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乔布斯传-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丽萨在帕洛奥图螅械4年时间,都跟乔布斯和鲍威尔住在一起,也开始使用“丽萨·布伦南…乔布斯”这个名字。他试图做个好父亲,但有些时候又表现得冷漠和疏远。当丽萨感觉必须逃开的时候,她会躲到附近一个朋友家去。鲍威尔尽量给予关照,丽萨的大多数学校活动也是她去出席的。
到高年级后,丽萨开始崭露头角。她加入了校刊《钟楼》(TheCampanile)的编辑部,成为联合编辑。她的同学本·休利特(BenHewlett)是她爸爸第一个老板的孙子,他们一起曝光了学校董事会给管理层秘密加薪的事件。到了上大学的时候,她知道自己想去东部。她申请了哈佛,并在申请表上模仿了她爸爸的签字,因为他当时不在家。她被录取,于1996年入学。
在哈佛,丽萨为校报《克里姆森报》(TheCrimson)工作,后来又为文学刊物《代言人》(TheAdvocate)工作。跟男朋友分手后,她去伦敦的国王学院留学一年。她跟父亲的关系在她的大学时代一直不太平静。她就算回家,两人也会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晚饭吃什么,她对她同父异母的弟妹们是否足够关心,等等。他们会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不踉对方讲话。有时争吵太激烈了,乔布斯会停止她的经济来源,她就跟安迪·赫茨菲尔德或其他人借钱。有一次,丽萨认为她父亲不会给她付学费了,赫茨菲尔德借了她两万美元。“他因此对我大发雷霆,”赫茨菲尔德回忆说,“但第二天一早他就给我打电话,让他的会计把钱汇给了我。”乔布斯没有参加2000年丽萨的哈佛毕业典礼。他说他没有被邀请。
然而,这些年里也有些美好的时光,例如有一年夏天丽萨回家的时候,参加了一场为电子前线基金会(ElectronicFrontierFoundation)举办的慈善音乐会的演出,地点在旧金山有名的菲尔莫尔礼堂(FillmoreAuditorium)。这个礼堂因感恩而死乐队、杰弗逊飞船乐队和吉米·亨德里克斯等曾在此演出而闻名。她演唱了特雷西·查普曼的圣歌《说说革命》(Talkin…BoutaRevolution)——“穷人会站起来/得到他们应得的……”她父亲当时就站在后排,抱着刚一岁的女儿埃琳。
在丽萨搬到曼哈顿成为自由作家之后,乔布斯跟她的关系继续起伏不定。他们的问题随着乔布斯对克里斯安的不满而愈加恶他给她买了一座价值70万美元的房子,记在了丽萨名下。但是克里斯安说服丽萨签字转到自己名下,然后把房子卖了,用这钱跟一个精神导师出去旅行,并在巴黎生活了一阵子。钱花完以后,她回到旧金山,成为一个艺术家,创作“光绘”(LightPainting)和佛教曼荼罗。“我是个‘通灵者’,我对进化的人性和升华的地球的未来作出富有远见的贡献,”她在她的网站上说(赫茨菲尔德帮她维护这个网站),“当我创作这些画并和它们共处时,我体验着神圣微振的形状、颜色和音频。”有一次她需要钱治疗严重的鼻窦感染,乔布斯拒绝支付费用,这又导致丽萨好几年没跟他说话。这种情况还会不断重演。
莫娜·辛普森把所有这些,加上她的想象,作为了她第三部小说《凡人》的蓝本。该小说于1996年出版。这本书的主角是以乔布斯为原型,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事实:它描写了乔布斯对一位骨病不断恶化的朋友的低调慷慨,如何为对方购买一辆特制的汽车;它准确地描述了他和丽萨之间关系的诸多方面,包括他最初否认他们的血缘关系。但其他部分多为虚构:例如,虽然克里斯安在丽萨很小的时候就教她开车,但是书里的“简”5岁时开着辆卡车翻山越岭去找她父亲的情节当然是从未发生过。另外,小说里还有些小细节,用新闻学术语来说,是过于精致,无据可考,例如全书第一句就当头一棒地如此描写基于乔布斯的这个角色:“他是个忙得连马桶都不冲的人。”
表面上,这部小说对乔布斯的虚构描述看起来很苛刻。辛普森描述她的主角,“不觉得有任何必要迁就其他人的希望或梦想”。他的卫生习惯也跟乔布斯本人一样不靠谱。“他不信任香体剂,经常说只要饮食习惯正确,用薄荷橄榄油皂,你既不会出汗也不会有体臭。”但是这部小说在很多层面上的描写都是很抒情和微妙的,看到结尾,这个人的形象就更加饱满了。他失去了对他创建的这家伟大公司的控制权,他尝试着欣赏他曾遗弃的私生女。最后一个场景,是他和女儿一起跳舞。
乔布斯后来说,他从未读过这本小说。“我听说是关于我的,”他告诉我,“如果它是关于我的,我真的会很愤怒,可是我不想对我妹妹发怒,所以我没读。”但是,这本书面世几个月后,他告诉《纽约时报》他读了这本书,并在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个角色的25%左右完全是我,直指我那些怪癖,”他对记者史蒂夫·洛尔(SteveLohr)说,“当然我不会告诉你是哪25%。”他妻子说,实际上乔布斯只瞟了这本书一眼,然后让她替他读,看看他应该如何理解。
这本书出版前,辛普森把书稿寄给了丽萨,但最初她只读了开头。“在开始的几页里,我看到了我的家庭、我的趣事、我的物品、我的想法,我在叫简的角色中看到了我自己。”她说,“在事实之间夹杂着创作——对我来说那就是谎言,可是那又跟事实那么接近。”丽萨很受伤,她为哈佛的《代言人》杂志写了一篇文章说明原因。她的第一稿语气非常尖刻,后来在发表前她进行了一些修改。她感觉被辛普森的友谊所侵犯。“我不知道,那6年以来,莫娜一直在收集素材,”她写道,“我不知道当我寻求她的安慰、索取她的建议时,她同样也在索取。”最终,丽萨和辛普森达成了和解。她们一起去咖啡厅讨论这本书,丽萨告诉辛普森她没能读完它。辛普森说她会喜欢那个结局。多年来,丽萨跟辛普森的关系时好时坏,但是比跟她父亲的关系更加亲密。
第二十章 凡人 爱就那么回事 孩子们
1991年,在跟乔布斯的婚礼几个月后,鲍威尔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头两个星期,这个孩子被称为“乔布斯小男孩”,因为事实证明,决定孩子的名字只比选择洗衣机容易一点点。最后,他们给他起名为里德·保罗·乔布斯(ReedPaulJobs)。“保罗”是乔布斯父亲的名字;而“里德”(乔布斯和鲍威尔都坚持说)是因为好听,而不是因为是乔布斯学校的名字。
里德长大后在很多方面都像他父亲:聪明敏锐,目光锐利,富有魅力。但跟他父亲不同的是,他行为友善,谦虚优雅。他富有创造力,从小就喜欢穿上戏服扮演角色。他也是个出众的学生,对科学很感兴趣。他的眼神像他父亲,但是他显然很有爱心,一点儿都没有他父亲天性里的残酷。
埃琳·锡耶纳·乔布斯(ErinSienaJobs)生于1995年。她更文静些,有时候得不到父亲足够的关心。她继承了父亲对设计和建筑的热爱,但她也学会了在感情上保持一点儿距离,以免被他的疏远所伤害。
最小的孩子伊芙于1998年出生,她是个有主见又有趣的暴脾气,她既不黏人也不胆怯,知道怎么左右她爸爸,跟他讨价还价(有时候会占上风),甚至拿他开玩笑。她父亲开玩笑说,她是那个将来会掌管苹果的人,如果她不当美国总统的话。
乔布斯跟儿子里德关系很亲密,但跟女儿们就疏远些。像他对待别人那样,他有时会关注她们,伹当他脑子里想着别的事情时,又会完全忽视她们。“他专注于工作,有时候他没能陪伴女儿们。”鲍威尔说。有一次,乔布斯向妻子赞叹,他们的孩子们都出落得那么好,“尤其是我们没能总是陪在他们身边。”这让鲍威尔哭笑不得,她可是在里德两岁的时候就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并决定要更多的孩子。
1995年,甲骨文公司的CEO拉里·埃利森(LarryEllison)为乔布斯40岁的生日举办了一场派对,科技明星、大亨云集。埃利森跟乔布斯是好朋友,经常带乔布斯一家乘他的豪华游艇出游。里德把埃利森称做“我们的大款朋友”,这个有趣的例子说明了他父亲是多么不愿炫富。乔布斯从他的佛教修行中学得的道理是,物质只把生活填满而不使之充实。“我认识的其他所有CEO都有保镖,”他说,“他们甚至在家里都有保镖。那样的生活太变态了。我们不想那样养大我们的孩子。”
第二十一章 玩具总动员 巴斯和胡迪救场 杰弗里卡曾伯格
“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乐无穷。”沃尔特·迪士尼曾经这样说。这种处事态度很合乔布斯的口味。他赞赏迪士尼对细节和设计的执著,感觉皮克斯跟迪士尼创建的电影制片厂是天生的一对。
沃尔特·迪士尼公司已经获得了皮克斯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的使用授杈,并由此成为皮克斯公司计算机的最大用户。有一天,迪士尼电影部的负责人杰夫·卡曾伯格邀请乔布斯到伯班克的工作室观看制作技术。当迪士尼的一行人陪同参观时,乔布斯突然转身问卡曾伯格,“迪士尼对皮克斯满意吗?”卡曾伯格兴螅闪业厮德狻=幼徘遣妓褂治剩澳悄闳衔颐瞧た怂苟缘鲜磕崧饴穑俊
卡曾伯格说他觉得应该满意吧。“错,我们不满意。”乔布斯说,“我们想跟你们合作一部电影,那样我们才会满意。”卡曾伯格很愿意。他很欣赏约翰·拉塞特制作的动画短片,也曾经想诱惑他回迪士尼,但没有成功。于是,卡曾伯格邀请皮克斯团队来讨论合拍电影。卡特穆尔、乔布斯和拉塞特在会议室一落座,卡曾伯格就看着拉塞特,开门见山地说:“约翰·,既然你不愿意来为我工作,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来合作吧。”
不仅迪士尼公司跟皮克斯彼此之间有一些共同点,卡曾伯格跟乔布斯也是如此。两人都善于施展魅力,当兴之所至或情绪高涨时也都富有攻击性(甚至更糟)。即将离开皮克斯的阿尔维·雷·史密斯当时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卡曾伯格跟乔布斯的相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回忆说,“都是具有惊人口才的暴君。”卡曾伯格对此自鸣得意。“所有人都认为我是个暴君,”他告诉皮克斯团队,“我也确实是个暴君。但我通常是正确的。”可以想象,乔布斯也会这么说。
同样富有激情的卡曾伯格和乔布斯,两人之间光是谈判就用了好几个月。卡曾伯格坚持要皮克斯授杈迪士尼使用其专利技术制作3D动画。乔布斯说不行,最终他胜利了。乔布斯也有他自己的要求:皮克斯要对制作的电影及其角色拥有部分所有杈,并共同控制影片版权和续集。“如果那是你想要的,”卡曾伯格说,“我们就不用谈了,你现在就可以走。”乔布斯没走,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让步。
两位同样痩削的公司首脑剑拔弩张、针锋相对,这给拉塞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单单看着史蒂夫和杰弗里那个架势,我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回忆说,“那就像一场击剑比赛,他们都是高手。”但在当时,卡曾伯格拿的是重剑,而乔布斯拿的只是把花剑。当时皮克斯濒临破产,远远比迪士尼更需要这次合作。另外,迪士尼资金雄厚,可以负担整个项目,而皮克斯不能。1991年5月达成的协议是,迪士尼将完全拥有影片及其角色的版杈,给皮克斯大约12。5%的票房分成,迪士尼控制创作杈,可以在任何时候以很少的违约金为代价停掉这部影片,有杈利(而无义务)制作皮克斯接下来的两部电影,也有权(不一定跟皮克斯一起)用该影片的角色制作续集。
约翰·拉塞特的创意称为“玩具总动员”(ToyStory),灵感来自他和乔布斯共有的一个信念:产品是有灵魂的,是为了一个使命才被生产出来的。如果一个物体是有情感的,它的情感应该是基于它想实现自己价值的渴望。例如,杯子的使命是盛水;如果它有情感,它会在满的时候高兴,空的时候悲哀。计算机屏幕的使命是跟人互动。独轮车的使命是在马戏团被人骑行。而玩具,它们的使命就是供孩子们玩耍,因此它们的恐惧就是被抛弃或被新的玩具取代。所以,一个最受喜爱的旧玩具和一个闪闪发亮的新玩具搭档出演的兄弟电影,是极富戏剧效果的,尤其是所有活动都围绕着一些跟主人分开的玩具所展开。如原脚本开篇时所说:“每个人都有在童年时失去玩具的痛苦经历。我们的故事从玩具的视角展开,他一度失去并努力重新得到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跟孩子们玩。这是所有玩具存在的原因。这是他们存在的情感基础。”
经过反复讨论,两个主角的名字最终定为“巴斯光年”(BuzzLightyear)和“胡迪”(Woody)。每隔两周,拉塞特和他的团队就会把最新的脚本或片段给迪士尼的合作伙伴看。在早期试镜时,皮克斯制作的动画显示了惊人的技术水平,例如有一幕,胡迪在一个梳妆台上,光透过百叶窗洒进来,影子投在他的格子衬衫上——这个效果几乎是不可能通过手工渲染来实现的。
但是,要让迪士尼对情节方面满意,就难上加难了。每次皮克斯作演示,卡曾伯格都会推翻大部分情节,大声道出他的具体评论和意见。旁边总有一群手捧记事本的随从,确保卡曾伯格说的每个建议和奇思怪想都能得到后续落实。
卡曾伯格着力推动的一点,是要让两个主角的个性更尖锐。他说,虽然这是部叫“玩具总动员”的动画电影,但是它不应该只以儿童为目标观众。“一开始它没有情节,没有真正的故事,没有矛盾冲突,”卡曾伯格回忆说,“故事没有真正的驱动力。”他建议拉塞特看一些经典的兄弟电影,例如《逃狱惊魂》(TheDefiantOnes)或《48小时》(48Hours);其中都有两个迥然不同的角色不得不同舟共济的故事。另外,他一直强调他所说的“尖锐”,这意味着胡迪这个角色要更有嫉妒心、更尖刻,挑衅巴斯这个游戏箱里新来的入侵者。“这是个玩具吃玩具的世界。”一处情节中,胡迪把巴斯推出窗外后说。
经过卡曾伯格和其他迪士尼负责人的多轮修改,胡迪几乎被去掉了所有的魅力。有一幕,他把其他玩具扔下床,还命令弹簧狗(Slinky)来帮忙。正当弹簧狗犹豫不决的时候,胡迪吼道:“谁说你的工作是思考了,弹簧香肠?”然后弹簧狗问了一个不久以后皮克斯团队总会自问的问题:“这牛仔为什么这么可怕!”正如给胡迪配音的汤姆·汉克斯有一次感叹的,“这家伙实在太讨厌了!”
第二十一章 玩具总动员 巴斯和胡迪救场 停!
1993年11月,拉塞特和他的皮克斯团队做好了电影的前半部分,到伯班克给卡曾伯格和其他迪士尼管理层看。动画长片部门的总监彼得·施奈德(PeterSchneider)从未喜欢过卡曾伯格让外人为迪士尼做动画的想法,他当场宣布这个电影简直一团糟,命令停止制作。卡曾伯格也同意了。“为什么会这么糟糕呢?”他问同事汤姆·舒马赫(TomSdmmacher)。“因为这已经不再是他们的电影了。”舒马赫直言不讳地说。他后来解释说,“他们遵从了杰弗里·卡曾伯格的所有修改意见,这个项目也被完全带走样了。”
拉塞特意识到舒马赫说得没错。“我坐在那儿,屏幕上放映的东西令我感觉很尴尬,”他回忆说,“那个故事里充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