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中华外史 >

第75章

中华外史-第75章

小说: 中华外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上四条,如果放在平时,坎宁是绝对不会答应的,但现在坎宁十分清楚,如果不在海上重新找会霸主的尊严,那么英国就不会有出路,而要找回尊严,铁甲舰和大炮是最重要的决定因数,虽然旻宁的条件十分苛刻,但最终双方还是达成协议,只是在第三条上,两百万变成了一百万。
  这样的结果,对于旻宁来说是十分满意的,就他的皇城来说,在建设起初,旻宁就十分清楚,以后一旦和国内决裂,那么想在海上和国内兜圈子是不可能的,因此,旻宁和皇城的位置选择在非洲内陆,只通过长长的河流和外界联系。这四条协议中,对旻宁而严,第一条和第四条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旻宁清楚,英国人现在要想在海上找回以前的地位,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时也是天真的。而旻宁这次换机器,筹资金,完全是为了在地理位置上再补上一条,自给自足!
  在旻宁和英国成功达成协议后,就马不停蹄的赶回皇城,去建设他的华夏皇国。按照旻宁以前的打算,本来还想去法国走一遭,顺便用技术换点东西回来。直到来到英国后,旻宁才知道,拿破仑的大陆政策总有一天会和朱涛的西征宣传搅和在一起,到那时候,双方产生矛盾那是再自然不过。而英国,由于孤悬海外,有可能不会成为朱涛的目标,因此,现在拉上英国,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况且,自己带出的新东西并不多,为自己留点也是旻宁的打算,毕竟,时代在变,新东西也在不断的产生,谁知道今天的盟友会不会成为明天战场上的敌人,这一点,谁都说不清楚。
  当然,旻宁有旻宁的打算,坎宁有坎宁的计划,在他看来,要不是现在财政紧张,坎宁可能答应给旻宁的筹码还要高,毕竟,让中国人自己和中国斗是坎宁非常愿意看到的。现在,只要国内把这两项新技术尽快消化吸收,依靠以前积累的财富,等有一天,在蓝蓝的大海上再和中国人一决雌雄!
  就在英国人正积极备战的时候,海峡对岸的法国人和他们的伟大皇帝陛下拿破仑也没有闲着,虽然,这次出兵五十万远征俄罗斯,从各种情况来看,这次出征都必然充满危机。寒冷的天气,不高昂的生气,西班牙人的反抗,波兰人由热情支持转成冷漠,以及俄罗斯人避而不战,引诱自己深入等。虽然存在如此多的矛盾,但在拿破仑看来,征服俄罗斯都势在必行!只是,对于这一切,哪个遥远的东方帝国,是否也在做如此的准备,拿破仑和他的敌人、盟友并不清楚。

  第一百一十章 备战

  1812年6月的北京异常炎热,雄伟的故宫在这种可以杀死人的太阳光中也显得有些破落,整个老城内除了在马路上奔跑的汽车外,在街道上很少能看见行人,只有新城的建筑工地提醒着游人这里并没有犹如黎明一样静悄悄。
  作为胡志民的高级幕僚,逃学经商的李浩这些年来可以说一帆风顺,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还娶上一个漂亮的媳妇,养上一对儿女。今天一大早,李浩就赶到火车站的仓库安排后天发往中帐的货物,到中午时才准备停当。下午,他还得去参加一个募捐活动,这几乎是李浩每月必须去做的一件事情。按照胡志民的安排,同时也是在政府的提倡下,胡志民每年都会把纯收入的一半捐出来,作为慈善基金,在以胡志民为代表的一些大商人的带领下,整个中国的资产阶级在完成原始资本的初步积累后,已经开始把更多的收入投入到回报社会的行动中来。但由于天气实在太闷热,加上回家的路有些遥远,李浩只好把自己的汽车停在一个茶馆前,准备在这里解决温饱问题。
  分为上下两层的茶馆里的人并不多,李浩要了一个楼上雅间,就近买了份京都评论,点上几个小菜,放下佩剑,慢慢的吃起来。李浩在稍微填饱肚子后,开始边吃边看报纸,对于十年前自己弃笔从商,李浩并不后悔。自己干上这一行后,至少让自己再也不要为钱而发愁,不过,在李浩看来,如今这样的社会,几乎不存在饿肚子的情况,按照朱涛两年前的国庆讲话,整个中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为零!即使是残疾人,也在政府救助和社会慈善基金的帮助下也不愁没饭吃,绝大多数人早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对于社会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在李浩看来,这一方面由于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技术和移民为以上目标的实现贡献巨大。其实,对于李浩来说,经商并不完全是为了钱,多年行走在中原与中亚的李浩,对中亚的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经过多方调查和收集到许多资料后,李浩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现在生活在西到西欧,东到中国新疆的白人他们原来共同生活的地方居然是高加索山北部位于里海和黑海之间的顿河平原!这一发现,让李浩成为中国历史界的知名人。
  李浩缓缓打开京都评论,上面充满了各种新闻,有国内政策解释,有地理常识,有国际形势,甚至还有攻击政府现行政策的文章,看到这些五花八门的文章,李浩有些好笑。在李浩看来,如果几年前,一些没落的地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攻击政府,那是可以理解的,但十多年的改革,几乎让所有中国人受益,其中就包括这些没落的地主阶级。现在还有人拿政府的政策说事情,这说明这人不是脑袋有问题,就是在抄作自己!虽然在以朱涛和张伟为首的中国政府在对外政策上常常是用铁和血去实现的,但在对内统治上,却表现出巨大的宽容,这放在以前的清王朝是不敢想象的!
  就在李浩在注意报纸的时候,一则很短小的新闻引起李浩的兴趣。‘1812年6月3日,中国军队一个师奉命进入《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待议地区……’消息并不长,只有短短几十个字。看到这则新闻,李浩忽然想起半年前,朱涛宣布《尼布楚条约》为不平等条约的举动,难道政府很快就会对北面用兵了?李浩被自己忽然冒出来的这个想法吓了一挑。但李浩又想到最近报纸上逐渐多起来的对法国要东征俄罗斯的报道,也许政府在为用兵进行必要的战前舆论宣传,这是政府的老把戏,对于这一点,李浩十分清楚。如果再和自己这次忽然运送这么多物质去中帐,而且绝大多数为军事物质,看来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对于战争,李浩并不担心它的结局,自从全国解放以来,在对外用兵上国内就没有输过,而且,最近几次用兵造成的伤亡都非常低,这也使得现在政府要对外用兵几乎没有什么阻力,毕竟谁都知道,打战要死些人,花些钱,但如此低付出高回报的战争,任何中国人都知道它对自己的影响。但这次,李浩隐约感觉有些不安,不是俄罗斯有多么的强大,而是整个俄罗斯严寒的气候,如果战争不能很快得到结束,在进入冬季后,几十万大军的补给将相当困难。虽然政府为了这次战争已经分别修通了北京到库伦(乌兰巴托)、盛京到庙屯以及从伊犁到中帐的铁路,但再往北和西就没有铁路帮忙。而且,整个俄罗斯如此巨大,整个第二方面军区区二十万大军是否有能力完成这场战争,李浩还是说不准。因为,在李浩看来,政府把在美洲的第三方面军其中的两个军,也就是十万人调回国内,但第一方面军除在东南亚和郑和大陆驻扎一个军外,另外一个军则驻扎在印度,其余两个军在波斯。这些部队是怎么说也不能动的,而且,也得不到海军过多的支持,也许唯一能够全程帮上忙的就只有空军了。不过,从最近几年往边疆运送的物质来看,中国军队的装备好象又更新了,所有部队都装备了连发步枪,大炮和其他装备也都进行了更新,手雷也听说大量装备部队,这也许能够帮上些忙,但这都还是要强大的后勤补给啊!
  想到这里,李浩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傻,毕竟这些军国大事自有中央去安排,自己在这里瞎参合,李浩笑着用手轻轻敲了敲自己的脑袋。
  “哦”!李浩不自然的哦了一声,“我怎么把骑兵师忘记了呢”!想到骑兵师,李浩想到哪个改编过来没多久的布哈拉骑兵师,据说他们的头领是海达尔·图拉的儿子胡赛因,这个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居然是一个骑兵师的师长,同时也是政委!而且还拥有少将军衔,想想这些,李浩就觉得有些不自然,这也许这又是一个政治交易罢了。
  其实,和李浩一起为胡赛因操心的还有朱涛,从心底来说,让胡赛因出任布哈拉骑兵师师长兼政委是不放心的,毕竟这是一支拥有两万人的骑兵部队!在改编后,无论装备和战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胡赛因在战时不停指挥,肆意妄为,那么这个骑兵师将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点,但如果战时不用这个骑兵师,这些原来过贯了刀头舔血日子的士兵会做出什么事情,估计只有天知道!
  其实,朱涛答应如此安排确实是一场交易,这种交易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外,同时也有经济上的考虑。在印度战争结束后,朱涛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布哈拉人在对拥有占世界白银总量约1/4印度的战争中,获得巨大财富,这还不包括他们在波斯、阿富汗等地获得的财富,以至于在布哈拉人内附后,仅海达尔·图拉和他的家族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用各种黄白之物兑换了价值超过十亿的纸币!然后存入银行,使海达尔·图拉和他的家族一跃成为中国首富!
  坐在中南海宽大的办公室内,朱涛点燃一支烟抽起来。对北用兵是朱涛多年的梦想,而今,拿破仑在西边正准备发动对俄罗斯的攻击,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在东边点上一把火,那么俄罗斯必然是两头都难照顾到,但如果自己这把火烧得过猛,让拿破仑直接把俄罗斯灭了,那么也许到头来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于这个度的把握一直是朱涛冥思苦想的,自己在三天前,也就是6月3日,朱涛在获得军事委员会的同意后,率先在不知会俄罗斯的前提下,派一个师进入《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待议地区,在经过短暂的战斗后,已经顺利控制住整个待议地区。几乎同时,海军部队在自己的命令下,已经开始对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的据点和岛屿发动进攻,并开始准备登陆。所有这一切表明,中国已经和俄罗斯宣战,整个国家又开始进入战争状态。想到这,朱涛忽然想到社会上一些闲人送给自己的四个字,‘穷兵黩武!’对于这四个字,朱涛就本质上来说,并不觉得它是一个褒义词,只要控制好度就成。
  朱涛为了不把这把火烧得过猛,决定安排第二方面军在空军的支持下,在整个西伯利亚进行跳蛙似的的进攻,也就是说,不象平常那样从前到后进行逐城的控制,而是在热气球的支持下,对所有俄军在西伯利亚的据点几乎同时进行空降。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时间,给敌人一个突然袭击,另一方面,也不需要过多的后勤补给。而这种战争的范围被朱涛限制在乌拉尔山以西所有的俄军据点,至于乌拉尔河流域的小帐汗国的平原,自然由两个骑兵师去解决。在朱涛看来,这样安排不仅能够迅速占领整个西伯利亚,更重要的是这可以让自己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不会演变成一场消耗战,这对于俄罗斯能否抗击得住拿破仑的进攻至关重要。
  按照朱涛的部署,整个跳蛙战在海军以及空军的配合下,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只要控制住乌拉尔山一带的鄂毕城和秋明这些据点,然后迅速往北延伸中帐的铁路,一直到秋明,只有这样,自己在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一带构筑的防线才能万无一失。在铁路延伸到秋明前,这些据点的后勤完全需要空军去解决,这对于只拥有四百艘左右热气球的空军部队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如果说军事上的担心让朱涛有些不安,但政治上的忧虑是最让朱涛感到恐怖的。眼见1815年的换届选举就快临近,按照宪法规定,自己和自己的这百名兄弟除了部队上的外,几乎全部要退出政界,这让朱涛感到非常不安。其实,就朱涛自己来说,并不是担心自己在失去权利后有什么不快,而是操心这些新上来的领导人是否能够把自己辛苦搞来的大好局面和内外政策控制好。在选举上,当直选到省一级后,朱涛和张伟就一直没有同意这次中央换届进行直选,因为在朱涛看来,现在每个省在移民后,人口并不多,最多的也不过四百万,这为省级直选铺平了道路。而中央直选,如果搞不好,会让整个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这是以朱涛为首的未来人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就整个中国而眼,在民间的眼中已经完全是一个彻底的帝国,无论国力还是疆界,都远胜过以往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现在能够和自己能一搏的估计就只有实力大为下降的英国,正在东征但已经成强弩之末的法国和貌似强大但实际上面临四面楚歌的俄罗斯!在自己这最后三年中,也许他们的日子并不会好过。
  最近两年世界割据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就是出口锐减,这使得关税也大为减少,好在庞大的国内市场正在被开发出来,抵消了关税的减少,使得整个1811年的财政收入已经是英国的八倍(106章的两亿英镑改为7千万英镑,在当时,一英镑大概合三两银子,中华元实行银本位制,一元合一两白银)!更可贵的是中国在资本社会的改造中努力发挥新型资产阶级的作用,政府除在政策、技术和民间无力的项目上进行工作外,其他的都权权交给民间资本去完成,中华商船队也在顺利完成印度和美洲的移民后被分成几个部分进行了拍卖,就是这次对俄罗斯的战争后勤物资运输,在朱涛的有意安排下,也顺利交给民间,这大大改善了国内的市场竞争环境,避免了以后政府在国有企业问题上的尴尬局面。朱涛相信,只要有一个强势的政府,加上良好的政策,以及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这种改革获得成功的几率极大。

  第一百一十一章 闪电骑兵(上)

  随着中亚移民的开展,以及布哈拉人的归顺,整个中亚已经按照内地实行省地级划分,作为西北王的于天龙被削去政治大权,专心用于军事,而从印度归来的付新吉则成为中亚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只是他不能过问军事,对于这种安排,付新吉不知道这是失败还是成功。多年的战争生活,已经让他过贯了铁与血的生活,而协助布哈拉人南征北战也让付新吉得到许多收益,这其中当然包括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现在的付新吉别无他求,更愿意去战斗,哪怕是做一个士兵!付新吉为了能过回当兵的瘾,多次上书到中央,好不容易才把整个中亚的民兵指挥权要到自己手里,只不过,他的这点军权还要受于天龙的节制。其实付新吉的运气实在不好了点,按照朱涛的设想,在布哈拉人组建骑兵师后,是要安排他去当政委的,但在朱涛和布哈拉人一来二去的交易中,这个地位并没有争取过来,只好让海达尔·图拉的儿子胡赛因兼任,这让付新吉好好的郁闷一回。眼见着部队的军事行动就要展开,付新吉也只能干着急(关于103章中的紫星三号步枪,由于是采用内置的弹夹,受制于步枪的体积,最多只能装5发子弹)。
  其实,对于就要展开的军事行动于天龙的日子也不好过,作为第一骑兵师(原骑兵师)的师长,同时也是第一骑兵师和第二骑兵师(布哈拉骑兵师)的临时最高指挥官,在就哪个骑兵师作为先头部队的问题上和胡赛因发生了严重分歧。于天龙知道,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