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武帝 >

第11章

汉武帝-第11章

小说: 汉武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武说话已是吃力:“当今万岁是个宽容敦厚之人,只要你等不闹事,相信都会有个好前程的。至于本王的子女,有太后健在,万岁、长公主都是明白人,也不会难为他们的。”    
    “千岁,那你应该给太后修书一封。”    
    “我,我……已是难以提笔了,你,火速进京向太后当面陈情,口述我的请求,请太后,在我身后关照我……子女……”他越说越说不下去了,已是呼吸困难。    
    窦太后闻报,派出两名太医,乘快马同韩安国连夜出京,可是未及太医到达睢阳,刘武已是一命呜呼。梁王至死还蒙在鼓里,不知是刘嫖让他饮下了慢性毒酒。    
    窦太后得悉梁王病死消息,遥望睢阳方面痛哭失声。以至饮食不进,茶水不思,夜不能寐。    
    长公主来到五柞宫,见景帝依然是愁眉不展的样子,不由得问道:“兄皇,梁王已死,心病已除,理应春风得意,为何还郁郁寡欢?”    
    “手足情深,梁王年纪轻轻就撒手尘圜,怎不叫朕心痛。”景帝说时还直抹眼泪。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那是梁王无福消受储君之位,若不绞尽脑汁争储,也许还不会早早夭折呢。”    
    景帝已对刘嫖的举动猜出几分:“皇妹,听你那日之言,梁王之死,莫非是你暗中作了手脚?”    
    “兄皇,实不相瞒,我这是为胶东王着想,才不得已出此下策。不然日后梁王登基,哪里还有胶东王母子的性命。”    
    “咳,这倒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景帝表示了理解,“他死了也就死吧,可是母后为此汤水不进,眼见得消瘦下去,这不是你我的罪过吗?”    
    “放心,母后还不会因此而亡故。她思念梁王心切也是有的,日久天长自然就淡忘了,为今之计是做几件让她高兴的事,冲淡一下她的哀思,也让她觉得皇上对梁王有情有义,母后自然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但不知如何方能令母后高兴。”    
    “梁王已死,母后必定挂念他所留的十个子女,若依愚妹拙见,莫如拿出5处小城,做为梁王五女的封邑,而后将梁国一分为五,梁王五子各得其一,全都给个王号。这样母后定然喜悦,也可免却梁国过大,与朝廷分廷抗礼的担忧,岂不是一举两得?”    
    景帝深为叹服刘嫖的主张,按她的意思禀明太后,那窦太后登时就破涕为笑,称道景帝宽厚,也就可始进食了。至此,景帝与窦太后关于立储之争结束,后帝二人和好如初。    
    此时此刻最高兴的莫过于王美人,她见到刘嫖躬身一礼:“长公主,您真是运筹帏幄的军师,一切都在您的掌握之中,我和胶东王会永记您的恩泽。”    
    “对付梁王还不是小事一桩,不过凭心而论,也是为了我那宝贝女儿阿娇的富贵荣华。”    
    “长公主,现在是时候了,该让万岁颁诏册立胶东王为太子了。”王美人为使刘嫖有积极性,“同时,明确阿娇为太子妃。”    
    “这事我已思之再三,感到时机仍未成熟。”    
    “这却为何?”    
    “尚需得到窦太后的首肯。”    
    “她?为何事事必要她的同意?”王美人对此早有看法,“万岁似乎还未长大,事事太后都要掣肘,几乎就差垂帘听政了。”    
    “不然。”刘嫖劝解道,“你还不懂朝中之事,太后是兄皇生母,凡事不可能拗她而行。再者说,母后她在朝中有一批大臣为其心腹,她有能力左右朝廷的政令,太后不点头,朝议也是难以通过的。”    
    “那,就要靠长公主出面斡旋了。”    
    “我吹风斡旋自是责无旁贷,但这还不够,还要你亲自出马方可。”    
    “我能做什么?”    
    “你要带着胶东王经常去太后处问安,要讨得太后的欢心,让太后认为你堪为皇后,胶东王可为太子。”    
    “我每逢初一、十五都去叩问请安,中秋、元朔都携礼拜见,于礼节从不曾有亏,这难道还不够吗?”    
    “如果你不是要立胶东王为太子,这些做法就足够了,而今是要刘彻为储,自然就要格外讨得太后的欢心。”刘嫖进一步说,“你要放下皇上宠妃的架子,甚至甘做宫女们才做的事情,让太后对你对胶东王都感到满意,这样方能顺利登上皇后的宝座。”    
    王美人明白了,要实现每一个目的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自此,她隔三岔五的就往长寿宫跑,起初,窦太后对她不冷不热,时间长了,也就熟了,彼此之间的话自然也就多了。    
    这一日,王美人获悉窦太后偶感风寒,急忙带儿子前往问候。    
    偌大的长寿宫里显得格外清静,因为太后有恙,太监宫女们全都小心翼翼大气都不敢出,走路是轻轻的,说话是耳语悄悄。一名宫女在外廊中正专心的熬药,太后歪在枕头上假寐。    
    王美人进来也被这近于压抑的气氛所左右,她也轻手轻脚地走进宫室。而小刘彻则是无拘无束的,趁王美人一不留神,挣脱了她相牵的手,飞一般跑进了内宫。    
    太后被跑动声扰醒:“是谁这样放肆?”    
    刘彻毕竟是受过宫廷礼教的,听太后一说,他立时停住脚步,并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皇奶奶在上,孙儿得知贵体欠安,特来问候,只因要见皇奶奶心切,故而跑步而入,惊扰了皇奶奶休息,孙儿知罪了。”    
    就这一番话把太后登时就给说乐了,从床上坐起:“看哀家的皇孙,竟是这等知书达礼,真是难得。”    
    王美人近前跪倒:“太后,都是臣妾教导无方,扰了凤驾。”    
    “你这话可就不对了,我的皇孙小小年纪,就这样落落大方,谈吐有致,我刘家后继有人哪。”    
    “太后夸奖,他还小,不懂事。”王美人说时,有宫女端药上来,她伸手接过,“让我来。”    
    “这是下人们做的,如何使得?”窦太后已为之动容。    
    “宫女们毕竟不干净,太后身系国家安危,还是臣妾亲自侍奉放心些。”王美人用羹匙调了一阵,待温度适中可口了,才端至近前一匙一匙喂与太后,待用完药,又用丝帕给太后拭净嘴角。    
    太后心中万分熨帖,止不住当面称赞:“是个称职的好儿媳。”    
    “还有我呢,也是个好孙儿呀!”刘彻上前来,轻轻搬弄太后的大腿。    
    “对,还有我的乖乖好孙儿。”太后兴致极好,“孙儿,每天都在读书写字吗,学没学作诗啊?”    
    “皇奶奶,学过背诗。”    
    “今天皇祖母要考考你,当面作诗一首如何?”    
    “我……”刘彻迟疑一下,“试试看,作不上来,皇奶奶可别打我的板子。”    
    “哈,不会的,不会的。”    
    王美人一旁可是急了:“胶东王,不会就说不会,你皇祖母不能怪罪你,千万莫要逞能。”    
    刘彻没有理会母亲的规劝,全神贯注地在思索,未几便一句句吟诵出来:    
    长寿宫中看,    
    满庭尽神仙,    
    寿星居中坐,    
    王母在人间。    
    窦太后喜得前仰后合:“我的乖孙孙,真个是绝顶聪明啊,居然把哀家比成了王母,我岂不就成了长生不老的神仙。”    
    王美人也已放心地笑出声来:“胶东王所说不差,太后就是我们大汉朝的王母娘娘。”    
    自此,窦太后对王美人与刘彻印象日佳。    
    不久,窦太后寿辰,景帝设宴为她祝寿。宴席摆在景帝的寝宫未央宫,外面宣了长公主,妃姬与子女中,只传了王美人和胶东王。景帝最先传谕给长公主,他想在宴会开始前同刘嫖商议一下册后立储之事。正等得焦急,外面传来了脚步声,他急切地站起身来。可是,等来人入内一看不禁大失所望,原来是唐姬红涨着粉面风风火火闯来。    
    “你来做甚?”景帝的态度与言语都相当冷峻。    
    “太后寿宴,我也要参加。”    
    “你!”景帝用惊愕的眼神打量着唐姬,“这是何等高贵的场合,怎么能有你的位置?”    
    “我也是你的姬妾,怎就不能出席?”    
    “你,你不过是王美人的使女,要明白自己的身份,不要存非分之想。”    
    “我过去是使女不假,可被你临幸后已诞育你皇家的后代,被封为姬。”唐姬和景帝较上劲了,“今天这寿宴,你答应我要去,你不答应我也要去。”    
    “你莫非还能反了不成!”景帝动气了,“我堂堂天子,不信还治不了你一个宫女。”    
    唐姬一看景帝不买她的账,索兴哭闹起来。她坐在地上撒泼打滚,鬼哭狼嚎,头发散乱,钗环不整。    
    长公主恰好来到,见此情景,吩咐总管说:“叫人把她架出去,皇上面前岂容她泼妇般搅闹。”


第二部分 窦太后的密信第20节 刘彻被立为太子

    有人发话,总管太监即不容分说将唐姬弄走。    
    “刘嫖,你凌驾于万岁之上,就是欺君灭主。万岁还未如此待我,你太狠毒了,必然不得好死。”唐姬骂不绝口,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她还是被拖走了。    
    刘嫖回头唾了一口:“全是兄皇惯的,早对她严厉些,她敢这样无理取闹!”    
    “唉!”景帝叹口气,他说不出怪谁。    
    刘嫖不失时机诱导:“就此事看来,后宫不能无人统领,应该册立皇后,好有人代兄皇处理后宫事务。”    
    “长公主之意是在今日寿宴上,就向母后奏请?”    
    “正是。”刘嫖毫不含糊,“立胶东王为太子,王美人为皇后,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王美人自然是乐见其成,在一旁喜得嘴都合不上了。    
    说话间,窦太后凤驾来到未央宫,景帝等将太后迎至上坐,与刘嫖并王美人,轮流为太后把盏布菜,全都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喜气话,说得太后是眉开眼笑。所以当景帝提出立刘彻母子的话题后,窦太后一口赞成。    
    王美人当即跪倒席前:“多谢太后、万岁抬举我母子二人,定当不负圣恩。”    
    “皇上是哀家爱子,皇上高兴老身就欢喜,自然要遂皇上之意。”太后倒是想得更深一层,“不过,既已立为太子,就当选个博学重臣为太子师,让我的孙儿百年之后更胜当今皇上。”    
    “母后所虑极是。”景帝如愿以偿乐不可支,就对刘嫖说,“长公主远见卓识,就请你物色人选吧。”    
    “若依我看来,太子师非卫绾莫属。”    
    “长公主说的可是建陵侯?”王美人问。    
    “正是。”刘嫖深入介绍,“他精通儒学与文学,又善驭车之术,对兵法还颇有研究,在‘吴楚七国之乱’中,就是他出力平定的,并因而得升中尉,河间王刘德就是在他的教导下而成为学问家。胶东王有他为师,定会文武兼备,日后成为一代明君。”    
    “这……”王美人犹疑,“而今他年事已高,又是侯爵高位,能答应做辛苦异常的太子师吗?”    
    “圣上降旨,谁敢有违?”刘嫖是不容置疑的口吻,“再说,能为太子师也是抬举他,日后他的家族也少不了沾光呢。”    
    景帝已是打定主意:“太子的培养事关国家大计,卫绾堪当此重任,朕意也是选定他了。”    
    “那就请万岁在册封皇后太子颁旨时,一并诏示。”窦太后显然也赞成这一人选。    
    “好,朕明日上朝就昭示天下。”    
    “皇上、王美人你们都遂心如愿了,我们今日理当尽欢尽兴。”太后有一种权力得到施展后的满足,因为这一切毕竟还要她首肯,说明她在朝中尚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刘嫖坐在一旁却是闷闷不乐,似乎在怄气。    
    王美人见状小心翼翼地问道:“长公主为何突然间沉默无语,莫不是适才我的言语有冲撞得罪之处?”    
    “你们倒是都满意了,可把我这个月老冰人给晒在一边了。”刘嫖的不满一下子发泄出来,“太子、皇后都明确了,我的女儿怎么办?”    
    景帝这才恍然大悟:“啊,朕明白了,是尚未给阿娇确立名分。”    
    “阿娇怎么了?”太后不解地发问。    
    “母后,是这样。”景帝向太后述说经过。    
    “好啊,造一座金房子,哀家的乖孙孙真个是敢做敢为之人,日后说不定能干出多少轰轰烈烈的惊天伟业。”太后喜得脸上的皱纹都放开了,“这门亲事我看就定下来吧!”    
    刘嫖当即跪倒叩拜:“谢母后成全。”    
    经过一系列流血的明争暗斗,在汉景帝前元7年,即公元前150年,七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其母王美人被立为皇后,刘彻终于取得了皇位继承权。    
    公元前140年(汉景帝建元元年)的夏季格外闷热,似火的骄阳烤得大地像烙饼的煎锅,在地上走一遭脚底板就要发烫。鸟儿不飞,狗儿不吠,田野里见不到耕作的农夫,一切都为炎热所征服。只有长安城外的树林内,还不时传出一阵阵“踏踏”的马蹄声,两个青年人不顾盛暑正在练习骑射。    
    年少的那位,面似银盘,金箍束发,一双朗目,炯炯有神。他就是当今太子刘彻,立储以来悠忽十载,他从一个小孩子,已长成十六岁的俊拔少年。他胯下一匹雪白的御马,手挽一张金背乌漆弓,围着一株钻天白杨绕跑一圈,至对面二十丈远近处,向树干发出一箭,雕翎便向那刮下树皮的白茬飞去,虽说那箭靶只有饭碗大小,但刘彻几乎箭箭射中,因而他的情绪也就格外高涨。    
    教习骑射的韩嫣担心累坏太子,便加以劝阻说:“殿下,今日技艺已是大有长进,不妨回城休息,明日再练如何?”    
    刘彻正在兴头上,哪肯就此罢手:“韩将军,你可不要有所保留啊,不必顾虑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东宫太子府是不会让你另谋高就的。”    
    这样的酷暑炎天,身为太子的刘彻本该在宫中或花园纳凉,可他立志要学好满身武艺,以为日后君临天下一旦带兵征战而用。本来东宫也有演武场,可他为人好动不喜静,说是三伏天郊外比府内凉爽,吃过早饭后就未带护卫只与韩嫣二骑便出城了。    
    韩嫣是在匈奴出生,随匈奴的生活习惯,从小便精于骑射,他告诫刘彻,匈奴人个个长于骑射,是对汉朝天下的最大威胁,要想边疆安宁,必须有一支强大的马军。刘彻发愤练习骑射,这也是重要的原因。    
    刘彻说过后不见韩嫣回话,停下马来问道:“韩将军,你为何不语,莫非信不过本宫?”    
    韩嫣这才转过身来:“殿下,适才末将似乎觉得有人影闪过。”    
    “你呀,真是多疑了。”    
    “不然,为将者就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相信我的直觉,十有八九是不会判断有误的。”    
    听了他的话,刘彻也就注目观察,良久,只有森森树木,寂寂荒林,哪有人的踪影,遂付之一笑:“韩将军,小心过甚,就是草木皆兵了。”    
    “没有可疑之处最好。”韩嫣深知他的责任重大,“殿下,我们还是回城吧。”    
    刘彻看看肋下:“这壶中尚有三支箭,让我全都练完。”说着,转过马头就要再策马跑动。    
    “吱吱”,伴着一阵刺耳的风声,一支羽箭直向刘彻后心飞来。就在刘彻侧身躲闪之际,韩嫣举起手中弓一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