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74章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74章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城之地当年我已经许给姜由族长作为黎族安身之地,不再收回,由黎族自处吧,我太昊不便参与其内!”
  我推得一干二净,不愿再搅入这潭浑水。
  “另外由族既然已经和炎族开战,此事已经和骊山族无关,还请由族长老将骊山族人交还,不知道有没有什么问题!”
  既然已经不能再做和事佬,至少也得保住对美女的承诺不落空吧,尽力了要是还办不到,就不是我的问题了。
  “这个——”几位长老相顾无言,一起望向那位大长老。
  “既然太昊族长开了口,由族便听了这一回,但骊山族须得保证,将来不参加到我族和炎族之战中去!”大长老沉吟后慨然应允。
  “既然如此,那我代骊山族谢过,并保证只要由族不进攻骊山族,骊山族将不会参加到对由族作战中!”看来可以向美女有所交待了。
  “还有一事,由族想得太昊族长允可。”现在该由族也提出一点条件了,黎族的事情摆明我不愿意参与,那由族想要什么呢?
  “我族愿用牲畜和黍,向太昊族换盐,不知道——”大长老犹豫了一下,看我的反应。
  “这没有问题,只要由族和太昊不是敌人,我们可以和所有其他族人一样进行交易,欢迎由族地长老和族人们带着由族的产出来太昊城交易。”
  这是绝对的好事情!通过交易,由族也将从太昊的文明发展中获益。
  战争和仇恨是一时的,文明的发展是恒久的,越多地人口群体接受一种文明,这种文明的可持续性和可发展性就会得到有力的支撑。
  现在由族和炎族的战斗相信不会再持续百年了吧。
  晚上,当所有的宾客散去,我让风余通知了骊琴,她的族人将平安归来,但附加的条件就是,以后她和她地部族将不得主动挑起对由族的战斗,也不得参加姜氏各部族对由族的战斗。
  骊琴喜出望外,不顾夜深,就想跑到宗庙,向我面谢。
  呵呵,我还没想到发明灯呢!夜色如漆,只有火塘里的碳火发出地红光,我可不想趁人之危,占这么大的便宜,风余也劝说骊琴次日再来。
  第二天,骊琴率随她前来的族人,在太昊宗庙内的祖神像前祷谢神恩。
  此时由族与黎族地长老已经启程,回去复命,木驼受命出城相送。
  我却对接下来的美女即将离去有些不舍。
  第一百六十一章 人各有家
  但该走的总得走,留不住就是留不住。
  几天后,梅梅比我显得还伤心一些,恋恋不舍地将骊琴送出城外,我则留在宗庙内办公,连门都没有出。
  骊琴走之前两天,风余很八卦地为我打听回来一个消息。
  骊山族的族人告诉他,自古以来,骊山族就是以女性为族长,男性为长老,但有点类似后世的“贞女崇拜”文化,骊山族的族长一生不能婚配,否则就是“殉祖”的下场。
  我有点明白过来,为什么骊琴会成为骊山族的族长了。
  以她的外观,在族内本来就是异类,也没有婚配的太大可能。
  每一届的骊山族族长都是由长老会选出来的,一旦选定,终生不改。直到上一任族长死了,才选下任族族长。
  在我所知道的这个世界里,这可能是目前唯一还留存着母系社会遗迹的族长制度了。
  罢了,我苦笑了一下,连送别骊琴的机会都放弃了。
  接下来的工作还很多,我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顾及这件事。
  12月23日,我派遣了近300骑,由木驼带队,向斟戈氏送去了10吨粟种,500斤盐,以及部分陶器匠人、木匠、建筑技术人员,与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我采用的是“移民”的方式派遣技术人员,所有的技术人员一去不再回来,所以都带上了家属。
  斟戈氏的位置太重要了,整个大河西边和南边的部族要往东北方向的河北平原发展,都可以借斟戈氏所在的大山为跳板,太行山或吕梁山就在他们的北面,那里也是后世煤海的所在地,尽管现在还没有体现出太大的优势,但迟早会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因素。
  加上已经有了斟戈氏和少量地姜氏部族在那里生息,农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加上我给的粟种、太昊的农业技术、建筑技术以及工具生产技术。相信在不久就会有一个比较大地发展。
  当然,我也不是无条件的支援,我让木驼带口信给斟戈原,所有的粟和盐。都要在下一年秋收后还给我,我会让人上门收取地。粟是归还原物,盐则要折算成粟。一斤盐折成20斤粟米,这500斤盐明年要折算成5吨粟米,相信这应该是斟戈原所能接受的价格。
  另一面,在公孙氏遇到太昊匠人的遭遇让我开始反省这些年来对族人的安排。
  原始人也好,后世人也罢,都有同样的亲情和家庭观念。只是在“公社”性质的部落文化没有全面转向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新阶段之前,族长对族人地安排有着几乎至高无上的权力。正是这种权力让我忽视了对太昊或大元技术人员的家庭照顾。轻易地一次次决定将太昊骑兵或匠人派遣到远离家人的地方去。
  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我在这一次派遣匠人到斟戈氏去地时候,给了族人选择带还是不带家属的权力。
  结果所有已经成家的族人都选择了带上家庭所有成员离开。
  我开始检讨以前的错失,并立即开始纠正。从近的地方做起。在大河码头上的匠人们是第二批享受到家庭温暖的“外派劳务人员”。剩下来地300余骑在数天内带着码头匠人们的家属赶到了码头建设工地上,我亲自带的队。
  “族长!族长!”
  由于提前就派遣了一个小队将消息带给匠人们,让他们作好接待家人的准备。当我们的大队还在远离码头近10里开外的地方,提前赶到那里等候的所有匠人们欢呼起来,争先恐后地拥向我们的骑兵队伍,从马背上牵下自己的亲人。
  让这些族人和他们的亲人畅叙别情,只我特意到大河边察看水势。
  现在地大河不复盛夏的威势恢复了如去年冬天般的孱弱,宽度仍在里许,却只有不到马膝深。
  “族长。我们这地方可选对了,往下游一天的距离,就有一个大湖,可宽了,比我们这里夏天的水面还宽!”一位经常往返于码头和太昊城的运输骑兵对我说。
  河中来来往往都是太昊的骑兵,负责盐和铜锭的运输,两岸的匠人们正紧张地建设基地,尽管现在的大河看起来很“温柔”,但大家都知道,如果到了明年洪水期。照样又是浊浪活天的景象,这两岸的码头始终都是要派上用场的。
  现在的码头已经初具一个城镇的规模,只是城墙用的是简化版的土坯墙,为了防雨,土坯墙顶上盖了瓦,看上去也只是起一道围墙的作用。这道墙现大已经圈起了河岸两边各一个边长约300米的正方形,***里大量建设的都是土坯房,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还没有开窑烧砖。匠人和经常往返于码头的骑兵一起,也不过就是700来人,现在的建设规模对他们来说,已经非常的大了。现在就是加上才来的近300名家属,也不过就近千人的样子,两个码头都还显得很宽松。
  “族长,这两个码头叫什么名宇?”一名匠人过来问我。
  呵呵!还真是忘了,这两个码头都还没有名字呢!
  “这样啊,反正现在主要运的是铜和盐,就叫铜码头和盐码头吧!”
  工业村那边距离太远,考虑到运送家属有很大的困难,我就没有采取跟两个码头相同的作法,而是反其道而行之。
  这一批骑兵没有随我返回太昊城,而是过大河继续向前,往工业村而去。
  在我回到太昊城后,城中已经是一派繁忙,族人们已经在我的带动下,形成了“过年”的习惯,眼下正在为过年而准备。
  但就在12月29日,大年前夕,一个极坏的消息从姜由那边传来。
  派遣往骊山族的姜氏长老被由族人设伏击杀了!
  同时派遣到由族去的黎族8名长老已经被由族扣起来,要求石头城中的这8位长老分别所在的8个部族搬迁到南方去,否则就会被视为已经投靠了炎族,成为由族的敌人。
  姜由决定不再采用我所建议的“攻心为上”之策,全面转向征服作战,并派遣人到石头城来催促黎族各部出兵,同时其他姜氏各族也得到了宗族族长的命令。
  唯一的例外来自骊山族,他们的长老已经全部放回,并向姜由表明了不会派遣战士参加对由族的作战。
  我该怎么做?
  就在这时,一队带着黍的由族人到了我的太昊城,要求交换盐。
  第一百六十二章 立法会议
  大年都不让人好好过!
  不管了,先过完年再说。
  三十那天在宗庙内举行祭祖大典,我让人把这一年来在太昊、大元、少昊、姜氏、公孙氏等族发生的大事作了一个汇总,记录成册,存入宗庙档案室,并嘱咐诸长老,此后要有专门的长老负责本族大事和其他各族大事的记载,于大年三十日存一次档。为此在宗庙内专门规划出一间办公室:记事室。
  初一日,太昊六年第一次长老会在太昊宗庙内召开。
  主要的内容有两个,一个是成文法的制订。
  之前的“约法三章”主要是为了方便族人理解,尽量减少法律的条文,现在从执行情况来看,族人已经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一般的纠纷由族内长老调解,族长裁决,大一点的纠纷或跨部族的纠纷才找到宗庙来,由风余主持,负责法律事务的长老们协商后裁决。这些长老们有一个重要的基本条件,就是对太昊的法律得很清楚,并积累了一定的执法经验。
  但考虑到以后的纠纷越来越多,像我在贸易城看到的那种纠纷将层出不穷,是到了制订第一部成文法的时候了。这部法律将在未来的很多年以内,决定太昊族的走向,甚至决定太昊文明的性质。
  法律的制订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我让风余组织平时参加组成临时法庭的长老们成立了一个“立法委员会”,让他们在一个月之内尽量的先制订出一个草案来,内容包括太昊的领导体系、太昊地管理办法、长老和族长的产生办法、太昊的财产管理规定、私有财产与部族财产的关系、小部族与太昊族的关系等,当然还得有两个小的专门法律。一个是太昊产权法,另一个是太昊婚姻法。
  总的来说,是要求制订太昊宪法和两重要的民法组成部分。刑法还是先按原来的方式运行,由长老们组成的合议庭裁决后,太昊骑兵执行。
  这个工作量其实并不小,我地想法是在制订一个初步法律的基础上,用陶制或铜制的方式向族人宣布这个法律体系,将太昊从人治引向法治,使长老们逐渐做到“有法可依”。
  同时立法委员会还应该邀请各部族的长老们广泛地参加讨论,具体工作先由风余去落实。我还得为另一件事伤脑筋。
  那也就是长老会议的第二个议题:姜氏的内部战争。
  长老们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总算在我地控制之下没有演变成争吵,却仍让我想起后世地议会政治。长老会应该就是议会制的前身吧,从骨子里就带着这种特质。
  主要的观念分为两派,一是主战派,坚决要求站在姜氏一边,毕竟姜由是族长的好兄弟。黎族这几年来与太昊建立起了如此良好地关系。也让长老们先天地对现在的由族没有什么好感。
  第二派更接近我的想法,即认为黎族也好,炎族也罢,或是眼前的由族。都是姜氏的内部问题,只要没有涉及到我太昊族地切身利益,不必介入太深,倒不如与两边都保持一个中立关系,反正双方都还没有逼我们选边站。
  最后是第二派占了上风。毕竟在原始这些年来,长老们也好,族人也好,都不希望轻易发生部族冲突。失败的一方通常意味着灭族或从此一蹶不振,很多年后都发展不起来。
  所以最后长老会达成决议。不得为任柯一方提供武力上的支持,也要求战斗的双方都不得侵犯太昊族地利益,我们还是与双方都保持贸易关系,希望这场仗会以较小的伤亡和较短地时间结束。
  最重要的是不能损伤太昊的利益,这个原则让那些对由族颇有成见的长老们无从反驳,只得按民主原则,少数服从了多数。
  初二天,由族的族人拿到换回的盐和太昊对战争两不相帮的承诺,兴高采烈地回去了。
  很快,局势向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迅速发展。
  姜由的正式代表来到石头城,要求各部族的战士们立即作好战斗准备,带上武器和牛皮,在石头城外参加训练,姜由的大军将取道太昊前往南方,越过大山与由族作战。
  11个黎族小部族的族长见事不妙,连夜串联开会,随后几天里陆陆续续地有黎族人跑到了太昊城里来,要求太昊族收留。
  我让长老们清点了一下,11个部族竟来了800余人,这已经是石头城现有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了,还有没跑过来的老弱没算。
  太昊的长老代表团立即组成,并向石头城派遣,两族长老在黎族宗庙内谈判了一整夜,第二天回来的长老向我答复,黎族在近日内将关闭城门,禁止族人外出。
  我这才定下心来,将已经过来的黎族人安置好。
  同时,太昊的“开发先遣队”也在迅速地组成,已经定于元月占日出发,向公孙氏所提供的土地进军,争取在春播之前在那里建设起一个立足之地。为了这次远征,我们甚至准备了数十辆“长途牛车”!
  其中有一辆牛车上什么货都没拉,全是打制好的成品或半成品铜配件,预备在路上对车辆进行维修。其他车上的就是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物资了,大量的粮食、陶器、麻绳、麻袋等物资都装在上面。
  这支先遣队的规模达到了1300人,其中含200余名骑兵。
  又是一次规模庞大的迁族之举。
  这一次,我们是为了开发太昊族的明天去的。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座新的太昊场面会在北方建起,并创造更高的文明成就!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战争边缘上的骊山族人却给我带来了一件重要的礼物。
  骊山族人翻山十多天才来到太昊城,只为了给我带来一块发亮的石头,据说这是为了报答我对骊山族人的大恩,听说太昊族长喜欢搜集各种特殊的石头,才特意给我送来的。
  可是石头竟然在路上碎掉了。
  送石头的战士欲哭无泪,连死的心都有了。
  什么样的石头?这么易碎?
  第一百六十三章 锡锭重融
  将要出发的族人在紧张准备,城内一片繁忙,牛羊的划分,栗米装袋,陶器包扎,铜锭捆绑,牛车检修,一应事务都在长老们的帮助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却在这个时候得到通知说是骊山族战士正在宗庙内等着我,为我送来了骊山族的礼物。
  是什么东西,值得在这大冷的天里翻过十来天山岭送过来?
  我也很好奇。
  等我进了宗庙的会客室,才看见十来名骊山族汉子在那里沮丧地垂着头,为首的汉子揪着一个倒霉鬼正在他耳边嘀咕着什么,而那家伙面如死灰,低眉垂首,一动不动。
  要不是有太昊的长老们在场,这帮家伙说不定会干什么。
  在会客厅的桌子上,我看到了一块摊开的牛皮,上面有数十斤暗灰色的粉末,只有少量的凝块还显示这是一种金属。
  看到我进来,太昊族的长老们都站了起来,垂首迎候,而骊山族的战士中有上一次已经来过的一位,拉了一把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