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坦克-前进! [德] h·古德里安 >

第3章

坦克-前进! [德] h·古德里安-第3章

小说: 坦克-前进! [德] h·古德里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坦克的缺点 
  1 .坦克目标大,停止间和近距离内容易被毁伤。 
  2 .坦克噪音大,使乘员在战斗中不易判明情况,使车辆易于暴露。 
  3 .观察地形受限,行进间震动较大,不易观察战场,尤其不易发现掩体内或伪装的敌人。因此全车乘员都要观察战场,车长还经常要探身车外,有遭杀伤危险。 
  4 .为迅速而准确地命中目标,坦克一般装有弹道低伸的武器,不易击中掩体内或反斜面上的目标。 
  5 .坦克也象其它任何车辆一样,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保养和经常的维护。 
  6 .坦克的成本很高,大战期间制造一辆坦克,需要一千人花费十天的时间。原料缺乏,技术专家不足都会使坦克产量大大降低。 
  坦克战术基础 
  1 .坦克具有高度的通行力,因而有较好的机动力。坦克的行动越快,遭到敌人的杀伤就越轻。坦克还能从行进间射击,它是进攻性武器。 
  2 .坦克只有实施大纵深的进攻,而在突破防御后能大胆追击敌人,才能充分发挥其战斗性能。 
  3 .要突破敌人的坚固防御,必须大量集中使用坦克。这样既可速胜,又可减少部队伤亡。 
  4 .坦克应选择能迅速行驶的地形行动。只有在便于坦克通行的地形上,才能充分发挥其远射程武器的威力和火力互相支援的能力。 
  5 .坦克应达成冲击的突然性,而且要尽量打敌防御中的薄弱点。 
  6 .坦克需要有伴随兵力兵器协同行动。只有这样坦克才能迅速通过难行地段,打击敌人。 
  7 .坦克即使在防御中也要执行进攻性任务。这时集中使用坦克尤为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在局部剥夺进攻之敌的优势。 
  8 .只有在不便于坦克通行的地形上,而且己方兵力确实薄弱时,坦克才能暂时分割配属给步兵,但分割的单位不得小于连。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实现集中指挥,并周密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 
  9 .坦克在直接支援步兵时也要发挥其机动力。但是,在这种条件下,事实上是不能充分发挥机动力的。 
  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得出的一般结论: 
  战争证明,古德里安关于坦克具有重大作用的观点是正确的,德军使用坦克的原则也是正确的。这些原则是:快速行动和机动;集中使用所有的兵力兵器。 
  只要在决定性方向上能集中全部兵力兵器,一定会取得重大胜利。这时坦克一定能突破敌人的防御,并予敌以歼灭性打击。 
  如果坦克不作特殊用途的武器来使用,而作为辅助兵器使用,其作用会大大降低。德国在上次大战中失败的原因之一,正是常常考虑不到坦克的能力。   
  坦克部、分队的编制和战斗运用 
  在同俄国交战以前,最大的坦克战斗单位是旅。旅由两个二营制的团编成。全旅约有三百辆坦克,在进攻中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对俄作战快要开始时,撤消了旅的编制,建立了坦克师,师属的坦克团由二、三个营编成。独立的坦克营编在摩托步兵师内或作为统帅部预备队。一九四四年组建的独立坦克旅,只有一个坦克营,编有三十辆“豹”型坦克,因此,要实施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必须在一个方向上集结若干个坦克团或营。 
  坦克旅旅长和坦克团团长根据师长的命令行动,并根据敌情和现地勘察的情况向师长提出关于使用坦克的建议。旅长仅对本旅的战术运用负责,而团长则对本团的各个方面负责。旅长辖有一个司令部连和一个修理连。在全旅(团)投入战斗时,旅(团)长乘指挥坦克指挥所属分队。根据地形条件,战斗情况和任务,团(营)战斗队形可编成一个或数个梯队。 
  坦克营 
  坦克营在编制上相当于炮兵营一级的单位。坦克营根据编制情况,可在一定时间内独立行动。营较长时间脱离本团行动时,可得到修理连所属分队的加强。独立的坦克营才编有一个修理排。最初建立的坦克营编有营部、一个通信排、三个轻型坦克连和一个中型坦克连。每个轻型坦克连编四个排,每排五辆坦克,连指挥排编二辆坦克。中型坦克连编三个排,坦克武器为75毫米短身管加农炮。战时,坦克营起初只编二个轻型坦克连和一个中型坦克连。在威力较大的坦克装备部队以后,连的坦克数量有所减少,但每营增加了一个连。一九四三年开始组建的坦克营为四连制,每连三个排,每排五辆坦克,连属指挥排编二辆坦克。只有“虎”型坦克营为三连制,每排四辆坦克,每连十四辆坦克。 
  当团遭到巨大损失,而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得到补充时,为便于在战斗中指挥各分队和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团的各分队往往合编成一个营,营属各分队则合编成连。采用这种方法,还可腾出一部分人力完成其他任务(担任运动调整和作为步兵使用等等)。 
  营长的指挥机构是司令部和司令部连。 
  营司令部战时编有两辆越野性能好的吉普车和若干辆摩托车,另外还有一辆配有办公设备的指挥车,车内经常有二、三名文书工作,由副参谋长领导。 
  司令部连编有为在战斗中指挥本营所必需的分队。 
  指挥组属营司令部建制,编两辆坦克,供营长、参谋长和营通信主任使用。这两辆坦克上装有专用无线电台,在战斗中可与营属分队、团和补给连保持通信联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营军医可以掌握一辆T…Ⅱ或T…Ⅲ坦克,甚至是T…Ⅳ坦克,以便在战斗中能随坦克分队前进。 
  侦察排(原称轻装排)编五辆坦克,执行侦察和直接警戒任务。 
  工兵勘察排用于修路,在战斗中支援坦克,执行运动调整勤务,勘察地形,并在必要时侦察敌情。用于勘察的车辆不是装甲车辆,而是一些越野能力较好的摩托车或吉普车。有的工兵班装备一辆T…Ⅱ型坦克,后来还装备了装甲输送车,这就使工兵分队能紧随战斗分队的战斗队形行动。 
  高炮排首先是为后方分队提供对空防御手段。在特殊情况下,如通过隘路、行军休息、部队集结或进至出发位置时,也可为战斗分队担任对空防御。 
  战斗实践表明,坦克营各指挥机构在战斗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协同方法: 
  营长位于指挥坦克内,利用电台和以下达口述命令的方法指挥本营。为能顺利完成营所受领的任务,营长应熟知战斗情况、本营任务以及上级的任务和计划。在战斗中协助营长实施指挥的人员有:参谋长、副参谋长、通信主任以及补给连连长、营军医和工程技术勤务主任等。如果平时营长的这些助手分工明确,到了战时,即便情况十分复杂,他们也可以协调地工作。必要时,这些助手还能互相代替工作。 
  战争经验表明,为减少指挥机构的损失,各主管人员应有一定的位置。通信主任通常位于营长坦克内,因为保障不间断的通信联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参谋长(有时还有副参谋长)随后方分队行动,除为他们解决一般问题外,主要是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战斗中,参谋长在战斗队形之后跟进,战斗结束后再跟营长在一起。 
  连长在战斗中用电台指挥所属分队。他常常把命令直接下达给某车。在连展开成战斗队形以前,连长在分队之前行进。连长以身作则,并不断关怀属下人员,对提高士气具有决定意义。 
  排长首先应使本排坦克经常处于战备状态。战斗中,排长在履行职责方面是有局限性的,特别是在本排坦克不断损失时,很可能就没有什么可指挥的了。在这种情况下,排长只能报告一下发现的目标和天然障碍物等。坦克排执行侦察、警戒任务时,在居民地、夜间或在掩蔽地形战斗时,排长则有较大的独立性;此时排长应特别注意与摩托步兵的协同动作。在其它情况下,排长多半以本车的动作指挥本排,有时要用射弹指示方向;在非战斗时节,排长则以手旗或手势进行指挥。 
  车长的主要任务是在战斗中指挥本车。车长应选择好最便于消灭目标的阵地,并使本车在排战斗队形内占据合适的位置,不要影响其它坦克的行动和射击。对体积较大的坦克来说,一般不容易找到合适的阵地,但有时一个不大的地褶也可能是十分珍贵的。每次转移阵地都要经过周密考虑,因为转移时要暂时中断射击,这对坦克是不利的。坦克要在其它坦克掩护下转移阵地,并且只有在新阵地能更好地发扬火力而又便于掩蔽的条件下,才能转移阵地。进攻速度越高,坦克所受到的威胁就越小。 
  德军坦克的车长不直接管射击和通信联络,因而他可以集中精力观察敌情并指挥本车乘员战斗,这就使德军坦克比其它国家的坦克更有战斗力。 
  炮手帮助车长观察地形。炮手遇有突然出现的目标,可不待口令立即开始射击。连长坦克上的炮手更要能够机断行事,因为连长要指挥全连战斗,有时照顾不到本车的射击。炮手还帮助车长判定距离,并且要善于迅速而精确地修正射击。优秀的炮手可以用眼睛来确定提前量。 
  装填手应能迅速取下炮弹,并毫不迟延地装填火炮。他应不断地向车长报告弹药数量。战斗中,可以取用损坏坦克的弹药。 
  无线电员应经常与排长或连长保持通信联络,并使车内通话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他应遵守无线电通话规则;战前,他应仔细检查电台,并调好规定的波段。在出现干扰时,无线电手应能迅速变换波段。他同时是机枪射手,主要对付坦克歼击兵。无线电员离开坦克时,尤其是当坦克完全报废时,应将无线电信号表带走。 
  驾驶员应能熟练驾驶坦克。乘员的命运,以及是否能顺利完成受领的任务,跟驾驶员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驾驶员按车长的指示驾驶坦克,他应注意不要妨碍其他坦克观察战场和射击。在占领阵地时,驾驶员应及时摘下排档并平稳地刹车,因为车辆不抖动,炮手即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瞄准。驾驶员应善于使坦克在高地棱线之后占领阵地;驾驶时,他应目视近前方,以便能及时发现坑洼和危险地段(地雷场等)。坦克进行原地射击时,驾驶员则负责观察整个战场。并善于利用战斗间歇保养坦克和补充油料。 
  坦克全体乘员的动作应高度协调,这也正是全连顺利完成任务的决定性条件。战斗中,每个乘员都应观察战场,并利用光学仪器或观察孔搜索目标。全体乘员都应参加保养坦克和武器,协助加添油料,更换履带板和负重轮。在战斗紧张的条件下,甚至军官也要协助完成这些工作。驾驶员在战斗结束后必须注意休息,以便能尽快地恢复体力。坦克乘员组是一个亲密团结的集体,每个乘员都应以车为家。这个集体的成员如果缺额,就会使坦克的战斗力降低,使全连的力量削弱。   
  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 
  要想使坦克能机动地作战,必须对其实施灵活而正确的指挥。为能利用地形迅速前进,并能在规定时间以全力冲击敌人,必须采取适当的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各种队形必须简单,以便能根据地形条件和战斗情况迅速变换队形。死板地采用某种队形,不符合现代的坦克战斗运用原则。 
  德军装甲兵还在战争以前就接受了这些基本原理。战斗实践表明,这些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还可以进一步简化。但是,由于战争的持久和战斗训练水平日益下降,有时人们把战斗中证明是正确的队形完全忽略了,这不但给战斗行动增添了困难,而且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根据战斗经验,确定行军队形、临战队形或战斗队形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为便于指挥各分队及其火力,必须使每个分队作为一个整体行动,为此,就必须使分队指挥官自己确定其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但是分队在部队的行军队形或战斗队形中必须占据上级指挥官规定的位置,并按指定的方向运动。如果根据地形和战斗情况,分队必须改变其运动方向时,分队指挥官即应将此情况报告上级长官,否则会使上级长官中断对属下分队的指挥。 
  2 .排的行军队形为一个纵队;连和营,特别是在开阔地形上,可成两个纵队。 
  3 .战斗以前,连和营根据当前地形和战斗情况展开成临战队形。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进攻时,连和营采取“楔形”临战队形,而在进攻方向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则采取宽正面的“楔形”临战队形。连成“楔形”队形运动时,一个排在前面,其余两个排根据地形和情况在第一排之后成纵队或“楔形”队形跟进。必须争取使尽量多的火器参加战斗。间隔和距离应根据地形性质和与坦克协同的其它兵种所需要的空间而定。如果没有新的指示,为能与敌保持接触,并不致降低进攻速度,运动方向和速度由先头分队掌握。在战斗进程中,进攻方向可能时常改变。 
  4 .战斗时,连成一线式战斗队形,各排展开成散兵线。 
  平时确定坦克之间的前后距离为二十五米,间隔为五十米。战争实践表明,这样的距离和间隔未免太小了。由于敌人射击效率的提高,坦克必须加大车间距离,采取分散配置的方法。行军中坦克之间的距离增加到五十米,而在敌人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要增加到一百米。在夜间扬尘的道路上、荫蔽地形上和不便观察的地形上,坦克之间的距离依能见度而定。 
  5 .各排成一线进攻时,即构成一个梯队。梯队的数量依以下条件确定:上级长官命令中规定的战斗队形、坦克的数量和地形性质。在开阔地,进攻正面和战斗队形的纵深要加大,以便能迅速采取必要措施适应突然变化的条件。情况不明时,必须采取纵深梯次配置的方法,以便能抗击敌人向暴露翼侧实施的反冲击,甚至在事先派出侦察的情况下,也需要采取梯次配置的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伴随坦克的火器的装甲防护力一般都很弱,有的根本没有防护。这些火器常常是属于坦克战斗队形的中心,坦克由前方、翼侧,有时甚至由后方保护这些火器。 
  6 .根据任务、战斗情况和地形条件,坦克集结时可采取各种保障安全的配置方法。例如在开阔地,坦克在宽大正面上作纵深梯次配置。战争期间把这种配置方法叫做“刺猬”,采取这种配置方法,可以迅速向任一方向前出,并便于在任一方向上构成火力正面。集结的方法通常根据专门的命令确定,这要看集结的目的(为了行军或占领出发位置等)。 
  7 .如果进攻是由团或旅实施的,这时的战斗队形可成一个梯队,也可成若干梯队(坦克营一线配置或前后配置)。 
  有若干梯队的战斗队形的优点是,队形纵深较大,能及时支援第一梯队。此外,这样便于变更部署和在主要突击方向(这个方向常常在战斗过程中才确定下来)上集中兵力。不过,编成这样的战斗队形,不便对第一梯队进行集中指挥,因为在宽大正面上行动的第一梯队遇到各种障碍物时就会自然分割成若干部分。实战证明,在下述条件下宜采取数个梯队的战斗队形:在机动作战时;在遇到强敌时;遇有敌人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必须以交互跃进方式前进时(有时是由于弹药和油料不足)。 
  部队成一个梯队的战斗队形的优点是,所属分队的战斗队形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