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王朝1449 >

第1章

大明王朝1449-第1章

小说: 大明王朝144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两代帝王的阴谋与情仇:大明王朝1449 作者:王彪 赵锐勇       
   本书主要描写1449年前后,民族英雄于谦目睹朝中官僚腐败、宦官专权穷奢极欲、社会浮靡败坏、民间冤狱成灾,穷富高度两极分化,百姓人心思变。于谦,是一个清正廉明、两袖清风、爱民惩恶的于青天,更是一位铁骨铮铮、一身正气、独木撑天、力挽狂澜的“救时宰相”。这部长篇就是试图将于谦一生“刚正清廉”和“再造大明”的两大人生最高境界以及大明王朝由于腐败奢靡而逐渐由盛及衰的历史深刻地展示出来。   
长征出版社 出版             
  《大明王朝1449》第一部分   
  人物表   
  (年龄以出场时为准) 
  于 谦:五十岁,兵部侍郎兼河南、山西巡抚。后为兵部尚书,封少保。 
  朱祁镇:英宗皇帝,二十岁。 
  朱祁钰:英宗之异母弟,十九岁,封郕王。土木之变后立为景帝。 
  孙太后:英宗之母,五十岁左右。 
  女 贞:桃源王之女,二十岁。 
  兰 心:于谦之妻,四十余岁。 
  王 振:司礼太监,曾为英宗之师,最得英宗宠信,五十余岁,后死于土木之变。 
  石 亨:五十岁,于谦结义兄弟,紫荆关总兵,后为京城总兵官,封武清侯。英 
  宗复位后封忠国公。 
  徐 珵:翰林侍讲,四十余岁。后改名徐有贞,英宗复位后任兵部尚书,封武功 
  伯。 
  邝 野:兵部尚书,六十余岁。土木堡之战时战死。 
  王 直:吏部尚书,六十余岁。 
  胡 滢:礼部尚书,八十余岁。 
  陈 循:户部尚书,五十余岁。 
  桃源王:流民首领,六十余岁。 
  马 顺:锦衣卫指挥,王振死党。 
  喜 宁:太监,王振亲信,土木堡之变后投靠瓦剌。 
  曹吉祥:太监,四十余岁,土木堡之变后得景帝宠信,后拥立英宗复位有功,升为司礼太监。 
  也 先:瓦剌太师,称“太师淮王”,三十余岁。后自立为可汗,被部下杀害。 
  孛 罗:也先弟弟,瓦剌军将领。 
  石 彪:石亨之侄,二十余岁。 
  钱皇后:英宗之皇后,二十岁。 
  汪皇后:景帝之皇后,十八九岁。 
  于 冕:于谦之子,二十余岁,后为桃源县知县。 
  于 康:于谦家人,六十余岁。 
  王 山:王振之兄,五十余岁。 
  孙万山:孙太后之弟,四十余岁。 
  王 文:吏部尚书,四十余岁。 
  袁 彬:校尉,后为锦衣卫指挥,三十余岁。 
  兴 安:太后宫中太监,五十余岁。 
  樊 忠:护卫将军,四十余岁。 
  范 广:御林军将领,三十余岁。 
  万春红:原为宫女,二十余岁,土木之变后沦为妓女。 
  另有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御史彭坚、将领李威、陈镒、孙镗、宋城等。   
  一 盛世忧患(1)   
  黑屏字幕: 
  十四世纪中叶,元朝的腐朽统治在农民起义中土崩瓦解。公元1368年,朱元璋统一中国,建立明朝。历经数代长达八十余年的励精图治,至明英宗皇帝登基期间,大明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1、明皇宫 
  初秋时节。初升的晨光下,气势磅礴的大明皇宫被涂上一层华丽的金色,气象庄严中闪烁着神秘的光彩。 
  红地毯从午门越过金水河上的白玉桥,一直伸展向宫苑深处,显得华丽肃穆。 
  一支仪仗从午门出发,沿着庞大皇宫的中轴线,向宫苑深处逶迤而来。 
  仪仗中间,是两辆巨大的銮舆,气势不凡地凌驾于队伍之上,显示着至高无上的威严。 
  红地毯伸展的前方,一座座沉重的宫门在无声地打开。 
  所经之处,御林军肃然耸立,如同逶迤不绝的城墙。 
  銮舆依次穿越一座座打开的宫门,寂静中显露的凛凛威风突然被放大了――那是一种君临天下的气势,在一步步向皇宫的中心逼近…… 
  最后一扇宫门打开,外面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宽阔的广场。 
  侍立在道路一侧的号手举起长号,数十支长号发出浑厚而高远的鸣响:呜――呜―― 
  号声在皇宫上空回荡。 
  朝霞似锦。 
  2、奉天殿前 
  长号的余音袅袅散去。 
  一大群文武大臣正在仰头观望,他们显然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嘴巴张得老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望向天空。 
  正在这时,他们的身后响起了一声并不响亮,但极为威严的咳嗽。 
  文武大臣一个愣怔,脸色倏忽大变,随即异常惊惧而恭敬地齐刷刷跪了下来。 
  哗啦一声过后,跪伏的文武大臣跟前,赫然站立着的是那个咳嗽之人――正是权倾一时的司礼太监王振! 
  王振目光如隼,睥睨着跪倒在地的文武大臣,好一会,脸上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 
  文武大臣鸦雀无声,没有一人敢抬头仰视。 
  王振端了端脸,然后是一声尖细的吆喝:皇上驾到! 
  两辆銮舆已缓缓地停下了,从銮舆中分别走出年轻的英宗皇帝和他的母亲孙太后。 
  英宗意气风发,嘴角含着一丝矜持的笑意。一下銮舆,他的目光便被吸引住了,他也抬起头来,向天空仰视――那正是刚落成的皇宫中至高无上的奉天殿。 
  由巨幅黄绫半遮半掩着的奉天殿赫然在目。霞光映照黄绫,使整座半掩着的奉天殿通体闪烁出耀眼的金光,有一种夺人心魄的美。 
  大风把一条条黄绫悬托飞舞起来,如金色的波涛在翻卷,猎猎作响。 
  英宗蓦地挺直了身子,连呼吸都停止了,他目光炯炯地盯着这座尚未完全显露真容的宫殿,仿佛在注视…位神秘而美不可言的绝色女子。这是他的杰作,他得意地笑了,这笑容里,似乎还留着童年的那份纯真,而更多的,则是年轻的一国之君的傲慢与自负。 
  孙太后神态端庄,但此时也不由露出了笑意。 
  满朝文武跪在台阶下的广场上,黑压压一片,寂然无声。 
  在奉天殿左右,分列着一排描画着盘龙飞凤的挡板,挡板前是几百盆盛开的鲜花。 
  王振威风凛凛地走到英宗身边,俯瞰着台阶下的文武大臣,大声宣布:遵万岁爷圣旨,重建奉天、华盖、谨身、乾清、坤宁三殿两宫,费时三年,均于今日落成。请万岁爷、皇太后为新殿开殿! 
  侍女送上两个熊熊燃烧的火把。英宗和孙太后举着火把,分别将两座盘龙飞凤雕塑上的一个机关点着,只见两条导火索滋滋燃烧着,如金龙舞动。 
  轰――轰――轰―― 
  随着十二响震天动地的炮声,挡在火炮前长长的盘龙飞凤挡板像花瓣一样往前散落开来,一长溜十二门黑色的铁铸火炮赫然在目,炮筒上披挂着大红花,昂首指向天穹,炮口还缭绕着蓝色的硝烟。 
  炮身上铸刻着的“神机火炮,大明正统御制”几个字分外醒目。 
  几乎是炮声响过的同时,披挂于奉天殿周围的巨幅黄绫突然从天而降,如纷纷飘飞的巨大的金黄色蝴蝶,翩翩起舞,飞落地面。与此同时,奉天殿高耸巍峨的雄姿从散落开来的黄绫背后露出了撼人心魄的真面目,雕梁画栋,飞檐琉璃,宏大而精美,“奉天殿”三个镏金大字闪闪发亮,金黄色的朝阳中,闪耀着金碧辉煌的光晕。整座建筑恍若天上仙宫。 
  文武百官全被这壮观的场面所惊呆,齐仰着头,嘴巴大张:呵…… 
  英宗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忘情的喝彩:真乃天上宫阙也! 
  所有的声音立刻都静止了,充斥在天地之间的,惟有奉天殿晨光中如梦如幻,又真切可见的华美雄姿…… 
  又是王振一声尖细的嗓音:请万岁爷、皇太后入殿! 
  英宗与孙太后喜气洋洋入殿,文武大臣排成两列,跟随其后。 
  奉天殿门边,赫然立着一块御牌,上书几个大字:内官干预政事者,斩! 
  这正是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所立,用来警示宦官的。 
  王振跟着英宗入殿,目光落到御牌上,脸色顿时一变,既有厌恶,也有一丝惊惧。 
  但他马上若无其事地昂首而入。   
  一 盛世忧患(2)   
  3、奉天殿 
  大殿内又是一番金碧辉煌的景象。九龙銮屏前那张硕大的龙椅映着霞光,熠熠生辉。 
  英宗迎着这张高高在上的龙椅,健步而上。 
  英宗端坐龙椅,孙太后坐在垂帘内,文武大臣分列于殿下。 
  英宗兴致勃勃地俯视着众大臣:我朝自南京迁都北京,积几十年之功营造紫禁城,不想奉天诸殿为雷电所击,毁于一旦,如今三殿两宫重建落成,我大明皇宫更具气象,实为一大喜事。 
  户部尚书王佐出列启奏:启禀皇上,我朝喜事又何止三殿两宫重建落成,自皇上登基以来,我大明国富民强,四海清平,百姓安居乐业。又逢上天护佑,连年风调雨顺。如今是家家仓廪丰裕、衣食无虞。然而谁料乐极生忧,户部天天接全国各地急报,连年丰收,各州县官仓已是粮满为患。 
  英宗:既然官府粮仓堆放不下,那就藏富于民吧。 
  王佐:据户部查算,我大明朝野这些年积存之粮,就是全国百姓三年不种地也吃用不完。至于蚕丝桑麻、绫罗绸缎、牛羊六畜等等,更是供过于求。 
  英宗惊喜地:千古奇事,真乃千古奇事! 
  翰林侍讲徐珵:微臣启奏。皇上,王大人所言极是。古人云:百闻不如一见。微臣前些日子出京办事,路上所见,均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百姓们亲口告诉微臣,人人丰衣足食,家家都有余钱。依微臣之见,当今天下,比起先朝的太平盛世,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众大臣均喜气洋洋地点头附和:是,是。 
  礼部尚书胡滢:启禀皇上,我朝国力强盛,声名远播,四夷咸服,今日殿外正候着二十余位各国使节,请求觐见皇上,要向我朝进贡纳岁,称臣献礼呢! 
  英宗喜不自禁地:好啊,快宣他们上殿,朕倒要看看,都有些什么稀罕的贡礼,列位爱卿,你们也开开眼界。 
  王振:万岁爷有旨,宣各国使节进殿朝贺! 
  身穿五花八门民族服装的各国使节手捧礼盒礼单,排着队鱼贯而入。 
  他们神态谦恭,仰视着华美无比的大殿和大殿上神采飞扬的英宗,满脸钦羡和期待。 
  太监曹吉祥高声宣读贡单:苏禄国王进贡金奔马一座、锡兰国王进贡犀牛酒樽六只、苏门答腊国王进贡珊瑚二架、南洋群岛忽漠斯国王进贡夜明珠两颗、高丽国王献上千年人参王一对…… 
  这些奇珍异宝都经王振之手,交到英宗跟前。 
  英宗淡淡地扫了几眼,微微点头:唔,甚好,甚好…… 
  各国使节献上贡礼后,便退到一边。 
  排在最后面的是瓦剌使节孛罗,威武挺拔,目含精光,谦恭中露出一丝傲倨,一上来就显得与众不同。 
  他故意慢吞吞地扫视了一眼英宗。 
  王振感觉到了孛罗桀骜不驯的目光,不由皱起了眉头,一脸阴沉。 
  英宗和众大臣也都感觉到了。 
  王振把脸一端,尖细的嗓音里有着盛气凌人的傲慢:来的可是瓦剌使节?还不快快跪下。 
  孛罗一见王振,神色马上变得谦恭起来。 
  王振又忙向他使了个眼色,孛罗单膝跪下,向英宗呈上一把宝刀:瓦刺使节孛罗,受太师也先之命,特向陛下敬献蒙古七星传世宝刀一把。 
  英宗听说是宝刀,来了兴趣:来,朕瞧瞧。 
  王振双手捧上宝刀:万岁爷请。 
  英宗接过宝刀,抽刀出鞘,寒光闪耀,爱不释手地:好一把蒙古七星传世宝刀!朕谢过也先太师了。 
  孛罗不亢不卑地:回陛下,我朝深受鞑靼部落骚扰之苦,全仗大明庇护,方保无虞,也先太师对陛下感激不尽,这……不过是聊表一点心意而已。 
  英宗喜滋滋地:唔,这位也先太师,倒知道朕喜爱宝刀啊! 
  王振献媚地:万岁爷年轻英武,文治武功,四海之内谁人不知?奴才猜测,也先太师之意,不外乎宝刀配明主,乃是各得其所呵! 
  英宗有些飘飘然地:王先生说得在理。这位也先太师,倒是颇懂朕的心意,啊? 
  孛罗却又朗声地:陛下,我朝太师敬献宝刀,乃是恳请陛下恩准大明与瓦剌和亲。 
  英宗一惊:和亲? 
  孛罗:陛下曾有言在先,将大明公主嫁与太师,永修两国之好。 
  英宗脸上有了愠色:这个嘛…… 
  王振见状,赶忙打圆场:和亲一事,改日再议,孛罗,你先回去禀报也先太师…… 
  不料,王振话还没说完,孛罗已气呼呼站起来,也不施礼,哼了一声,转身拂袖而去。 
  孛罗的无礼让众大臣和各国使节都目瞪口呆。 
  英宗倒很大度,挥挥手,若无其事地:好了,都收下这些贡礼吧。 
  王振:是,万岁爷。 
  英宗对着各国使节:回去以后禀报你们的国王,今后有何事有求于我朝,我朝定鼎力相助。 
  各国使节齐向英宗行礼:谢陛下! 
  英宗的目光扫向众大臣,似乎是在发布他的外交宣言:如此方显我大国神威和风度,啊? 
  众大臣:皇上圣明! 
  各国使节退出殿去。孙太后在帘内见到如此景象,也喜形于色。 
  王振:万岁爷,奴才还有一喜相报,中秋佳节又快到了。   
  一 盛世忧患(3)   
  英宗满脸欢喜:哦,王先生说的莫非是…… 
  王振不等英宗说完,已大声宣布:中秋佳节,乃是当年万岁爷登基之时,岂非又是大喜? 
  英宗感叹地:没错没错,还是王先生替朕记着。 
  王振:万岁爷登基以来,朝中贤臣齐集,王道荡荡,政纲齐举。民间丰衣足食,海外四夷称臣,八方咸来朝贡。照奴才看来,就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也比不过我朝今日的气象啊! 
  英宗故作矜持地:王先生此言过也,此言过也。 
  “万岁爷,奴才决非溢美之辞!”王振继续巴结,忽然又转向群臣:各位,万岁爷迄今还是青春年华,就已打下一代帝业,若再假以时日,我大明王朝将是何等举世无双的盛世强国!试问:自三皇五帝以来,哪朝哪代可与我朝的兴盛相提并论? 
  众大臣连连附和:到底是王先生,把臣等心里想说的话,全说出来了。 
  英宗终于踌躇满志、喜不自禁地笑出来:哦,那也是全仗太后听政,还有王先生和列位爱卿倾力相助,才有今日这番景象。 
  王振:奴才筹划,借八月中秋喜庆佳节,庆贺奉天等三殿两宫重建落成,下旨昭告天下,朝野共贺,万民同乐。同时宣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在奉天殿前,举行盛大庆典。 
  英宗大喜:难得先生想得如此周全,盛世庆典,当今倒恰逢其时。 
  王振:万岁爷,奴才还有两件事奏请。 
  英宗:先生只管说来,朕依你便是。 
  王振:我大明盛世,有赖各级官吏尽心操劳,奴才建议,凡七品以上朝廷命官一应增加俸禄,此为一。第二嘛,既然边关太平无事,与各友好邻邦的通商边卡,可不予查验,任其自由往来,以示我大国风范。 
  孙太后在帘子内闻听此言,不由微微一怔。 
  英宗:好,朕再加上一条,大赦天下,以示皇恩浩荡。先生你看如何? 
  王振:万岁爷真乃当世名君,我大明百姓有福了。 
  英宗:那就拟旨吧。 
  众大臣当中,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