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 >

第15章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第15章

小说: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列弹章,汝又送朕礼物,冀朕在大行皇帝前转圜。汝此后其小心谨慎,一举一动,不能逃朕之洞鉴也。”又一批谕曰:“朕未见汝之面,但汝名朕久闻之,汝之治绩,深堪嘉尚。”当时有一臣被帝严旨申斥,奏言奉旨战栗恐惧,愧悔无地。帝批曰:“汝之惧,朕知之。所云愧悔,朕尚未能遽信,将以汝后所为,观汝真能愧悔否也。”帝于刑部秋审之案,凡关于人命者,详细省览,有时平反,极其公允。今举一事,有一杀死亲夫之案,刑部拟以凌迟。帝细观案情。批云:“此妇因其夫逼令为娼,一时气愤致将其夫杀死,不独无罪,且可立坊,以表其贞烈也。”但当时文字之狱,极其严急,士大夫不满于朝政,而微言讥刺者,罗织甚众,有一诗人,其诗中有一句云:“明朝入清都。”帝谓此语别有用意,乃谓明代入清之都城也。此人遂以此双关之语而罹于死刑矣。    
    帝性多猜疑,对于臣下恩威不测,但其时亦有数人始终承帝之宠任而不替者。观帝一生,若无对于兄弟之惭德,则后世之名愈隆矣。耶稣教徒虽被驱逐,而其时之教士所记载,对于帝皆有称颂之辞,亦足见公论之不可掩也。    
    《清室外纪》


第一册(2)世宗雍正胤禛(1678—1735)(8)

    属望张晴岚    
    张晴岚阁学廷对卷,初列第五,世宗拔置一甲第三,遣内侍告文和曰:“尔子中探花矣。”文和惊惧,请见,固辞,至于泣下。上不得已乃改为二甲第一,仍照一甲例授编修。次日即命在军机处行走,朝入暮归,备致勤慎。上尝赐枢臣漆匣端砚各一,又以其一赐阁学,顾诸大臣曰:“若霭品量好,朕甚嘉之。”又尝书“福”字,以次面赐诸大臣,最后至阁学,上大笑曰:“今日乃书福第一日,汝父得首幅,汝得末幅,无意中有此恰好事,岂非吉征乎?”盖圣心属望甚深,未尝以章京待之,惜年寿不永。上知文和痛子切,复命其弟若需继直,以慰其意。    
    《南屋述闻》卷2    
    滇黔万里靖边疆    
    文武雍雍共赞襄,滇黔万里靖边疆。讠于谟入告中枢夜,御笔亲批答奏章。    
    世宗励精图治,当时文武诸臣亦竭力赞襄,云贵等省改土归流,武功文治一时称盛。有雍正指上谕一书传于世。    
    《清宫词本事》    
    称木陈为宗门罪人    
    浙督李敏达卫,以西湖堤有圣祖南巡行宫,不敢改作别项公所,奏请定名,延高僧住持焚修(即今圣因寺),时所延济生和尚,名元度,昌乐县人,平阳宏觉国师之孙也。世宗批谕云:“向闻此僧之名,恐非了义絆刍也。伊之法派何足为贵?”木陈即?0公,顺治末应诏入京,赐号宏觉国师,南归与当道往还,气焰煊赫,故有宗门罪人之谕。    
    《养吉斋余录》卷4    
    汗阿哥    
    雍正十三年,谕内府总管太监:“圆明园阿哥,前日来请皇太后安,未候见朕迳回,且称朕为‘汗阿哥’。阿哥年幼,自是王自立教之如此。此时不向好处引导,阿哥长大,倚恃皇太后照看,性情自然骄惯了。‘汗阿哥’字件朕虽不责,王大臣闻知,必然参奏,岂不误了阿哥。如今阿哥年幼,王自立尽心向好处引导。阿哥朕之弟,日后成立,即朕辅佐。尔等将王自立传来,重打四十板,明年阿哥晋宫,一并令谢成照管。与永璜、永琏同往斋宫。阿哥等日夕相见,必按长幼礼节。如因朕之孙,令圆明园阿哥卑礼相见,断乎不可。”按圆明园阿哥,疑是允禧以下,世宗幼弟(原作帝)也。永璜、永琏,均世宗孙,高宗子也。岂有卑礼相见之理哉!    
    《清朝野史大观》卷1    
    别定立嗣法    
    我朝自康熙中理密亲王允秖由储贰再废,遂不立太子。世宗既即位,别定立嗣法,将书名藏金匮中。顾钟爱第五子和亲王弘昼,而第四子高宗夙为圣祖所奇,尝有“此人异日福过于朕”之谕,因犹疑不决。乃以二箧,一置玉印一枚,一置明珠十颗,赐二子,使随意祗领。和亲王取珠而高宗受印。上叹曰:“天也!”于是密定高宗为嗣。与闻其事者,惟庄亲王、果亲王、大学士张文和公与公(鄂尔泰)四人而已。    
    《旧闻随笔》卷1    
    其二    
    济济青宫玉叶新,风诗开卷诵睢麟。书名正大光明殿,谁是他年兆璧人。    
    康熙十四年立嫡子胤?    《清宫词本事》    
    世宗遗诏    
    伏读世宗皇帝遗诏,不胜感泣。上临御十三年,法立而不苛,政举而不扰,宾天之日,犹谆谆以宽大训后,此真尧舜之用心哉!自古人君,英察者流为惨刻,仁厚者难于刚断。仁明如帝无间然矣。    
    《巢林笔谈》卷2    
    胤禛不得令终    
    胤?    当康熙末年,明珠擅权,政事败坏。皇子三十余人,各树党援,觊觎大宝,希翼得推戴之功者,交相附和。宫庭之中,大为纷扰。玄烨以耄老昏愦,不能禁。    
    已而,胤?    允?&系玄烨第八子,允?&系玄烨第九子,皆为胤?    吕女之祖,为吕留良。自曾静劝岳钟琪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胤?    或有疑之者,曰:“胤?    《满清外史》    
    其二    
    羽林执戟卫森严,月落鸡人报警签,红线剑光寒似雪,老臣夜半泣龙髯。    
    世宗之崩或谓遇弑,与吕留良一狱有关。鄂尔泰传是日上尚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午后忽召鄂入宫,外间已喧传暴崩之耗矣。观此则谓遇弑,不为无因,红线事载《唐代丛书》,蒲松龄《聊斋志异》所云侠女,有谓即吕留良女孙也。    
    《清宫词本事》    
    世宗晏驾之异闻    
    世宗暴崩,传闻异辞。有谓为被刺者,其说亦非无据。盖自曾静劝岳钟琪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治之,戮留良并其徒严鸿逵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于是汉人之义愤大起,甘凤池辈,日从事于暗杀,清廷虽极力搜捕,不能止。当时留良孙女某,剑术之精,尤冠侪辈。为祖父复仇,入宫行刺,故世宗实未得令终。考《鄂尔泰传》谓是日,上尚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午后忽召鄂入宫,外间已喧传暴崩之耗矣。鄂入朝,马不及被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当时天下承平,长君继统,何所危疑而仓皇若此,可证被刺之说或不诬矣。    
    《清朝野史大观》卷1


第一册(2)世宗雍正胤禛(1678—1735)(9)

    附:胤禛外传    
    胤禛,康熙第四子。少年无赖,好饮酒击剑,不见悦于康熙。出亡在外,所交多剑客力士。结兄弟十三人,其长者为某僧,技尤高妙,骁勇绝伦,能练剑为丸,藏脑海中,用则自口吐出,夭矫如长虹,杀人于百里之外。号称万人敌。次者能练剑如芥,藏于指甲缝,用时掷于空中,当者披靡。胤禛亦习其术。康熙晚年病笃,胤禛偕剑客数人返京。先是康熙已草诏,收藏密室。胤禛侦知之,设法盗出。诏中有云:“传位十四太子。”胤禛潜将十字改为于字,藏于身边,乃入宫问疾。预布心腹于宫门外,有入宫门者辄阻之。时康熙病已殆。先是十四子允,奉命出征准(噶尔)部,至是拥兵西路观变。康熙宣诏大臣入宫,半晌无至者。蓦见胤禛立前,大怒,取玉念珠投之。有顷,康熙即殁。胤禛出告百官:谓奉诏册立,并举念珠为证。百官莫辨真伪,奉之登极。康熙众子有知其事者,心皆不服,时出怨言。胤禛知群情汹汹,遂以峻法严刑为治。即位未几,亲藩诛锄殆尽。当时各藩皆有党与,大半系侠士之流,胤禛恐遭人之暗杀也。一日赴天坛祭祀,胤禛甫至天坛,突闻坛顶所张黄幕,砉然一声,陡作异响,卫士疑为刺客,纷趋救护。惟见胤禛右手微动,一线白光,从手中射出,斯须幕裂处,坠一狐首。胤禛乃谓诸术士曰:“迩来逆党欲谋刺朕,密布刺客。朕故小试手段,使逆党知朕剑术之高妙,虽有刺客;其如朕何。”然胤禛虽如此说,而心怀疑惧滋甚。窃思天下之剑客,多半皆为我羽党,可以无虑。惟某僧独不为用,亡走山泽,深以为患,思杀之以除害。而某僧行踪飘忽,无从弋获。一日侦知僧在某所,命结义兄弟三人,易服往探,后布精兵围守要隘。僧睹三人至,笑曰:“若辈受主命来捕我耶?汝主气数尚旺,吾不能与争。虽然,汝主多行不义,屡以私恨杀人。吾今虽死,汝主必不能苟免,一月必有为吾报仇者,汝等识之。”言讫,伏剑而死。三人携其首复命,并以其语奏闻。胤禛大惧,防卫綦严,寝食不宁者数日。月余,无故暴死于内寝。宫廷秘密,讳为病殁,实则为某女侠所刺。相传某女即吕晚村孙女,剑术尤冠侪辈云。    
    朴庵曰:“吾阅《鄂尔泰传》,是日雍正尚视朝如恒,午后忽召鄂入宫。外间喧传暴崩。鄂入朝,马不及鞍,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使非被刺,何所危疑而仓皇至是。观鄂传,雍正为人所杀,决无疑也。呜呼!胤禛以一帝位逼父杀弟,而己亦卒不免一死,则是帝王者实不祥之物也。今者真理日明,而残喘之满清朝廷,至死尚作老马恋醉之态,可谓不知审时度势之尤者矣!”    
    《胤禛外传》


第一册(2)世宗雍正胤禛(1678—1735)(10)

    其二    
    胤禛既养死士,恐为太子所厄,常只身走江湖以为阅历磨练之地。且自谓多知民间疾苦,则他日可有为。实则阴探舆论,笼络在野之不轨者,以备推倒储宫而已。尝漫游至嵩山,遇少林僧,技击过人,乃膜拜求为弟子,僧直受不辞。其徒凡数十人,以胤禛食量过大,辄非笑之。又使炊煮以供众食。胤禛乐于奔走,绝口不道宫禁事,人莫知为皇子也。半载而技成。诸僧又嬲之角力,胤禛避不应,众笑其怯,几无所不押侮。胤禛怒,奋起与斗,卒胜所嬲之僧。师曰:“子技进矣。”遂赠一铁杖,留为他日纪念。有言,除一女子外可持此横行海内矣。胤禛既行,方下山,而宫监卫士麇集,盖如约而至。众始知其为皇子也。    
    胤禛微行,自晋中归。遇太子宾客于途,方殴击人,倚势凌辱,人不敢与争,踉跄呼哭,莫之过问。胤禛独走问所苦,旁有恶少年大言曰:“尔为谁?敢来问讯,宁有三头六臂乎?”胤禛熟视其面,出铁杖猛击碎其脑毙,从容返邸,而太子党人已探知矣。夜遣剑客入邸,将刺胤禛。一喇嘛方侍胤禛诵经,见窗外有白光如匹练,上下无定。胤禛怪之,令喇嘛就视,喇嘛曰:“否,否。吾已遣某力士办之矣。”比晓院中,树枝皆如削,所蓄之猎犬尽失其首,如骈戮者。然而数十武外,小园中,有武士横尸焉。喇嘛曰:“此即剑客也。技穷力竭,乃为力士所诛。今晚必且报复,行当备之。”是夕,大风自西来,屋宇震摇,金铁鸣动,空中战斗声甚厉。居民咸闻之,莫知其所由来也。破晓,太子宫中皇皇若有大事然者,出购棺木其数甚夥。特不知死者为谁。雍邸中亦然,人咸疑之。又明日雍邸中招都下喇嘛,入诵经,云作道场七日。诸庙恐人数不敷,至延乞丐以充额。顷之,太子宫亦传命索喇嘛,然已为雍邸所要去,势不能应命矣。太子怒甚,欲捕大喇嘛诛之。大喇嘛惧,请命于国师。国师衔旨乞命,乃已。太子知雍邸所为也。积不能平。独召门下客,谓之曰:“今夕不杀胤禛,与诸君不复相见。”门下客忧惧,计无所出。有与胤禛之客善者,以告。胤禛闻之曰:“此势不两立之秋也。皇父春秋高,一旦祸成,恐伤其心,不如吾姑避之,以待其隙。苟吾有天命,何患不取而代也。”束装将行,会有奇士自蜀中来,愿见雍邸,胤禛速之入,则前游所遇之友也。留与饮食,谈技击诸术。风起泉涌,顾终不及心事。奇士作色曰:“皇子有急难,奈何不告我?”胤禛问:“何以知之?”奇士曰:“闻青宫新自海外得一术人,能以铁冠取人首于百里外,今晚殆以决议施之皇子矣。如能不为所杀,且夺其冠,则他日可取以治贪官污吏,人皆不敢犯法矣。天不绝殿下,使吾闻之,方得有此预备也。”胤禛问:“奈何奇士?”曰:“彼以喇嘛咒语为护符,施此魔术。今吾侪都以贝叶蒙首,则铁冠必来而复去,吾先于庭外张一架裟,如张网状。铁冠必跌落其中,吾党可收之以为后日之用也。”胤禛从其言,果得铁冠。既而谓奇士曰:“寇深矣。不用斩截手段,此祸防不胜防,吾终不愿郁郁居此土也。”奇士曰:“盍请大喇嘛来?当与之为最后谈判。”胤禛允之。大喇嘛至,奇士曰:“降龙伏虎当用其势,过此以往,恐不能制,奈何?”大喇嘛曰:“谨闻命,特缓乎?急乎?生乎?死乎?惟殿下所择。”胤禛思之良久,乃曰:“吾为皇父计,不得不缓。吾为皇兄计,又不得不生。”大喇嘛曰:“诺。”时太子以铁冠术不效,闻胤禛仍无恙,恚恨成疾。大喇嘛入请曰:“吾能以阿肌稣丸治殿下疾。”太子曰:“子非助胤禛者乎?吾安敢服子药?”大喇嘛曰:“否,否。胤禛暴虐众叛之久矣。今彼遨游四方,未敢返都下邸中,固阒其无人也。殿下不信可询之某喇嘛。”某喇嘛者,太子之亲信人也。而实大喇嘛之徒党。太子见术不效,郁恨伤肝,性烈如火,挞辱诛灭颇夥。群下人人自危,至喇嘛亦不免诟辱。以故喇嘛有贰心,亦愿助胤禛为虐矣。太子不知其计,以问喇嘛,喇嘛曰:“此西天活佛之师,其丸实能治百病。服之,当必有效。若胤禛则畏殿下之威,当不敢复来辇下也。”太子信之,乃令大喇嘛出丸,进服。胤禛遍贿青宫上下,无一人与大喇嘛为敌者,于是太子以孤掌之难鸣,受易性之狂药,虽有知者,莫为之白矣。阿肌稣丸者,本媚药。或兴奋剧,而兹则羼入猛烈之品,能使脑力失其效用,神经中枢为过度之激刺,亦不能制其百体。其形态遂类颠狂。斯时,太子因疾居外邸,不近妇女,故宫中妃嫔咸未知悉。延三日,太子益狂,便溺不自知,且毁坏器物无算,并御赐佛像等亦投毁无余。事既,张太子妃趋视,大骇。无术为之收拾,乃奏闻圣祖,遣人视之,则已不复能成礼,且已失一切知觉。动则骚攘如犷兽,静则昏昏如负重疾。圣祖不得已,乃下诏废其储位。诏中多愤懑语,然责备太子无状,卒不知为胤禛所嗾使,喇嘛所播弄也。太子妃惶恐,奔坤宁宫求救于皇后。皇后遣国师及御医往视。是夜,国师方衔命出宫,憩某庙以待旦。大喇嘛膝行入,告以由来,历数太子之虐及某喇嘛因忤太子意,惨死状。国师凄然曰:“然则吾不能为救治矣,以此主天下,吾辈尚有噍类乎?”及旦,草草入视太子,谓系不信神佛,心入邪魔所致,非别闭静室中,灌以醍醐,咒以功德水,不能复其原性。宜速治之,迟且不救。御医入,亦言心疾不可治。盖清初喇嘛之势力甚盛,御医仅充数,喇嘛言如何,彼亦不敢与之争辨也。旋皇后召太子入宫中,令择静室居之。日以功德水进饮,神思渐清,颠狂亦稍杀。乃令妃嫔入侍,益知敛抑,饮食亦增进,妃嫔私问前此病状亦自知否。太子乃言,服某喇嘛丸,遂失知觉,以后即昏昏如在醉梦间也。妃嫔以告皇后,乃闻于圣祖,遣人穷治其事。将捕某大喇嘛鞫之,则已随胤禛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