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悍明 >

第205章

悍明-第205章

小说: 悍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的东家冲着力巴大声的喊道:“你们这些贱痞,都给我好好干活,眼下还能有工钱,能吃上饭,等到鞑子打过来,有没有这条命还不知道呢!”

“哎,说不定鞑子还没来,我们就累死了。”

“敢耍嘴皮子!”年轻的东家举起手里的扇子,就要抽打力巴。

突然这时候远处跑来一帮要饭的小乞丐,一边跑着,一边大声的喊道:“快去看看吧,大汉奸洪承畴被抓了,再不看就晚了!”

“洪,洪承畴?被抓了!”

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年轻的商人一把抓住了要饭的孩子。

“你给我说说,到底把谁给抓住了?”

小要饭的翻翻白眼,伸出了黑乎乎的小手。

“还没吃饭呢,记性不太好,我忘了!”

“小鬼头,这个给你!”

两个铜子到手,小叫花子来了精神,嬉皮笑脸的说道:“这天底下还能有第二个洪承畴吗,就是当年在松山被俘,然后投降了鞑子,甘当无耻走狗的汉奸洪承畴。蓟国公一出手,就把老贼给擒住了,打得那叫一个惨啊,满嘴的牙都打没了,满身都是苍蝇。要是不抓紧看看,恐怕要不了几天。老东西就被砍了脑袋!”

“啊!在哪边啊?”

“这还用问吗,跟着人群不就行了!”

年轻商人一听,撒腿就跑。

“东家。别光您自己个去啊,我们也来了!”

这些力巴互相看了一眼,顿时也撒腿就跑,偷鸡让狗撵,跑得浑身臭汗淋漓。终于挤到了大路边上,密匝匝,到处都是看热闹的人群。大家跳着脚,往里面看着。

只见一驾马车缓缓的过来,车上的人都躺不下了。只能用木架撑着。四肢全都用纱布缠着,鲜血浸透出来,前胸后背,没有一块好肉。苍蝇在身边来回飞舞。要不是有士兵看着,只怕都能把人带走了。

再看脸上,更是肿的像是猪头一样,牙齿全都没了,嘴角流着血沫子,一股腥臭的味道,直刺鼻孔!

那个年轻的商人看了一眼,就忍不住呕吐起来。

一边泛酸水。一边却用力的拍着巴掌。

“好,抓的好。狗汉奸,就该这个下场!”

“没错,最好把洪承畴也挫骨扬灰,烧成厕所砖,就放在吴三桂的旁边。”力巴也笑着说道:“东家,要不您行行好,上我们一人一两银子,到时候也去享受一下,您看怎么样?”

“做梦!”年轻商人把眼睛一瞪:“一人一两,那是多少银子!最多就让你们今天晚上切十斤肉,红烧管够!”

“哈哈哈,东家,可算是大方了一回啊!”

力巴们欢声笑语,整个南京也一扫阴霾。

蓟国公每次派人来,都送来了大礼,这就是最好的定心丸!

有蓟国公在,还怕什么鞑子啊。

放鞭炮的,舞龙舞狮的,南京沉浸在了欢腾之中。

相比百姓的兴高采烈,官场上却是另一番的景象。他们的确盼着顾振华出手,但是他们却不想顾振华用这种方式出手。

面对着三大军团的构想,就算是再蠢的人也明白,只要同意了,顾振华就等于是吞下了整个江北四镇,再加上先前的左良玉部。顾振华一个人独揽大明的兵权,生杀予夺,就在一念之间,要是这位一高兴,改朝换代都不是不可能!

说实话,大明的这些高官也不是不能接受改朝换代,只是顾振华的政策太戳他们的肺管子了。完全就是在挖士绅官僚的祖坟,把他们的特权刨得一干二净。

相比而言,满清对待官僚地主的态度都要比顾振华强,这就是所谓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正因为如此,阮大铖这位百官之首,是坚决反对将所有兵权都交给顾振华的。

在小皇帝面前,他躬身施礼,说道:“陛下,我大明以文驭武,文武相制,岂能轻易更改!更何况蓟国公虽是我朝良将,但是一人独揽兵权,必然招来中伤诋毁,到那个时候,不论是朝廷,还是蓟国公,都并非好事。还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切不可如此行事!”

小皇帝朱慈烺虽然信重顾振华,但是也知道阮大铖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他顿时也低着脑袋,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

这时候次辅苏全河颤颤哆嗦的站了起来,老头年初的时候到了南京,就水土不服,爬了一个来月,还好挺了过来。

正所谓老奸巨猾,谁要是小看这幅棺材瓤子,保证吃亏。一看他要说话,阮大铖抢先笑道:“苏大人,如今战事紧张,您是不是要事急从权呢?”

“也有这么一说,阮大人,您的看法呢!”

阮大铖冷笑道:“苏大人,我刚刚得到了消息,听说顾振华派遣兵士,挖了满清的福陵和昭陵!这是何等之事,他竟敢善做主张,难道他不知道我朝在京城有十几座皇陵吗?要是鞑子也以此为借口,全数给挖了,置陛下与何地,还有半点孝道可言吗?如此无君无父,胆大包天,胡作非为之人,就算有再大的战功,也不能托付大事,要不然我大明江山不保!”

阮大铖说着撩袍跪在了小皇帝面前,痛哭流涕:“陛下,臣听到顾振华的所作所为,是万万不敢相信,这还是我朝的国公吗,分明就是不管不顾的土匪!”

朱慈烺眉头紧皱。摆手说道:“元辅,这话有些过了,蓟国公忠君报国。何人不知!再说了皇陵是义民挖的,与蓟国公何干,鞑子敢挖我大明的皇陵吗?”

“陛下,列祖列宗的皇陵关乎我朝龙脉,一旦受损,这个罪过谁能承担啊!陛下,切莫再纵容顾振华了。此等之人执掌大权,那是大明的劫难!”

“哈哈哈,阮大人你说的太对了!”苏全河突然向他拱了拱手:“首辅为国着想。心怀社稷,老夫实在是佩服。只是你把蓟国公当成大奸大恶,那就有些过了。老夫也知道,蓟国公起于微末。练兵打仗。天下第一,其余的事情他或许考虑的不够周祥,还请首辅多多提点,可不能自毁长城啊!”

阮大铖一见苏全河竟然主动认错,弄得他也吃了一惊,难道顾振华认输了不成!

“苏大人,蓟国公的功劳天下皆知,只是骤然让他执掌全部大军。恐怕不妥!”

苏全河笑道:“首辅说的有理,老夫也是这个意思。”

小皇帝朱慈烺一下子着急起来。慌忙问道:“苏老大人,如今鞑子拼命攻城,要是大明军队不能攥成一个拳头,岂不是有各个击破的风险?”

“陛下睿智,因此老臣有一个建议。方才首辅也说了,要以文制武,老臣深以为然。”

阮大铖听着苏全河的话,顿时觉得有些不妙。老头子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下,然后笑道:“陛下,当年孙承宗大人督师蓟辽,史可法也督师江北,蓟国公功高爵显,非寻常人可以统御。首辅阮大铖执掌过兵部,熟悉战事,是督师的不二人选。老臣以为……”

说到这里,苏全河也提高了嗓门,中气十足的说道:“蓟国公可以中原总督之职,统帅江北诸军。阮大铖督师江北,节制各路人马,如此文武相制,也是阮大人同意的。蓟国公用兵如神,阮大人又熟识朝廷方略,有他监督,保证不会出错。驱逐鞑子指日可待,陛下也能高枕无忧!”

什么叫图穷匕见,这就是苏全河这条老狐狸的狠辣!

你阮大铖不是要制衡吗,那就顺水推舟,把你赶到江北,看看你能如何!

阮大铖也感到了不妙,这分明就是一个陷阱,他手里没兵没将又没钱,凭什么和顾振华斗,要是到了顾振华的眼皮子低下,说不定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陛下,臣……”

朱慈烺没等阮大铖说话,就抚掌笑道:“苏老大人真乃是老成谋国之言,阮首辅,国家危难,这个担子你就挑起来吧!朕特进阮大人少师太子太师,还望阮卿家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

小皇帝一锤定音,这下子阮大铖是百口莫辩,生米煮成了熟饭!

顾振华不但拿到了兵权,还顺带着解决了阮大铖这个绊脚石,从内到外,顾振华的势力又膨胀了一大截!

南京的风暴立刻就传到了扬州,顾振华拿到了戴莹送来了的消息,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姜是老的辣,干得不错,告诉他们,该到了干活的时候了!”

方剑鸣兴奋的去传递消息,不多时阎应元,马进忠,沈廷扬,刘肇基等等全都到齐了。

阎应元笑道:“国公爷,我等还要恭贺您高升一步啊!从今后总算是能跟着国公爷了,这心里头舒坦啊!”

“跟着本爵未见得就轻松了,眼下就有一场大战,咱们要想办法把博洛这些人吃到,然后再去解徐州之围,把鞑子赶回黄河以北!”

众人都兴奋的点点头,以往一直被鞑子压着打,肚子里都憋了一股怨气,现在终于能发泄出来了,都紧攥着拳头。

顾振华说着看了看沈廷扬,笑道:“水军成军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正式打过大仗,这次的胜败可就要落在你们的头上啊!”

ps:网才修好,抱歉啊……

第三百三十三章断敌后路

官场从来都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皇宫别看深在九重,但是四面漏风,什么都瞒不住。那些平时站得好像木雕泥塑的侍卫和洒扫的小太监,不一定就是谁的眼线。

阮大铖以首辅大学士的身份,督师江北,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官场就炸开了。谁都清楚,凭着顾振华的手段和实力,会在乎一个阮大铖吗!

前段时间另一个督师史可法就死在了兖州,虽然出现了无数歌功颂德者,说什么史可法指挥若定,临危不惧,血战鞑虏,最后身被重创,拔剑自刎,尸体屹立不倒。

阿济格亲自磕头,答应保全兖州百姓,史阁部的尸身才倒地殉国!

这些传言听得老百姓痛哭流涕,更有人出钱给史可法建造祠堂,祭祀这位英勇殉国的大学士。

可是真正明眼人心里都有一本账,兖州几万军队,全都从容撤退,几乎没什么损失,偏偏就死了一个史可法。这里面有多少问题,用脚趾头都能想清楚。

阮大铖要是到了前敌,搞不好啊,用不了几天这位也立地成圣,享受四时香火祭奠了!

一句话,离开了京城,离开了权力中枢,阮大铖就是一个废物。

朝堂的这些官僚,稍微明白点事情的全都争着抢着去拜见次辅苏全河,平时看不上这个老棺材瓤的,都争着抢着磕头,简直比起变色龙还快。

阮大铖也不是傻瓜,他回到府邸之后。直接就告病不出,没几天就传出了卧床不起的消息。这位督师大人在病中挣扎着给顾振华写了一封长信,字字泣血。说他有心报国,但是天不垂怜。驱逐鞑虏,兴复大明的重任还请蓟国公一肩扛起云云……

毫无疑问,阮大铖算是彻底认栽了,顾振华已经假手苏全河,还有戴莹,彻底掌控了朝廷。军队,内廷的大权。顾振华的权柄之大,比起昔日的张居正。还要强悍无数倍!

当然正所谓高处不胜寒,顾振华也一清二楚,他想坐稳现在的位置,就必须向天下的百姓展示他的能力。

把鞑子赶出两淮。就是顾振华准备上交的第一份答卷!

“沈提督。本爵希望水师能够从海州登陆,然后直插淮安,拿下了淮安,就切断了博洛后退之路,然后瓮中捉鳖,解决博洛所部!”

沈廷扬听到了顾振华的计划,也连忙注视着地图,笑道:“这个办法太好了。简直就是给我们量身定做的,鞑子缺少对海路的防范。袭击辽东能成,袭击海州也一样没问题!”

“沈提督,你估计多长时间能拿下淮安?”

沈廷扬笑道:“最多七天,按照路程计算,四天之内能够赶到了海州,从海州登陆,再有两天肯定能赶到淮安,鞑子防备松懈,卑职有把握在反手拿下淮安!”

顾振华想了想,说道:“也不能小看鞑子,赵天那一个团的精兵就交给你了,淮安关乎全局,只许胜不许败!”

赵天是顾振华最早招募的一批新兵,全都是顾振华一手调教出来的,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了安**的骨干力量。

顾振华正酝酿着下一波的扩军行动,同时也要把全新的军制,官制落实下去,原来的一些老弟兄也逐渐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至于真正在第一线领兵的就是这些新一代的将领。他们头脑完全都是新东西,也是顾振华一手培养的,忠诚更是没有问题。

如今也是有意提拔他们,沈廷扬笑道:“我可听说这些人马都是近卫军,国公爷袖管里的精锐啊!”

“哈哈哈,沈提督,既然交给你了,就要听从你的指挥,你放心大胆的使用就是!”

沈廷扬点点头:“国公爷,既然如此,卑职现在就去整顿人马,立刻准备出兵。”

打发走了沈廷扬之后,顾振华又把马进忠,金声恒,刘肇基三个人叫到了沙盘前面,马进忠和金声恒都相当熟悉,唯有刘肇基还是第一次见到,忍不住啧啧称奇。

“这是扬州,这是运河,这是鞑子军营,果然是一目了然,别具匠心啊!”刘肇基连连称奇。

马进忠笑道:“刘兄,这沙盘作用可不小啊,以往都说是纸上谈兵,可是放在了沙盘之上,把一切都看在眼底,虽然不如战场,但是也能大开眼界啊!”

金声恒也说道:“国公爷,如今博洛手下有七千真鞑子,还有两万出头的降兵,主要是刘良佐的部下。刘良佐已经死了,鞑子对待这些人又极为残暴,军心已经动摇,要是我军能挫败鞑子,必然能引起他们的崩溃,取胜就不难了!”

刘肇基皱着眉头,显然没有这么乐观。

“就算只有七千真鞑子,想在野地里击败他们,也是非常困难的。要是凭着城池坚守,我不怕鞑子,可是真到了野战,他们的铁骑的确不可小视!”

顾振华笑道:“刘总兵说的有理,不过请你放心,本爵已经从南阳调了一百二十门火炮,三天之内就能运到扬州,有了这些火炮助阵,多少鞑子都能轰碎了!”

“国公爷,听说您给黄闯子就送去了一百多门,现在又是一百多门,安**到底有多少火炮啊?”阎应元笑着问道。

提到了火炮,顾振华脸上止不住的得意。

说实话大明的工匠比起同时期的西方一点不差,而且数量众多。另外中国还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优势,很多人都忽略了。

西方国家在工业时代之前,常备军数量少的可怜,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在东方的土地上,怎么可能出现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超大规模的战斗!

当然也正是这种超级规模,使得明朝的工匠习惯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协调能力,完爆西方。

再加上顾振华这么一个先知稍微提点,这些工匠很快就学会了详细的产业分工,也搞出了铁模铸炮的工艺。

光是南阳工厂,在一年之内,预估就能铸造五百门各型火炮,到了明年,还能再提升一倍,这也正是顾振华的底气所在。

“阎大人,能造多少,还不好说,不过再有五年的时间,光是炮兵就能把鞑子轰回辽东和西北风!”

在场的都露出了爽朗的笑容,在天下人都风雨凄凄的时候,唯有顾振华信心十足,短短时间,就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家伙的心里头也都燃起了胜利的希望。

扬州的士兵都在厉兵秣马,等待着反攻的到来。

沈廷扬这时候已经带着人马,扬帆出海,乘着季风北上。

“赵老弟,天天坐在船上,还习惯吗?”

赵天笑道:“沈大人,我从小就在海边玩,一高兴能游出十里地,坐船还难不倒我。”

“看来是我想多了,安**人才辈出,熟悉的大海的肯定不少。”

赵天迎着海风,大笑道:“我家就在天津卫,蓟国公南下的时候,我就跟着国公爷了。他当初就向我们许诺过,要打回天津,这次攻打海州,距离着天津也不远了啊!”

沈廷扬也说道:“赵老弟虽然我不是北方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