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冠盖满京华 by 府天 >

第237章

冠盖满京华 by 府天-第237章

小说: 冠盖满京华 by 府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澜带上柳姑姑和长镝红缨,随着这红衣丫头出了侧门。顺着青石路一路过去,就只撞见了两三个仆妇,而她们的反应几乎都是一色低头垂手,竟是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面对这一幕,联想到那边应付乏力的粱太太,陈澜冷不丁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跟的是你家太太?”
    “奴婢叫虹霓。”红衣丫头侧了侧身子,这才继续往前走,“奴婢原是跟着大小姐的。大小姐此次上京是要进宫,只能带一个婢女,就把奴婢留下了伺候太太。”
    是未来荆王妃粱氏的丫头?
    陈澜暗自纳罕,随即便再也没有多问。眼看来到东边一处小跨院的时候,她就只见虹霓疾步跑过去,须臾那门口的小厮就钻进其中不见了,不消一会儿,里间就有了动静,竟是一前一后两个人迎将了出来。前头那人头戴四角方巾,身穿紫huā细布袍,看着颇为扑素。而后头的那个矮前头一人半个头,两鬓斑白,少说也有五六十,然而,那寻寻常常的一件苏州青布直裰,却是一丝褶皱也无,显得异常挺括,再加上那和煦的笑容,整个人看上去竟都显得年轻了起来。

    第三百六十四章 国之将来,子息之望“海宁县主。 ~”
    走在前头的正是粱府主人粱。此时他走上前,自然从容地拱手行过礼,随即便爽朗地笑道:“刚刚毕兄就对我说过,县主一听这曲古琴必定会来,我还说他自吹自擂,结果真是被他料了!想来也是他东躲西藏,让县主一阵好找,又不让我派人上偶园送信,我也拿他没办法。”
    “你以为老夫愿意躲到你这儿来?你那一手臭棋,让你三个子都难下,这三天你以为我过得很有乐子么?”毕先生似笑非笑地横了粱一眼,这才冲着陈澜领道,“我早就接到了京城的信,知道县主要来,只变故乍起,于是遣散家仆之后,就设法婉转躲到了粱家来。之所以在小桃源那边没留下任何信息,今日又故弄玄虚,确实是我的不是。”
    此时此刻,陈澜只觉得粱这位粱家主人和粱老太太起头对她的形容完全不同,非但没有什么官场乏力的木讷书呆子气,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豁达。至于同样六十开外的毕先生,单看外表仿佛是一个极其注重细节的人,可此时此刻说话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犀利。
    “我也是闻听古琴之声灵机一动,但没想到竟真的是毕先生。”陈澜想起数日前大明寺近乎相同的一招,面上就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只因在大明寺那一回,骏儿对我说,是爷爷让他每日午时之前在平山堂之后弹奏古琴,所以如今我一听到乐声就难免生出他念。只不过,同样一招用两遍,毕先生您还真是别出心裁。”
    “哈,没错没错,确实别出心裁!毕兄,想不到你也有这一天!”
    粱哈哈大笑,随即看着一旁低头一动不动恍若未闻的虹霓说道:,“我和毕先生陪海宁县主入内说话,你在外头看守”无论是谁都不许进来,纵使老太太和太太也是一样。“”是,老爷放心。“
    陈澜见毕先生只是微微一笑,仿佛并不以自己的反击为忤,她自是也就按住了话头,只在粱吩咐虹霓时忍不住瞥过去了一眼,这才随着粱和毕先生进了院门。而落在最后头的长镝红缨则是在跨过院门之后就站着不动了,唯独柳姑姑冲两人使了个眼色之后匆匆跟上。
    “听县主刚刚这么说,想来是见着我家孙儿了?”
    屋子里,得到了陈澜的肯定答复“毕先生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年纪虽小,却是有些主见的人,若是什么都不吩咐,只怕他一个人在那儿呆不住,所以我只好嘱咐他此事,让他能捱过最初几日“倒不是真的指望他能遇见县主你这贵人。其实,要不是尊夫杨大人以雷霆万钧之势掌了江都卫,昨日开始,江都卫入城戒严”扬州地面不复从前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乱象:要不是扬州城上至世家名门,下至商贾地头蛇,都在寻我这么个大活人,没人敢贸然行事;哪怕是在粱家,我也未必会出来见县主你,否则兴许带累了粱老弟。“”毕先生,您的意思是……“
    陈澜并不知道杨进周转眼间就已经拿住了江都卫“这满城戒严就是他的手笔,此时正惊诧间听到下半截,终于是有些糊涂了起来,不禁皱着眉头问了一句。见粱笑着站起身,拱了拱手竟是转身出屋去了”她那捏着那钧窑盖碗盖子的手不知不觉停在了那里。下一刻,毕先生就也离座而起,却是背着手走到窗边,老半晌才突然叹了一口气。
    “县主应当听说过,当年安国长公主曾经和驸马在宁波府呆了很长时间,ua费了很大力气方才整饬了市舶司。”
    “这个我听娘说过。”
    “太祖年间”驱鞑虏于漠北,建帝都于昔日元大都,旋即边境频频击敌,开海贸于沿海各市舶司,建水军船队于福建广东浙江“造工坊于江南。那个时代,真的是如今君臣武难以想象的年代。而现在,除了火炮火钝这样的兵器,最好的玻璃反而是从海外运来,民间几乎忘了,早年我们的船队曾经将一面面玻璃镜子卖到西洋东洋,换回大笔银钱……只是,工坊没有了,水军船队没有了,但并不是我们大楚没有,其他地方就都没有!”
    此时此刻,陈澜终于货真价实倒吸一口凉气,本能地出口问道:“先生您是说,那些工坊,那些船—……,并不是完全被毁弃或者废弃,而是……而是去了海外?”
    “是去了海外,所以说,那些打着什么俄罗斯乃至南洋西洋东洋之类名头的东西,许多都是当年旧裔造出来的,大多数经由江南卖到了天下的豪富显贵之家,然后大把的本国货物装了回去。甚至在十年前,从外头运来的棉布,因价钱便宜,一度曾经挤得大名鼎鼎的松江布卖不出去。安国长公主下江南之后,曾经奉命亲自在刘家港秘密监造大船,紧跟着杨帆去了琉球。那一次,我是随船去的,光是带回来的人和东西,整整二十艘六桅大船几乎装不下。”
    尽管毕先生说得还有些含糊,可陈澜却是听明白了也就是说,当年有众多或带着技术,或带着海船的人漂洋过海,由是在琉球扎下了根?可这怎么可能,以后来楚朝的实力,一个小小的距离大6那么近的国家,只要几十艘船就能轻松覆灭,又怎么会留到现在?
    “不止是琉球,〖日〗本、朝鲜、满刺加、锡兰……也许甚至更远些。当年出海的那些人有军人,有工匠,还有各式各样的人,总之,史书上是不会留下记载的,但从那之后,因为往来海上的商船都顺顺当当,几乎不曾遇到过海盗,朝廷就没有去修建什么水师船队……那是因为每隔十几年几十就要来上一回的夺嫡之争,哪怕脱颖而出的常常都是最强的一个,接下来总能有好些年太平,可终究是拖垮了步子。而那些循环往复的争斗勾当,我这些年冷眼旁观,竟是外头出钱,江南出人。”
    龙泉庵主说过的那些话,武贤妃转述的那些话“还有安国长公主的殷切嘱咐,这一切再加上她得的那些太祖手记,此时毕先生的话无疑是补全了瓷盘所缺的最后一个角。深深吸了一口气的她双手死死接着桌面,随即看着毕先生说:”敢问毕先生,为何对我说得这般详尽?“
    “因为你是安国长公主认下的干女儿,也因为你是京城里某个已经死了的人写信给江南这边时提到的人物。”毕先生笑了笑,见陈澜脸上震惊更甚,这才若无其事地说,“安国长公主留在江南的人,自她回京之后都是我帮着打理的,再加上我一直和长公主有这些。这些从前无人留心,但你夫妻随荆王一起下江南的消息传出之后,江南震动,我这小桃源自然而然就被人盯上了,更何况还有奸细在,”“见毕先生说出奸细二字时不但声音低沉,而且整个人露出了一种说不出的惘然,陈澜心里立时冒出了一个猜测,但思量再三还是没有开口追问。然而站在门边上的柳姑姑却是神色震惊,交错在身前的双手竟是紧紧捏在了一起。
    “毕先生您既然都已经开门见山说得这般详尽,我倒是有一事相询。 ~今天粱家的情形您也是看到了,先生既然寄住在此,为何不帮粱家解决这困局?”
    “这哪里算是困局,顶多算是麻烦。一个致仕的知府,在扬州这样世家豪富云集的地方如今一下子飞黄腾达,当然有无数蜜蜂犹如嗅到蜜糖一般死死纠缠上来。荆王这人从前不显,已经够让人摸不着头脑了,若是他的岳家再让别人绞尽脑汁还是油盐不入,还不如让人看轻一些。再说荆王殿下也不会怕这个。”他说到这里,突然顿了一顿。
    “荆王殿下上一次下江南的时候,整个江南地界几乎没人知道,我也只见过他一面。我是经历过上一回的人,实在没想到皇上那样的性子,竟然能有这样一个特别的皇子。他和从前那些星星念念只惦记着皇位的天潢贵胄们不同头脑清晰判断明确,却偏偏是玩世不恭洒脱不羁的性子。若是从寻常人看来,大约是最没希望入主东宫的可他第一次来,皇上挑派往江南的那几今年轻官员他没表露身份就巧妙扯上了关系,而富户那边他也颇有所得,回去的时候方才满载而归。回京之后他再次下来,则是干脆拉尊夫和萧世子玩起了金蝉脱壳…”时运极佳,人运更佳。“见毕先生一副笑吟吟的模样,陈澜终于忍不住咳嗽了一声,随即似笑非笑地说道:”毕先生从前也许算无遗策,这一次却算漏了一点……荆王殿下没有那么多闲工夫,所以直接送了一封信来,让我解决粱家这麻烦,您现在还当他无所不能?“
    “你?”
    盯着陈澜看了好一会儿,毕先生终于大笑了起来:“物尽其才人尽其用,他倒是奸猾得很!县主,罗罗嗦嗦说了这许多,只是想让你心里有个预备。万一有人和你接触,你也不至于一无所知。好了,眼下才是最要紧的事,请县主伸出右手,容老夫给你诊一诊脉象。”
    刚刚听了这许多隐秘事,此时陈澜虽是把右手搁在那腕枕上,可心里却不可避免地胡思乱想了起来。她这心不在焉的神情落在一旁的柳姑姑眼里,免不了引来了这一位的无奈摇头。这位侍奉过皇后的前坤宁宫掌事宫女,不由自主地挪上了前头去,竟是几乎紧挨着陈澜身后站着,脸上满是关切。
    毕先生却不像别人诊完了右手再换左手,而是就这么一直沉吟了一盏茶功夫,随即才抬起了头,结果正对上了柳姑姑那焦躁的目光。愣了一愣之后,他就长叹了一声:“我这半辈子虽然并不以医术闻名,但几十年间66续续却也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只精研妇科,却还是缘于皇上当初曾经将皇后娘娘和贤妃娘娘托付给我之后。只可惜,当年棋差一招,没能挽回。而去年皇后过世,我亦是不曾赶得及…………”
    他说到这里,陈澜身后的榫姑姑终于忍不住了,脱口而出道:“毕先生,当年皇后娘娘毕竟是现得晚那亏虚难以填补,如今夫人却是正当年少,但使好好补益元气,总不至于再重蹈覆辙的对不对?夫人身上还有皇上的亲笔信,望您一定要设法,否则别说是在京城的皇上,就是在天上的皇后娘娘也不能安心,”……“陈澜这时候方才恍然惊觉,见毕先生似乎有些踌躇,想起了林御医的诊断,那几个京城名医的直言不讳她立时竭尽全力平息了心情。
    “柳姑姑,不要说了。医者父母心,可当病人到,却总得配合大夫,哪有这样迫人的道理?”说完这话,她就看着毕先生说,“不瞒先生您说我在京城时,林御医曾经瞧过数次,后来也自己去看过坊间几位名医,所以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不管情形怎么不好还请先生您明言,我和外子也能有个心理准备,该打算的事情少不得打算起来。”
    看着陈澜那清澈的眸子,毕先生恍惚间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皇后。那时候,她几乎也是说出了相同的话“那一次皇后得知自己很难受孕之后,在数日静养之后就把当时只是婢女的武贤妃送到了皇帝〖房〗,继而又坚定否决了下头人撺掇的留子去母反而对武贤妃以诚相待。可那个孩子终究是遭了人暗算,而皇帝即位之后,皇后拼尽全力生下的那个女孩儿因为先天不足,终究也没能活下来。
    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说道:“县主还年轻并不是不可设法,三五年间调养好了,应当还是问题不大。只是,凭县主这样的身体,只可一,不可再。
    前一句有希望让柳姑姑露出了十分喜色但陈澜更留意的却是后头那“只是”二字。当听完了后一句时,她这才深深吸了一口气。
    “毕先生的意思去……,…我最多只能生育一个孩子么?”
    “为县主你自己的福寿计,其实最好是不要勉为其难。但若是保养得宜生一个应当还不至于有太大损伤,若是再……”那就负担太大了。
    “我明白了。”点点头之后陈澜便离座而起,冲着毕先生深深裣衽施礼,“不管怎么说,多谢先生给了我一个希望。”
    “县主言重了!”毕先生连忙站起身来退了一步避开,随即犹如喃喃自语似的轻声说道,当年没有做到的事情,我也希望如今能弥补一二……“。”
    今日原是被荆王胁迫着管闲事来的,但阴差阳错见着毕先生,虽是得了许多要命的消息,可更得到了一个比预料好得多的诊断,陈澜只觉得满心轻松。更让她又惊又喜的是,当柳姑姑催着毕先生写方子的时候,这一位竟是莞尔笑道:“还写什么方子,我总不成一直叨扰在粱府不走,再说骏儿都在偶园,我这个当爷爷的总不成把他一个人丢在那儿吧?”
    “毕先生您是说,…您是说要跟我们回偶园?”
    见陈澜说这话的时候,脸上赫然是掩不住的喜色,毕先生便点了点头:“萧世子虽说不曾见过,可料想天下要找第二个性情如荆王殿下的人,总是不那么可能了。既如此,他接下来要露面的场合太多,有个人帮衬帮衬也是好的”……,说起来,荆王殿下真是好算计!“这一句好算计,直到陈澜向粱府主人粱道谢告辞,又留下柳姑姑陪毕先生悄悄上车,自己带着长镝红缨,预备到后头去粱老太太和粱太太那儿敷衍敷衍时,方才突然之间反应了过来。那个家伙让她走这一趟,难道不单单是为了让她帮忙解决难题,而是指点她找人?
    不可能吧……要真是如此,那荆王就不止是算无遗策,而且是多智近妖了!
    耽搁了这许久,陈澜情知赏ua应当已经差不多了,就让虹霓带路径直去往正房。果然,一进屋子,她就看到人一个不少都在这里。瞧见她进来时,上至主人粱老太太和粱太太,下至一众宾客,全都是满面笑容地趋前相迎,绝口不提她刚刚突然消失的事,待她不动声色地解说让虹霓带着四下里逛了一圈,又去拜见了粱老爷,粱老太太就笑了起来。
    “县主实在是太客气了,论理该是他来拜见您才对。对了,午饭已经预备好了”不若这会儿就开宴吧?“
    因着之前那一遭会面,陈澜此时心情大好,哪怕是想着要和这么一帮人再一块用午饭,心头的抵触和懊恼也已经少得多了。可仿佛是印证了那句筵无好筵会无好会的俗话,饭才吃到一半,下两位姑娘不知道为何拌起了嘴,而这边长辈们还没来得及呵斥,外头就有人匆匆跑了进来,道是刘家说是家里有要事,派了人过来接人。尽管宾主都有些莫名其妙“但自然该走的还是赶紧告了辞。
    可紧跟着,其余几家也都或是派了妈妈来接人,或是自家兄弟亲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