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血染的冬天-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

第18章

血染的冬天-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第18章

小说: 血染的冬天-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德军已开始杀马、吃马肉了,但愿他们能挺住,预计中的“冬季风暴”要在18 日才能取胜。
  那一晚上,希特勒反反复复掂量着,难道三周前就该放弃斯大林格勒?可是放弃了,就别想再回来了。1942 年冬季,德军开始走下坡路了,作为掌握战局的最高元首,他大知道目前的处境了。就在斯大林发动攻势的前夜,在北非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率领着第8 军团开始了对隆美尔军队的毁灭性打击。
  11 月8 日,英、美联军又顺利地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这虽然发生在欧洲外国地区,但若不制止溃败,结果是灾难性的,英、美军队就可以绕过克里特,向已尔干挺进。如果德军再从斯大林格勒撤军,必然波及德国在全球的战略,德国人在东方战场上付出的巨大牺牲也就失去意义了。现在只能寄希望这位能干的曼施但因元帅,希望他能挽救危局,他才能腾出力量对付丘吉尔和罗斯福。渐渐地他眼前产生了幻觉,英勇的帝国军队在曼施坦因指挥下杀人重围,与保卢斯军队顺利会师。
  在德军里外夹击下,苏联人溃散了。现在轮到帝国士兵在冰天雪地中穷追猛打,在柏林人人奔走相告,举杯庆贺。迷迷糊糊中希特勒熬到了天亮。
  第二天早上,冬季风暴开始了。
  第十一章千钧一发1。“我们还会输掉这场会战吗?”
  斯大林以万分欣喜的心情注视着苏三个方面军南北夹击、在卡拉奇胜利会师,将德国第6集团军合围起来。从19日反攻至今,短短5个昼夜,战场上的变化,都是按照苏方大本营的设想进行的。
  如此大规模的战役,进程竟与计划完全一致,这不能不说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23日,当合围成功的消息传来,大本营里充满欢乐,人人脸上堆满笑容。
  这也是斯大林渴盼已久的,斯大林发现这次胜利进攻,已影响了全国战局。它不仅消除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防区的缺口,崔可夫集团军已转危为安,而且减轻了全国其它战线苏军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心头那种焦虑不安、被包围的感觉消失了。相反,现在轮到德国人尝尝被包围的滋味进入反攻的时机成熟了,眼下一定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正在西南方面军指挥作战的华西列夫斯基,一方面为苏军进攻顺利而踌躇满志,同时也在策划着下一步的作战方案。
  23日晚上,他在听取了三个方面军司令员的意见后,通过电话,向最高统帅汇报:
  “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的防线已经溃散了,但希特勒一旦清醒过来,心定派重兵不借一切代价教授被围敌军。我们建议早打、快打、打速决战,赶在敌人援兵到来前消灭被围德军。”
  电话另一端的斯大林赞同华西列夫斯基判断,提醒道:“我们已经胜利在望,但还没有取得最后胜利,告诉参战全体官兵,再加一把劲,胜利结束会战。眼下,你和费奥多罗夫(即瓦图京),伊万诺夫(即叶廖缅科)和顿佐夫(即罗科索夫斯基)要保持冷静头脑,在围歼保卢斯时,要防止德军派兵教授,还要利用有利形势扩大战果,组织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顿河中游发动一次进攻,不让德军有喘息时机。”
  两人在电话中经过长时间讨论,终于定下了下一步作战步骤。
  苏军的作战计划兵分两路,一路主要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承担,围歼被围德军,兵力安排是:顿河方面军第24、65、66集团军从北面突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64、57集团军从东面和南面突击;西南方面军第21集团军由西向东挺进;三路人马以德军第6集团军指挥部所存在地古姆拉克为中心,实施向心突击,将保卢斯军队分割、围歼这次战役代号为“指环”。为了保障战役实施,在合围对外正面上,布置西南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坦克第5集团军在克里瓦亚和乔尔河沿岸设防,从西南方向堵住德军退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近卫骑兵第4军和第51集团军防守在南面格罗莫斯拉夫卡——阿克萨伊——乌曼采沃一线。
  另一路筹备“土星”作战,由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从南面和西面向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德国“霍利特”部队发起进攻,尔后向罗斯托夫进军。这次战役预计紧接着在“指环”作战之后在12月中旬展开。
  24日午夜,华西列夫斯基向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发出了进行“指环”作战的动员令。几个小时后,在被围德军的四面八方升起了进攻的红色信号弹,顿时,在顿河和斯大林格勒南郊炮声隆隆,杀声
  四起,斯大林格勒会战掀开了它最为辉煌的一页。古姆拉克,德国第6 集团军司令部。保卢斯站在地图前,脑子里乱纷纷转着许多念头。苏军开始动手了,对这一招他早有预料。当元首决定部队在斯大林格勒组织环形防御时,他就明白将有一场血战、恶战。幸亏部队情绪稳定,他们相信元首一定会来救他们。
  德国第6 集团军几十万人现在如同一只刺猬,它们占据着1500 平方公里的地盘,东西长不过70 至80 公里,南北宽约30 至40 公里。内有大量构筑完好的工事,明碉暗堡形成密集的火力网。阵地前沿还有阻挡坦克的桩寨、障碍物及大片的雷区。保卢斯看着地图,一丝自信的微笑浮上了他的嘴角。他转身对施密特说:“命令各部队坚守阵地,惊慌失措者按军法处置。”
  从11 月24 日至30 日,苏军的进攻十分缓慢。
  战斗异常激烈。依仗着有利地形的德军拼死阻挡着苏军如潮的攻势。或许是预感到无路可退,德国人即使被包围了也决不弃阵而退。阵地前一拨拨的苏军倒了下来。
  从那尔佐夫卡往奥尔洛夫卡突击的苏军第66 集团军,原本打算与第62集团军会师,但受到德军坦克16 师、24 师顽强阻击,未能达到预期目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进展也不大。顿河方面军第65 集团军稍好一些,他们从韦尔佳奇、佩斯科尔特卡发起进攻,遇到德军殊死抵抗。德军在韦尔佳奇一带构筑了强大的工程防御体系,火力密度高,但在苏军炮火轰炸下,终于摧毁了敌军阵地。保卢斯军团久攻不下,使华西列夫斯基心头上火。德军的疯狂抵抗、大大出乎苏军大本营的预料。原先判断被围敌军不过8、9 万人,现在看来远不止这个数目。而苏军越向内挤压,德军反抗越激烈。德国人现在龟缩在一块狭小的地带上,如同摊开的手掌握成了拳头,切不开、割不断,出现了本不希望出现的时间对峙局面。冷不防保卢斯还反突击一下,阵地上出现了胶着状态。几天来,敌人阵地缩小了一些,但苏军损失很大。吃,一下子吃不了,拖又没法拖,该如何是好呢?
  进退两难的华西列夫斯基埋头于地图上苦思良策,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也焦虑不安,12 月4 日,他给华西列夫斯基拍来一份急电:“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您的任务是要把叶廖缅科和罗科索夫斯基的行动联合起来。但是,在您那儿至今却仍是分散力量。
  叶廖缅科在2 日和3 日发起进攻,而罗科索夫斯基却没有动手。4 日,罗科索夫斯基发起进攻,这时叶廖缅科又没有能力进攻了。给敌人获得了机动的可能,请你们以后不要再犯这类错误了。在发布叶廖缅科和罗科索夫斯基联合进攻命令之前,要检查一下是否有能力实施进攻。
  斯大林12 月4 日7 点零6 分
  华西列夫斯基心悦诚服地接受最高统帅批评,但同时认为战役失利主要原因是苏军力量不够,仅靠2 个方面军的力量还没法消灭被围敌军。现在他盼望着筹备中的“土星”战役早日打响,或许会使保卢斯军团军心动摇。
  “土星”作战在11 月底已形成初步方案:它是由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进攻在顿河中游防守的意大利第8 集团军和奇尔河及托尔莫辛一带的德军“霍利特”战役集群,尔后向罗斯托夫发动总攻。为了这次作战,大本营给两个方面军增派了大量精锐部队,预计在12 月12 日发起攻击。后来战役虽一再延期,但却为击退曼施坦因进攻起了关键作用。
  到了12 月上旬,围歼保卢斯作战依然进展缓慢。华西列夫斯基不得已改变作战计划。决定组建由波波夫中将指挥的第5 突击集团军,分阶段歼灭被围德军。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由顿河方面军在罗索什卡河、沃罗波诺沃歼灭敌西部和南部集群;第二阶段,顿河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发起总攻,歼灭斯大林格勒西面和西北面敌军主力。战役预计在12 月18 日开始。
  11 日零时20 分,斯大林批准了经修改的“指环”计划。然而,30 个小时后,“指环”作战被推迟了。曼施坦因指挥的德军霍特集群在科捷列尼科沃发起了进攻。
  12 月初,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希特勒打算派兵救授被围德军。苏军情报部门获悉德国人组建了新的集团军群,从该集团军群名称(顿河)上就能洞察希特勒的目的。这时,苏军对保卢斯军团进攻又出现僵局。如果德军冲破苏军合围,里外夹击,就会出现很复杂的局面。在军事史上,以胜转败的战例并不少见,一场意想不到大雨注定了拿破仑惨败滑铁卢;抢先渡过普比肯河使绝境中的恺撤军团大获全胜。这样的事例,斯大林大熟悉了,所以他决不会忽视德军细微的动向。
  何况,这一次希特勒是准备大动干戈,指挥顿河集团军的又是德军中精通兵家韬略的曼施坦因元帅。
  斯大林与华西列夫斯基不敢怠慢,他们决定推迟“土星”和“指环”作战,集中力量先击退救援之敌。
  曼施坦因会在哪里选择进攻的突破口呢?面对着地图,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一致认为下奇尔斯卡亚一带最为可能,那里距被围的保卢斯军团只有40 公里。于是把15 个师的重兵布置在这一带。而在顿河东南的科捷利尼沃只设置了5 个师的兵力。
  科捷利尼沃一带属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防区。与一个月前相比,司令员叶廖缅科上将心情要轻松许多。那时,整个方面军朝不保夕,他身上的担子多重啊。现在好了,苏军开始反攻了,他既欣喜又有些窝火。
  欣喜的是战局出现根本好转,眼看胜利在望了;窝火,就不大好说。如今虽还是方面军司令,但兵马却不如其它2 个方面军,他的部队在守卫斯大林格勒时损失惨重,反攻的重任自然就落在友军肩上。自认韬略在胸的叶廖缅科,未免有些失落感。
  在反攻的最初几日,西南和顿河方面军进展神速、战果辉煌,相比之下,他的部队要逊色一些。这次在阻止曼施坦因突击时,他的部队被安置在顿河东南科捷尼科沃方向,这大概是前沿最为平静的一段防线了。作为为国尽忠的军人,他当然愿意战斗在最为激烈的战场。
  然而,在12 月初的几天,他发现他的判断错了。在科捷尼科沃一线,德军部队调动频繁。在视察这一带前沿时,叶廖缅科发现苏军防守力量薄弱。只有3 个步兵师、1 个骑兵军和一个坦克旅,他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德军从这里进攻,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立刻他觉得这想法很可笑,这里与被围德军相距120 公里,曼施坦因从这里进攻将无法实现他的目标。何况,一旦战役打响,最高统帅部会作出反应,立刻派兵增援。
  这一想法说服了他。但几天后他又变得不安起来。因为从战场形势分析,下奇尔斯卡亚一带现在已成为注目焦点,德国“霍利待”集群已日益受到越
  来越强大的苏军牵制。叶廖缅科想,德国人如果再从那一带进攻,就失去了突然性,而如果在科捷利尼科沃进攻,却能收到出其不意效果。于是他赶紧和华西列夫斯基联系,讲了他的忧虑和不安。
  华西列夫斯基权衡半天,却不能轻易抉择:“这样吧,你把51集团军调上去,加强阵地防御力量。”他现在必须冒一点风险,科捷利尼科沃防线垮了还有补救措施,而在下奇尔斯卡亚一带却不能有半点闪失。
  叶廖缅科也意识到这一点,他向华西列夫斯基讨救兵只是看到防线的缺陷,他也无法肯定德军真的就在这一带发动猛攻。但他还是要表示一下不满以引起统帅部的重视:“如果德军冲破合围我们还可能输掉优尔加河畔的这场会战。”
  其实,在他这么说的时候,他也不会真的认为德军会冲破合围,华西列夫斯基也没有认真对待,只是把它作为一句玩笑而已。
  2。“冬季风暴”
  12日凌晨,“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元帅向霍特将军下达了进攻命令:
  “沿季霍烈茨克——斯大林格勒铁路成一狭窄地段实施突击,一周之内突破苏军合围。”
  酝酿半个多月的“冬季风暴”作战终于打响了。
  霍特集团军群在一阵猛烈炮火之后,对坚守着科捷利尼科沃——斯大林格勒铁路线的苏步兵第302师、第126师发起进攻。耀武扬威的坦克轰轰震颤着从三面围逼过来,坦克后的士兵一步步向前冲,头上飞机呼啸着,大炮轰鸣着,战火仿佛把时间缩短了。
  当夕阳的余辉溅落在战壕上时,那进射的红光犹如浸漫着苏军战士的鲜血,红得令人心颤,呛人的硝烟在那个冬日似乎凝固了,呈现一种悲壮惨烈的气氛。那一天,德军突破了苏军前沿阵地,进至阿克赛河南岸。
  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当德军进攻开始后,就穿校般地来往于方面军指挥所和各师前沿。事前他和叶廖缅科虽然对德军进攻科捷利尼科沃有些预感,但对德军进攻规模和投入兵力之多仍感到吃惊。在这一带主要有苏51集团军把守,约34,000人,坦克77辆,火炮147门,而德军兵力和火炮都高出一倍以上,约76,000人,500辆坦克,340门大炮,空中还拥有大批德机支援。
  华西列夫斯基从前沿回来,心情沮丧,显然由于兵力单薄,弹药不足,第51集团军已处在危急之中。经过与叶廖缅科协商,决定设法将方面军预备队派往前线,抽调一个师、一个旅前往增援。
  第二天,德军依然保持凶猛的进攻势头,增援的部队如杯水车薪无法阻挡德军进攻。黄昏时分,德军坦克出现在阿克赛河的登陆场,并向上库姆斯基进发。
  起初,最高统帅斯大林对科捷利尼科沃的战斗并不在意,他把全部注意力投入到“土星”作战筹备和对保卢斯军团的围歼。顿河方面军近卫第2集团军已将保卢斯几个疲惫之师围困住了,不出几天就可以消灭了它们。所以,当12日午夜,华西列夫斯基向他汇报战况,并提出要迅速调集部队增援时,
  他不同意把近卫第2 集团军抽走:“你查一下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还有没有预备队,能否靠自己对付这场危机?”
  “方面军已山穷水尽,再不增援,苏军台围圈将被突破。”
  显然,斯大林不相信事态已如此严重。直到第二天他才着急起来。14 日22 点30 分,华西列夫斯基接到最高统帅命令,“指环”战役暂缓实施,近卫第2 集团军前往增援,电话中,斯大林担忧他说:“近卫第2 集团军到达叶廖缅科处尚需4 天至5 天路程,告诉叶廖缅科,拿出守卫斯大林格勒的劲头,在援兵到来前一定要顶住德军进攻。”
  同一时刻,腊斯克登堡,希特勒大本营。
  这些天“狼穴”里出现了欢乐情绪。进攻前一晚,希特勒十分担忧曼施坦因兵力不足,原先设想救援行动两路出击,从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