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生的旅程 >

第7章

人生的旅程-第7章

小说: 人生的旅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冬天的早晨,一睁眼,已是6点钟,该起床了。但窗外北风呼呼地吹,天上还飘着雪:〃这么冷的天,再躺5分钟吧,锻炼推迟一会儿无妨嘛!〃就这样找到变卦的借口,久而久之就常常不到7点不起床了。

    星期天,上午背了十来个英语单词就逛街去了,〃反正还早,有下午呢〃。到了下午,又被电视机里的体育节目『迷』住了,〃还有晚上,别急〃。于是一直到临睡前终于只背出十几个单词。而他竟也心安理得:〃本来就是星期天,少背些也行哩。〃当初那决心从此就丢到脑后了。

    类似这样豪迈地立誓、马虎地执行的事情,难道还少吗?意志薄弱的人,不仅达不到肯定『性』目标,同样也无从达到否定『性』目标。〃我发誓不再赔了〃,昨天他还信誓旦旦,今天,赌友一上门撺掇,他的想法又动摇了:〃再来最后一次过过瘾,偶然赌赌没关系。〃殊不知有一次就会有两次三次一百次,〃偶然〃会转化为〃必然〃,你的信誓到头来全落空。

    一个修养目标既经确定,就该全力以赴去达到它(当然不排斥必要的个别『性』修正)。老是随意削低目标而且还要寻出种种原谅自己的遣词,真是不应该。须知这种随便改变目标的做法本身就是惰『性』,是坏习惯,很需要改一改的。

    我不由想起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当他青年时期为培养十三项道德准则而感到殊为不易,想到要削低标准乃至放弃其中某些要求时,他老是用一个小故事来告诫自己一有一个人向铁匠买斧子,这个人要把斧面全部磨光,磨得同斧刃一样光亮才肯买。铁匠答应为他磨光,但要他帮助摇转磨斧子的磨石机轮。于是铁匠就把宽阔的斧面重重压在磨石上,摇转机轮的活儿非常吃力,磨了一阵,买者累了,不想摇了。铁匠说:〃不,再摇下去,我们会把这斧子磨得雪亮的。而现在才不过有几个光亮的斑点。〃然而买者这一回却说:〃是的,可是我最喜欢只有几个斑点的斧子了。〃

    一个不会坚持不懈的人,是多么可怜啊。任何有意义的生活目标,都是存在一定难度的。犹豫使你丧失机会

    丹晨

    有一位读者,多次打电话给我,说他有一个重要的人生问题,很诚恳地请我拿一个主意。

    每一次打电话,他都诚惶诚恐地先说:很冒昧打扰您,但我是您的读者,我知道您曾经也遇到过今天同样的问题。

    他是一位大学毕业生,现在某县级市『政府』机关做文字工作。他最近看到了省城一家报社招聘记者编辑的启事,便触动了心中爱好文学和新闻写作的那根弦,想报考。可是,现在自己在市里有了住房,妻子在一个工商所工作,而且又有了孩子。如果去应聘,成功了,这招聘制给解决住房吗?妻子能随调吗?招聘记者受人歧视吗?记者这个职业比起自己目前的秘书优缺点孰多?

    我是最不能容忍这种在事情还没有去做的时候就设想一大堆困难的人。第一次打电话,我告诉他,到省城报社应聘记者,比你目前的职位强百倍,你赶快抓住这个机会。

    没过几天,他又打来了电话说,家里人特别是妻子反对他到省城应聘除非给房子调妻子。并且再三道歉再次打扰我。〃可是,我实在犹豫,我拿不定主意,我知道去做记者要比目前的工作好,可是那些生活问题招聘制都不能解决,家里人就不支持。〃他说。

    因为是第二次了,而且从电话中我对他又有了许多了解,这次我的话说得更重了些。

    我这样问他,你既然没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一个个问题,你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念头呢?你目前的职位不是好好的吗?稳稳当当的铁饭碗,在当地也是让人羡慕的职业。

    可是,我爱好新闻,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了。他告诉我,他觉得去做编辑记者,才是他一生的追求,在县城这地方,他一辈子什么也干不成。

    后来,他又写了封长信给我,问我当初怎么有勇气辞掉『政府』机关的工作呢?

    问清了他的地址,我写了封长信给他,希望他能摆脱犹豫的困『惑』,把握住这次机会。

    我这样说,在我们的生命当中,犹豫是人生成功的首要的敌人。因为我犹豫而使许多成功的机会迅速地丧失了。

    当我们面临一次选择时,犹豫是勇气的绊脚石,而没了勇气,一切就都稍纵即逝了。

    犹豫是生命中最大的惰『性』因素,在我们对成功与失败难以把握时,它往往把失败的原因都一古脑地推到面前,从而把选择的砝码加重到失败一方,而使我们与成功失之交臂。

    犹豫,使人失掉的是一个个机会。许多本可以成功的人,正是因为没有克服掉犹豫这个惰『性』,与一个个机会无缘,而抱憾终生。世界上没有那种把一切困难都解决了的好事给你留着,让你轻而易举地拿来,一切都要靠努力去争取。

    这封长信他肯定收到了,不知他是否还在犹豫。永远不言放弃

    王真

    奋斗贵在紧持,放弃了,也就失败了,再也没有成功的可能,这一点邱吉尔深有体会,也最有发言权。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功成身退,生活立刻由绚烂归于平静的邱吉尔下台之后,有一回应邀在剑桥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那天他坐在首席上,打扮一如平常,头戴一顶高帽,手持雪茄,一副怡然自乐的样子。

    经过隆重但稍嫌冗长的介绍词之后,邱吉尔走上讲台,两手抓住讲台,注视观众后大约沉默了二分钟,然后他就用那种他独特的风范开口说:〃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接着又是长长的沉默,然后他又一次强调:〃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最后在他再度注视观众片刻后蓦然回座。

    无疑地,这是历史上最短的一次演讲,也是邱翁最脍炙人口的一次演讲。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你愿意听取邱吉尔的忠告吗?

    时常听见有些人哀叹自己时运不济,无论任何事都不能如愿。

    事实上,真正失败的原因是他做任何一件事,只要一遇挫折就半途而废。可是继续接收他那份工作的人,却因自己不断的努力,反而获得圆满的成果。

    由这里我们可以明白地看到,并不是这个人运气差,只是因为他欠缺耐心。

    做任何事只要半途而废,那前面的辛苦就白费了。惟有经得起风吹雨打及种种考验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此,不到最后关头,就绝不要轻言放弃。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人生境界才能得到了升华。袁和姑娘

    祝英

    要说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许多失败者的悲剧,就在于被前进道路上的『迷』雾遮住了眼睛,他们不懂得忍耐一下,不懂得再跨前一步就会豁然开朗,结果在胜利到来之前的那一刻,自己打败了自己,因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荣誉。

    自然,最后的那一段路如同登珠穆朗玛峰,总是异常难走,然而正是由于充满了艰险,才使它后面的风光非同寻常,才使一个人的生命达到辉煌的境界。

    每一个想干一番事业的人,都不要放弃最后的努力,不要在成功到来之前丧失拼搏的勇气,相信胜利就在这片刻的忍耐之后,冲过这最后一道关口就会到达理想的境地。

    也许,即使在我们做出很大的努力之后,我们所渴望的成功仍然没有出现。但是,只要你真正努力了,拼搏了,你就不会一无所获,要知道,每一滴汗水都在表明你向着目标靠近了一步!

    前几年,中国女学生袁和为了理想,不畏艰难,与命运和病魔抗争的故事经校方的宣传与介绍,在哈佛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许多学生激动地说:〃太令人感动了……〃〃袁是好样的,她给了我勇气……〃校方利用这一契机,进行座谈,举办演讲,教育学生向袁和学习,为了知识和理想,不要惧怕任何困难。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袁和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姑娘,为了能出国深造,她一边在街道工厂里靠糊纸盒赚钱,一边学习英语。她凭着顽强的毅力,通过了托福考试,被马萨诸塞州蒙特 荷里亚女子学院录取。但是她刚到美国才两个月,就被医生诊断为得了癌症,且癌细胞已经转移。但是这位柔弱纤细的中国女孩儿,没有被死亡与不幸吓倒。她说,我还想读书,我要拿到硕士学位,这是我到这里来的目的。按照经验,她只能再活半年,想要得到硕士学位,简直是一种美丽的幻想。袁和是清楚这一点的,但是她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坚持,我一定会胜利。她仿佛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被现代医学宣判了死刑的人,她拼命地读书,把死亡当成自己生命的拐杖,倚着它,无所畏惧地前行。有一次她晕倒在宿舍里,在冰凉的地上,她整整昏死了近10个小时。尽管她也曾胆怯过、犹豫过,痛苦难耐时,也想放弃追求。但她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人的懦弱和绝望中自戕的念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苦熬,与死神的抗争,袁和终于穿着长长的黑『色』学袍,一步步走上了学院礼堂的台阶,接过了院长亲手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教授们和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们,在台下为她鼓掌。人们从她身上看到了勇气,看到了无畏,看到了人格的力量。袁和并没有停止她生命的进程;她又决心以顽强的毅力去攻读博士学位。但是,没过多久,病魔便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

    袁和的故事在许多大学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哈佛学报》评论说,〃袁和的一生是人类关于勇气的一课,关于理想追求的一课。我们的校训历年提倡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

    这就是裁和姑娘,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都敬重的人,在她身上很好地诠采释了奋斗的含义,也让那些缺乏奋斗精神的人自惭形秽。让你的心永远鞭策你前进

    陶圆圆

    曾经有朋友问我:〃你愿意做个成功但忧愁的人,还是愿意做个快乐的败将?〃那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因为成功诱『惑』着我,令我魂牵梦绕。

    经历了风风雨雨,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那日自己选择的错误,今天我才真正知道了快乐的价值,而失败后仍有机会,东山再起。成功但不快乐已不是我的追求,我愿意做一个永远奋的快乐者。

    我曾当过推销员。公司教给我的推销术可算是天衣无缝,似乎每个人听到我三寸不烂之舌说出的话,都会乖乖掏腰包。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竟然一再受挫,对我打呵欠、向我喊穷的大有人在,我真是沮丧极了。慢慢地,我明白了问题所在……我该学的不是如何推动他人,而是如何不让他人影响自己。

    有时我沮丧得想找老板痛哭一场,结果发现老板比自己还沮丧。周遭所有的事与人,都令我情绪低落,工作、老板、朋友、妻子无一例外,因为所有人与事,都让我想到自己的失败。但是这些刺激无疑都是正面的,你不得不面对现实,不得不解决问题,困境便化为乌有了。

    天下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只要你能勇往直前。深信生命中的每件事情都能刺激你走向目标。有人问我如何寻找正面的刺激,智者的回答是:不去我让它找上门来。有些人能投入工作,却不懂合作之妙,有些人正好相反。

    家是生活的延伸,而不是一个企业或帝国。有人说:〃我的事业是第一位的。〃有人说:〃我把宗教放在第一位。〃

    且听我讲一个故事,而后你定会明白什么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有个足球队员非常懒惰。他喜欢穿漂亮的球衣,喜欢出风头,喜欢听欢呼声,但始终不爱练球,不爱锻炼体力,比赛时也不肯全力以赴。

    一天,教练拿着一封电报来找这个球员,是他母亲发来的。〃念给我听吧。〃他说,他甚至懒得自己看。教练念了:〃你父亲病故,速回。〃这个球员呆住了,当夜他便离队回家。

    不久之后,他归队了,这时球队正忙着参加一项重要的比赛,冠军决战日那天队中伤兵累累,教练正苦于无法调度,这位球员竟一反常态,不断争取上场的机会。教练对他并没有信心,但碍于情势,只好勉为其难地让他上场。

    不料这位球员上场后,竟然犹如神助,连连得分,为球队赢得了胜利。赛后教练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表现,他说:〃我父亲是个盲人,生前他看不到我的球赛,现在他可以看到了。〃

    人生若能像球赛,两旁有人欢呼加油,我们一定会更加振奋。有时我们饱受折磨,只想停下来大呼:〃我不干了。〃如果此时有人给我们打气(不管他在哪里),该有多好。

    然而人生毕竟不是球赛,反倒像个战场,你没有观众和啦啦队,有的只是敌人和同志。我们都在生命中奋斗,知道如何行动的人不需要啦啦队,他的心里自有鼓励的声音。让你自己的心鞭策你向前进,这才是最可靠的。成长的磨练

    刘岩辉

    我辍学了,在十八岁那年。十八岁,在别人眼中,是一切美好的开始,然而在我眼中却是人生坎坷崎岖的开始,无言接过妈妈手中的旅行包和车票,我不敢看妈妈那因我的辍学而痛苦自责的脸和新添的白发,心中百感交集。纵然一生也许都将与书本无缘,与向往已久的大学无缘,然而为了安慰年迈的父母,我还是故作潇洒地将包甩过肩头,挥了挥手就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北上的火车一颇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

    但很快我就尝到世间的冷暖了,打工的人流充满了各个角落,当我投奔的老乡告诉我他们的工作只需要熟练工时,我初到异地的那份新鲜和好奇迅速被焦虑和惊慌所取代了,这只意味着一个铁一般的事实一我的希望落空了,怎么办?生活费所剩无几了,而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城市里只有这一位老乡,他的生活也是清贫中的清贫,我若长住显然是希望渺茫。何况住久了万一被当地联防队抓住了可不能累及人家。虽然说老乡连说没事没事,然而脸『色』已不如原来温和了,于是我一边让人给我找活,一边做好了回去的准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觉得已无住着的意义时,老乡给我带来了福音一有一份瓦工的活问我愿不愿意。只要能不回去面对父母失望的脸,我拼了命也要留下。于是我连夜拎着惟一的财产一几件换洗衣物就来到了工地,开始了我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不分白天黑夜的抬砖、递砖、拎泥……

    在北京不到一年,我换了好几个工作,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给一栋高达四十多层的大厦擦玻璃。那是个下午,我和我的几个兄弟吊在十四楼上擦,在转身从另外一个工友那拿清洗『液』的时候,我的脚一时打滑,一脚踏空,直直就往后倒去,我顿时魂飞天外,直觉身子猛地往下一坠,重心不知在何处,却本能的挣扎。幸好腰上的救命索救了我,但我过猛的挣扎让我的头重重地磕在玻璃窗上,血顿时溅了出来,我眼一黑,失去了知觉……

    当晚躺在床上,也不觉到疼痛,只是头一次真正感到了想家。想着离我而去的校园,老师和此时正在明亮的教室中温习功课的同学,还有在煤油灯下补衣服的妈妈和病榻前的爸爸。我才十八岁啊,正是圆梦的年龄,而我,却要过早的在我人生的旅程中承担我稚嫩的双肩不应承担的重担,我好累,好苦,好想哭,可却找不到可以依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