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领袖香港(选载) >

第8章

领袖香港(选载)-第8章

小说: 领袖香港(选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早年在私塾读书,接触中国经典文化,而且香港旧时的基本教育,也沿用往日的文选,因此只要用心,都能有一定的国学知识。平日我也注重阅读经典,也喜欢和学者、文化人在一起,无所不谈,交流知识。
  中国自从周朝以来就是文明大国,很多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古人也曾面对,也有概括性的论述。现代的中国人必须继承这些知识,面向现代社会才有根底,也才有自己的民族视野。
  香港成功争得协办奥运马术比赛,是特区政府和有关方面努力的结果。您说协办马术比赛“有危也有机”,为什么?
  能够有一个奥运项目在香港举行,就算不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至少也可说是百年难得一遇,至少在我有生以来,是第一次以主人翁的身份协办一个奥运项目,也是将奥运精神、体育精神带来香港,我希望能做到全城沸腾、全城投入这个项目,凝聚社会的力量,也可向国际社会显示香港作为国际城市的气魄,以及我们做主人翁的好客活力。这个对提升香港的国际地位很有帮助。当然,国家能够举办2008年奥运,我们能够分享其中的光荣,这种参与感和投入感更是不用说的了。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香港可藉着举办马术比赛的项目,将体育政策的发展提升至另一台阶,使香港市民都关注香港体育发展,关心我们的运动员,使我们这些站在运动员一边负责体育政策的官员能大声点讲话,争取资源,为体育发展谋求更长远、更有力的推动,为精英运动员和普及化的运动项目,能大声讲话。这个对体育发展来说是莫大的裨益。
  现在距离我们举办赛事还有三年光景。在这三年内,我们会尽量推动、推广及宣传马术。由于现时马术在香港仍然是一个小众活动,所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也希望香港马术联会能够把握今次机会,将马术这个项目推广给香港市民认识。我知道亚太区、澳大利亚,甚至日本及马来西亚均对马术非常有研究,市民对这方面也很热心,所以我们有很大发展空间。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
  民政事务局的工作涉及面广且不容易显出政绩,您可否讲讲上任三年多来的感受?
  《论语·学而》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首就是这三句话,都是讲做人如何达到心境愉快的。首两句意思都知道,第三句是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恼怒,不也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作为政府官员,有时候要做一些艰难的工作,能够与民众或者传媒沟通,得到宣传当然好,但在香港目前的氛围里,往往不能尽如人意。不被别人所了解,或被人误解,甚至遭受不公正的对待,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依法施政,以民为本。
  《论语·里仁》还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不怕没有职位,怕的是自己没有能够任职的才能;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问题是要使自己有可以为别人知道的才能本领。
  政绩,不是我一人的功劳,是整个特区政府的同事和相关民间团体的合力。做必要的政治宣传,不是要为自己争取政绩,而是要肯定整个团队的努力,提升士气,令施政畅顺。
  “为政不在多言”,政绩不政绩,宣扬不宣扬,要看政策的本身需不需要民众理解、或者谅解,需不需要支持。个人荣誉是其次,重要的是基于工作性质的考虑。我是抱着这个务实态度的,心安理得。
  您舍弃自己的专业和优厚的收入来为政府服务,每天还要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甚至还要面对责难和攻击。您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绝对没有后悔!我反而觉得非常幸运,有机会为更广大的人民服务。我曾经希望做个好医生,对人民有一定的贡献,但后来我感到靠自己的一双手,每天最多也只能治好20个病人,因此我就决定在医学院教书。我回到香港后就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成为该院第一任眼科教授,希望把我的技术和经验传给更多的人。如果培养出10个学生,每个人每天能为20个病人解除痛苦,每天就可以为200个病人服务,有更多的人可以受益。但后来我了解到,这个过程还是太漫长了,我就思考如何尽快地把我的知识让最大量的人可以受益,最好的途径就是参与政策的制订。这就是我为什么加入政府的动因。
  加入政府以来,有过挫折感的时候。做医生毕竟你是专业人士,病人都是听你说的;作为政府官员,最好是多听多做少讲。同事们给了我很多意见,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许多。
  2002年7月18日,何志平第一次步入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办公室。从这天起,他已预计到未来的日子将是波澜起伏,绝不可能再有自己过去在眼科医生诊所那样的平静舒适。他强调自己的职责是“为小市民解决小问题”,将“尽心尽力,无怨无悔”。
  何志平弃医从政前,1988年就成为全港首位眼科全职教授,曾任香港眼科医学会会长,拥有英美等国的专业资格,并就“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著书立说,是国际公认的眼科权威。他曾为邓小平诊治过眼病,1989年还亲自操刀为前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姬鹏飞摘除白内障。
  在出任民政事务局局长前,他担任的公职不仅限于医疗方面。他曾任香港特区筹备委员会和选举委员会委员,临时市政局议员,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香港政策研究所副主席,他还曾服务于香港中医药发展筹备委员会等机构,是2001年董建华竞选连任助选班子的成员。1993年至今,他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何志平上任后的政绩,仅从立法会的记录中就可见一斑。《香港康体发展局(废除)条例》、《2001年赡养费欠款利息条例》、《村代表选举条例》、《种族歧视条例》以及《赌波(球)规范化条例》等,这些争议多年、分歧颇大的法例,均在何志平与同事们的努力下,赢得议员和社会的支持。
  何志平笑称他所承担的工作就是深入地区基层,举凡文化、艺术、康乐体育、基础设施、博彩、人权、绿化工程,等等,都是在地区层面落实、推行,旨在提升市民生活的质量。百溪成河,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之功,却对香港社会的稳定和谐大有裨益。
  赌波(球)规范化是何志平一上任就接到的烫手山芋,社会上反对、支持的声音各有理据,难分高下。他深知一些团体最担心病态赌徒和赌波(球)规范化后可能引起的青少年赌博问题,就频频现身各大团体,与教育界、宗教界、区议会和社会福利界深入讨论,并向市民清楚解释政府政策的立场和方向。为体察社会福利界的忧虑,他还在深夜造访戒赌中心,了解病态赌徒的情况,为日后设立专门为之支援服务的“平和基金”打下基础。
  村代表选举改革阻力重重,对何志平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他走访各区居民,进行解释游说。他说,“民政工作就是要做人的工作,就要与人多接触,建立更多更广的社会网络,与居民建立伙伴关系。”虽几经波折,《村代表选举条例》最终顺利通过,正是何志平与同事们做足工夫的结果。
  地区工作具体烦琐,市民的需要也很细微。何志平不厌其烦,微中入手,为市民做了一件件实事。振兴粤剧、筹办2009东亚运动会、成功争取协办北京奥运马术比赛、解散康体发展局成立体育事务委员会、保护文物古迹、恢复抢包山民俗活动和国际龙舟赛等,看起来虽多少有些庞杂,却无一不是市民关心的话题。
  何志平是特区政府中最早力主推动与内地融合的主要官员之一。他上任以来,不仅与泛珠三角地区签订了一系列文化体育合作协议,而且与国家体育总局就体育合作达成协议,还与内地许多省市建立了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关系。
  中学时代一起就读香港男拔萃书院的同学说,何志平是个奇才,他是读完音乐再读医的,居然成了眼科权威。何志平学生时期曾醉心小提琴,中六时夺得电台举办的音乐节奖学金,1968年赴美国进修音乐,其后改念化学、物理,最后在田纳西州温德宝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完成后,他在美国当了一段眼科医生,之后在哈佛大学任教,1984年返港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当教授,1994年起私人执业。据他当年的助手说,他把音乐融入医疗,“同病人做手术时一定会播古典音乐给病人听”。
  而音乐还使他体悟到如何从政:“初期接触时可能感到辛苦、气馁或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在九龙油麻地板房里长大的何志平,12岁那年在学校第一次观看管弦乐表演,就爱上了小提琴。但由于家景不宽裕,当他提出想学小提琴时,遭到了妈妈的反对。后来,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终于答应他借学校的琴来练习。当时的何志平个子小,手也小,拉弓时很吃力。几经辛苦,才找来一把相当于成人用琴四分之三大小的小提琴来练习;等到长大后改拉成人小提琴,又要重新调整所有的姿势。“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当时确实吃了不少苦头。”
  弃医从政,何志平失去的不仅是丰厚的收入,还要承受从专业权威到每天面对责难甚至人身攻击的落差。但对他来说,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冷落了家中至爱的妻小。2005年6月18日父亲节前夕,他在题为《寄女儿》一文中写道:
  我并不是一个很成功的父亲。最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多时间陪伴我5岁的女儿。有时候半夜回家,带着内疚静静地倚在床边,看熟睡的女儿,是那么美丽,一日的疲累减去大半,更会决定明天一定要抽时间陪她玩,但这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承诺。
  ……
  因为公务繁忙,很多时候都觉得对不起她们。但太太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我要向她说一声多谢。可能只有零碎的时间在一起,所以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相聚时间,彼此的感情都显得特别浓烈。每天最快乐的时间,就是早上上班之前与太太和女儿围在一起的时光,在完全属于我们的私人空间里谈谈情,说说笑。
  多年前,何志平与前妻生下一子一女时,正专心为事业冲刺。“当时还年轻,以为还有很多日子,对与子女的相处没有现在这样珍惜,心思也没有花那么多。”1997年他与影星胡慧中结婚并生下爱女后,一家三口非常恩爱。笔者2003年初第一次采访他时,他特意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和太太及女儿的影集给笔者欣赏,还一边不停地介绍拍摄的时间和地点。如今,有心多些时间陪伴妻女,却由于公务繁忙成了奢望!“现在要为整个香港服务,加上民政范畴很广阔,特别是周末社会活动特别多,差不多一星期要做足七天。”话语中带着莫大的遗憾和歉疚。
  2005年7月,在香港一份时常对政府官员很不客气的报纸上,一天竟破天荒登出了一篇赞扬何志平的署名文章,基本上如实反映了他的情况和特点。兹摘录如下:
  我对何志平的直觉感受,是善良有诚意的人,我觉得一个新时代的中国高官,最主要的是具有品格和文化内涵,而不是像西方政界那种无人格又满口正义的政客。何志平起码在先决条件上,似是具备这些特质。过去我只和他下属高官交往过,发觉均能开明而听民意,对海外关系也做得不错。
  最近因一个巧合,却有机会认识这位香港高层人士。……他的太太胡慧中走过来介绍我们认识,就是如此会面了。
  与何太胡慧中已有多年未见面,从前在艺人之家认识,她曾和我讨论《左传》与四书,使人惊讶这位艺人的才学知识与众不同。后来一别多年,知她嫁了何医生,如今再见面,风采依然,而其先生亦非等闲之辈。与何志平谈,发觉没有官僚味,似乎甚有真诚而不具心机,像朋友多过高官。
  在特区政府高官中,何志平也是一位敢于公开表明自己政治观点的人。2005年母亲节,他在香港媒体上有感而发撰文说: “亲恩如大地,宽厚慈祥,不论你如何作为,大地都支持你,包容你,不计较你坐在肩上,踏在身上。一家如是,一国又何尝不是如此?祖国在香港回归后,何尝与香港计较过?香港的吵闹喧哗,只要是儿女发出的声音,我想国家都不会觉得难听,都会包容,毕竟是刚回家的孩子,欢喜还来不及哩。孩子病了,或者生活有了困难,国家马上出手援助,救子女于水火脱离灾难……”
  在香港多元化的环境里,为官不易。对此,何志平有自己的认识:“不被别人所了解,或被人误解,甚至遭受不公正的对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依法施政,以民为本。”
  何志平简历个人背景:1950年生于香港;赴美留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家庭状况:妻子为息影女星胡慧中,育有一女任职履历:1984年,回港任教香港中文大学;1988年任眼外科教授,其后历任国内多所著名大学眼科医院教授曾任香港特区筹备委员会和选举委员会委员、艺术发展局主席、管弦乐团监察委员会委员;曾服务于中医药发展筹备委员会及临时市政局等机构2002年7月,出任民政事务局局长

  马时亨:香港特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1)

  马时亨出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不到一个月,就碰上了香港有名的“仙股事件”,成为首位问责制下在镜头前“鞠躬谢罪”的局长,其民望一度跌至三司十一局的倒数第一,创下特区政府官员支持度的最低记录。“出师不利”,使他更加勤勉努力,如今他已成为民望最高的问责高官之一,金融界对他多有褒扬。
  香港更上层楼
  您在2002年7月上任之初,提出致力推动香港债市发展的目标,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债券市场是一个有效的融资管道,国际上其他的金融中心如纽约、东京和伦敦等都有蓬勃的债券市场。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这方面的发展可以加大一点力度。亚洲的公司,包括香港公司,过去习惯于向银行借贷,很少通过债券市场取得长期的资金,所以在亚洲金融风暴受到的冲击很大。香港在发展债券市场方面拥有很多基本优势,也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支持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发展起来了,香港的公司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去筹措长期的资金,对他们的稳定发展有好处。
  香港人口持续老化,令香港有需要发展债券市场。现时的人口多属二战以后出生的,总体比较年轻,因此过去几十年里普遍对投资股票兴趣较大。但随着人口慢慢老化,就需要选择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机会。像我一样,20多岁的时候,喜欢买股票,到了40岁以后,因为要安排家庭的各种需要,不可以冒太多风险,就侧重选择债券了。发展债市可以给投资者多一个选择。
  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角度看,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发展债券市场,可以为亚洲特别是内地企业提供融资的平台,并有利于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您推动发展债券市场的成效如何?
  特区政府过去两年透过提供金融基础设施、简化发行程序、提供税务优惠、鼓励公营机构发债等,为债券市场营造了有利环境。一些过去从未发过债的机构和企业,纷纷开始发债;银行看见有商机,也加大力度向公司推广;另一方面,投资大众对债券的认识亦加深了不少。特区政府2004年发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