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古龙传奇 >

第6章

古龙传奇-第6章

小说: 古龙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微妙的心理搏动,尤其是那种审视对方,企图看穿对方弱点的冲动,至于武功,完全是一
招间的事,因为他们在一招击出时,就已将每种情况都算好了。
    古龙曾说,武功是用来杀人的,而不是用来给人看的。
    所以,他的人物杀人就杀人,而不玩什么花招。他又说,真正的高手杀人取决于一招之
间,一招不中即全身而退,绝无决斗千招仍不分胜败这一类的事。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无论在金庸的笔下,还是梁羽生的笔下,武功招数的描写往往
表现出他们自己内心的一种美学境界或人生境界。尤其是金庸的小说,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几
乎登峰造极。他将中国的艺术精神。中国的棋琴书画以及蕴藏着的哲理和风韵,全都渗透进
他的武功招数之中,从容演绎,令人神往,诗剑合一,文武合一,自我与自然的合一,在金
庸武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古龙的武功又显现了怎样的美学或人生境界呢?
    极限状态下的生命是最美丽的,一刹那的辉煌凝聚成永恒,仿佛日常的忍耐、持久,无
尽的磨炼、跋涉,都是为了这一刻。在这饱和着生命全部追求的一刻,所有的界线消混,正
与邪,美与丑等等都不见了,剩下的只是一股“气”,一股人之所以为人的“英气”。有了
这样的一股“气”,无论怎样的困难,乃至面对死亡,都毫无畏惧。也因为有了这样一股
气,无论面对怎样的仇敌,心中仍洋溢着仁慈与关爱,洋溢着宽容与同情。所以,古龙的
“无招之招”其实很少杀人,尤其是两位高手相争,最终往往谁都没有下手。
    当然,还可以用老子《道德经》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注解,最大的乐声反而听
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
    佛教的经典里也有所谓“不说之说”的说法。说的是须菩提尊者有一天在山洞中冥坐,
天空中忽然散落许多鲜花下来。须菩提便问是谁散花,所为何事?空中声音回答:
    我是梵天,因为尊者善说般若法门,所以雨花赞叹。须菩提说,我在这里,一字未说,
何有说法?梵天回答:尊者以不说而说,晚辈以不听而听。这就是无上大法。
    古龙的“无招之招”自然有这种东方哲学的底蕴。同时,又沾染了英雄传奇的浪漫的、
童话般的色彩,反映出对于人类局限性及规范性的突围冲动,从而渴望着一种自由的生命发
挥,或者说,渴望着生命在刹那间显现它所有的绚丽与美好。
●男角
    不知从何而来,
    又不知向何所去,
    完完全全是浪迹天涯的浪子。
    古龙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男主角,例如楚留香、小李飞刀、江小鱼、陆小风、萧十
一郎、马如龙、卜鹰、杨铮、李环、傅红雪等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恐怕得数前面四位。
    古龙笔下的男主角,大抵是浪子形象,尤其是到后期,他们的身世、来历几乎全是谜,
不知从何而来,又不知向何所去,完完全全是浪迹天涯的浪子。
    他们的成长,并不如金庸作品中的男角那样,是不断遇到困难又不断遇到高人指点,从
而成就一代大师的过程。
    他们的武功,仿佛没有师傅,也没有秘笈,生来就是如此。小李飞刀从头至尾就是那么
一招,“例不虚发”。萧十一郎始终依仗的也只是那把“割鹿刀”,而且总能凭着惊人的智
慧,三招之内打败强敌。
    这些男主角在遭遇上十分相似,几乎成了古龙小说男主角成长的必然模式。小说的主要
情节一般都会围绕男主角受冤屈展开,结局总是真相大白,经过曲折、艰苦的奋斗,男主角
终于让人明白他不是世人所认为的那种坏人。
    如果说,金庸作品中的男主角,是不断地自我成就,追求真理;那么,古龙作品中的男
主角就是不断地自我证明,追求理解。
    俞佩玉亲眼看到父亲的惨死和昆仑派掌门人的横死,却无法说明真相,结果为整个武林
所不齿,只好亡命天涯。
    萧十一郎则完全蒙受不白之冤,他在传说中是一个大魔头,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
    马如龙也是如此,一转眼之间,谋财害命的罪责堆在身上。虽然亲见凶手承认,却又难
以证明,结果被整个武林讨伐,几次差一点死于非命。
    像小李飞刀,楚留香这样的人,在世俗社会中,总是被描绘成“大盗”式的人物。
    甚至如小雷这样的人物,也承受着被心爱的人所误解的命运,明知一切,却又不能言
明,悲苦藏在心中。
    这样的情节设计,是否显露出古龙自身对于人性的质疑,对于世道的失望?
    不管怎样,他笔下的人物大抵有一种被遗弃的孤苦,不仅许多人物的身世乃孤儿出身,
而且成人之后又感到与人群格格不入。他们从小缺乏父爱,母爱,甚至不知道父母是谁,年
幼的身体与心灵,独自承担岁月的风雨。没有家庭,没有温暖,没有同情,这是他们的共同
境遇。
    萧十一郎总爱哼一首歌:
    暮春三月,羊欢草长,天寒地冻,问谁饲狼?
    人心怜羊,狼心独伦,天心难测,世情如霜。
    这首歌的意思是说,人们只知道可怜羊,同情羊,绝少会有人知道狼的痛苦寂寞;世人
只看到狼在吃羊时的残忍/却看不到它忍着孤独和饥饿在冰雪中流浪的情形。羊饿了该吃
草,狼饿了呢?难道就该饿死吗?
    这是强者的悲哀。萧十一郎也总爱把自己比作一条狼,在荒凉的山野问徘徊,无家可
归,守望着明天。
    他哼上面这首歌时,苍凉悲壮之中又带着几分寂寞忧愁,“心情也总是不太好”。“他
总是会想起许多不该想的事,他想起自己的身世,会想起他这一生中的遭遇…。”
    他这一生永远都是个“局外人”,永远都是孤独的,有时他觉得累得很,但却从不敢休
息。因为人生就像是条鞭子,永远不停地在后面鞭打他,要他往前面走,要他去找寻,但却
又从不肯告诉他能找到什么……
    因而,古龙笔下的男主角,总是落落寡合,怀着巨大的心灵伤痛,孤寂地生长,如同是
崖上的花朵,不胜优美,又不胜凄凉,他们的内心怀着那么强烈的情感,那么美好的向往与
爱。但世人总是抛他们以冷眼,总是以怀疑与猜忌乃至陷阱来扼杀他们。
    尽管不幸、苦难、歧视,然而,这些人物身上散发的却是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他们面
对诬陷,不辩一词,以巨大的毅力去忍耐去承担;面对艰难,不屈不挠,以巨大的勇气去征
服去战胜;面对强敌,更是以视死如归的姿态冷静而沉着地应付。所以,他们的武功虽然不
是排名第一;却常常能战胜高居榜首者。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勇气,是冲劲,当然还有智
慧。
    就如古龙曾说:“世上有很多人都像野兽一样,有种奇异的本能,似乎总能嗅出危险的
气息。虽然他们并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但危险来的时候,他们总能在前一刹那
间奇迹般地避过。
    这种人若是做官,必定是一代名臣、若是打仗,必定是常胜将军;若是投身江湖,就必
定是纵横天下,不可一世的英雄。”
    正是这种观察细微,见人所不能见的大智慧,加上生活的磨难造就的沉重感,使得古龙
的男主角风流而不轻桃,机智而不油滑,悲哀而不消沉。
    他们永远昂扬着一种生的意志。
    因为她是歌着,所以她要唱,唱给别人听。纵然她唱得总是那么悲伤,总是会让人流
泪,可是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悲伤的滋味又怎么会了解欢乐的真谛?又怎会对生命珍惜?
    歌女的歌,舞者的舞,剑客的剑,文人的笔,英雄的斗志,都是这样子的,只要是不死
就不能放弃。
    古龙描写他的英雄时,喜用“一定“这样的字眼。那种。“有所必为”与“有所不为”
的坚决神情跃然纸上,那种,“生有何欢?死有何惧”的坦荡胸怀更是英气逼人。
    这些人物常常会说:“我的命不值钱,而且早已不属于我自己。”
    他们也永远昂扬着生的大欢喜。
    《欢乐英雄》中说:“谁说英雄寂寞?我们的英雄是欢乐的。”
    古龙的英雄有意气风发的一面,有充分享受生活,享受生命的一面;他们珍惜活着的每
一天,珍惜相遇的每一种美,从一棵草到一位美女。他们纵酒狂歌,无拘无束,什么名数礼
仪,什么世俗规范,在他们眼里不值一钱,也丝毫不能成为他们的精神枷锁。他们要做一个
堂堂正正的人,能说能做,敢爱敢恨。
    不公的待遇,温情的缺乏,极易使人产生厌世的情绪,尤其会产生憎恨的情绪、无端地
恨每一个人,仿佛是每一个人的欢乐葬送了自己的欢乐,仿佛全世界的人都欠了自己的债;
然而,古龙的英雄不是这样的。恰恰因为他们曾经遭受过风霜冷雨,所以,他们更加呵护关
心别人。也恰恰因为他们曾经无端被怀疑被猜忌,所以,他们更加宽容、同情别人的所作所
为。
    那些热爱他们的女孩子们总是感叹:为什么在危险的时候,他们想到了任何人,却唯独
不想到自己。他们唯恐自己给别人带来伤害,唯恐自己的存在妨害别人,因而怀着赎罪的心
情,与别人交往……
    他们给予的时候,从没有想到要收回来。他们最看重的是道义与友情。
    《欢乐英雄》中的郭大路说:“我只知道金子一定有用完的时候,人也一定有死的时
候。但友情和道义却永远都存在的。”
    《流星·蝴蝶·剑》中的孙玉伯,敢于承担责任,坚持正义,乐于助人,也喜欢鲜花。
“他善良的时候可以在一个陌生的病孩子床边说上三天三夜的故事;但他发怒时,也可以在
三天中将祁连山的八大寨都夷为平地。”血管里流的是男儿的血,刚烈而又细腻。
    《情人箭》中的展梦白一诺千金,只要是自己承诺的事,哪怕刀山火海,也义无反顾地
前往。
    《名剑风流》中俞佩玉弄清了事情真相后,他并没有去报仇,他感到的只是对人世不
幸,真假颠倒的悲悯。
    《风云第一刀》中的叶开甚至暗中拦阻傅红雪为自己杀仇人,因为他学会了宽容。
    《碧血洗银枪》里马如龙与铁震天在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下相遇,却立即肝胆相照,各
自愿为对方去死,写得震人心魄。
    吃盐的人看着他,也看了很久,忽然长长叹息:“只可惜我们相见恨晚,我已身负重
伤,已无法再助你洗冤,否则我一定要交你这个朋友。”
    马如龙道:“现在你还是可以交我这个朋友,交朋友并不一定交能够相互利用的人。”
    吃盐的人猛然大笑。他的笑声嘶哑而短促,·已经笑不出了,却仍然豪气如云!他说:
“不管你是不是马如龙,不管你是谁,我也交了你这个朋友。”
    王坯沿有亭,春灾料峭。马如龙的心里却在发热,整个人都在发热。因为他交了一个朋
友,交了一个不明来历,不问后果,但却肝胆相照的朋友。
    一个人可以“不为什么”去交一个朋友,不计利害,不问后果,也没有目的,可是等他
交了这个朋友之后,他为这个朋友做的,已经不是“不为什么”了,而是为了一种说不出的
感情。为了一种有所必为,义无反顾的勇气和义气,为了一种对自己良知和良知的交代。为
了让自己夜半梦回时不会睡不着,为了要让自己活着时问心无,愧,死也死得无憾。
    英雄救美,是常见的故事模式,而古龙的故事,却常常美人救英雄。英雄烦恼时,有美
人开导他、劝慰他,英雄有难时,有美人帮助他、解救他。古龙描写的英雄,大抵英俊、高
大,沉默或者善于言说,不论哪种女孩子,一见就会爱上。楚留香是典型。小说中反复讲
到,女人,只要是真正的女人,见到他那种模佯,没有不爱的。
    当然,也有像萧十一郎这样,并不算英俊潇洒,“但是这双眼睛,这份笑意,却使他看
来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野性的吸引力。”难怪大家闺秀,已成人妇的沈璧君第一次见到他
时,首先就迷惑于他那双又大、又黑、又深、又亮的眼睛,而波澜起伏。
    总之,古龙的英雄具有男性的魅力,天然地散发出一种吸引女性的力量。
    这些英雄们的性格基本上是定型的,缺乏发展,缺乏冲突,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某种纯
粹的观念与理想。他们完全溶化其中,是此种信念理想的化身。也许他们并不真实,但读者
仍很容易被他们感染。如同我们读童话,读到白马王子、白雪公主们的故事,尽管知道现实
中并没有这样的人物,却仍然深深地感动。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人物表达了人类内心最美好
的期待与向往,是一种纯洁的愿望,是灵魂深处的诗。
    古龙笔下的男角,基本上都是不容于社会的人,或者说,是那些独来独往的大侠。但也
有例外,在《那一剑的风情》中,他写了一位为官府效命的捕快——杨铮。
    他为了揭发狄青麟的阴谋,以及破坏青龙会的组织,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和失去亲人的悲
痛。他活着的宗旨就是为正义而斗争。他说:“有些人活得很痛若,但有的更可怜,因为他
不知为什么目的活着。”最后,他凭着怒剑与狄青麟决一死战,谁也没有看见他是如何将怒
剑刺入狄的咽喉。然后,他又上征途,要去找青龙会头目。
    这一去可能是生也可能是死,但对于杨铮都已无关紧要,因为他曾经活过、爱过,他已
满足了。
    在《大人物》这部小说中,古龙写了杨凡这个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另一种深刻看法。
小说的情节以女孩子思思寻找“大人物刀为线索”讲她如何不满自己未婚夫杨凡的平庸,如
何出走寻觅自己梦想中的英雄。她历尽艰辛,屡遭大难,却总是有人在保护她。最后她才恍
然大悟,自己身边的人,即自己要逃避的人,正是真正的大人物和英雄。
    最平凡的人,就是最有力量的人。
    这部小说及杨凡这个人物在古龙的作品中是一个异数,古龙笔下人物惯常具备的那种孤
做,那种悲苦心境完全不见了,只有平实与冷静。从这个人物身上也许我们能窥测到古龙内
心的另一面。
    金庸写过像岳不群这样的“奸雄”其实是伪君子,不过,为数不算大多。相比之下,古
龙的作品中,与“英雄”相对比的,几乎全是这一类的“伪君子”。特别在后期,古龙几乎
将他的英雄全部写成是被世人误解为坏人的那种人,而把反面人物全部写成是社会上的体面
人物,是大家公认的“好人”。
    例如,连城璧与邱凤城算得上是典型。他们两个人出身名门,有头有脸,为人正派,温
儒谦让,几乎人人说好。
    然而,他们内心奸诈,为了自己的贪欲,巧设陷阱,陷害他人。而且,古龙构思巧妙之
极,象连城壁的阴谋,读者一直到最后几页才真正发现。
    这种人物的塑造,也许是古龙过于愤世嫉俗的偏激情绪所致。然而无论如何,它仍然包
含着一部分的生活真理。
    生活中的那些完人,那些言行谨慎的人,那些正儿八经的人,那些满嘴仁义道德之类的
人,那些始终微笑又仿佛热情助人的人,也许真的是正人君子,但也可能是男盗女娼之辈。
    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很容易被他们的表面所欺骗。
    相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