。
    直接得,能够让他感觉到共和国一步步逼近的情景。
    “你先退下吧……”崇祯需要时间考虑。
    “诺!”黎落告退。
    第三天,大明正式通过情报部门,把密函送到了李自成那里。
    于是,就有了这次海上密会。

第7章 密会的背后
    合并,为什么不合并?人总是群居动物,只要能够合自己胃口的,就喜欢抱团。
    在过去,不抱团的人几乎都被大自然淘汰了。人没有爪牙,就算有脑子,没有人帮忙也打不过老虎豺狼。
    如今横在大明和大顺面前的,就是共和国这头巨兽。以前看不出来,如今算是明白了,别人真要不计后果的打的话,只需要三万人马,只需要四面开花毁灭式的战争,前后不需要半年的时间,就能够把他们给杀绝了。
    别人为什么没有那么做,就是因为大家都是华夏人,外面的世界太大太大了,需要更多更多的华夏人去占领。扶植本土的土著那是傻x才干得出来的事情,别人强大的只会想办法脱离自己的控制而已。但华夏的人口很多吗?上亿倒是有,但是真的分摊到各地,甚至到海外那就捉襟见肘了。
    张弘斌一方面通过舆论,引导一部分百姓移民到他那里,然后经过短期的培训之后,输送到外地。这个过程其实也在不断的剥夺大顺和大明的有生力量,毕竟人口代表着税赋,代表着劳动力,也代表着生产力;其次也通过经济的手段,不断的蚕食大明和大顺的经济,使得两者不得不在经济上依附他,进而一步步变成依赖。真正到了那一天,距离和平演变其实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甚至,只是喊喊口号就完事了。
    魏国大吧?甚至还吞掉了大西国,给人的感觉就是它应该可以和共和国抗衡。但随着事情的不断演变,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别人一早就已经被共和国给吞掉了。没有直接下手,主要还是借助魏国的这个名号,来干点共和国不想下手的脏活。
    看看如今的魏国,在士绅地主阶级的严重已经是完全臭掉了,不少自耕农也是没有好脸色。本来佃户或者无产阶级会高兴才对,奈何别人开设工厂的大部分都是共和国来投资的工厂,然后经过一系列的上岗培训,这些工人们就变成了共和国的死忠份子,坚持维护着工厂的利益,因为那也是他们的利益,归根结底那就是维护共和国的利益。
    大魏什么都没有得到,甚至经济也完全被共和国把持。只要共和国愿意,大魏政府就可以直接破产,到时候官员得不到俸禄,士卒得不到军饷,甚至还要维持着严格的社会监督制度。这样的情况下,傻x才会留下来,跳槽才是王道。
    所以,罗汝才已经翻不了身了,乖乖退位,然后把大魏并入共和国,才是他人生最后的一步好棋。运气好,可以出仕或者当个大资本家,运气差点,也可以当个寓公。好歹,不会因为朝代的变更而丧命。
    别怀疑,要知道就算是逐鹿天下的失败者,身死道消之后也还是免不了被一番折腾的。后金的祖坟就被大明给挖掉了,努尔哈赤和黄台吉的骨头被挫骨扬灰的,这种事情报纸是不会登的。
    大魏为什么那么容易就被吞了,说真的大明和大顺也想不明白,一则保密好,二则黎落放了水,最后就是大顺的情报系统到底还是太渣了。
    那好,别人的情况搞不清楚,好歹搞清楚自己的情况好了。
    敌人就在那里,武力奈何不了别人,玩经济那是直接找虐,那就抱团取暖,好歹没有被各个击破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这势力大了,人多钱多能够玩的手段也就多了。为什么非得在经济上找虐?以中原和江南庞大的生产力和经济实力,什么花样玩不出来?
    就是这样的考虑,崇祯选择妥协,其实他也知道,在大范围来说,自己这个皇帝的权力已经下降到了一个比较低的程度,哪怕再低一些,其实也是无关痛痒,只要最基本的底线没有丢掉,大明这个金字招牌没有被换掉,那么他可以妥协很多事情。
    李自成也有自己的心思,一则他需要借助大明来完成改革,毕竟大明提供的资料连宋献策也不能否认。李自成知道自己,不过就是一个小驿卒出身,书读过一些但绝对不是学富五车。其实如今这个时代,学富五车也不过是学渣一个。
    这样的前提下,要自己看清楚什么政治经济的脉络什么的,那根本就是牛头不对马嘴。没有出错或者出现什么大问题,那就是老天爷保佑。至于自己麾下的那些文臣,在建国之后想方设法收回他们投靠自己的那些投资,并且获取盈利还来不及,如何会认真的帮助自己搞改革?要知道,没有改革的情况下,他们上下其手的手段才丰富,他们拥有的权力才高。
    二则就是想办法,吞掉大明。不想当皇帝的造反者不是好造反者,一个不想当华夏霸主的皇帝不是一个好皇帝。当了皇帝的李自成,会甘心只当一个占据东南一隅的小军阀?若是一天不能够横扫四合,荡尽八荒,这皇帝当得也没滋味。
    大明要合并,可以!但是合并之后会发生什么事请,他不负责,手段什么的,总是会有的。
    他这点小心思黎落和崇祯也知道,但不会说出来,没野心的人当不了皇帝,李自成当了皇帝野心就不会笑。他想要当九州霸主,崇祯何尝不想要恢复大明千万里江山?手段嘛,到底谁高谁低,这谁也说不清楚。或者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需要辩证高低的手段,只有失败者和成功者。
    合并,不过是各取所需,这就是双方一早定下来的基调。
    但就算是各怀鬼胎的合并,动起来也是非常的迅速。双方先是在边境撤军,然后第二天就迅速进行军事整编。
    李自成立刻不当皇帝,到达北京当议长去了。双方的军政人事也在不断的调动,完全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实在的,这番动作在外人看来,虽然知道双方合并都是短期内制定下来的,但看着他们这番行动,给人的感觉却是两人似乎是蓄谋已久似的。
    张弘斌也不是瞎子聋子,自然是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
    然后最多就是笑一笑,朝着角落的张琉比了一个拇指。
    张琉笑了笑,隐入黑暗之中。
    两人密谈,自己的确是不知道,他们做的的确是非常的隐秘。但是合并这种事情,却是从一开始,就是在自己的主导下,一步步进行下去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第三方给予的压力,已经危害到自身的危险。那么在这种高度的精神紧张下,第一方和第二方就会选择抱团。
    新政权有江南之财,自己却是有大量可以提供财富的海外领地;对方有人口,自己有铁楸;对方有才子,自己有完善的教育制度;对方有大量的军人,自己则有先进的武器。
    自己有先进的经济制度,对方没有;自己有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实力,对方没有;自己有着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商品,对方也没有。手段谁都有,对付一个合并了的国家,有时候说不得比各个击破还要简单。
    合并的背后,自己才是幕后黑手。
    只是,似乎大明和大顺,还没有看明白……

第8章 张才被绑架
    看着两个势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合并成一个势力,很多人都没来得及反应。
    实际上这何尝不是两个皇帝之间的约定,生怕在合并初期的混乱之中,被共和国趁虚而入干点什么坏事。实际上他们却是不知道,张弘斌对于他们合并那是乐见其成,只想早点促进,哪里会破坏?
    其实真要算起来,两人合并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来嘛,何必要搞什么海上密会?被人赶着鸭子玩的合并,就是他们自己没有看清楚,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天地之间看得清楚的人又有多少?
    张弘斌饶有兴致的看着天下三分,但即将变成二分天下的华夏地图,微微的笑了笑。
    或许,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只会想办法,让敌人的势力不断的分割再分割,然后再各个击破。策反、分化和诬陷什么的,不就是那么来的?正因为这是对外战争的王道,所以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自己会主动促成他们合并。
    知道的,只是情报局和自己而已。情报局只对自己负责,故而这件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