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139章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139章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月,梓烨的鸽子已经脬化出了近百只,冬季的寒冷让梓烨对这些毛绒绒的小家伙关心备至,特意把小鸽子搬到了宗庙的室内,专门辟出一间乳鸽室。为小鸽子们饲喂粮食和豆桨,小家伙们见到梓烨便着急地张大了嘴。月初从欧且传回来的鸽书让梓烨高度理解了这些小东西地重要性。也在这方面投入更多,专门让四名侍卫家属进入宗庙照料幼鸽。
  任陵得到的是从大楚带过去地第一批太昊鸽子,此前的鸽是大楚码头脬化出来的,只能飞回大楚码头,但元方从太昊带过去的鸽子则能够直接飞到太昊城,这让任陵得以直接在欧且和太昊之间建立联系。
  鸽书字数有限,却反应了任陵在那边的开局还算顺利,现在已经造访了近十个部族,基本上这些部族都站在欧且一边,对太昊地产出和技术很感兴趣,而第二季稻收割以后,余杭村已经有了第一批存粮,稻子的亩产也已经迈上150斤大关,这样算下来,一年两季,800亩地可以产出240吨稻谷,难怪余抗出现存粮了。
  这也让太昊在欧且那边的诸族中多了一项用于交易的产品,此前主要是陶器、铜器、盐和麻布。甚至已经有三个部族在欧且之后提出,打算明年也学着种稻了。
  这让我对太昊稻业的发展多了一点点信心。
  但福无双至,就在我打算带着一系列的好消息过完太昊11年时,从大楚传回来的一封鸽书让我过年也过得不安稳。
  元方决定南征了!
  自元方暴露出他要当族长的想法后,南返一个月不到,就将想法付诸行动。这时我已经发现,元方除了以前当大楚城主需要我支持以外,现在已经不需要我为他指点大楚的发展大计了,原来我要求他不得对庸族使用武力地限制已经完全失效,若不是为了当大楚城主,元方可能早就已经马踏庸族诸部!
  大江以北的庸族,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小部族,只要位于大楚200里内,基本上都已经被大楚收编,甚至苗城附近都已经被元方扫荡了一个遍,这让大楚的人口快速增长到了近5000人,据我所知,这也应该是庸族的人口极限了。
  但新的南庸村落居然又引发了元方的征服欲。
  “城主率300骑渡江!”偃鹏在鸽书地最后一句让我明白,元方在南方一定发现了新的村落,已经建立地石岗村已经把周围五六个村落集中在了一起,不需要元方去征服。
  那他新的征服对象应该是在石岗村之外。
  元方倒底要做什么?
  梅梅在关切,梓烨一副“我早知道”的表情,风林在家则摩拳擦掌,巴不得已经随元方南下。
  我却有些矛盾:现在就进入了杀伐统一的阶段么?元方是不是太急了点?
  不过他己经不是太昊城主的儿子那个元方了,现在的他,是大楚的城主!
  我开始明白为什么他不愿意加入太昊!
  第三百一十九章 人口问题
  太昊12年春,年稔时丰,太昊城中,颇有点“大同世界”的祥和光景。
  仓中满是金黄的粟穗,周边没有虎视眈眈的敌人,连曾经让族人畏惧的猛兽也不见了踪影。
  春播之前,正是大练兵的时候,太昊的青年男子此际都在操练马上战术,每日早上9点,经过简单队列训练的骑兵们如同洪流,卷出太昊城东门,沿着粟地间留下的马道,向东而去,约有十里开外,再一分为二,各一千多骑,反向奔驰,沿太昊庄稼地的外围绕行,中午以前,他们得在太昊城的另一边汇合,并比较猎获物的多寡,以此炫耀武力。
  这已经是农闲时太昊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族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太昊城中的肉食已经基本上*畜牧业,很少依赖狩猎了,只是在猎获物较多时改变一下午餐菜谱而已,战士们的猎物多半是满足军事训练的伙食为主,若实在有多的,再分给战士带回本部族。
  但近来却有些不同寻常:连骑兵们的午餐都没有了足够的肉食!
  太昊城周围自不必说,早就成了野兽的禁区,*近者都成了箭下亡魂、锅中美食,以至于近城边的粟地已经不必再修建篱笆墙,但外围却还是需要保护的。按以往的经验,这个季节虽然不是野兽最多的季节,但逐渐从饥饿中醒过来的野兽还是会跑出丛林来觅食地,特别是在太昊外围10到15里的范围内。应该还会有不少稍大型的野兽出现。
  太昊骑兵们一天训练下来,三千多骑兵在这数十里范围内分为上百个小队分散扫荡,往往能够满载而归。回城时在马鞍上搭载上百只野兽,沿途炫耀,这样地情况近来却很少见到了。
  肉食还不是我担心的主要问题,近日大元城将驯养了十多代的“家猪”送了数十只过来。还派遣了熟练的“饲养员”随行,有太昊充足地粮食作保证,相信家猪饲养会在太昊城得到良好发展。但让我惊喜的是。大元城居然还让族人带来了一些蔬菜种子,据说是近年来大元城栽培野菜后得到的良种。叶片肥厚,味美多汁,看来开春后又有口福可享了。
  春播之前,鸽书传来消息,函谷关已经基本具备规模,现在需要地是派遣常驻的战士,并且按木驼地建议,函谷关往姜氏的一侧正在扩大建筑范围,修筑成一座小城的规模。估计能够容纳3000人的样子,准备用于和姜氏那边开展贸易,还建议让太昊城中移居一些族人过去。
  消息在城中发布发后。最为积极的是那些有家人在函谷关搞建设的家庭,还有的家属是在运城或大夏城。最后报名的家庭大约有400户,约2000人的样子。
  过年时,加上返城地族人,城中也不过就13000人口,大量族人在过完年后就赶赴铜码头、大方城等地,再加上搬出去这2000人,城中一下子不到万人,许多里巷为之寂静下来。看来这些年太昊不断的在外建城,尽管人口已经有较大增长,算起来整个太昊城加上迁出去的人口都有2万多了,却只在城中剩下近万人地规模,这样的结果并不很符合我地预期。
  太昊城有特殊的意义,当围绕太昊为中心的一系列城池建设起来以后,太昊应该进一步成为诸城的中心,或者以后建国的首都,以现在的人口规模和发展趋势,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是时候致力于增加大昊的人口了,原来的婚姻法里,所缺少的就是相应的人口政策这一环。
  现在正好一时无事,我开始和长老们讨论如何增加太昊的人口,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鼓励生育!
  这一点实际上并不很需要我去强调,原始人的生育年龄特别早,一般在15、16岁就开始生孩子,而且没有任何节育的措施,只要生活条件允许,生的孩子一定不会少。但以前人口增长慢的主要原因,是小孩子的存活率低!
  我到大元之前,根据族人的描述,最多有20%的小孩子能够活到成年,婴儿的死亡率高达一半以上,而当时的长老和妇女们都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保证孩子的存活。
  在我的帮助下,多数族人已经知道,生孩子时应该注意安全和卫生,割脐带的刀具也必须用火烧过,再加上太昊医馆的发展,对一般的儿科病开始有了一点认识,近年来已经将婴儿死亡率降到了20%以内,这也是为什么十余年来太昊总人口从1万多发展到2万多的重要原因。
  而造成小孩子不能长大的几个主要威胁,比如野兽的袭击,还有狩猎的损伤等外部因素也已经大为减少,现在太昊城中的少年儿童占人口总比例达到近40%,以至于太昊学校开始大规模占用原来为他们预留的土地建设教室。
  但要进一步增加人口数量,还得在此基础上提高生育率和存活率。
  为此,我提出了几点新政策,让户部的长老们去讨论。
  一是设立专门的产科医院,培训熟练的女医生,负责接生和治疗妇科疾病,还有就是指导育婴,不妙的是,首位对女医生们进行专业培训的还只有族长我本人。
  第二是对生孩子较多的家庭给予补贴,按生孩子的多少发人头费,要能够满足抚养孩子的基本需要,不让孩子多的家庭感受到过重的负担。
  三是对怀孕妇女提供特别保护,怀孕超过三个月的,不允许参加重体力劳动,原则上应该把她的丈夫从外地调回太昊城中,不得再出外勤,本身就在城内的,减少丈夫的工作安排,让他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妻子。
  四是在城中设立育儿院,凡家中双亲都事务繁忙,无暇照看孩子的,可以送到育儿院中,由专人抚养,育儿院还负责抚养失去双亲的孤儿。
  让我没有意料到的是,这些政策并没有在长老中受到太多阻碍,却在族人中产生了出乎我想像的效果。
  城中不分白天夜晚,加班加点“嘿咻”的族人大增!
  第三百二十章 教学改革
  人口增长只是时间问题,和元方的策略不同,他是*武力在短时间以内集中大量的人口,我却在想办法让本部族人口自然繁衍。相比之下,我的方法效率要低得多了。
  有一个事情却是眼下就得开始着手的,就是人口的素质问题。太昊的少年儿童越来越多,我可不希望将来城中满是壮硕的愚民。
  太昊教育法已经实施数年,城中8岁到15岁的孩子全部都已经进入太昊学校,现在这间学校实施的八年义务教育规模已经达到3000多在校生,太昊学校教师都已经有上百人,分别为学生提供太昊文字、算术、历法、医学、陶艺、建筑、铜艺、律法等知识,按后世的一般教学规律,前四年还是以文字和基本的算术为主,后四年则允许学生选修感兴趣的知识。随着太昊的迅速发展,现有的教学内容已经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
  所以我打算对太昊学校的教材进行一些改编,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么,为了太昊的百年大计,是时候关注一下太昊的教育事业了。
  首先是对太昊算术的改编。
  目前太昊算术只有加减两种算法,通过梓烨的传播,已经有少量的教师和学生掌握了乘法,但在运用上远达不到纯熟,只有精算司里为数不多的几名“会计”学着用这个算法,已经有些经验了。新版的太昊教材里,除了增加乘除法以外,引进了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我还要求增加简单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知识,以及求未知数和列方程的基本方法。
  说白了,这也就是对后世小学数学的要求。只是对于太昊族人来说,相对以前的教学内容来讲,这样的东西已经显得很难了。我在认真编写教材,一边在想,若是这样的教材颁布出来,梓烨会不会觉得自己并没有学够?不过她的精算司以后应该不会缺人手了吧!希望通过教学内容的改进,能让梓烨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在陶艺、建筑教材中,我加入了投影法绘图。在后世尽管我没有系统学习过建筑这个专业,但采用机械上的三维投影方法,也基本上能够解决对陶、铜制品以及对建筑的结构表达问题。为此我还带领太昊学校的教师和匠作区的工匠,制作了一套包括三角板、丁字尺和圆规在内的绘图工具,并交给匠人们大量仿制。不过其中这圆规就显得有些粗糙罢了。
  在医学教材中,我把记得起来的人体解剖学和显微学方面的知识作了一些介绍,包括细菌和病毒,以及疾病的成因及预防。在书中倡导“良医治未病”。介绍了一些预防医学的常识。
  在历法教材中,我加入一些天文知识,包括对地球的认识,以及和太阳、月亮的关系。毫不犹豫地介绍了后世的天文成果,不过,对于太昊族人来说,理解日心说都不算是最难地,要真正理解太阳系和银河系。就有一定难度了。相信到了后世,关于太昊族长如何得知这一知识的争论应该会持续很长时间吧。我也没有确实的证据去说明我的理论,只好假定作为太昊族长。是“生而知之”者。
  改编教材的同时,我还考虑到另一个问题:教材的印刷。
  以前的教材都是用手抄本,这也是太昊学生的重要功课之一。高年级学生抄出来的教材,就成为低年级学生的重要学习工具。甚至通过家长们的努力,把零散的纸张缝在一起,已经有了“书”的概念。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书,让我大为感概:“汗牛充栋”、“学富五车”这些成语将来是一定不会再有了,甚至“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名句也不会再出现,因为我的推动,历史已经永远地迈过了大规模使用竹简的阶段。
  最为精致,也最标准的是太昊律法教材,全部律法都是从宗庙的青铜版上直接拓印下来的。这东西在其他城中都有一到两份,在太昊城中却做到了每名学生一份,不能不说有点奢侈,却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教材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大小规格也都严格地保持了一致,再经过律法教师装订,虽然仍不如后世的教材,却已经比各位家长制作的精美多了,甚至还由个别书法比较好的教师题写了统一的封面。
  可以说,这样的教材已经达到了后世“雕版印刷”的初级标准。
  但现在我要做的,却是迈过雕版的阶段,直接进入活字印刷时代,由“太昊出版社”印制,并集中发行标准版的“太昊教材”!这将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由活字印刷,并装订成本的“书”!
  纸张是没有问题的,但我要求匠作区的铜匠为我打造一批专门的切纸刀,把纸张切割成大小一致的模样,大约是缸纸大小。
  同时为了解决活字题,我向土鲁预订了一批铜活字,这东西虽然比木活字或泥活字贵多了,却也比它们更牢固可*,不易损坏。当然,为了应急,我也准备用少量的泥活字弥补部分铜活字的不足。
  教材的改造是一项周期比较长的工作,除了我得埋头编写教材内容以外,还得指导匠人们制作铜活字、绘图工具以及印刷设备,同时还得花大量的时间培训太昊学校的教师。大量的新知识不仅在编写时颇费了我一番功夫,培训教师时也让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实际上这项工作完全结束已经是太昊12年底的事情了。
  其他的工作也不能耽误。
  太昊12年三月,春播到来。
  这一次我没有急着播下稻种,根据我的观察,太昊城外的温度还不够高。所以这个阶段我只是让族人准备好了一千亩稻田,早早地在田里泡满了水,如同一个个小小的方形湖,在太昊城外形成了一片“湖光山色”的人工景象。
  同时,今年的粟地只播种了10万亩粟,其他的地休耕
  第三百二十一章 太昊风波
  不出所料,开春以后城中影响最大的却不是新年的新作物,或者太昊新的耕种方案,而是新发行的太昊教材。
  “族长写的书——这里面好多东西都没听说过,连太昊学校的老师都傻了呢!”太昊酒坊里,一位闲得无聊的长老口沫四溅。
  “可不是么!连医馆里的老医生都不看病了,说是去听族长讲课!淤长怎么就懂得那么多?”
  “怪不得梓烨长老这么年青就当上了长老,原来族长在家时,教了她好多东西,听说这酒里的蜂蜜也就是族长才会的东西,现在可就只有梓烨长老学会了!好东西啊!”一位喝得有些醺醺然的铜匠在一边慨叹,一边又灌了一大口蜂蜜。
  “你们说——”最先发言的长老有些迟疑地说“族长怎么就知道得这么多?他从哪里知道的这些东西?”
  酒坊中的人对这个问题不觉有些悚然,却一时间无一人作答。
  “切!”土鲁坐在最里面,先时还不发言,对族人的奇谈怪论都不予置评,等到众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