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陈氏家族全传 >

第84章

陈氏家族全传-第84章

小说: 陈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希望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对国家对民族都比较有利。”
  l月31日,邓小平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的弗兰克·雷诺兹采访时再次指出:“我们力求用和平方式来实现台湾归回祖国和完成祖国的统………问题是如果我们承诺我们根本不使用武力,结果只会使台湾当局根本不同我们谈判和平统一,这反而只能导致最终武力解决问题。”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就和平统一中国的问题,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点方针政策:
  一、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
  二、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
  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五、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六、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
  七、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
  八、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
  九、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我们热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是。
  叶剑英委员长讲话发表10天后,胡耀邦又以中国共产党负责人的身份,公开邀请蒋经国等党、政、军高层领导及各界人士,亲自来大陆和故乡看一看,愿意谈心当然好,暂时不想谈也一样热烈欢迎。
  胡耀邦并透露,蒋家奉化劳墓已修复一新,庐山美庐也保持如故,其他国民党高级官员的老家和亲属都得到了妥善安排。
  1982年7月,廖承志又发表致蒋经国的公开信,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相期,并望国民党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同振兴中华之大业。
  对于中国大陆对统一祖国作出的努力,陈立夫很受感动,他终于看到了海峡两岸炎黄子孙言和握手的曙光,他愿意为祖国的统一做出自己的努力。
  然而,陈立夫却认为,应该以“三民主义”统一祖国。
  1981年1月,陈立夫为王恩诚主编的《中国向何处去》一书写了一篇序言,序中明确地表达了他希望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思想,上写道:“中国近百年来思想之演变,由传统进行现代革命化之改革运动,始自洋务运动,中经戊戌变法、维新,而成了辛亥革命。每一运动虽有其时代背景而成败不一,惟其中心思想皆以中国传统思想之仁政为原动力,以救国救民为目标。故前此数十年,虽以内忧外患,相继不绝,政局未能稳定,人民生活困苦,而立国精神,尚未丧尽……余固确认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有其必然性,犹表之与影,答呼之与响,无可置疑,惟视国人努力何如耳。”
  在台湾当局,以国民党某些元老和军政系统为代表的党内保守派,对共产党的仇恨却仍然歇斯底里。无论共产党怎样表现出诚意,在他们眼里都是“统战花招”、“政治阴谋”、“武力犯台的烟雾”、“做给外国人的姿态”。
  他们也讲“一个中国”,也爱谈“统一问题”,但他们能讲的“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他们所要的“统一”,是国民党重返大陆行使统治权。从1958年以前的“反攻大陆”到1958年以后的“恢复大陆人民之自由”,再到1966年以后的“光复大陆”,都是这种复辟愿望的不同表达方式。
  但是毕竟,陈立夫看到了中国人的凝聚力和爱国心,所以,他主张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然而非常令人遗憾的是,陈立夫毕生主要精力捍卫的并不是孙中山倡导的真正的三民主义,而是蒋介石的“三民主义”,这种“三民主义”不民族、不民主也不民生。
  历史已经证明,陈立夫倡导的“三民主义”救中国是不可能的。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在台湾当局,“以三民主义救中国”的口号却此起彼伏。
  1981年4月,国民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贯彻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案》,将“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列人党的政治纲领。
  11月,台湾各界人士300多名在台北圆山大饭店举行“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研讨会”,并决定成立“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
  对于台湾当局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人们普遍认为是“光复大陆”的另一种提法。“光复大陆”很明确地表达了国民党及其政权的复辟企图,而“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虽然也有这种涵义,但也暗含了另一种意味,即如果大陆“实行三民主义”,这可以有多种标准。
  从“反攻大陆”“光复大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政策演讲轨迹中,可以看出台湾当局也在变,但这种变化实在是太渺小了。而时代潮流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却相对地快得多,结果使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给人以脱离现实越来越远的观感。
  总之,“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与当年的“反攻大陆”。“光复大陆”一样,都是痴人说梦,根本不可能实现。
  而与此同时,中国于1997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
  中国政府把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并在与英国政府的谈判中,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理论范畴。
  “一国”就是要统一,“两制”’就是谁也不吃掉谁。这两个方面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
  根据“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9月24日草签了关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同时,中国政府又与葡萄牙政府签订了关于澳门问题的协议。葡萄牙政府也将于1999年12月20日将澳门归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澳门问题解决之后,台湾问题如何解决更加引人注目。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多次指出:台湾和大陆统一之后,其所享受的自治权力比香港、澳门等地区还要多。例如台湾可保留自己的军队,中央不向台湾派出一兵一卒。
  如果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的安排,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一则可在国际社会和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定位,并获得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二则可从大陆获得一切能源及原材料供给,并开拓巨大的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从而彻底克服目前海岛型、浅碟型经济结构的弱点,养成经济长期稳定性发展的后劲;三则可对历史和中华民族作出交代,告慰孙中山、廖仲恺诸先贤在天之灵,也好让蒋介石先生归葬故里,了却遗愿;四则可以台湾的巨额资金和经济建设方面的某些经验贡献给大陆。
  然而,台湾当局却无动于衷。
  进入80年代以后,陈立夫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更迫切了。
  俗话说:故土难离。
  台湾虽风光秀丽,物产丰富,虽然也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那毕竟不是陈立夫的故乡。
  他的故乡在浙江吴兴。
  莫干山的娴雅多姿,太湖水的浩瀚无际,这是他始终索怀于心的。
  一别数十年,故乡常在梦中。
  蓝蓝的海峡水把秀丽的宝岛和浩瀚的太湖隔成了两个天。
  陈立夫十分思念自己的故土,思念尚在大陆上的亲人。尽管他思乡情笃意切,但还是未能到大陆上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大陆上几十年来的变化。
  如果他真的回到大陆,走了,看了,或许他坚持“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主张会有所改变,虽然也已过古稀之年,但他的思想却年轻的很,这与他曾在国外留学与隐居有关。
  晚年的陈立夫一直关心着海峡两岸的统一。
  3.“台湾永远在中国的版图上”
  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随着对大陆了解的加深,陈立夫的思想也在变,他不是一个顽固不化者,这在老年人中是不多见的。
  1988年7月14日,国民党“第十一届中央评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台北召开。
  会议期间,陈立夫联合34名“中央评议委员”提出了“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建立共信;以投资共同实行国父实业计划,建立自信,并以争取大陆民心,以利和平统一案。”
  在这个提案中,陈立夫等人明确指出:“中国之统一为台湾海峡两岸及海外全体同胞之共同愿望,故仅为时间问题。”
  陈立夫等还提出:“中国的统一必须以由中国人以自力达成之,非第三者所愿成所能助成者。”
  如何实现祖国统一呢?
  陈立夫等认为:“谋求统一,必先建立共信,有了共信,自信乃生。自信生,自会团结统一。”在这方面,共信是重要的。因为“中国文化为建立共信的最佳条件”。所以陈立夫等人明确提出以中国文化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
  关于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陈立夫等人认为,在自信的基础上,以台湾的科技潜力,与大陆的人力、物力资源,“共同成立国家未来计划经济委员会”,开展两岸的经济合作,进而双方在各方面之敌对行为全部去除,在此基础上,通过“政治整合之协商”,实现两岸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合作,从而,达到两岸统一。
  为了建立自信,陈立夫等人主张:“惟若统一有望,有限度的接触,则不可避免。”
  这项提案尽管有些不适宜的提法,但主张祖国和平统一,提倡对话协商,互信合作,并有一些具体的设想,这是顺应两岸人民强烈要求和平统一、振兴中华的历史潮流的。
  从这项提案可以看出,陈立夫已经放弃了原来“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主张,首次公开肯定国共两党可以通过中华文化的认同,经济合作互惠,消除敌对,建立互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政治合作,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陈立夫的提案对国民党长期坚持的“三不”政策是一个有力的冲击。
  然而,陈立夫等人的提案,却遭到了台湾当局的否定。
  陈立夫又一次感到了失落,尽管他预料到自己的“中央评议委员”的头衔是虚的。
  但是,陈立夫等人的提案公布后,在台湾岛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不少报刊发表专文,表明了对这一提案的看法。
  在大陆,中国共产党对陈立夫等人的提案表示欢迎。
  《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社论,认为该提案是“顺应两岸人民强烈要求和平统一,振兴中华的历史潮流的……这种谋求祖国统一的积极态度令人感佩。”
  社论认为如果该提案能付诸实施,“必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产生积极影响。”
  台湾岛内外和海外人士对提案的良好反映,中国共产党对提案的欢迎态度,这对陈立夫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此后,他曾在多种场合,对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发表多次谈话,希望国共两党不计前嫌,再度合作,以诚相待,共同携手。希望两岸进行接触,希望统一之日尽快到来。
  1988年,已是垂暮之年的陈立夫,在大陆和台湾再次成为新闻人物。
  台湾《中国时报》8月22日刊登该报记者的一则报道,题为《陈立夫谈构想,希望重新统一》,副标题为《“三不”或“四坚持”莫如中国文化有力》。
  全文如下: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表示,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建立共信”案是个人的一个天真构想。他认为,现在海峡两岸,若透过合作而达到中国统一,中国必将在世界壮大起来,发挥无比的影响力。
  陈立夫是在前天下午3时,会见“中国统一联盟”代表时作上述表示。“统联”派代表往访陈立夫先生,希望他就“中国文化统一案”举行演讲说明会。陈立夫以他所提此案政府不赞同为由,婉拒了“统联”的邀请。
  陈立夫及多位国民党“中评委”,月前曾于国民党十三全会时,提出如果中国大陆当局能郑重宣言复兴中国文化,重振四维八德,以替代“四个坚持”,放弃武力犯台,则政府可以考虑,以外汇资金50至100亿美元贷款支援大陆经济建设。
  今年89岁的立夫先生最近接受《联合报道》杂志的访问,访谈中还曾坦率地表示,假如中共大陆的邓小平请他去谈一谈“如何以中国文化来统一中国”的话,他一定去。他相信他有一套方法去说服邓小平。此举据悉曾引起陈立夫的秘书和家人的郑重否认。
  陈立夫在接见“统联”代表时,特别致送来访者一本《联合报道》,对他曾表示可以与邓小平谈谈的话,由他特别仔细校对文中一两个错别字,以及蹭予别人参考的动作看,似乎他不仅不否认愿和邓小平见面,也承认里面所有已表达的他的观点。
  不过,在问到陈先生如何愿意为中国统一问题,到大陆与邓小平会谈时,他客气地说:“三不”政策使他出不去。
  陈立夫曾经在上一届国民党全会中提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方案,此案被国民党中央采纳,但中共却不同意,认为“不合时宜”;此即构成他思考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的新方案,因为他认为三民主义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不料,新案变成海峡两岸都认为“不够实际”。
  陈立夫最后特别向“统联”的代表感慨指出,他的一生从来都是为着中国的统一、中国的命运而奋斗,他真希望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的统一。
  陈立夫的“提案”,当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不少杂志刊出专文对这一“提案”展开评论。
  其中,台湾的《新新闻》周刊8月28日刊登署名陈杰夫题为《反共老人要做联共先锋?》一文,现摘录如下:
  最近真是陈立夫风光的时候,自从他在国民党十三全大会提出经援大陆的和平统一方案之后,国内报纸纷加反映,甚至国民大会,监察院里也有人以“立夫案”为指标而大谈统一新策;这位公众形象是长年满口孔孟,“道贯高中”中国文化教材的89岁反共守旧老人,一下又跃居为“和平统一”的急先锋,激进的程度直让国民党开明自居的当权晚辈们瞠目结舌。
  从1969年返台讲演,著述以致于定居台北天母,这位在中国大陆显赫政坛20多年的权要,处处表露他自1950年被贬离台,赴美养鸡孵蛋,“忘其显要,忘其贵盛”的平淡操持。过去报章偶在高层人事变动之时提及他将再度出任公职,他则始坚称“不再过问现实政治”,因此,除了在中医、中药,一贯道,中国文化的范围内可以听见他演讲,看见他的著作之外,几乎难以侧闻这位隐居天母半山腰上的老人有何动静。
  直到1986年底中央公职人员选举,国民党倍受民进党竞争压力后,他才在主持国民党76年新年团拜与联合总理纪念周中打破政治沉默公开指出国民党应当检讨知识分子为何对国民党的作法颇多误解,“不管人家说的对或不对,党员同志都应当想一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没想到他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