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陈氏家族全传 >

第12章

陈氏家族全传-第12章

小说: 陈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逝。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只被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汪精卫所以能人选要职,不仅是因为他是国民党元老,孙中山遗嘱的起草和承递人,而且是因为他在政治上表现左倾,被誉为左派形象出现,同时要击败国民党右派元老胡汉民及军界前辈许崇智。
  许崇智是蒋介石的顶头上司,也是他的结拜兄弟。蒋介石在许崇智门下受到重用,才得以在军界崭露头角。许之所以重用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手中没有军权,不怕蒋介石对自己构成威胁。但是随着蒋介石利用军校而提高了在军中的威望,许崇智、蒋介石二人的矛盾才逐渐突出。
  当时许崇智以粤军总司令兼国民政府军事部长和财政监督,一手控制军权、财权。许崇智纵容部下包烟截税,把持财政克扣军饷,中饱私囊。黄埔军校的经费常被无理扣压。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以军事委员身份,提出统一军事,统一财政的建议,其矛头就是针对许崇智的,目的是把军权从许崇智手中收归军委会。蒋介石的建议得到汪精卫的支持,并在军委会上通过。但是蒋介石要想扳倒国民党实力派人物许崇智,取而代之,却并非易事。
  真是天助蒋介石。1925年8月,著名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国民党中央成立以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为首的特别委员会,全权应付,追查此案。经查明,此案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指使人做的。胡汉民、许崇智均涉足此案。胡汉民被迫辞职离粤。许崇智被蒋介石软禁,后被迫离粤去沪。
  9月,蒋介石第二次率军东征,直捣陈炯明的老巢惠州,使广东全境得到了统一和巩固。
  这一系列的事件使蒋介石声誉倍增。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蒋介石以“东征英雄”的身份,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成为仅次于汪精卫的国民党领袖人物。
  蒋介石知道在当时的形势下,没有什么口号比“革命”更高的了。为了谋取更高的权力,蒋介石此时伪装得比谁都革命,口号喊得比谁都响。但他内心里则是彻头彻尾的反苏反共,反对革命的。因此即使在他最最革命之际,也不曾放松打击革命势力。
  早在第二次东征之时,蒋介石即召集连以上军政人员联席会,要求把所有在黄埔军校以及在军队的共产党员的名字都告诉他。事后,又个别找周恩来谈话,提出:为了保证黄埔军校的统一,共产党员或退出共产党,或者退出黄埔军校与国民党。这种无理要求当即遭到了周恩来的严词拒绝。
  但蒋介石并没有放弃这种想法,他在等待着机会。
  3.“只有科学办实业,才能救中国”
  陈立夫说:“只有科学办实业,才能救中国。我这次回来,就是要投身到实业中去,做一名矿冶工程师,以自己所学报效国家。”蒋介石急电:“现在是需要你革命的时候,还开什么矿?要开矿,可开采革命之矿。”
  陈立夫起初所走的路并不同于陈果夫。当陈果夫在上海搞投机生意时,陈立夫却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埋头于书本之中。
  这时的陈立夫,已沉迷于科学救国的美梦。他以为要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要使中国富强起来,只有科学,只有多读书,多掌握知识,才能对国家有所贡献。
  1923年,陈立夫以优异的成绩从北洋大学毕业。6年的大学生活,对陈立夫的性格改变很大,使他逐渐成熟起来。从前那个满脸稚气、活泼、好动的顽童不见了,陈立夫变得严肃。沉默寡言,城府很深,派头很大。
  从北洋大学毕业之后,陈立夫还续继幻想着科学救国,遂又奋力拼搏,考入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矿冶工程。
  1923年秋天,上海码头。
  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久久仁立着,并没有说太多的话。离别在即,两人都有许多话要说,却又不知说什么好。
  陈立夫觉得自己已经24岁了,书虽然读了不少,但却不能自己养活自己。这次出国留学,自己无能为力,只能仰仗年长9岁的哥哥陈果夫四处奔波,方才解决了留学费用。真不知该怎么谢谢哥哥才好。惟有在国外努力学习才能不负哥哥一片苦心。
  陈果夫也是心情颇为不平静。自己在少年、青年也曾有过上大学,出国留洋的美梦.有几次都几乎成了现实,但毕竟自己没有真正实现过。这次能帮助弟弟出国留学,多少也弥补自己的一桩撼事。
  “呜”的一声.轮船的汽笛响了,在催促旅客赶快上船。
  陈果夫简单地嘱咐了陈立夫几句,挥手向陈立夫道:“船要开了,你上去吧。”
  陈立夫满怀深悄地看了哥哥几眼,说了句“哥哥多多保重!”就转身上了船。
  望着陈立夫单薄的背影,陈果夫忽然有点动感情了。两人虽是亲兄弟,但陈果夫比陈立夫整整大了9岁,陈立夫对这个比自己年长许多的哥哥本来就有点敬畏。更何况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陈立夫尚在私塾之时,陈果夫即已离家求学。后来陈立夫虽已到上海念中学,但陈果夫那时却正忙于商业上的事,陈立夫到天津上大学,而陈果夫却仍留在上海,两人天南地北,也并没有太多的思念和牵挂。但今天陈立夫要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去那遥远的国度学习的时候,陈果夫才忽然感觉到毕竟是血浓于水,毕竟是同胞兄弟。
  就这样,陈立夫远渡重洋,去了美国。
  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并不是件难事。凭着他在国内所学的底子,陈立夫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轻松地取得了匹兹堡大学矿冶学硕士学位。学成之后,陈立夫开始并不想立刻回国工作,他留恋于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因此尽管陈果夫一连好几封信催促他回国,但陈立夫仍是逗留美国实习矿冶工作。
  1924年,正当陈果夫在上海为黄埔军校招生,采办各种军用物资的时候,陈立夫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读完硕士学位,他本想留在美国实习矿冶工作,可是,在蒋介石的授意下,陈果夫再次去信催促陈立夫归国。这一次陈立夫没有推辞,立刻收拾行装,启程返乡。
  仍是上海码头。但这一次不再是上回那种依依惜别的别离情。船慢慢平稳地停靠在码头,当舷梯刚刚放好之时,陈立夫迫不及待地冲了下来。当西装革履、风流潇洒的陈立夫气派十足地出现在上海码头时,早已在码头等候多时的陈果夫也立刻迎上前去,张开双臂,紧紧拥抱着离别两载的弟弟。两兄弟见面,真有说不出的亲热。
  在回陈果夫住宅的路上,陈果夫问陈立夫:“如今你既已归国,以后有什么打算呢?”
  陈立夫没等陈果夫问完,即抢着回答说:“只有科学办实业,才能救中国。我这次回来,就是要投身到实业中去,做一名矿冶工程师,以自己所学报效国家。”
  陈果夫听了,沉默不语。他以为,在目前的这种状况下,干技术工作是不能有所成就的。动乱的年代,决定了科学不能救国,实业不能救国。只有从政才能救国。他应当劝劝弟弟。但当他转头看到陈立夫那期待赞许的目光时,陈果夫不忍扫了他的兴,觉得劝陈立夫从政要慢慢来,不能急。于是连忙改口说:“你在国外是学矿冶的,搞搞实业也可以。”
  很快,陈立夫便被中兴煤矿聘为工程师。陈立夫十分高兴,立即走马上任,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煤矿公司的技术工作中,一心想在煤矿工程中干出一番事业来。
  但是,陈立夫很快就感到失望,公司的研究条件与匹兹堡大学简直有天壤之别,在这里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陈果夫对弟弟所从事的实业工作也不感兴趣。他坚信,实业救不了中国,他希望弟弟投身政治。
  正好蒋介石说南方政府急需各方面人才,要陈果夫在上海帮助物色。于是陈果夫写信告诉蒋介石弟弟已学成回国,希望蒋介石能劝说弟弟去南方工作。蒋介石接信后非常高兴,他现在正急需忠于自己的人才,以扩张个人势力。陈立夫是自己盟兄之侄,以前就已很熟悉。于是蒋介石直接给陈立夫去电,希望他速来广州供职。陈立夫接电后,实在是左右为难,一方面是因为蒋介石对自己颇为关心。自己当年也曾称他为“蒋三伯们”,当然不能一口回绝。另一方面,陈立夫对于自己所学的矿冶上程技术还是割舍不下。考虑再二,陈立夫发了一份措辞婉转的电报,谢绝了蒋介石。
  但蒋介石并不死心,再次急电:
  “现在是需要你革命的时候,还开什么矿?要开矿,可开采革命之矿。”
  蒋介石的再次电召,使陈立夫不敢轻易回绝了。对于蒋介石对自己如此信任,很是感动,再加上在中兴煤矿工作也不能尽人意,而哥哥陈果夫也不断地来信劝其从政。陈立夫动摇了。
  这年年底,陈立夫拿着陈果夫写给蒋介石的信,离开上海去广州投靠蒋介石。
  此时蒋介石已身居要职。他是广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八名委员之一,同时又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广州市卫戍司令、长洲要塞司令等职大权在握,蒋介石日益加紧了对国民革命领导权的篡夺。他悉心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把一切忠于他的奴才走卒都网罗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以他为中心的右派力量。陈立夫的到来,令蒋介石是喜出望外,他手下需要陈立夫这样出过洋的青年
  在随便问了陈立夫一些国外留学的情况后,蒋介石问起了他到广州来有何打算。陈立夫回答蒋介石说:
  “我没有学过军事,不能投身行伍,只是希望做点文职工作。”
  蒋介石一口答应了他的请求,当即安排他为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机要秘书。跟随蒋介石的身边,参与机密事宜。
  就这样,陈立夫也投靠了蒋介石,开采所谓“革命之矿”上了。
  蒋介石在国民党人中的地位并不很高。孙中山先生对他虽是颇为器重。但也仅局限于军事而已,而在党、政方面,蒋介石却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对于这种局面,蒋介石是绝不能忍受的,他要改变这种局面。
  1925年2月,蒋介石率黄埔军校学生组成的“校军”,东征陈炯明,取得了胜利。但他因与汪精卫、苏联顾问及中共矛盾不断激化而处于进退维谷之中。为了战胜对手,以窃取国民革命的最高权力,他决定重演以退为进的伎俩,想以辞职、出国相威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蒋介石同共产党的矛盾日益尖锐。如此下去,蒋介石所惨淡经营的黄埔军事力量,岂不是要真正成为工农的革命军事力量?这是蒋介石万万不能容忍的。他迫切感到应立即将共产党的力量从黄埔军校和部队中排挤出去。
  蒋介石同苏联顾问发生了矛盾。苏联顾问认为要发动北伐,必须先发动群众,而蒋介石害怕的就是这一点。
  蒋介石与汪精卫矛盾也日益激化。本来汪蒋二人是相互利用,但二人在达到各自的目的之后,便开始互相排斥。
  蒋介石这时期和其它各军矛盾也尖锐起来。当时国民政府共有8个军,除去蒋介石的第一军和广西李宗仁新编的第七军,其余6个军长,没有一个军长买蒋介石的帐。如何争取或打击各军军长,确立自己在军界的领袖地位,使各军就范,也就成厂蒋介石的一块心病。
  面对这种种矛盾,蒋介石感到进退维谷,惶惶不可终日。他殚精竭虑地思考着摆脱困境的办法。经过一番思考,蒋介石重施以退为进的惯用伎俩,欲以辞职、出洋相威胁。
  1926年2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监”,蒋介石表示拒绝。随后又呈请辞去“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广州卫戍司令”两职,要求赴俄疗养,以此来要挟汪精卫。
  然而汪精卫也是个精于此道的老政客,他十分清楚蒋介石的用心。只是例行公事式地劝蒋介石“不宜辞职”,并不’坚决挽留。这使蒋介石陷入颇为尴尬的境地。经过再三考虑,蒋介石决定暂时离开广州。
  蒋介石即命秘书陈立夫购买船票,准备乘日轮“庐山丸”离开广州,经汕头奔赴上海。
  对于蒋介石的处境,陈立夫是早有所闻。对于蒋介石急于摆脱困境的焦急心清,陈立夫也深深理解。作为蒋介石的机要秘书,他也竭力想为蒋介石出谋划策。但他初到广州,对于当前形势认识不是很清,再加上当上秘书没有多久,不敢多说,又没有什么好主意,因此开始时,陈立夫也只能说些宽心的活来宽慰蒋介石。
  然而当蒋介石要离开广州去上海避风头时,陈立人忍不住了。
  4.怂蒋动杀机
  3月的一天,几辆黑色小轿车自广州百子路蒋介石的东山寓所驶出,风驰电掣地开往码头,中间的一辆车上坐着蒋介石和秘书陈立夫。
  蒋介石正襟危坐在车的后座上,两眼闭着也不知人想些什么。陈立夫几次想开口劝说蒋介石,但当他看到蒋介石那沉思的模样时,便又闭口不言了。
  轿车在土路上奔驰了好一阵子。陈立夫抬手看了看表,估计差不多要到码头了。陈立夫心想再不劝阻,就没有时间了。便试探地问蒋介石道:
  “不去上海,没有别的办法吗?”
  蒋介石的沉思被打断了,抬头睁开眼看了看陈立夫,反问道:
  “哦,你有什么想法呢?”
  陈立夫见蒋介石并未责怪他,便一口气说开了。
  “校长,我以为离开广州去上海不妥。为什么要避开呢?国民政府的8个军中,第一军有三个师,实力最强,掌握在校长手中。其他各军虽对校长有些怨言,但谅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更何况校长兼任广州卫戍司令,守卫广州的部队还掌握在手中,为什么要放弃呢?
  “汪(精卫)主席虽然也想整整校长,但他有点书生气,胆子不够大。汪主席不是想用王懋功师长来推倒校长吗?可前些日子,校长以‘图谋不轨’的罪名,撤掉其师长职务,并将他押送上海,汪主席不也是无话可说吗?还有,苏联顾问也不可怕,那个季山嘉顾问不是不同意校长的北伐策略吗?可校长向汪精卫提出免去季山嘉总顾问的职务,季山嘉不也是表示愿意辞职吗?
  “共产党人虽然唱高调,颇能煽动民心。但他们那个总书记陈独秀却很好对付。只要控制他,共产党就好应付了。”
  “校长,你不要太心慈手软了。我们有兵为什么不干呢?为什么要成他人俎上之鱼肉呢?”
  陈立夫的一番话,句句都点在了蒋介石的心坎上。是啊,蒋介石又何尝想离开广州呢?但是不离开广州,又该怎样动手呢?蒋介石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陈立夫见蒋介石并无什么话要说,心中很有点不安,看来蒋介石并没有听从自己的劝阻。难道他真的下定了决心要离开广州吗?陈立夫也在思考着。
  “嘎”的一声,车停在了码头上。蒋介石的侍卫官从外面打开了车门,请蒋介石下车。谁知蒋介石仍坐着不动,侍卫官还不知怎么回事,一路沉默的蒋介石忽然开了腔,命令司机道:
  “回去!”
  陈立夫一听,心中立刻明白怎么回事了,忙让司机调转车头,原路返回。
  蒋介石要动手了。
  蒋介石返回后,立即找到其心腹王柏龄进行策划,并多次纠集党徒召开秘密会议,陈立夫作为机要秘书也参加了会议,通过了采取反共行动的决议。
  为了替自己的反革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