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北汉燕王 >

第186章

三国之北汉燕王-第186章

小说: 三国之北汉燕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动请缨,是**裸的争权啊,目的就是为了积攒人气,以便日后和自己争夺世子之位。身为长子,袁谭当然不想看到袁熙日益做大,于是嘴上说着漂亮的话,也要率军出征,其实,就是为了和袁熙分庭抗礼,甚至打压袁熙的嚣张气焰。
    袁谭的话,说的恰到好处,正符合袁绍好大喜功的口味,惹得袁绍哈哈笑道:“我袁家后继有人啊,子嗣各个英雄,可喜可贺!好,谭儿就随同韩猛将军,前去抵抗曹操。”
    在处理子嗣的问题上,袁绍采用了惯用的平衡手法,两个儿子一人去一个地方,互不干涉的抵抗外敌。与其说是平衡,还不如说袁绍好谋无断,如果是曹操,就一定不会这么做,在儿子们当中,普遍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但一定要分清主次,能力最出众的一个进行重点培养,才是正确的做法,显然,在这一点上,袁绍再次败给了曹操。
    袁绍的这两个决定,引起了审配的担忧。袁谭和袁熙这两个人的能力,说实话在伯仲之间,相差无几。可问题是,这两个公子关起门来,在袁绍的四个儿子中相比,是比较出色的,但若是打开门,和天下英雄相比,说句不好听的,和渣滓也没什么区别。拿这哥俩去和年岁相仿的敖烈一比,高低之别判若云泥,没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优劣来。用这两个二世祖去抵抗敖烈、曹操,和肉包子打狗也没什么区别。
    注意到了审配眼中的担忧,沮授明白了审配心中的想法。在沮授看来,这种担心是正确的,袁家兄弟俩根本就没真正踏上过战场,说白了不过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让这哥俩带兵,和送死是一个道理。审配因为屡战屡败的原因,已经失去了话语权,就差和鞠义一样,被袁绍发配出去了,因此,审配虽然有担忧,但却不敢说出来,可沮授不同,沮授现在依旧是袁绍眼前的红人,就算顶撞了袁绍,惹得他不高兴了,沮授自认袁绍也不会惩罚自己。
    于是,沮授再次开口说道:“主公,敖烈、曹操均是足智多谋之辈,麾下猛将良臣无数,二位公子阅历尚浅,以某看,还是跟随在主公的大军中比较妥当。”
    然而袁绍的反应,却出乎了沮授的预料。对于一向护犊子的袁绍来说,宠溺子嗣是出了名的,最听不得有谁说自己的儿子不行。袁绍阴沉着脸,声音中带着无尽的冰冷:“你是在质疑谭儿、熙儿的能力吗?还是在质疑本将袁家血脉的能力?简直荒谬!来人,把沮授拖下去斩了,以儆效尤!”
    审配一惊,再也顾不得明哲保身了,急忙站出来劝慰道:“主公,临阵斩将殊为不妥,还望主公收回成命!”在审配的带领下,数十位文武将官都站出来为沮授求情,在他们的苦苦哀求之下,袁绍这才收回了成命,改为责打沮授五十军棍,压入大牢。
    处理完沮授的事情之后,袁绍立刻调兵遣将,让高览、袁熙率军三万北上河间,抵抗敖烈;而让韩猛、袁谭同样率军三万,南下官渡,抵抗曹操。
    直到两部袁军先锋出发三天之后,袁绍才把主力大军整备妥当,然后沐浴熏香,祭告天地,把部下陈琳写的檄文激情洋溢的朗读了一遍,这才率军出征。出征的队伍分作两部分,南下的一部分由审配统领,辅以数十位文武官员,人马在十五万之数;而北上的一部分,则是袁绍亲自统领的,麾下大部的文武官员一同随行,率领大军三十万,浩浩荡荡的杀向河间。准备和敖烈决一死战。
    袁绍就是这么复杂不可捉摸的一个人,昏庸的时候气的人要吐血,可一旦圣明起来,又会让他的对手感到可怕。在分兵主次的大问题上,袁绍就显得很是圣明,他清楚地知道敖烈的威胁远比曹操要大,所以把主力都投入了北方战场上来了。在袁绍看来,只要自己能短期内击溃敖烈,就会让南边的曹操不战自退。用兵法来解释,袁绍这次使用的,是围魏救赵之计。(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七章 浑水摸鱼
    “南边投兵十八万,北部投兵三十三万,共计五十一万大军,看来袁绍这次是下血本了,力求一战而定啊。”刘备坐在新野县城府衙的大堂上,看着眼前的战报,大有深意的揣摩着。
    坐在刘备身边的庞统,面带微笑的看着刘备,浅笑着说道:“主公,咱们的机会来了。”刘备笑道:“浑水才好摸鱼啊,现在的水还不够浑,军师可有什么良策,让这潭水变的更浑一些吗?”
    庞统的眼珠略微一转,随即胸有成竹的说道:“主公放心,统已经安排好了,这次的机会千载难逢,兖州、豫州、荆州,至少将有一个州是主公的。只是不知道主公希望拿下哪个州来做根基呢?”
    刘备脸上带着惊喜,有些激动地说道:“军师此话当真?果真能拿下这三个州中的一个么?”庞统笑道:“主公放心就是,请先回答统的问题,统好安排下一步的行动。”
    刘备摊开双手,故作为难的说道:“按理说,理应取荆州为根基,荆州有大江之险,三江之固,是安身立命的好地方,可是荆州却是景升兄的基业,备与景升兄又是同族兄弟,若取了荆州,恐怕会惹天下人嗤笑啊。”
    庞统笑呵呵的说道:“只要主公想要荆州,统自然有办法化解那些流言蜚语。”
    刘备心中一喜,连忙站起身来向着庞统弯腰行礼:“若果真如此,备必定永感军师今日之功。”
    庞统笑着摆了摆手。随即和刘备一起升帐点将,把自己事先的谋划逐条安排了下去。在庞统的计划中,他要使出声东击西的策略,先是让关羽统率五千骑兵,星夜赶往兖、豫二州和荆州交界处,一路上多树旗帜以作疑兵,做出佯攻曹操后方的姿态,并且叮嘱关羽,虽然是佯攻,但必需要见血。一定要漂漂亮亮的打几场胜仗。多杀一些夏侯渊的部属,让所有的荆州人都认为,刘备的主力军已经赶赴了前线战场,减轻他们对刘备的提防。
    在派出关羽之后。庞统吩咐孙乾、简雍到荆州各郡散布谣言。就说刘表已经不久于人世。希望立次子刘琮为世子,在刘表死后统领荆州。废长立幼自古便是取乱之道,庞统相信在这条谣言的挑拨下。许多正直的荆州人士都会站出来反对刘琮被立为世子,荆州内乱一起,刘备的机会也就来了。为了保护刘备长久以来积攒下的名声,庞统打算借着荆州内乱之际,让刘备拥护刘表的长子刘琦,趁机把荆州大权握到自己的手里,让刘琦当一个表面上的傀儡。
    同时,庞统让糜竺秘密赶往江夏,会见驻扎在那里的刘琦和刘磐,以铲除蔡氏宗族为理由,劝说刘琦、刘磐和刘备兵合一处从两个方向向襄阳用兵,借机清除掉根深蒂固的蔡氏家族。
    另外,刘封、陈到各引一军秘密潜伏在新野城外,等候庞统的命令,这两支军队,进可攻,退可守,是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庞统没有让猛将张飞带兵,而是让刘备的义子刘封带领其中的一支兵马。刘封虽然不及张飞勇猛,但是在执行命令的时候和集团作战方面,却要比张飞冷静很多。
    至于张飞,庞统则是对他有着另外的安排。在刘备身边,最出名的就是关羽、张飞二人,这两人如无特殊情况,是不会离开刘备身边的,现在关羽奉命北上,张飞就一定会留在刘备身边,起到保护刘备的作用,如果在新野城中的那些荆州细作,看不到张飞急吼吼的身影,难免会引起他们的疑心,所以张飞在保护刘备的同时,还能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另外,张飞手中的三千骑兵,也是庞统此次布置的杀手锏,这支骑兵的骨架是燕赵骑兵,也就是以前敖烈的部下,训练程度相当精锐,庞统准备在最关键的时刻,用最出其不意的方式,派出这支骑兵直捣黄龙,一战而解决所有的问题。
    安排妥当之后,刘备麾下的众人纷纷领命而去,刘备有些担忧的看着庞统,低声问道:“军师,景升兄身体健朗,一旦刘琦和刘磐在接到景升兄归天的消息后,率兵来到襄阳,却看到景升兄安然无恙,那咱们该如何自处?”
    庞统笑道:“主公放心,蔡氏是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的,他们一定会以谋逆为借口,大举讨伐刘琦和刘磐,届时,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无论是刘琦战死,还是刘琮被杀,刘表的心中都不会好受,精神上出现恍惚都是轻的,到时候主公略施手段,想要全据荆州又有何难?”敢情,和刘琦结为同盟也是假的,这是一条连环计,刘琦和刘琮这兄弟俩,都是庞统抛出的诱饵罢了。
    “妙!妙不可言啊!军师真乃神人也,有神鬼莫测之智谋啊!”刘备直到此刻才恍然大悟,不由得向庞统伸出了一根大拇指。经过这么多年的颠沛流离,每到一处都是寄人篱下,这样的日子,刘备早就过够了,对地盘的渴望,让刘备有些歇斯底里起来,庞统这条连环计,把刘表的两个儿子都拿来做诱饵,一向标榜仁义道德的刘备也顾不上反对了,只要能拿到荆州做根基,其他的,刘备都已经不在乎了。
    回到北方。河间城外,高览和袁熙已经安顿好了营寨,并肩站在一起,看着十几里之外的河间城。在河间城的城墙上,摆放着十个巨大的物件,外表用红布覆盖,根本看不出是什么东西,不过城墙上插着的旗帜,两人倒是看了个清清楚楚。
    城墙上一共插着两面大旗,左边的大旗上书写着:汉冠军侯、骠骑大将军、领北方大都督敖;右边的大旗上写着:汉冠军将军赵。这两面旗帜,就像是两把锋利的匕首,给高览和袁熙的心头,带来阵阵刺痛。因为这两面大旗代表着,河间郡,已经是敖烈的地盘了,敖烈的触手,已经正式伸入到冀州境内来了!
    袁熙的眼中射出一阵怨毒的目光,阴冷的盯着城墙上的两面大旗,语气中充满了怨恨:“高将军,传令攻城!趁着敖烈大军还没有赶来的时候,咱们一定要夺回河间!”和敖烈之间的私仇只是袁熙仇恨中的一半,另一半,袁熙可不想未来属于自己的冀州,落到敖烈的手里去。在袁熙看来,四个兄弟中,只有自己才最有能力接掌冀州,因此,他把冀州视作是自己未来的基业,自然容不下敖烈的霸占了。
    高览心中也是怒气升腾,不过高览毕竟是河北四庭柱之一的人物,而且是河北四庭柱中,唯一一个还在袁绍麾下效力的人了,另外的颜良、文丑、张郃三人,已经各自投靠了敖烈和曹操了。身为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览应有的冷静还是有的,连忙劝慰道:“二公子,河间城的守军没能逃出一人,我军没有足够的情报,现在我们摸不清幽州军的战斗力和人员配置,贸然攻城,恐怕不妥?”
    袁熙不屑的向城墙上撇了撇嘴,轻蔑的说道:“你没看到城墙上就插着两只大旗么?这说明敖烈的主力军还没有到来,城内只有赵云一个人驻守,赵云就算再勇猛,挡得住我军的三万先锋军吗?不要犹豫了,立刻下令,在拖延几日,等敖烈的大军来了,我们就没有机会了。”
    在汉代,行军打仗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参战武将的的姓氏来树旗的,也就说,军中有多少武将,就要相应树起多少面大旗,并且在每一面大旗上,表绣武将的官职和姓氏,以彰显各个武将的功勋。现在的河间城上,只有敖烈和赵云的两面大旗,足以说明敖烈的大军还没有到来,城中驻守的,只有赵云一人而已。至于敖烈的大旗,只不过是作为主旗,被赵云象征性的安插在城头罢了。
    在袁熙的连番劝说下,高览也不再犹豫,立刻下达了准备攻城的命令。在高览看来,能利用幽州军主力到来前的空隙,把河间重新夺回到手里,不失为一步好棋,既能表现出自己带兵的能力,还能让袁军在以后的战斗中,牢牢地掌握主动权。要知道,据城而守和强行攻城,所需要的兵员和战后的战损,那可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一炷香的时间之后,三万袁军先锋已经集结完毕,高览和袁熙身披铠甲,手握长枪,策马立在战阵的最前方,在他们身后,是一万名衣甲鲜亮的骑兵,两侧分别由一万名长枪手和刀斧手混编而成的步卒军阵。
    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袁熙直接抢过了高览的指挥权,扬起长枪向河间城一指,大吼道:“攻城!”
    袁军战阵在袁熙的喝令下,开始转动起来,两翼的步军迈动脚步,排成四个方阵,向着河间城挺进。最前方的方阵,是高举大盾的刀斧手,在大盾的掩护下,数千名袁军抬着云梯、冲城锤等攻坚利器快速的奔跑着;第二梯队是由五千名纯粹的刀斧手组成的,等第一梯队的人把云梯架设到城墙上之后,他们就会奋不顾身的冲上云梯,向城头攀登;第三梯队是五千名长枪手,他们的任务是跟随在第二梯队身后,负责保护云梯不受幽州军的损坏,在必要时,他们也会加入到攀登的行列中去;最后一个方阵,是五千名弓弩手,他们滞留在后面,负责向城头上散射,压制幽州军的火力,给前面的队友们创造机会。(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八章 斩杀袁熙
    站在城头上的赵云冷冷的看着袁军的动作,一言不发的举起了右手,随后重重落下。早已守候在红衣弩炮身边的数百名弩炮手立刻掀开红布,把充满力量感的红衣弩炮露了出来。在短暂的调整之后,弩炮手们拉动了红衣弩炮的炮梢,五十根劲弩呼啸而出,带起阵阵呼啸,闪电般向着袁军的最后一支梯队射去。
    一般的弓弩,射程只有数十步,即便是臂力超强的人,也只能勉强把弩箭射到百步左右,只有那些一流的武将,才能精准的对一百五十步之外的敌人,进行射杀。因此,在袁军的队列中,排在最后的弓箭手方阵还远远没进入自己的射程,也根本没想到城墙上的幽州军能够对自己的方阵形成有效射击,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当五十根劲弩穿破空间,转瞬之间跨越数百步的距离,来到自己方阵的头顶上,他们才意识到事情的不妙。
    不要说袁军弓弩手身上单薄的皮甲了,就是那些冲在第一梯队刀斧手身上的铁甲,也根本挡不住红衣弩炮的刺穿!死亡,开始在袁军弓弩手队列中出现,让高览和袁熙瞠目结舌的是,区区五十根劲弩,对部下弓弩手,竟然造成了数百人的杀伤!
    强劲的劲弩破空而来,在经过数百步的距离之后,依然保存着巨大的杀伤力。标枪型的劲弩,往往能接连洞穿十几名衣甲单薄的袁军弓箭手;即使是那些长剑大小的劲弩,也能刺穿至少五名袁军的身体!在大量的血珠溅射到半空。然后散成血花飘落的同时,袁军弓箭手们发出一声声惨叫,甚至很多人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就已经被洞穿了心脏或是咽喉,再也发不出任何的声音来了。更有大量的弓弩手,在没有受到劲弩射击的情况下,目睹着身边的战友接连被洞穿,忍不住发出一声声心悸的呼救,抱着头蹲在原地,只顾放声呼救。再也不肯向前迈进一步了。
    红衣弩炮的威力。在这一轮齐射中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它最大的威力不是杀伤敌人,而是震慑敌人的心胆!让敌人在劲弩的呼啸之下,丧失战斗下去的勇气!当五十根劲弩全部停止了运动。袁军阵中。数百名或死或伤的弓弩手。已经失去了战斗的能力,他们当中一些侥幸没有被洞穿要害的人,发出微弱的呻吟。痛苦地在地上挣扎着,随着他们的挣扎,碗口大小的伤口处,迸射出了更多的鲜血,即便是能及时得到医治,恐怕也保不住性命了。
    而那些抱头蹲在地上的弓弩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