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东方玉飞龙引 >

第2章

东方玉飞龙引-第2章

小说: 东方玉飞龙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走去。
  当他走近门前,瞧到门上那块匾额“敕建少林禅寺”,六个金字,心中暗暗吁了口气:
“少林寺终于到了!”
  略微踟躇了一下,挺挺腰干,正待朝大门跨去!
  寺门内一声佛号,迎出一个灰袍中年僧人,合掌当胸,问道:“小施主可是进香来
的?”
  粗衣少年摇摇头道:“不是,小可求见贵寺方丈。”
  那灰饱僧人打量了少年一眼,含笑道:“那么小施主想是投师学艺来的?敝寺方丈,早
在二十年前,就不收弟子了。”
  少林寺名闻天下,慕名投师来的,日有数起,灰袍僧人眼看这少年年事极轻,又带着包
裹,定是慕名投师而来。
  粗衣少年又摇摇头道:“不是,小可峨嵋门下赵南珩,奉命投书来的。”
  灰袍道人听得脸色微微一变,忙道:“小施主书信呢?”
  赵南市道:“书信小可必须面呈方文,大师傅能不能替小可通报一声?”
  灰袍僧人道:“小施主请入寺稍坐,贫道立时替你通报!”
  身子一侧,欠身肃客。
  赵南珩跟着走入,灰袍僧人把他引进一间客室,便自退去。
  一会工夫,走进另一个发袍僧人,朝赵南珩合十道:“方丈有请。”
  赵南珩连忙站起,跟他朝后进走去。
  片刻工夫,到了一处花木扶疏的精舍前面。
  那灰饱僧人忽然退后了两步,合掌道:“小施主请进。”
  赵南珩向他道谢了一声,跨上石阶,早有小沙弥打起门帘,当下定了定神,神色恭敬的
朝里走去。
  这里敢情就是少林方丈的起居室了,明窗净几,布置雅洁,壁上还挂着不少名人书画。
  正中一把紫檀绣被椅上,巍然端坐着一个身穿黄色僧袍的老和尚,脸含微笑,瞧着自
己。
  赵南珩知道这黄袍老僧就是少林方丈百愚上人了,一时哪敢多看,上前几步,拜了下
去,口中说道:“弟子赵南珩,奉峨嵋掌门老师傅之命,有亲笔函一封,呈请方丈过目。”
  说着从怀中掏出书信,双手呈了上去。
  百愚上人微微欠身,含笑道:“小施主请起。”
  说话之时,左手微微一抬,接过书信。
  赵南珩只觉身子似乎被人托了起来,心中不期一怔,忖道:少林方立果然名下无虚,光
是这份内功,就非同小可!
  百愚上人打开书信,迅速一瞧,立即收入袖中,徐徐抬起头来,两道眼神朝赵南市略为
端详,庄严的道:“大觉大师要你寄住本寺,只是本寺清规素严,每一个人都各有专司,老
僧意欲暂时派你到膳堂工作,你可愿意?”
  赵南珩和他目光一对,只觉这位少林方丈,年约六旬,生得面如满月,鼻直口方,卧蚕
眉,丹凤眼,和蔼之中,另有一种慑人威仪,尤其两道眼神,神光湛湛,使人不可逼视。
  慌忙低下头去,呐呐的道:“弟子但凭方丈吩咐。”
  百愚上人点点头道:“好,一心,你把他领到膳堂,参见十方师傅,分配工作。”
  那小沙弥应了声“是”,便招呼赵南行退出精舍,直向膳堂走去。
  膳堂在少林寺右侧后进,小沙弥一心领着赵南珩,参见过膳堂住持十方大师,便自退
走。
  十方大师年约五旬,生得身形高大,满腮连须短髭,他只问了赵南斯几句,便吩咐道:
“本寺新来弟子,照例必须从排水担架开始,从明天起,上午挑水,下午到后山斫柴,担水
二十缸,研柴一百斤,你的工作就算完了。”
  赵南流暗想:自己在伏虎寺也是做担水研柴的工作,有的是经验,自问担二十缸水,研
一百斤柴,还可勉强胜任,这就点头应“是。”
  时光荏冉,转眼三个月过去了。
  赵南珩上午担水,下午斫柴,这二十缸水,和一百斤柴,已经够苦够累,白天几乎没有
一点休息的时间。
  他不知道大觉大师要自己到少林寺来,为了什么?
  因为三个月来,膳堂住持十方大师从来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当然更没有指点他的武
功。
  他想起百愚上人早已说过,自己只是在少林寺寄居。是以还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丝
毫没有怨言。
  晚上,他睡在一间狭小的小屋子里,仍旧练着地伏虎寺监寺大行大师传他的峨眉派内功
心法。
  这天,是赵南珩到少林寺第四个月的第一天。
  晚上,他回到卧室,瞥见自己床上,放着一张白纸。心中大奇,急忙取过一瞧,只见上
面写着:“老衲授汝此经,以三日为限,汝其好自为之。”
  原来这张纸条底下还有一册薄薄的书本,上写“易筋真经”四字。
  赵南珩不知这张字条和这册书本,是谁放在床上的?从字条上的口气看来,不像是膳堂
住持十方大师,那么是方丈百愚上人?
  方丈来过自己房里?
  赵南珩心头不期一惊,急忙取起那册“易筋真经”,打开首面,只见写着:“达摩祖师
手著弟子慧可谨注”。
  这几个字映入眼帘,赵南珩不由又是一惊。
  他自幼熟读经文,自然知道达摩祖师渡江东来,止於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付法及架
裟放慧可的一段故事。
  这“易筋真经”既是达摩祖师手著,慧可禅师注释,定是少林寺不传之秘,他心头这份
惊喜,自然无可言谕,急忙往下看去。
  但见除了正文和每句底下的注释之外,每行之间,还有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
  他看了两行,只觉这册“易筋真经”乃是内家要诀,不但经文古涩难懂,就是注释所述
道理,也句句含义深奥,字字蕴蓄玄机,急切之间,哪能领悟得了?
  暗想:字条上曾说只以三天为限,要自己好自为之,这般深奥难解的文字,就是三十天
也研读不通。
  心中一急,想起小时候背诵经文,不是也不求甚解,先读个滚瓜烂熟,慢慢也就懂了,
自己何不把它念熟了再说,好在经文只有薄薄的三五页光景,背诵不难。
  这么一想,就剔亮油灯,照着经文一句一句的反覆念诵,数十遍之后,虽然不明字句中
的意义,却也能默默背诵了。
  再念了数十遍,第一节经文业已背熟,接着又念第二节,这样一节一节的念去,直到东
方发白,真经中的正文,果然已被他囫囵吞枣,背得极熟。
  当下收起真经,匆匆外出,直到晚餐之后,回转寝室,就仔细研读注释,但这些道理,
还是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赵南珩也不去管它,依然用默诵方式,先把每句经文底下慧可禅师注释的句子念熟,然
后又研读每行之间的细注。
  他人本聪明,这样不眠不休的诵读,只有两个晚上,居然把所有细注,全部牢牢记住。
  第三天晚上,他又复诵了几遍,觉得已无遗漏,才上床睡觉,早晨起来,那册“易筋真
经”,果然不见,心知已被方丈收去,好在经中文字,全已记熟。
  从这天开始,每天晚上,他一面记诵,一面就按照经中所述,试着练习。
          *****
  半年之后,渐渐给他领悟出不少心得,只觉每当练功之时,总觉自己体内,好像有着一
股到处冲动不可自己的力道。
  同时也体会到自己的“百会穴”,似乎闭塞不开,以致这股力量,无法透过;但尽管如
此,自己内功火候,却是与日俱进。
  使他最感成效的,莫过放精神爽朗,耳目灵异,跑起路来,特别轻快,以前每天挑水斫
柴,从早忙到晚,大汗淋漓,没有休息的时间,现在却轻而易举,游刃有余。
  尤其峨嵋绝学八十四招“乱披风剑法”,也和以前使得不同了。
  趁着在后山所柴的时间,以树枝代剑演练,一招一式之间,真气往往会透过手臂,贯注
枝头,这种显著的进步,使赵南珩欣喜若狂,更加发奋勤练。
          *****
  秋去冬来,腊尽春还。
  赵南珩到少林寺,再过半个月就是一年了。
  这是他一生不会忘记的日子——峨嵋掌门方丈大觉大师宣布封山的一天——正月初九。
  赵南珩一早醒来,心中就有点慢慢寡欢,他回忆着一年前的今日,方立宣布封山之后,
四大长老脸上那种沉郁凝重的脸色,和数百僧侣黯然失色的神情,同时也想起大觉大师和自
己的谈话,于是离开了从小长大的地方。
  一年来,少林寺的僧侣,对自己也并没歧视,但在感觉上,总不及伏虎寺僧侣对自己的
亲切爱护,有如家人。
  他好像离开母亲的游子,心头升起深切孺思。
  午斋之后,他又独自指着一条扁担和两捆绳索,朝后山走去。
  一路上,他总觉心神不宁,想起自己在少林寺,只是寄住,听峨嵋掌门大觉大师的口
气,好像只等自己满了二十岁,就要离开。
  那么,还有三年,三年之后,自己又到哪里去呢?
  赵南珩越想越觉得心烦,放下扁担,随手执了一支树干,在林前一片空地上摆了个架
式,以技代剑,练起峨嵋派镇山绝学“乱披风剑法”来。
  起先,他一支树枝,东一指,西一指,看去漫无章法,渐渐,树枝飘忽,愈演愈密,身
法也逐渐加快。
  剑走轻灵,气注剑身,但觉自己这套剑法,愈来愈觉精纯,从前想不到的精微之处,如
今竟能得心应手,收发无遗。
  心中一喜,止不住轻啸一声,剑法随之一变,右手挥洒之际,宛如风飘垂柳,散起漫天
丝影,“嘶嘶嘶”剑风,登时大炽……
  “嘿!”就在此时,突然传来一声苍劲的冷嘿。
  漫天剑影,倏然收敛。
  赵南珩随声瞧去,不知何时,身前不远,已站着一个身形高大,短髭如猬的灰衣大和
尚!
  他这一回头看清来人,正是膳堂住持十方大师,心头不由一惊,慌忙丢下树枝,躬身
道:“弟子参见大师傅。”
  十万大师寒着脸色,注目喝道:“赵南珩,你知罪吗?”
  赵南珩惶惑的抬起头来,讷讷说道:“弟子……不知道什么地方触犯了寺规?”
  十方大师目光如炬,喝道:“你还敢抵赖?你以为是掌门方丈交待下来的,我就不能罚
你?”
  赵南珩心中觉得奇怪,不知自己究竟犯了什么过错,这就低头道:“弟子实在不知
道……”
  十方大师不待他说完,怒声问道:“你到后山做什么来的?”
  赵南宋道:“弟子是斫柴来的。”
  十方大师冶哼道:“你现在在做什么?”
  赵南市心中暗啊一声,付道:“原来你是说我没有斫柴,心念一动,不由感到有点委
屈。暗想:自己一年来勤奋做事,从没偷懒,此刻就是没有动手斫柴,但自己只要到时所满
一百斤也就是了,何用这般声色俱厉?
  十万大师见他没有作声,不由叱道:“你心中可是不服?”
  赵南珩道:“弟子是奉大师傅之命,所满一百斤……”
  十方大师道:“住口,少林弟子不准偷练旁门杂学,你方才练的是什么剑法?”
  他这句‘旁门杂学”听得赵南珩不禁有气,喜的抬头,从容道:“大师傅,弟子练的是
峨嵋剑法,不是旁门杂学。”
  十万大师怒道:“小子,你还敢顶嘴?峨嵋派早在武林除名,你要练峨嵋派的剑法,到
峨嵋去练,这里是少林寺!”
  赵南珩再也忍耐不住,理直气壮的道:“大师傅,你错了,峨嵋派宣布退出江湖,并不
是在武林除名,弟子峨嵋门下,只是暂时寄住贵寺,峨嵋弟子练峨嵋武功,并没犯了贵寺戒
条。”
  十万大师住持膳堂,在少林寺地位并不算低,平日哪有人敢顶撞于他?此刻被赵南珩说
得不禁一呆,勃然大怒,戟指着他喝道:“小子,你……给我滚,少林寺容不得你!”
  赵南流少年人血气方刚,方才因他辱及峨嵋,忍不住出言顶撞。他自然知道:少林寺再
也呆不下去了,闻言剑眉挑动,一张俊脸,也气得通红,拱拱手道:“大师傅乃是少林有数
高僧,小可寄居贵寺,也该善来善往,留个日后相见地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小可
这就告辞。”
  话声一落,转身就往山下奔去。
  耳中只听十方大师粗暴的声音,在身后喝道:“好小子,谅你峨嵋门下,还有多大出息
不成?”









东方玉《飞龙引》
第三章 独向异乡为异客

  赵南珩负气离开少林,他觉得少林寺无可留恋,唯一感到遗憾的,没向百愚上人辞行。
  因为这位老方丈总究对自己有授经之德,但自己只是一个寄住的人,又遭到膳堂注持的
驱逐,能够随便见到老方丈吗?
  他住足回首,望了少林寺一眼,终于掉头而去。
  人生有着走不完的道路,只要你走得光明正大,到处都是康庄大路;但此刻的赵南斯,
实在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好?
  突然,他想起大师兄,不是就在开封?
  这位大师兄名叫李振庭,乃是大觉大师的俗家弟子,就在开封开设沧海镖局,他曾说过
取沧海镖局的意义,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句诗,叫做“月出峨嵋照沧海”,表示他身在江
湖,心存师门之意。
  他每年都要上伏虎寺一次,叩谒掌门师尊,寺中的人都叫他大师兄,自己也跟着这样
叫。
  大师兄在江湖上是极有名气的人,沧海镖局据说已有二十年历史,信誉卓著,因此大家
都叫他李沧海而不名。
  他对人和蔼可亲,一点也没有架子,自己何不就投奔他去?想到这里,顿觉服前有了一
盏明灯,心中兴奋,挺挺腰子,迈开大步,直向路上赶程。
  开封,旧称汴下,为五代及北来故都,雄据黄河南岸,街道宽阔,商店林立,市容极为
壮观。
  两天之后,赵南珩到达开封,已是傍晚时光,他先在路边小饭馆中,填饱肚皮,就向店
家打听沧海镖局地址。
  那店家瞧他手上提着包裹,含笑问道:“小客官可是投奔沧海镖局来的?李大爷在咱们
开封,原是大大有名的人物,只是在早一年之前,就收歇啦,如今连招牌都改了,叫做八方
镖局。”
  赵南市听得一怔咱己巴望投奔大师兄,他居然歇了业?
  哦,他想起掌门方丈曾交待持戒院传谕俗家弟子,一律不准再在江湖走动,沧海镖局的
收歇,也是为了峨嵋封山之故!
  赵南珩真弄不懂峨嵋封山,何以连镖居都要收歇?迟疑之下,又向店家问道:“店家,
那么你可知道李局主家在哪里?”
  那店家瞧他神色焦灼,想了想道:“李大爷家在哪里,倒不大清楚,喏,小客官不妨到
南横街问问八方镖局,他们也许知道。”
  赵南珩问明路径,谢过店家,就朝南横街奔去。
  八方镖局虽然开张到现在,还不到一年,因为局主铁剑绵掌常昌寿,乃是武当派掌门人
的嫡传弟子,交游极广。
  自从沧海镖局收歇之后,开封城里的官镖、盐镖,大宗卖买,都由八方镖局接了下来,
是以生意鼎盛。
  赵南珩找到八方源局门口,那是一座五进大宅,门口蹲着一对石狮子,左首一方白铜招
牌,直书“八方镖局”四个大字,擦得光可鉴人,十分气派。
  心中不禁暗暗叹息,大师兄这大一片基业,就因峨嵋封山,跟着收歇,实在太可惜了!
  正在追巡之际,忽见从门中走出一个汉子,瞧着赵南珩问道:“喂,小哥,你找谁?”
  赵南珩正因自己不好贸然进去,看到有人问话,连忙放下包裹,抱拳道:“小可想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