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成功并不难 >

第4章

成功并不难-第4章

小说: 成功并不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艾柯卡背水一战

    引言:自信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每个人都应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自己,艾柯卡做到了,而且浪成功。

    1980年1月1日,在经济危机大『潮』的冲击下,昔日辉煌的克莱斯勒公司也在风雨之中摇摇欲坠,濒临破产。无奈之下,他们决定请艾柯卡出山。

    艾柯卡毅然舍弃了福特公司的高薪厚禄,欣然前往,接任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和业务主管。

    此时的克莱斯勒公司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依靠『政府』的救济为生,艾柯卡却认为这正是他力挽狂澜、一展抱负的好时机。他上任不久,经过一番仔细调查后,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两年时间里,原38位前副总裁被辞退了32个,原来的52个工厂,关闭了16个,仅1980年一年,公司就裁掉了700多名白领职员,解雇了800名工人,仅关闭工厂和裁减人员两项就使生产费用由21亿美元降到了18亿美元。

    财政危机是克莱斯勒感到最严重的问题。艾柯卡通过深思熟虑,决定向『政府』求援,他首先在政界做了大量工作,将国内外150家银行的催还贷款单压在抽屉中,以保证生产所需的资金;为了使工会在要求增加工资方面作出让步,他将自己的年薪降低一万美元,也降低了员工们的工资,并许诺公司一旦盈利,补发所有降低的工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他的一番艰苦努力,公司获得了国会提供的15亿美元的贷款担保,从而得到了一次被挽救的机会。公司在打了这支〃强心剂〃后开始复苏。

    1982年,通过全公司上下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公司情况逐渐好转,汽车销售量逐年增加,利润大幅度增长。于是公司作出决定,立即偿还全部贷款,这比偿还期限提前了7年。1983年7月13日,艾柯卡在全国新闻俱乐部宣布偿还『政府』债务。一时艾柯卡又成了美国人谈论的传奇式人物。1983年,美国的民意测验中,艾柯卡被推选为〃左右美国工业部门的第一号人物〃。1984年,由烨尔街日报》委托盖洛普进行的〃最令人尊敬的经理〃调查表明,艾柯卡居第一位。同年,克莱斯勒公司盈利24亿美元,在克莱斯勒公司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大获成功的时候,美国经济也正在复苏,美国经济界普遍将该公司的经营好转看成了美国经济复苏的标志。

    艾柯卡在40多年的创业史中,几乎一帆风顺,事业蒸蒸日上。每次在恶劣的环境中,他都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凭着坚强的意志,勤勤恳恳,奋斗不息,创造了一个个震惊世界的奇迹。艾柯卡的成功给世界商业界的同仁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经验

    ·财富点拔·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所谓背水一战,即反映别无他途,只此一条,其中的压力不可谓不在因为若不成功,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说〃置于死地而后生〃。商战有时要自己给自己制造一种压力,然后,再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有时会发挥出自己意想不到的潜能。

    汽车战

    引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保持科技领先的绝对优势在大部#产品类别中已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争取在周类产品中保持其独特优势,此文便是个浪好的说明。

    自从189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在美国诞生后,美国的汽车工业在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很快成为世界汽车业的霸主,大有不可撼动之势。底特律的〃汽车城〃闻名天下。而日本的汽车工业起步则较晚。

    早在1949年,日本『政府』预测到汽车业前景远大,市场广阔,遂将发展汽车工业作为开发日本出口潜力的关键行业之一,制定了一项振兴汽车工业的战略。他们深人市场调查,又反复研究推敲,最后决定把〃矛头〃对准美国,可是如何占领美国市场呢?自身力量弱小,硬拼不是对手,只有智取,于是他们一边〃练兵〃,一边『摸』底。决定采用〃避实就虚〃、〃击其要害〃的销售战略,他们把20世纪50年代出产的质量赶不上美国的汽车产品先销往拉美和东南亚国家,待质量提高和取得营销经验后再推向美国,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公司集中力量向美国这个〃汽车王国〃发动猛攻。

    日本最为著名的汽车公司丰田公司初进美国市场时就是这样,它先在有经销商代理的地区推销,占领这些市场后,再向四周辐『射』,以至占领整个市场。它开始将重点放在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矾、旧金山、波特兰及西雅图,在这些地区建立起滩头阵地后,开始向美国腹地发动进攻,而且很快就取得巨大的成绩。

    1965年,丰田公司在美国仅销售288辆汽车,但到1988年,它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增到50万辆。

    日本公司在生产品种上,也不直接与美国对抗,也是采取〃避实就虚〃、〃击其要害〃的策略。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公司在市场调查中发现,美国公司都在全力研究生产大型豪华的汽车,过去美国人确是偏爱这类汽车,但汽车终究是一种交通工具,由于美国汽车越来越多,人们感到用大型汽车耗油多不合算,因此,美国人的消费观念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喜欢购买价廉、耐用、耗油少。维修方便的小汽车。丰田公司马上注意到人们消费观念的这一变化。于是,丰田公司瞄准美国汽车市场这一空档,调整了后一段时期的生产和销售策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了一批美国式小汽车,受到顾客欢迎,一举打开销路,接着,各种日本小汽车相继涌入美国市场。这时,底特律还是忙于生产新式大型轿车,对来自日本的攻势既没有防御,也没有阻击或迎战,结果失掉了一个又一个市场,处境艰难。而日本却使自己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地发展起来,它一步步的吞掉美国的汽车市场,很快成为世界汽车强国。

    ·财富点拔·

    常言道:〃蛇打七寸狼打腰。〃一个企业要占领某个市场,击败某个对手,就要选其最要命的地方下手。哪里是要害之处呢?答曰:市场空缺、对手之虚。

    

成功并不难 第2章 信念托起太阳

    引言:信念是成功的灵魂。

    苹果的又一功效

    引言:众所周知,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对于纽约工商界巨头之一的菲考福来说,苹果带他进入了这个充满竞争的商业圈。并给他以成功的启迪。

    菲考福16岁时开始帮父亲做生意,他在曼哈顿照看一家行李店。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傍晚,菲考福从店里出来,准备回家吃晚饭。在马路的一个拐角处,他看见很多人围着一个卖苹果的小贩,他十分好奇,便凑上前去,一问才知道,大家在抢着买便宜苹果。只听那小商贩不停地咕着:〃要回家了,按本钱卖啦,每个5分。〃菲考福觉得没什么好看的,继续朝家的方向走去。

    快到家时,他经过老查德的水果摊,看见摊上有苹果,就忍不住开口问:〃这种苹果多少钱一个?〃

    老查德很喜欢菲考福,知道他也难得买个苹果吃,便笑着说:〃别人买都是6分,你要吃,我照本钱卖,4分钱就可以了。〃

    〃这种苹果您批发来只要4分钱?〃菲考福有点不相信,可那个小贩却说本钱是5分钱,难道他们的进价不一样?他暗自琢磨着。

    此时,菲考福满脑子想的都是苹果价格的贵贱问题,老查德摊前的冷清和小商贩生意的红火对比实在太强烈了,如果那个小商贩以5分的价每天卖出50个,就可以赚50分,而老查德只能卖出10个,按6分钱一个卖,才赚20分。

    此后,卖苹果给他的启示使他久久不能忘记,那时他就知道,开店需要薄利多销。

    20岁,已经是一个可以独立开店的年龄了,尽管菲考福的父亲并不这样想。可他的朋友们却愿意帮他的忙,在朋友的支持下,他在布鲁克林区开了第一家廉价商店。

    菲考福提出的口号是:〃价钱要比别人的便宜,商品要比别人的齐全。〃前者做起来比较容易,后者做起来就难了,难免会出现满足不了顾客需要的时候。每当这时,菲考福就要求店员记下顾客的电话或住址,并立即告诉业务经理进货。货进店,马上通知顾客:〃你要的xx商品,我们已经替你准备好了。〃也许对方会很歉意地回答说:〃对不起,我已经在别的商店买了。〃这并没什么关系,菲考福的目的并不在于卖掉什么,而是为了在顾客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印象,以获得宝贵的商业信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重视,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能得到如此的重视,有谁不愿意到菲考福的店里来看看呢?

    菲考福经常巡视现场,喜欢到营业商场走走,看顾客怎样买东西,注意店员接待顾客时的态度及言谈举止。他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研究顾客的购买习惯,以出台各种方便顾客的办法,另一方面,是为了检查店员的工作,以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凭借着优秀的服务管理,菲考福的公司发展非常迅速,到1966年,他拥有了43家商店,年营业额跃升为7,5亿美元。他的分公司遍布康涅狄克州及密苏里州。

    菲考福与众不同的经营原则也颇耐人寻味,这些经营原则与他的成功不无关联。他的经营原则主要有三条。

    首先,在一个商店里,同样的商品卖涨不卖跌。

    他总是让顾客有种占了便宜的感觉,这样才能让顾客不断地光顾他的店。

    看到此,你也许心存疑虑:搞零售业务,难免有一些积压的商品,按照他的方法,滞销品怎么办?对待滞销品,他也有办法,一是把它们批发给小商贩;一是另开廉价品部,但在售前要特别标明……〃如有『毛』病,恕不退换。〃

    其次,以新颖别致的布置吸引来往的行人并最终让他买东西。

    第三,任何店员都不能强行推销商品

    菲考福给公司下属的商店规定,只要顾客说某种商品不好,店员要马上说:〃那就再换一种看看。〃绝不能跟顾客唱反调。他始终要求店员要以顾客的短期以及长期利益为重,不仅要看他今天买不买东西,更要看他以后买不买东西,不得做任何有害于顾客的事,要时刻维护公司形象及名誉。

    菲考福的这三条经营原则看似普普通通,但它们对公司的信誉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财富点拔·

    人若想顺利地达到成功的顶端,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弱势,所长避短,才是捷径。而临选择,不要管其他人的做法,只要坚信自己是对的,就能顺利交通规则过难关。

    母亲的遗传

    引言:基因可以遗传,经商的头脑与挑战困难的勇气能遗传吗?克莱门提·史东会给我们答案。

    史东生于1902年5月4日的美国,父亲早亡,只有他和母亲过着并不宽裕的生活。母亲辛劳工作又有经济头脑,作了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开始作报童。由于自己的聪明与勇敢,他做得很成功。假期时,在妈妈的鼓励下,他开始尝试为保险公司作推销员,幸运的是很快他拉到了2个客户,这对于…个像他那样未成年的孩子来讲无疑具有里程碑一样的意义。有了第一次成功的欣喜,他的推销经验越来越丰富,兴趣也越来越浓,顺利时,一天可拉到20个客户,所以,他的佣金也就随之上涨,这样的经济头脑不知是否是妈妈遗传的结果。但他却因违反了学校规章中的条款,而被校长批评,奚落,气愤之余,他决定退学。

    这反而给了史东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在他还未满20岁时,他一天已能拉到40位客户了。

    在史东刚满20岁那年,他只身一人去了芝加哥,在那儿开设了一家保险代理公司,他给这个公司取名为〃联合保险代理公司〃。开张的头一天,生意就很红火,有50多位客户投保。公司的信誉受到当地人的看好,史东因此而信心十足。公司的业务范围不只在芝加哥,还扩展到其他州,生意前景越来越好,有一天他居然拉到了120多个客户,真难以令人置信。

    公司规模扩大,客户增多,他一个人已经无法支撑全面工作,他开招聘员工,他从应征者中受到启发,于是在各州开展业务,并且制订了十分严密、周详的管理制度,因此,他的经营在各地开展得都很好。那时,他还不到30岁。而此时又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全国『性』的经济不景气,对于投资保险业是个不小的打击,但他并不灰心,告诉雇员们成功的两条要诀:一、要有决心和乐观的态度对待工作,这样就有利可得;二、推销能否成功,要看推销员的态度是否乐观,而决非市场的好坏,在1000多名雇员中深得要诀的人留下了200,这200人比以前1000人时的业绩还要好。

    20世纪30年代的史东已是年轻的百万富翁,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继续于保险代理,还是自立门户?年轻的百万富翁选择了后者,他决定成立自己的保险公司。这时正巧赶上曾经兴隆一时的宾夕法尼亚伤亡保险公司要出售……因为经济不景气,生意萧条,这家公司已经停业,公司的所有者巴的摩尔商业信用公司准备以160万元将之出售。这对史东而言,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他没有那么多的钱,于是就有了如下一段有趣的话:

    〃我想买下你们的保险公司。〃

    〃可以,160万,你有那么多钱吗?〃

    〃没有,不过我可以借。〃

    〃向谁借?〃

    〃向你们借。〃

    尽管这段对话听起来有些滑稽,细想一下不无道理。商业信用公司可以向外贷款,史东当然可以在商业信用公司贷款来买下这家保险公司。

    这个公司就是后来的美国混合保险公司的前身。虽然刚买下时这家公司的经营规模并不大,但在史东的一手『操』持下,其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遍及了全美,而且也扩展到了海外。载止到1990年,公司的保险总额达2,13亿美元,公司拥有5000位保险推销员,这些推销员大多受史东〃积极的工作态度〃的影响,干得相当出『色』,其中有20多人已跨人百万富翁的行列。

    除了经营保险业以外,史东还对获利丰厚的其他行业感兴趣,他曾投资经营化妆品行业,为一个年轻人向银行贷款45万,成立了阿波特……柯维尔公司,他获得了这家公司的部分股权,然而这家公司也发展得很成功。

    史东在他与别人合写的《以积极的精神态度获得成功》及《永不失败的成功之道》中阐述了他作为一名推销保险员同时推销信念的成功要决,为了更广范地传播自己的信念,他还创办了《无限制成功》杂志,并于1960年买下了霍斯恩出版公司。

    ·财富点拔·

    当面临选择时,当机立断是节约时间与精力的最好办法,面临困难,坚定自己的信念,是达到成功的最有效办法,这是克莱门提·史东留给我们的最有用的两条经验。

    推销鬼才

    引言:一个孩子在他十几岁时就展现了他的商业智慧,在若干年后他终于赢得了〃推销鬼才〃的称号。

    吉诺·鲍洛奇1918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北部铁矿城的溪滨村,他的父母都是意大利移民。

    当鲍洛奇14岁时,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袭击了明尼苏达,大部分铁矿因为不景气而不得不关闭,父亲所在的矿厂亦不例外,父亲加人了失业大军的行列。鲍洛奇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