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 >

第28章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第28章

小说: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一个侦察排攻到蒂永维尔北面的上于茨,并向沃克的第20 军指挥所报告说:“摩泽尔河两岸均未发现敌人,许多适于架桥的地方均未设防。”
  然而,当巴顿于9 月5 日得以再次举步前进时,却发现摩泽尔河东岸突然冒出了大批德军,桥也已被炸毁,他的部队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前进了!
  “这一切都是由于最高司令官的致命决定所造成的,”巴顿痛心地说道,“艾克把和谐放在战略问题之上,为了满足蒙蒂贪得无厌的要求,竟不惜牺牲早日争取胜利的机会。”

  八、秋雨蒙蒙
  8 月31 日,“狼穴”大本营。希特勒正在给即将前往西线分别接替布卢门特里特和斯派达尔的韦斯特法尔、克雷布斯训话:
  我刚才说过,作出一个政治决断的时机还不成熟。我相信,我有能力取得政治上的成功,这可以在我的一生中找到足够的证据。我不会放过任何这样的机会。可是,在军事上严重失利的时刻,指望出现一个有利于进行政治交易的时机,那是天真幼稚的。这样的时机只能在你取得成功的时候才会出现。。盟友之间总有一天也会出现摩擦,也会导致关系破裂的。不管多么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耐心等待这一时机的到来。自1941 年以来,我的任务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丧失信心,每逢哪里出了乱子,我就不断寻找出路,设法进行补救。
  。。继续战斗,直到德国人可以接受,直到后代的生活有和平的保障,然后我就结束战斗。因为,很明显,这场战争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乐事。五年来,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看过一场戏,没有听过一次音乐会,没有看过一部电影。我活着就是为了领导这场战争,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铁的意志作后盾,我们就打不赢这场战争。。
  如果必要的话,我们将在莱茵河上作战。这没什么了不起。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战斗下去,正如腓特烈大帝所说的,要一直打到我们那些该死的敌人中有一个精疲力竭不能再战为止。我们要一直打到赢得和平,这次和平要能够保障德国今后50 年到100 年内的民族生存与安全,而绝不能象1918 年那样再次玷污我们的荣誉。当时人们保持了沉默,但这一次绝不能沉默了。三天后,希特勒把老帅龙德施泰特招到“狼穴”,重新任命他为西线总司令,菲德尔留任“B”集团军群司令。在“狼穴”,希特勒对富有指挥大规模作战经验的龙德施泰特异乎寻常地尊敬,而龙帅却无动于衷、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领受了元首给他下达的第773189 号作战指令:“下一步,重要的是,应为组建和前调新的部队、为构筑西线阵地赢得尽可能长的时间,应通过实施局部打击来歼灭敌人。为此,我命令:西线陆军的右翼和中央(包括第1 集团军司令部)应实施顽强的阻滞战斗,同敌人争夺每一寸土地。。。在左翼,应由‘G’集团军群在孚日山脉前方集结一个机动兵力集团,用于进攻敌人南翼的纵深。”
  9 月5 日,龙德施泰特来到西线,在科布伦茨设立指挥部。随后,他在新任参谋长韦斯特法尔的陪同下视察了“西部壁垒”(齐格菲防线)。尽管他已老眼昏花,“西部壁垒”的残破景象即使稍有点视力的人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是30 年代后期希特勒在德国西部边境构筑的庞大筑垒工事配系,北起靠近荷兰边境的克莱沃,南至瑞士边界,全长630 公里,纵深35~75 公里,划分为北、中、南三个防区。防线内有大量永备和野战工事,碉堡林立,道路纵横,掩体遍布。然而,此时的“西部壁垒”已谈不上是什么象样的防线了。工事外面成了杂草丛生的牧场,牲口游荡于工事之间尽情地啃着青草;
  工事内的武器装备都已搬走,弹药库也空空如也;通往地下炮兵掩体的大门挂着锁,钥匙早就不知丢到哪儿去了;刚刚进驻的部队连阵地的确切位置都找不到,叫嚷着要联络宫告诉他们在什么地方落脚。至于防守这道防线的兵力就更没法提了,名义上有48 个师,但实际上只相当于25 个师,因为有的师只及团、营规模;装备上惨得无法与盟军相比:坦克100 辆对2000 辆,飞机570 架对1。4 万架。
  “这样一来,”韦斯特法尔写道,“大肆吹嘘的所谓‘西部壁垒’仅仅是象征性的了,它甚至起不到最起码的障碍作用。很显然,它却迫使盟军在接近它时,不得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没有用少量部队以闪电袭击的方式直插其纵深。这实在使我们司令部的人感到惊讶。。
  “我要明确地指出,如果艾森豪威尔将军当时决定进行真正坚决、集中和无情的进攻,我们就根本不可能在德国西部边境进行任何认真的抵抗和击败对我们的进攻。当时西线总司令部位于科布伦茨。每当傍晚日落时分,在元帅司令部驻的那条街上,我们可以听到锁链嘎嘎的响声,元帅就会问:‘这可能是巴顿吗?’当然,这是开玩笑,但不无非常严肃的弦外之音。
  “如果盟军调动一切可以使用的陆地和空中工具来运输燃料,如果他们利用空降部队在莱茵河口以东建立桥头堡,他们就可能深入德国,把战线向前推进,同东线连接起来,并在1944 年底以前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决不是事后诸葛亮。我们成功地阻止了我们在西线被击溃的军队向东逃窜,经过好几个星期的艰苦奋斗之后,又建立起另一条战线,尽管是一条很薄弱的战线。我始终把这件事看成是一个奇迹。”

  “镇静些,蒙蒂!”
  这天清晨,在格朗维尔盟军总部,在床上躺了两天的艾森豪威尔挣扎着爬起来。他的腿上绑着石膏,疼痛难忍。机要员刚刚送来一封电报,那是远在布鲁塞尔的蒙哥马利打来的,他的部队前一天刚刚夺取了安特卫普。这是一次排山倒海式的胜利进军,也是一个以牺牲巴顿的进军为代价所取得的辉煌战果。
  一切都来得那么轻松,那么自然,象炫耀武力的大游行一样。德军已彻底完蛋了,再无力建立什么防线,他们“涣散不堪,正拼命后撤,倘无休整,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抵抗”。最高统帅部的简报就是这么说的。显然,德国崩溃在即,战争已经打胜了。率先冲进安特卫普的部队沉浸在热烈的拥抱与亲吻之中,谁也没想着趁势再往前迈进一步,去夺取阿尔贝特运河上的桥梁,更没人让他们向北去肃清斯海尔德河口的残余德军。要命的是,安特卫普是个内陆港,它要经过近百公里长的斯海尔德河口才能与海相连,倘不控制这一宽大的河口,安特卫普就成了一个死港,占了也没用。
  但几乎所有的人此时都得了胜利病,各级指挥官中连一点紧迫感都没有了。他们相信在他们的前进道路上不再会遇到任何真正的抵抗,轻松两天无伤大局。要知道,他们在一周之内前进了250 英里,也该在大饭店里歇歇脚,在鲜花美酒中提提神了。然而,这两天的时间却让他们多付出了两个月血的代价!
  英军第30 军军长霍罗克斯在战后哀叹:“如果那天我们能继续前进,就能冲过去,向北前进,会如入无人之境。我们甚至能成功地强渡莱茵河。。如果我们抓注机会,勇往直前,整个欧洲战争进程就可能发生变化。”
  三天后,当英军的司令官们想要继续前进时,阿尔贝特运河上的桥梁已经被炸毁,渡口完全被德军封锁,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过河去。过去后他们发现,再也不会有什么“如入无人之境”了。霍罗克斯继续他的哀叹:“当时,我完全没想到在阿尔贝特运河会有这样猛烈的抵抗。在我们看来,德军已经全部瓦解了。”结果,莱茵河没有冲过去,斯海尔德河口的德军要到两个月后才肃清,安特卫普港到11 月28 日才启用,而这些本来都是可以在几天内完成的!
  又是一次致命的停顿!但这次停顿并不象巴顿那次是因为没有汽油,而是因为没有“加油”。在这致命的停顿的当天,希特勒即令从加来地区退却的第15 集团军在斯海尔德河口南岸建立强大的濒海桥头堡,并渡过河口占领北岸的瓦尔赫伦岛和南贝弗兰半岛,从而牢牢控制了安特卫普的人口。与此同时,他还命令伞兵部队司令施图登特将军立即把分散在各地的伞兵集结起来,拼凑成第1 伞兵集团军,火速把他们用火车运往阿尔贝特运河。这支七拼八凑、不到两万人的部队在下火车时才拿到武器,然后马不停蹄地开往前线,填补了一个宽达百英里的巨大缺口。
  历史学家们把这次停顿看作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战术错误之一。”连从不愿承认错误、自视比谁都有战略眼光的蒙哥马利本人,在这一点上也不得不低下他高做的头,承认他“铸成了一个大错,低估了打开通往安特卫普的航道以自由利用该港口的困难。我以为,当我们挥师鲁尔时,加拿大集团军能完成这一任务。但我错了。”
  并不是没有人提醒他避免铸成这个大错。海军总司令拉姆齐在攻占安特卫普的当天就向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拍了一封加急电报,提请注意必须阻止敌人在斯海尔德河口布雷实施封锁,必须夺取敌人在河口两岸的岸炮阵地。否则,他警告说,开通安特卫普港“所需的时间将无法估计”。
  那么,第21 集团军群司令这一天在想什么呢?请看他给艾森豪威尔打的那封电报:一、我认为,现已处于可由此向柏林发动强有力突击以结束对德战争的阶段。二、但要在两个方向进行强有力的突击,我们尚无足够的给养。三、已选定的突击方向应毫无保留地拥有一切必备的给养,其他方向的战斗,应根据余留物资,努力以赴。四、目前只有两个突击方向可供选择,一是指向鲁尔地区,一是指向梅斯和萨尔地区。五、我认为,要使突击收到最好和最迅速的效果,应是朝北指向鲁尔地区。六、时机及为重要,应立即决定突击方向,然后按上述第三点办。七、倘企图搞妥协的解决办法并分散给养,这个突击就不会有力,战争势将旷日持久。八、我以为,根据上述分析,利弊得失已极为简单明了。九、事关重大,想必会同意立即就上述问题作出决定。倘能允我所请并愿与我作进一步研讨,则望明日来敝处共进午餐。我目前实不能分身,务请谅解。
  艾森豪威尔看着这封类似最后通牒式的电报,极为气恼。又在兜售他的“一路突击”战略,而且现在就侈谈什么向柏林挺进,这简直是一厢情愿的空想。他只知道自己战区的情况,只看到自己前面有机会。难道巴顿不会说,如果给养都给他,他也会直捣柏林吗?如果支持他的建议,就意味着除了他之外,别人都要偃旗息鼓。但他不了解,当他的部队因给养供不应求而被迫停止前进或后撤时,其他部队就会处于无法支持他的危险境地。现在,重要的是使已顿再次动起来,以便为这次战役的最后成功做好充分准备。
  吃过早饭,他倚在床上口授了给蒙哥马利的复电:一、同意你提出的关于向柏林进行强有力突击的设想,至于目前就要发动这一突击,并把其他作战行动都停下来,则不敢苟同。
  二、西线的德军大部,现正受到毁灭性打击。现在当务之急是立即扩大战果,迅速突破齐格菲防线,在宽大正面上横渡莱茵河,然后攻下萨尔和鲁尔。此举能使我们夺得德国两个重要工业区作为据点,摧毁其进行战争的大部分潜力。这也有助于我们切断从法国西南部退却的德军。此外,它将使我们能在任何方向自由行动,迫使敌军把木想集结起来守卫西部的部队,分散在广阔的战线上。
  三、前进时,我们将打开勒阿弗尔和安特卫普两个港口,此乃向德国发动强攻、深入挺进所必需。我们目前的给养,无论怎样重新分配,都不足以支持进军柏林。
  四、据此,我的意图是,立即占领鲁尔和萨尔,在完成这一目标之后,勒阿弗尔和安特卫普就可供应你所说的一路或两路挺进部队。。“两条路线”泾渭分明。一个是要“一路突击”,优先保障,在北翼经
  鲁尔直捣柏林;另一个是要“两路突击”,平均保障,在宽大正面上齐头并进,待占领鲁尔和萨尔并打开沿海港口后再向柏林进军。
  “我认为,“蒙哥马利争辩说,“重新分配我们现有的各种力量,足以支持一路进击柏林。”而按现在分配给他的给养数量,别说柏林,就是鲁尔他也无力攻占。最后,他没好气地来了一句:“在电报中很难把问题说清楚,
  能否移驾前来面谈?”那口气好象他是最高统帅似的。难道他不知道艾森豪威尔腿上正裹着石膏,行动不便吗?他知道,但让他屈尊前去拜访艾森豪威尔,没门儿。
  向来宽宏大度、息事宁人的艾森豪威尔,不得不于9 月9 日拖着疼痛的伤腿,拄着拐杖,乘飞机前往布鲁塞尔拜会他的下级。陪同他前往的有副统帅特德和副参谋长盖尔中将。
  蒙哥马利为了这次会晤作了精心准备,拟订了一项名曰“市场一花园”的令人眼花综乱的计划。此乃大战中最大胆、最富有想象力的计划,其主要特点是使用3 个半空降师在艾恩德霍芬至阿纳姆地域实施空降,以夺取马斯河、瓦尔河、下莱茵及几处运河上的桥梁,向北打开一条走廊。与此同时,由9个半师组成的地面部队将从安特卫普沿着空降部队打开的走廊向60英里外的阿纳姆挺进,在下莱茵河右岸建立桥头堡。
  这项计划实际上大大改变了北路盟军的进攻路线,它不是向东直指鲁尔,而是向东北指向德国北部平原。布莱德利间接得知这一计划后,对该计划暗藏的企图一眼就看穿了:“这是凭欺骗和诡计制订的战略。这种战略就是靠冒险蛮干——是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制订的错误计划。”
  他向途经凡尔赛的艾森豪威尔反对道:“这实际上是拒绝我们的两路突击战略,另搞一套,企图使我们一步一步地屈从于他的一路突击战略,冒极大的风险向柏林进军。从战术角度讲,我也反对这个计划。蒙哥马利将其主力转向北面,将大大加宽英美两军之间的空隙,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如果德军能迅速拼凑足够的部队,他们就可乘虚而入,把登普西彻底孤立在荷兰,还可能直抵北海,夺回安特卫普,而安特卫普对未来的作战行动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蒙哥马利的当务之急应是尽全力扫清斯海尔德河口,封锁逃窜的德军。”
  然而,艾森豪威尔的回答令布莱德利极感失望:“我们在北部最需要的当然是使安特卫普发挥作用,但我们首先必须远远往东建立一条掩护安特卫普的战线,以保证它的安全,否则它就对我们毫无用处。此外,我认为,我们利用空降部队的援助,有可能在莱茵河对岸的阿纳姆地区夺取一个桥头堡,从翼侧进攻齐格菲防线,威胁鲁尔区。这将只是一个附带的行动和向东方的扩展,这一扩展会使我们突进到我们的暂时安全所需要的一条战线上。如果没有这个屏障,就会使我们完全暴露无遗而处于无掩护的地位,特别是在蒙哥马利为夺取瓦尔赫伦岛必须集结重兵的阶段。”
  显然,艾森豪威尔已同意了这项计划。布莱德利心里直纳闷:艾森豪威尔这是怎么了,蒙哥马利明明是在设圈套,而他却心甘情愿地往里钻?按蒙哥马利的方案攻占阿纳姆桥头堡,用分散兵力和加宽友邻部队之间空隙的办法,这只会增大而不是缩小我军的暴露部分。肯定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