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翼也应强大到足以支援它邻近的中央集团军群。为此,希特勒命令步兵部队从北方集团军群的中心线调至白俄罗斯的东南翼,而舒伯特的第23步兵军实际上从第16集团军调到了中央集团军群;布施将近百分之六十的兵力用在南翼。结果,李勃在伊耳缅湖以南的正面中央出现了一条很大的真空地带,第4装甲集群的两翼孤立无援,遭到莫罗佐夫的第11集团军、别尔扎林的第27集团军以及后来的卡昌诺夫的第34集团军的反突击。
元首在思想方法上有个基本弱点:他办事不分轻重缓急;他总是手忙脚乱,事事都想一蹴而就,但又力量不足。赫普纳的中路装甲突击停滞不前,封锁不住被罗的海国家,也到达不了列宁格勒,其原因就在于缺乏步兵支援由于希特勒固执己见,步兵部队被调至遥远的翼侧,调至波罗的海沿岸,进入了白俄罗斯的森林地带。
在波罗的海之战的前几周内,苏军的作战能力没有受到严重考验。突如其来的入侵使苏军部分瘫痪,这表现在许多部队逃得太快,撤得过早。在一阵震惊过后,掉队的士兵冲出森林,袭击德军补给部队、救护车辆和后方军事设施。这些袭击有的是有组织的部队进行的,甚至偶尔还使用了坦克。由于当地居民有敌对情绪,这类活动没有持续多久。在其他地区,掉队的士兵与被击溃的苏军部队都撤到后方,集中起来,重新编组,然后又投入战斗。总的来说,他们表现得并不出色。他们缺乏主动性与战斗技能,不过,这又被他们英勇顽强、吃苦耐劳的精神所弥补。这种精神使德军惊愕不已,而不感到惊愕的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东线作过战的军官。苏军在不受坦克和强击炮威胁的地域作战时,表现得最为出色。这往往是在森林和沼泽地带。即使在这种地区,苏军士兵也表现得不可捉摸。落到苏军手中的俘虏和伤员通常被杀害,有时是被采用最残忍可怕的手段杀害的。
德国人总是谴责他们的敌人不讲人道、野蛮、背信弃义,但这种指控并不完全公允。经过最初几天的战斗,所有的政治委员和犹太人都认识到,如果他们落到德国人手中,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样的厄运。因此他们决定,不仅他们自己,而且他们的同志,都决不投降。全体苏军战士都深刻地认识到,任何人一旦被德军俘去,便很可能要受到严刑拷打,而且无疑会被德国人杀害。到处流传着有关德军暴行的故事,其中有许多是捏造的,但也有一些是千真万确的。苏军战士相信这些传说,他们的感情很容易受到政治委员鼓吹的种族仇恨的感染。许多部队是不开化的,有些是野蛮的,骑士精神和战争文明对他们来说是一钱不值。他们一心要进行报复,用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来回敬德国人。对此,德国人丧失理智的种族态度应负一定的责任。
战前,苏联总要加强政治教育。其结果往往可以从部队在战场上的奇特表现中显示出来。苏军战士大都是首次参加战斗,他们心里往往是恐惧的,但他们能呆在岗位上,单等敌人靠近。政治教育,再加上内在的责任感,能使他们当第一个德国兵一出现就把他击毙。但在这以后,他们便失去了勇气,站起来投降。还有一种人,他们一枪没打便吓破了胆,当场投降。只有当他们复又懊悔自己没尽到责任,或担心家庭受牵连,才又重新拿起武器,从背后击毙法西斯分子。有时他们藏在树丛里,打死一个向他们接近的德国兵,然后后退一百码,再打死一个德国兵。不管先开枪还是后开枪,这种战术使德军的伤亡不断增加,行动大受阻碍。特别是在茂密的森林地带,情况尤其严重。敌人的狡猾与奸诈惹怒了平时举止比较文雅的德国兵。看到周围的同伴纷纷倒地时,他们就可能怒不可遏地用刺刀刺死投降的敌人,而不愿让自己的后背吃子弹。这种情况不管在哪里发生,都进一步增强了苏联士兵战斗到底的决心。
到7月的最后一周,苏联在波罗的海的处境显得极为严重,这主要是由于芬兰人开始在拉多加湖东、西两面向北方方面军施加压力。该方面军由普申尼科夫指挥的据守列宁格勒北部卡累利阿地峡的第23集团军和戈列连柯指挥的据守拉多加湖与奥涅加湖中间地带的第7集团军组成。在战争开始后的头六个星期,这两个集团军都被迫后退了八十英里。
苏联6月29日发布的一项指令宣称,将对谣言制造者、恐慌散布者和贪生怕死者采取最严厉的制裁。还命令说,居民中的犯法分子一律交给军事法庭审理。政治纪律得到加强,政治委员的权力得到提高,与军事指挥员居同等地位,丢失武器成为最严重的犯罪行为。在整个后方地区,各撤退沿线都建立了由军官、内务人民委员部官员和政治委员组成的特别军事法庭,以迅速处置犯罪分子。对未经许可而成群退却的人,虽然无法采取集体的纪律制裁,但可从中挑出军官、政委和没有携带武器的士兵,加以惩罚。未着军装和没带证件的人特别容易引起怀疑,因为他很可能是一个惊慌失措的政委,由于害怕被俘而抛弃了缀在军服袖上暴露身份的星徽。
7月10日,新任国防委员会主席斯大林接替了铁木辛哥的总指挥职务。同时,最高统帅部也被进一步改组,建立了三个战区。第一个是西北战区,伏罗希洛夫为司令、日丹诺夫为军事委员会政治委员。西北战区包括波波夫的北方方面军和索宾尼科夫的西北方面军,以及波罗的海舰队和北方舰队。第二个是西部战区,铁木辛哥为司令、布尔加宁为政治委员。西部战区只包括西方方面军和平斯克区舰队。第三个是西南战区,布琼尼为司令、赫鲁晓夫为政治委员。西南战区包括西南方面军、南方方面军和黑海舰队。为了集中指挥已被打得支离破碎的航空兵,新设了空军司令一职,把它授给了日加列夫。因为很难找到足够的训练有素的参谋人员,遂即从空军和陆军的指挥系统里取消了军司令部,师直接受集团军司令部指挥。战争后期,军的建制又被恢复。
7月10日,波波夫的北方方面军奉命接受从南面保卫列宁格勒接近地的任务,并派兵进驻卢加河一线的所有防御阵地。西北方面军的第11、27集团军向东撤至伊耳缅湖地域,第8集团军仍然驻守北爱沙尼亚。西北方面军在波罗的海地区遭到惨败。但到战争开始后的第三周末,李勃的北方集团军群虽然取得了迅速征服大多数波罗的海国家的惊人成就,它实际上还没有完成它的使命。在此期间,第4装甲集群迎着重重困难,前进了四百三十英里左右,距离列宁格勒不到八十英里。第16、18集团军已经肃清了波罗的海大多数国家的敌人,但未能围歼苏第8、11集团军,也未能与芬兰部队会合。德军更未能抵达列宁格勒。
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德军十分有利。他们在拉塞尼埃的坦克战中获得成功,第4装甲集群夺取了德维纳河上的主要渡口。但德军步兵已经被远远抛在后面。在那坎坷不平、林木茂密的地带,苏军有森林和夜幕做掩护,德军装甲部队无法阻止他们撤到德维纳河以北。夺取渡口也只不过迫使退却的苏军抛弃了它的车辆和重型装备。赫普纳的装甲部队攻占了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韦利卡雅河一线以及苏联的旧边界线上的筑垒地域,但未能切断波罗的海的敌人。只有步兵才可能卡住敌人,但由于当地森林茂密,德军现有步兵师的数目远远不够。因此,苏第8、11、27集团军的大部得以逃脱。7月10日,西北方面军在建制上完整无损,仍然有三十个师,其中有五个师还是齐装满员的。不过,应该承认,其他许多师丢失了大批人力、装备,因此苏军最高统帅部估计,总的来说,德北方集团军群所处的对敌优势是:步兵2:1,炮兵4:1,但在坦克数量上,德军不占优势。然而,德军的兵力仍然十分分散,其中许多部队处在四百英里交通线的末端,陷于最困难的地域。而苏联的西北方面军却退到了一个交通线短而又保险的军事和工业基地。基于这些原因,双方在列宁格勒当面的实力对比并不完全象数字表明的那样对苏联不利。在这种情况下,苏西北方面军撤退是正确的,尽管搞得混乱不堪。要是在边界附近死守硬顶,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波罗的海地区的闪击战之所以失败,乃是德国最高统帅部的错误所致。德国的军事情报是有漏洞的。假如苏军在波罗的海地区的第8、11集团军被全歼,它还可以调用其他集团军来保卫列宁格勒,而陆军总部金策尔的东线外军处对这些集团军的存在却是一无所知。何况第8、11集团军的部署比公认的要深远。至于德国人无视地形情报,那就更没有什么借口可寻了。列宁格勒接近地上的森林、湖泊、从空中很容易辨认,大批被遣送回国的德国公民和波罗的海的难民可以提供有关波罗的海国家的详细情报。许多德国军官(包括第18集团军司令屈希勒尔)曾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波罗的海国家服过役,一个称作“森林兄弟会”的波罗的海秘密组织在苏军的后方进行活动,并与德国人保持着无线电通信联系。波罗的海国家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列宁格勒的所有接近地,是不适合使用坦克部队的,然而这只是在第4装甲集群陷于伊耳缅湖附近的森林、沼泽地带无法继续前进时,才被认识到。7月26日,保卢斯作为哈尔德的代表访问了满腹牢骚的曼施泰因。后者告诉他,最好的办法是把所有的坦克撤出北方集团军群的所属地域,因为在这里不可能快速推进。赖因哈持和赫普纳持有同样看法,认为整个贝帕斯湖、伊耳缅湖地区不适于装甲作战。因此,当天晚上,接到保卢斯的报告后,哈尔德悲切地说,唯一的出路是使用步兵,但这将减缓作战速度。尽管德国人在战术方面比其他国家的军事家来得高明,但他们并不象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什么精通坦克作战的绝对权威。希特勒、最高统帅部以及许多高级战地指挥官对装甲兵的性能是一窍不通的。在波兰的平原上,法国的田野里,巴尔干开阔的山地上,德国人曾使用坦克群,并收到了圆满的结果。因此,他们就认为坦克是解决一切战术问题的万能武器;他们全然没有考虑地形问题。装甲兵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其计划(不外乎是在地图上划划线,然后把它们称做进攻轴线)则是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一手制定的。军事行动抛开了实际可能,所依据的是盲目乐观的幻想。
德国人的政治估计也同样是错误的,因为不论发生什么情况,苏联并没有打算要坚守波罗的海国家。
北方集团军群要执行这样的任务,原是力不从心的。列宁格勒约有三百万人口,那年夏天,几乎每天都有五十万人在修筑工事,准备保卫这座城市的南大门。苏军有如此雄厚的后备力量,提供增援就毫无问题了。到7月中旬,又成立了新的工人民兵师,其中不少师与苏军并肩战斗。即使德第4装甲集群攻进列宁格勒,它是否能在没有大量步兵支援的情况下肃清这个城市和工业基地的敌人,或者即使肃清了,是否能顶得住苏联的反突击与渗透,是颇令人怀疑的。列宁格勒郊外森林里的装甲集群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师,它们就如同装甲集群参谋长所供认的那样,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们每天的平均推进速度,7月10日前是十七英里,到8月就降到一英里多一点。
苏联今天的著述中通常不提地形与空间对德军行动产生的影响,而把德国的失败归功了苏联军队的胜利。在最初的日子里,苏军的抵抗是软弱无力的,但当战争进行到俄罗斯的国土上时,抵抗就增强了。无须说,没有这种抵抗,李勃就可能打到列宁格勒,并与芬兰部队会合。反之,要不是有森林和沼泽做掩护,西北方面军即使打得再顽强,也将全军覆灭。
德军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战争缺乏周密的筹划。哈尔德在战争开始时的顺利日子里,看来是同意元首的战争总目标的。他于7月3日写道:一旦渡过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战争主要是占领工业区和生产区,而不是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7月8日,他记下了希特勒的“一个新思想”。这个新思想强调指出,必须由曼施泰因突破伊耳缅湖的森林地带(这是注定要失败的),从东南面切断列宁格勒与外界的联系。哈尔德还评论说,元首的这个思想是“十分正确的”。然而,就在同一天,希特勒已经决定,不再使用坦克部队进攻列宁格勒。他做出了惊人的决策:德国空军要炸掉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将这两个城市夷为平地。战略目标的前后变化,使战场上的指挥官失去了信心,并且相互猜疑起来。这种对战术细节安排的不断干预,最终引起了一片混乱。元首性情急躁,总想在顷刻之间就夺取一切地盘,获得所有胜利。本来德军参谋总部作战筹划是很审慎、很周密的,后来就被心血来潮和朝三暮四的思想所左右。08第八章 白俄罗斯第八章 白俄罗斯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赋予陆军元帅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包围和消灭白俄罗斯的敌军。德军将分两路突向敌纵深:一路在北面从东普鲁士的苏伐乌基地区出发;南路从布勒斯特…里托夫斯克地区出发沿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北部边缘向前推进。北路部队是施特劳斯指挥的第9集团军(由十二个步兵师组成)和赫特的第3装甲集群(由四个装甲师和三个摩托化步兵师组成)。南路部队是克鲁格陆军元帅的第4集团军(由二十一个步兵师组成)和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由五个装甲师、三个摩托化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组成)。赫特的装甲集群有两个装甲军。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有三个装甲军。两个集群都由步兵集团军指挥。
这两个装甲集群的任务是象铁钳的两臂一样伸入敌人深远后方,并在苏联境内纵深二百五十英里处,即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收拢钳口。向前推进的步兵师一部分要跟随装甲集群到明斯克,以防被围之敌逃窜,一部分在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北面和南面分两路向前挺进,进行距离较近的包围,目标是在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大道上、离苏德边境约一百英里的一个地点。被围之敌将被装入两个口袋,并且一个套着另一个。德军在消灭两个口袋中的敌人之后将继续向奥尔沙陆桥挺进,直取斯摩棱斯克。在中央集团军群的前线上,机动作战将在斯摩棱斯克暂时停止,因为装甲部队将调去支援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的最后进攻。中央集团军群有最大的空军部队的支援,即凯塞林陆军元帅的第2航空队。该航空队拥有近千架飞机。
包克对1941年1月底下达给他的命令持有异议。他确信他的第一个目标应该是斯摩棱斯克而不是明斯克。他力促勃劳希契改变计划。他在3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陆军总部只是忙于琐事,他抱怨说,在明斯克还是在斯摩棱斯克完成合围,他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甚至战争开始之后,这一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到战争的第三天,包克、古德里安和赫特仍然不知道他们的目标在哪里。
德军最初的攻击目标是西北方面军的莫罗佐夫第11集团军的左翼和巴甫洛夫将军指挥的在白俄罗斯的整个西方方面军。西方方面军在边境上部署有第3集团军、第10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每个集团军都下辖一个机械化军。除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