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唐-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实在低下,吃饭都是问题,怎么可能大规模种植油料作物呢。
大唐,要想更加强大,需要改变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啊。
不过这对于武清来说,似乎又是一条发财的机会,只要自己把炼油技术搞起来,而后再抄几道**丝菜,不难改变大唐达官贵人的饮食习惯,这将会是一场餐饮界的伟大变革。
一个上午武清便在这邻芳居中想事情,实在太无聊了,他便继续写他的《三侠五义》。没办法,想要成为富豪,想要泡到优质的大唐妹子,就得从各方面抓起,特别是这种庸俗小说之类的,那可是平民最喜欢的东西了。
至于那些士大夫,武清根本就没考虑在内,实在是那些大爷们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潮流,引领着大唐文化的走向,对于庸俗小说还有以前几十年前的志怪小说都称之为“乱力怪神”而逐渐被摒弃。导致如今的辞赋诗歌成为了天下文坛的主流。从某一种方面来说,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如果由自己之手,把这庸俗文学也给整出来,那要传到后世,自己的头衔是不是应该一定得加上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呢!
太宗皇帝曾说过百姓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却从来不关心老百姓也是有文化需要的。
平民百姓的文化需求,他武清包了,可以预见将来他会遭到多少文人骚客的抨击和打压,但他义无反顾,为了“伟大的xx”他不怕任何嬉笑怒骂。
午饭时间,李绩回到了府中,上朝的时候,李绩突感不适,高宗皇帝便放他回府休息。
七十五岁高龄的李绩如今受到了高宗皇帝和武后的敬重,所以在听完了文水平乱报告后,便让他回府养病了。李绩回到府中,便唤来武清。
武清走进李绩书房,拜了一拜,说道:“今日师傅唤徒儿来是否有新故事要讲了。”
李绩笑道:“新故事没有,倒是圣上和皇后娘娘听了我收了徒弟,不禁大为奇怪。说要见你,你可得做好准备,过几日便是中元节了,圣上要求各寺举盂兰盆会,会有法会,我正好带你在身边,也顺便让圣上见见。”
武清眼中一亮,这个年月,见皇帝可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那光宗耀祖啊,更不要说是被皇帝点名的。
“徒儿知道了。”
李绩看着这个人小鬼大的徒弟,笑道:“你好似不是很欢喜?”
武清一惊,对皇帝不敬,那是大逆不道,而且也会被士大夫所不喜,于是连忙道:“师父,徒儿觉得能见皇上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徒儿想应该把这种崇敬放在心里,做到宠辱不惊,方不失为一个为将者之道。”
李绩瞬间错愕,而后站起身,走到武清的跟前,仔细盯着武清的眼睛,四眼相对,武清丝毫不避,这个时候他要躲闪了,那不是说明自己在说谎吗?
良久,李绩大笑道:“徒儿果然是非常之人,神童也,吾此生不亏也。”
说罢,李绩走到书架跟前,从上面取下一个卷轴,递给武清道:“这是老夫毕生所学,几年来,为师已经都记录了几卷,这是其中之一,看完了再来换下一卷,往后你好生钻研,成为我大唐栋梁之才,也不枉老夫教导你一番。”
武清激动到了极点,立刻拜了拜,说道:“多谢师父,师父教诲,徒儿永生不敢忘怀。”
“对了,三司会审已经出来了,有并州法曹狄仁杰的证词,还有那张元也认罪伏法,张元被秋后问斩,文水张氏一族被流放岭南,如今你算是真的无罪了。”李绩说道。
武清一直为这事担忧,就怕一些贪官污吏给自己抹黑,还好看样子自己再县学那套说辞没有传到京城百官和皇帝的耳中,不然自己至少得蹲下局子了。
如此这般,师徒二人又闲聊一阵后,李绩要休息的时候,武清捧着李绩所著的《行军方略》回到了邻芳居。这算是得到了李绩衣钵了啊,虽然对军事不是很了解,但后世那么发达的网络和媒体,对古代战争、近代战争和现代战争还是有了解的。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到高技术兵器时代的发展,对于谋略的运用逐渐减弱。但是在古代则不一样,冷兵器时代,靠的不仅仅是士卒的战斗能力和意志,最重要的还要看主将的谋略。如此出现的谋略兵家如孙武、伍子胥、韩信、范增、张良、贾诩、郭嘉、诸葛亮、曹操、周瑜等等,实在是太多了。
武清怀着崇敬的心情,打开了卷轴,逐字逐句读了下去。
“夫兵者,诡道也。用兵之道,在于正奇相依。。。。。。”
晚饭时候,李绩让武清一起用餐,武清也只好放下毛笔,来到了饭堂,看到李绩一大家子都在。有儿子从最小的五六岁到五十岁不等,看样子李绩雄风不减啊;有孙子从婴孩到三十岁不等,最大的长孙李敬业都有三十岁了;有曾孙最大的也有十岁了,可谓四代同堂,幸福满满。
李绩便把武清叫到身旁坐下,说道:“这些都是吾之儿孙,今日也算是为师给你的接风宴,你尽管吃好,若想饮酒也是可以的。”
武清忙谢道:“徒儿谢过师父了,能得师父如此厚爱,徒儿很知足了。”
“好了,那就饮些酪浆吧。”李绩便给武清舀了一瓢酪浆添到了酒樽里。
武清感谢,至于酪浆,武清是知道的,这个名字可是贯穿于隋唐贵族饮宴的历史。看着白色的汁液,武清以为是奶,喝了之后才发觉竟然有股酸味和酒味,这东西还真的不错。
不知不觉中,武清整个宴会下来,竟然喝了三杯。李绩一旁说着大唐风物,一边给武清添酪浆。等武清喝完三杯之后,李绩大为惊奇,这小子怎么这么能喝,这样的小孩一般一瓢也就差不多了,没想到这小子喝三瓢,看样子跟没事人一样。
武清打了个酒嗝,说道:“师父,徒儿有些头晕,这便先告辞了。”
李绩点头答应,看着走路有些不稳的武清,笑着说道:“这小子,还是有自知之明啊。”
而在下首的李敬业,看着武清的背影,嘴角露出了讥笑,低声骂了句,“这什么东西,竟然能得到爷爷这么宠爱,娈童而已,别以为我不知道。”
大唐达官贵人有养娈童的癖好,自上而下,无不让人瞠目结舌。武清长得眉清目秀,不由得让李敬业不往这上面想。
第二十四章 逛长安
三日后,这一天是中元节,大唐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日,祭祀先祖、祈福消灾、抚慰亡灵等等。
天下道观都要建醮祈祷。天下佛寺则是要普度众生,开盂兰盆法会。
自贞观年间,玄奘法师西游天竺取得大量佛经后,佛教在大唐逐渐兴盛起来。每一年的盂兰盆节,更是长安城各大寺院非常重要的节日。长安城的十多个宗派更是争相斗艳,盂兰盆法会更是展现各派佛法的盛会。
其中法相、天台、禅、华严、净、密等宗最为盛大,长安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要进寺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并倾听和尚们讲解佛法。
中元节这一天,皇帝会下令放开宵禁,各位才子佳人可以游览寺院,携手情人或是妻子放盏河灯,寄托对亡人的哀思。
本来这一天李绩要陪高宗和武后去大慈恩寺烧香拜佛的,可一早传出李绩突然病倒了。武清见过李绩之后,看到李绩昏迷不醒,丫鬟仆人进进出出忙碌不堪,曹御医前来诊治,开了药方之后便走了。武清也无可奈何地往邻芳居走去,看来今天是别想见到高宗皇帝和武则天了,心中不禁有些遗憾。
“你知道吗,国公爷病倒了。”
“哎,这次要可怜了红梅和秋菊两位姐姐了,估计要被卖到妓馆去了。”
两个侍女提着竹篮一边走着一边道出了心酸的内幕。
武清心中不禁大为感叹,李绩都七十多岁的人了居然还要吃嫩草搞三人游戏,真的是威猛啊,我不及也,只是可怜了两个妹子。《大唐律》中对于奴隶是有严格规定的,是可以任由主人打杀转增买卖,而主人只需报给官府就是了。
武清很无奈,这个时代,当你逐渐了解越深,越觉得有束缚,大唐的胸襟,大唐的气魄,越来越让他这个穿越者看不懂了。
回到邻芳居后,也不理会徐小樱和王修,还有武大娘,他直接去了邻芳居新开辟出的书房。
长叹一声,武清坐在了蒲团上,然后铺开纸,继续写他的《三侠五义》。
一个时辰后,武清站起身,他实在是受不了跪坐这一姿势,弄得半个身体都血脉不通,让他腿脚发麻,武清大骂几声,看来得尽快做出椅子。尽管在胡姬酒肆已经出现了高凳和四脚方桌,但在大唐达官贵人的房舍内依旧以跪坐为主,有的也出现了一些矮凳和交椅,但没有流行起来。其中这交椅出现已经有几百年了,但不是谁都可以坐交椅的,即使是位高权重者也不敢坐。
无聊!太无聊了!
“今天不是盂兰盆节吗?”
武清骂了自己一声“蠢猪”,便走出了邻芳居,也没给武大娘打招呼。
出了邻芳居,往侧门走去,正门是不会开的,武清一路穿月门,过花巷。李府可不是一般地大,在走了半柱香后,终于看到了侧门后,武清轻快地走了过去。
“站住!”
身后传来一声怒喝。
武清一愣,转身一看,心中顿时涌出一种不好的感觉,眼前之人竟然是李绩的长孙李敬业,武清连忙拱手道:“原来是敬业啊,不知有何事唤住我呢?”
大唐尊卑长幼森严,别看李敬业有官身,但武清是英国公李绩的亲传弟子,相当于儿子一个级别了,李敬业是孙子级别的,必要的时候,李敬业都得喊武清师叔。可惜武清也没那意识,而且他如今寄居在人家里,也就客气了很多。
可李敬业却不这么想,一个爷爷的娈童,他还没放在眼里呢,听到武清直呼自己姓名更是怒火中烧,吼道:“说,我爷爷怎么病了,要是你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今日要你好看!”
“恩?”
武清没有想到李敬业竟然这么冲动,是什么让这位大叔如此愤怒呢?再仔细一琢磨,不禁怒上心头,原来这大叔怪自己把李绩整生病呢?尼玛,李绩想搞基,哥还不干呢。看着李敬业那粗壮的身体,再看看自己细胳膊细腿,心中苦笑,转身就走。
“站住,今儿个说不清楚,你哪儿也别想去!”李敬业也是豁出去了,大不了被爷爷惩罚一顿,也要叫这小屁孩吃点苦头。
武清打也打不过,骂得话更显得自己承认了事实不是,他此刻很愤怒,他愤怒那个蒙面老家伙自那个晚上后再没来找过自己,自己这百年不遇的练武奇才就这么整日消磨时光不说,如今更是受到了奇耻大辱。
“咬人的狗不叫,大叔。”武清回头,轻声说道。
声如细针,刺进了李敬业的耳中,这话何意?李敬业想了半天,直到武清推门而出,猛然间顿悟了一般,指着武清的背影怒道:“黄口小儿,你等着!”
可忽然想到了什么,又闭上了嘴,双眼冒火,脸色阴沉如水,看到老夫人的丫鬟翠云正往这边赶来,李敬业二话不说,上前就抱起惊恐求饶的翠云钻进了旁边的一丛竹林。
武清没来头被李敬业彻底搞得心烦意乱,便出了崇仁坊。一路好不热闹,行人如织,车水马龙,各种货郎挑着来自大唐各地的玩意儿兜售。才子佳人更是手牵着手嬉笑怒骂惹人馋,偶尔三五成群过去的彩衣女子更是让武清心痒难耐,这就是大唐啊,风气真他娘的开放。
值此大唐,胡风鼎盛,皇亲贵族争相学习模仿,不论穿衣还是饮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大街上到处可见胡人,还有黑黑的昆仑奴,还有一头金发的大洋马。。。。。。偶尔刮过一阵香风,竟是那胡人妹子,一身合体的胡装把那纤细的腰肢勾勒而出,让武清恨不得揽入怀中给掐断了。
有人曾说,破坏美,也是一种爱美的表现,当然这是一种变态。
武清一个小屁孩心中的有着各种淫荡想法,只可惜看着那些青楼妓馆上花枝招展体态丰盈的妹子们,他只能吞下了一口口口水,然后在心里想着蹂躏了一百遍,或是想着等自己再长大点怜惜怜惜她们了。
远远望去,皇城威严不可靠近,金桥御道旁,那笔直站立铠甲锃亮的大唐监门卫士卒,长戈林立的朱雀门,武清便敬而远之了。
转身踏上了传闻中的朱雀大街。
放眼望去,朱雀大街足有一百多米宽(一百五十米),两边酒肆、妓馆、寺院、茶楼等等各类铺子绵延了整条大街。武清不禁大为奇怪,不是说沿街各坊不能向街边开门吗,怎么会这样呢?
第二十五章 有个女孩儿叫婉儿
武清不知道是全长安成也只有朱雀大街才这样,而且三品以上官员包括皇亲国戚都可以朝坊外大街开门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朱雀大街是仅次于东市和西市的商业聚集地,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一条非常非常宽广的商业街。
武清沿着朱雀大街万年县这边一路南下,看着那些青楼妓馆楼台上凭栏凝望的大唐妹子们,武清只能无奈地叹息一声,只好默默无闻地从楼下走过。武清走进了茶楼,茶博士也不理会武清这小屁孩,还以为来玩耍的谁家顽童。
武清大怒,这尼玛看老子人小吗?一拍桌子,大声怒道:“这是不是茶馆!”
在场喝茶的大多都是斯文人,所以被武清这小屁孩的架势给吸引了眼球。
茶博士立马上前,看到这小屁孩穿一身布衣,装什么大爷,但依旧笑脸相迎,赔礼道:“怠慢小客官了,想喝点什么?”
“随便!”武清很**丝地说道。
茶博士一愣,便说道:“啊,小客官,咱这里可是没‘随便’茶!”
武清心里暗骂一声,以前的臭毛病又犯了,于是想了想,还是想了想,却想不起自己喝过什么茶,忽然想起曾经有报道说一斤大红袍卖到了好几十万了。于是脱口而出说道:“大红袍!”
众人不知,茶博士也是一头雾水,想他做茶博士也有十年的历史,阅茶无数,怎么也想不起还有叫“大红袍”这茶的名字。
茶博士以为自己目光短见识少,忙赔礼道:“客官,您要的这茶小的从不曾听闻,实在无法拿出来啊。”
武清心底一愣,难道现在没有大红袍?可那是世界名茶啊,怎么会没呢,看来那茶一定没有被发现。于是很装b地拉长稚嫩地声音说道:“小爷我只喝大红袍,既然没有,那小爷就告辞了。”
武清在众目睽睽之下溜出了茶楼,等到了大街上,已经是满头冷汗,太丢人了!
此时已到了晋善坊的大兴善寺,只见大兴善寺门前人山人海,武清想到了他的冰糖葫芦,要是现在扛着冰糖葫芦卖,就这人流量,日赚斗金不说,赚个一两万开元通宝还是能够的。更不要说冰棒和刨冰了。只是如今跟了李绩,生意的事情被耽搁了下来。这如何是好啊。
怀着对如来佛祖的崇拜虔诚之心,武清便绕道而行,可没想到,大兴善寺竟然占据了整个晋善坊。无奈之下,武清只好折转,沿着清明渠往回走,毕竟长安这么多又是坊又是里的,很容易迷路。
可还是迷路了,来来回回走了老半天,依旧回到了清明渠那棵柳树下。
此时天色渐黑,彩灯高悬,花灯摆放各家门前,大兴善寺的盂兰盆法会开始了,和尚们的诵经声传出老远,才子佳人,红男绿女们开始在堤岸上放河灯。武清举目望去,沿着清明渠从上游飘来了无数的河灯,仿似满天繁星坠落人间,清明河变成了银河。
这个时候,一个小女孩从武清身边飞快地跑过,差点没把瘦小的武清给撞倒。小女孩显然没意识到她居然撞人了,立马停下脚步,欠身道:“撞到哥哥了,都是奴家的错。”
“恩?”居然是一个俏萝莉!武清借着灯光,看到这居然***是一个小美人儿啊,这样精致而娇憨的小妹子,武清真还是头一次看到,她并不像其他大唐很多小女孩一样梳着羊角辫,而是披散着头发,在脑后扎了个蝴蝶结,额前的刘海剪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