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1861 >

第34章

1861-第34章

小说: 186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展训练工作。



这还不是什么大麻烦,大麻烦是在否定了皇帝,打倒了神仙后,士兵们连带着困在天京里的洪秀全也不相信了,认为洪秀全的“照旧纳粮”骨子里跟京师的皇帝一个样,也应该打倒……杨沪生现在还没什么实力,岂能跟天王翻脸?这种想法自然属于大逆不道。只是将洪水放出来了,想要再给它套上嚼子可不容易。于是杨沪生到处救火,免得一场风暴过后,他和他的实验性新军在还没成长起来前,就让各方旧势力绞杀,杨沪生的努力效果是有一些的,不过正宗布尔什维克的杨沪生,在士兵眼中倒很像是孟什维克——这些士兵就现有的文化水平来说,让他们理解统一战线还太难懂了点。



虽然前一旅这支实验性军队在建设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他毕竟艰难地迈出了通往新型军队第一步。至于以后,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在实践中不停修改前进路线了。



和史秉誉交谈后,杨沪生把自己与几个旅帅和邓肯关在屋子里,商量了一整天。第二天,天还蒙蒙亮时,杨沪生率领他的前一旅悄悄出发,离开赤水后不知去向。四明山中只有史秉誉率领其他四个旅据守在赤水周围,地主照打,土地照分,还建立起属于贫农自己的政权。至于地方政权做主的那些人,地主老财一概将他们称之为“长毛乡绅”。



虽然前一旅离开赤水尽量做到人不知鬼不觉,可前一旅在前一段时间,在四明山中表现实在太出彩了点,一支有着大量洋人存在,整天闹哄哄又是开会又是唱歌的军队突然消失不见,这自然会引起一些人好奇心:如正在大岚山的白头党。



有传言说鄞县的杨监军率领主力正跋山涉水,悄悄潜伏进四明山腹地,去替那些被还乡团欺负过的山民报仇。此事在传言中有鼻子有眼,有说书的还神秘兮兮说什么自己在大山深处亲眼目睹几个大鼻子红头发绿眼睛的洋人,手持千里筒四处张望,在他们身后跟着几千红衣军。张望一番后,洋人突放洋屁,一瞬间,那些洋人和红衣军就从自己眼前消失不见,不知去向了。



杨沪生的前一旅身穿红色短褂,自然是红衣军,至于洋人,红衣军中洋人还少了?四明山中各路人马不管是吴方临的白头党,还是汪孝镐的还乡团,一起紧张起来,群山中各路密探比老鼠还多,每座山顶每棵大树下面,都有一尊雕像肃立在那里,不管什么地方有野兔惊动蒿茅,周围山头必然有无数参天大树同时倒下,惊天动地气势吓得连山里豹子都不敢活动了。



 
 
 2006…5…20 21:58:00
           
 

  中华杨     
  
  

  
  
  
  
              第 53 楼  
 
 

 

第十六章(三)


吴方临案头上堆满了无数关于红衣军去向的情报,他派出的所有探子都跟他汇报什么:“小人在杖锡山亲眼目睹五千(随着时间推移,人数正在急剧增加中,三天后密报上写着就是十万了)红衣军潜伏在通往大岚山路上……”



不光是杖锡山,同一天同一时刻,丹霄山、雪窦山、句余山、六诏岭、圣公岭、黄土岭……不管是鄞县还是奉化或者余姚,都出现了同样的红衣军。将人数统计起来,吴方临发现有百万大军正在浩浩荡荡向大岚山挺进中,可吴方临所知的,红衣军顶多不过千把人。



吴方临简直要发疯了,他不明白,红衣军难道会分身术不成!怎么可能同时出现在那么多地点?可是这些探子都是他吴方临信得过的人手,欺骗谁也不会欺骗他啊?!吴方临不知道,同样的密报现在就摆在躲藏在四明山深处那些团练头目手中,他们同样被相同的情报逼得要发疯了。



草木皆兵下,各处团练做出他们唯一所能做的正确决定:将各处活动的部队收拢起来,据守山寨,抵挡随时可能出现的红衣军进攻。



那几天山里很是热闹,春节已过,可山中噼啪声却响个不停——只要有个风吹草动,拥有鸟铳、土炮的团练必然枪炮齐鸣,打得山下树倒草飞。几天中红衣军没消灭一个,野猪、野兔、豹子、鹧鸪倒打死不少,让那些团练兵丁吃了不少野味,大大改善了生活质量。



顿顿吃野味,吴方临和汪孝镐却有些食不下咽,红衣军到底在什么地方,他们要打谁呢?



         ※       ※       ※



“说说吧,把你所知的都说出来。”



“回大人,阳堂乡太白里、翔凤乡沧门里原有大小盐商三十七户,其中家产十万以上盐商七户,万两至十万两十三户,其余万两以下。盐商主要分布于十一都一图、三图、四图,十二都一图、四图。自天军光复宁波郡,各处盐商纷纷躲入大嵩城,现大嵩城内合计盐商二十一户,有护城乡勇两千余,以谢、卢二族为首领。”



“我记得以前缴纳税银,这些盐商也没多说什么,不知现在和我们关系如何?”



卢秋生与谢积钦对视一眼,见谢积钦不开口,卢秋生迟疑半晌道:“一个月前大嵩城内盐商与我二人相处尚算融洽,只是近日外面风传二位监军大人在西乡到处抓地主,把他们田地分给穷人,将财产没收充公。此地盐商人心惶惶,小人派人过去,他们连城也不让进,避而不见。”



“这么快?”杨沪生惊讶地叹道:“这么快就知道我们在西乡干什么事情?消息还真灵通啊。”



谢积钦苦笑道:“若不是收缴沿海船只,路上各处设置关卡,恐怕一夜间那些盐商全要跑了。”



“高兄弟,下面你来问吧。这次战斗由你和邓肯兄弟指挥,我在旁边看着就是。”



高明辉下巴都要掉下来了,苦着脸指指自己说不出话来。



高明辉知道自己这个前一旅旅帅,说起来威风十足,实际上不过是杨沪生、史秉誉的高级传令兵,无法掌握军队的。不光是他,其他五个旅帅哪个不是如此?中旅的李成,当了才半个月旅帅,只一句话,他的五百手下就改姓黄了,这个前中旅旅帅很委屈地在前一旅当了一名卒长。就是卒长,那也是没有什么权力的。按照杨沪生所言,训练、打仗主要有洋人来指挥,他们只是当个传声筒,重复一遍命令而已。日常管理,以前还能管管,现在有了兄弟委员会,想要从伙食里面捞点银子是不可能了,那些经济委员眼睛贼亮着呢!大有客大欺主,把他们这些军官弃之一旁之势。什么都要通过兄弟委员会,军官也就成了摆设。



近一个月下来,高明辉也有些习惯自己扮演的这个角色,反正什么事情也用不着他操心,到了月底拿银子就是——月薪不少,一个月三十两白银,足够他买老酒喝了。高明辉原以为自己继续当名合格听众即是,杨沪生突然说这次战斗由他和邓肯负责,毫无准备的他又能提什么问题?虽然自己最近因为没什么事情,听人说《三国》听了好长一段时间,里面韬略什么也懂了不少,就谋略而言,高明辉认为自己有姜维水准了,可杨沪生这种突然袭击,高明辉以为自己就是诸葛亮附体,一时之间,那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四来。



反应过来的高明辉连连摇头:“我?不不,还是洋兄弟邓肯先问吧。”



“既然如此就邓肯兄弟先问好了。”



邓肯也不推托,很是期待问道:“卢大人,除了大嵩城,其他盐商在什么地方?有多少军队?”



卢秋生必恭必敬回答道:“十二都一图有七户盐商,现在卢家院子里,有院丁六百余。十二都四图有六户盐商,现在蔡家院子,有院丁四百。还有三户现已逃亡,不知去向。”



“这些人有多少洋炮?……没有?那有多少洋枪?……也没有?”邓肯不屑地吹了声口哨。



高明辉这时候才有了开口机会:“他们有多少火铳、火炮?”



“禀报高大人,大嵩城内有火铳五百余支,火炮十门。卢家院子、蔡家院子火铳数量不明,火炮一门没有。那些院丁大多拿些梭镖、砍刀。”



高明辉听完卢秋生介绍,作势沉思片刻,转头和颜悦色问邓肯:“邓肯兄弟,你以为打什么地方比较好?”



邓肯很是尊重高明辉:“高大人是一旅之主,还是高大人先说吧。”



高明辉怎么看怎么觉得邓肯这家伙根本不是谦虚,脸上那高傲的表情根本是在说“你不知道是吗?那就来问我吧,我会好好教导教导你的。”



高明辉很是谦逊笑了笑,他认为没必要跟洋人斤斤计较,自己腹中自有百万雄兵,只要说出来,这个自高自大的邓肯会明白什么叫山外有山。



“我以为先打十二都一图卢家院子较好。”



杨沪生看着摊在桌子上极不规范的地图,平静说道:“说说你的理由。”



“理由?很简单,大嵩城有守军两千,火铳五百,火炮十门,我前一旅虽说装备精良,但人数偏少,短期内恐无法解决战斗。蔡家院子拥有守军四百,人数太少,起不到锻炼我军作用。只有卢家院子,六百人,刚好。”



“高大人,我看还是先打蔡家院子好了。”邓肯在旁边嘲弄地看着高明辉:“你们军队不行,军人的,不是!要是我们美利坚联邦军队,五百人足够打你所说的大嵩城了。”



高明辉脸色一沉,唬着脸道:“我们军队不行?……邓肯兄弟,别忘了这支军队是谁在训练,要说没有战力,那也只能说邓肯兄弟没有当好教官。”



邓肯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他倒不是让高明辉说倒了,而是除了杨沪生、史秉誉,在鄞县从未有人顶撞过自己,在邓肯印象中,这个所谓的“高大人”就是跟在自己屁股后面,追着求自己教他如何开炮,现在傻小子高明辉突然来这么一下子,邓肯自然一时闷了,反应不过来。



反应过来的邓肯暴跳如雷,横眉立目冲着高明辉嚷嚷道:“呃……高大人你在怀疑我们帮助你们诚意吗?你这是对所有教官的污蔑!军队没有战力那是因为他们都是文盲,是懦夫,是……是……是蠢货!对!是蠢货!跟我们教官没有任何关系!高大人,你必须为自己刚才说的那些话正式给予我们道歉!”



“我们表示遗憾,但我们决不道歉。”杨沪生走神,不知在想些什么,耳朵里听到邓肯嚷嚷着叫高明辉道歉,杨沪生突然想到一句话,随口就将这句话小声说了出来。



杨沪生声音虽小,高明辉却也听清楚了,于是毫不客气回敬道:“邓肯兄弟要是觉得我刚才说的那些话不合适,那我表示遗憾,但决不道歉。至于你说我的兄弟是文盲,这我承认,不光我的兄弟不识字,我也不识字,可你要说我们是懦夫,是蠢货……请你在全旅面前就你所言,给予我们公开道歉,想不公开道歉也成,这样好了,你拿把刺刀,我也拿把刺刀,我们俩人互相对捅,看谁先求饶好了。我倒要看看,是美利坚联邦军队出来的军人是懦夫,还是我们中国人是懦夫。”



邓肯瞠目结舌不知该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了。让他拿把刺刀跟高明辉对捅?他才没这么傻呢!真要对捅,他就是将高明辉捅死了,自己身上也会出现窟窿——刺刀捅在人身上的感觉可不好受。邓肯冷笑两声,嘴硬道:“决斗?很好,用手枪!用手枪决斗!”



“为什么非要用手枪?刺刀不是很好?先捅大腿,再捅胳膊,完后照着肩膀捅,要是捅了肩膀还不认输,再捅肚子……”高明辉一边说,一边看着邓肯身上相应部位,还很有闲心注意观察邓肯脸色,见自己说一处部位,邓肯脸色就苍白一些,高明辉越说越来劲了:“我们中国规矩,三刀六洞,每一刺刀都捅穿才作数。怎么样?来不来?”



“这……这是野蛮人的方式!我们文明的西洋人自有文明规矩。用手枪!双方背对着各自走十步,同时转身朝对方开火,死的只能怪他命运不好,你敢不敢?”邓肯用挑衅的目光瞪着高明辉。他自然不愿意身上出现三刀六洞,邓肯对自己的枪法和反应很有自信,自己玩枪可以说是在摇篮里就玩起来了,高明辉才接触手枪多少时候?


下不了台的邓肯与想要在洋人面前证明自己并非懦夫的高明辉越吵声音越大,一个个跳着脚抽出刺刀、手枪冲着对方挑战,却谁也不肯接受对方决斗方式——他们都对自己的方式很有信心,邓肯相信自己枪法好,高明辉相信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玩手枪他可玩不过邓肯,只有面对面一刀刀朝对方身上刺去,高明辉觉得这还比较公平。



俩人在前台吵,后面军官和教官深怕出了人命事件,纷纷上前劝阻二人。有人劝阻,高明辉和邓肯仿佛见了红布的公牛,更来劲了。于是那些军官、教官看着站在桌子旁,仿佛没事人一般只管看地图的杨沪生,心里直埋怨这位大人为何还不劝阻?难道非要出人命他才满意不成?想要劝阻高明辉和邓肯,必然要顺着俩人意思往下说,可你说洋人是孬种,其他教官岂能满意?你要说中国人是蠢货,在场的所有军官非跟你拼命不可。还没劝两句,屋子里除了泥菩萨一样的杨沪生,所有人都被卷了进去,刺刀出鞘手枪上膛,还没打盐商,前一旅自己内部先要爆发一场内讧。



“我说你们大家有完没完?”一直看着地图的杨沪生终于抬起了头,他仿佛这才注意到自己的手下已经反了天。



“大人,这些洋人侮辱我们中国人……求大人给我们做主啊!”



邓肯自然不会让步,瞪着高明辉吼道:“应该是你们污蔑我们西洋人!杨大人,既然你们不相信我们诚意,我们只能遗憾地离开这里了。”



“干什么?干什么?想造反了不成?!”杨沪生直起腰,面如寒霜看着快要打起来的两方:“高明辉,你要干什么?和自己人决斗很光彩吗?马上道歉,不然我关你禁闭,扣你这个月薪水!”



高明辉张大了嘴巴,不能置信看着杨沪生,委屈的眼泪都要出来了。却不能不很不情愿开口道歉:“对不起,算我太卤莽了!”



杨沪生又转头看着邓肯:“邓肯兄弟,你说我的士兵是懦夫,是蠢货?请问你有什么证据?……就因为赤水一仗弟兄们听到敌人炮响有些慌乱了,你就得出这个结论?不知美国独立战争时候,华盛顿将军率领的大陆军,第一次和英军作战是不是很英勇啊?”



邓肯正为杨沪生责备高明辉感到高兴,现在杨沪生又开始说他了,邓肯额头不由冒出了冷汗。只要当过军人,谁都知道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不可能听到枪炮声不惊慌的。邓肯可以在别的中国人面前吹牛,可杨沪生却是知道列克星顿的,想要蒙蔽这位杨大人可不容易。刚才为了贪一时之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现在再想收,可就收不回去了。高明辉不过是提出决斗,就要关禁闭,扣薪水。自己污蔑了所有中国人,后果该是如何,想想也让邓肯后悔不迭了。



为了银子(他卖给杨沪生的军火,到现在杨沪生还没支付给他一两银子),邓肯不得不嘴软了,低头歉然道:“杨大人,请大人允许鄙人收回刚才说的那些话。这都是因为鄙人太急切想要部队拥有强大战斗力了,鄙人在此向所有前一旅的军官表示最真挚歉意。”



杨沪生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就对了嘛!我知道,你们所有人——包括军官和教官——都希望前一旅能成为世界上最强悍之军队,为了这支军队建设,你们也是做出自己贡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