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扛挺机枪到南宋 >

第20章

扛挺机枪到南宋-第20章

小说: 扛挺机枪到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将军,你用什么办法攻城?”钦差又来麻烦,他的脸还是红扑扑地可爱,白璧无瑕的滋润,只有拧起来的眉毛和闪烁的目光透露出勇敢和狂妄。
  “我们先礼而后兵吧。”我一直想知道,这海丰县投降的原因,他是处心积虑还是一时的糊涂。
  两名战士到了城下呼喊,但是回答他的是一阵急雨般的箭。城上垛口处闪动着一个个士兵的身影,盾牌,刀枪,弓弩。防备森严。
  高高的城楼前面晃动着一群甩着红缨的头盔,我又派了战士在城楼的位置前喊话。终于,箭弩停止了,一些人头浮现在城垛口处。
  “你们是谁的兵马?莫不是也来投降大元的么?”一个老家伙拈着胡须高声地笑道,他的声音很尖锐,满脸的褶皱。
  “你是海丰县吗?”我打马上前,有质量可靠的软甲在身,我不是很惧怕他们的箭弩。
  两名士兵也打马上前,手里紧紧地攥着阔大的盾牌,准备随时随地地保护我。
  辛若是手里挽着强弓,象钉子一样瞄准城楼上正开口讲话的老头儿。
  钦差在我的后面很远的地方,正充满了关切地看着我。
  我和老头儿对上了话:“喂,你真是海丰县?”
  “是啊,你是文天祥的部将吧?是不是那个赵善良将军?”
  “正是本将!”对汉奸的愤怒使我义愤填膺,气急败坏。
  “你们来做什么?要攻打海丰百姓么?”
  “呸!无耻的小人,你身为大宋官员,为什么不思报国爱民,反要背叛祖国投降敌人?你对得起良心吗?你对得起父母吗?”上来就是一场痛骂,我觉得,有些人只有痛下针砭才能唤醒他的良善意识。
  城上很久不听说话,我心里有了谱,知道这家伙羞愧了,于是说道:“海丰县,只要你能痛改前非,翻然悔悟,重新回到我大宋的抗元事业中来,本将军可以以人格为担保,对你既往不咎,对所有的海丰县百姓和官兵一视同仁,海丰县,希望你能认清形势,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
  还是没有回音,我回头望望,又朝上望望,真不知道这个老县官在想着些什么。
  “攻城吧?”王东提纵马上来,把手里的大砍刀举得高高的。他的目光里充满了渴望和兴奋,举刀的手打颤着。
  钦差在后面喊:“赵统制官,前面怎么样?”
  我道:“等一会儿吧。”
  王东提听了我这句话只好把刀又放下来,有些失望地叹息,他的那匹枣红马被他勒得咻咻直叫。
  辛若是拽住我的缰绳,逼我后退十步,他担心海丰县耍花招。
  一丈多高的城墙不能称之为高,要是吹起冲锋号一起猛烈地冲城还是比较容易的,这是陈述之的观点。大宋王朝的威胁历来只在北方,所以,南方的军事设施一直比较薄弱,两年前恭宗皇帝投降以后,益王也就是端宗即位,这里又归属端宗,但是军事上的准备依然如故,人口不少,粮食物产不少,甚至于兵器战士也不少,训练和组织也不错,可就是思想麻痹大意,真正的军事准备很有限。很多官员想的是,既然皇帝都投降了,我们还给谁混?以残缺不全的半壁江山来对抗横扫天下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吗?会不会出现这个局面?官员们想都不敢想。
  城墙的砖石都老化了,护城河窄小浅显,一个县城就有十道门,一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架势,看样子连五坡岭村的寨子都不如呢。
  大门忽然打开了,一群人等待着吊桥缓缓降下来,然后就走出了城池,往我们这儿走,一直走,走到了我们的跟前一箭之地的地方。
  “将军,小县有话要跟您说。”老头子去掉了盔甲,改穿宋朝官员的服装,文质彬彬的,儒雅斯文,纱帽的两端摇着两个小小的翅。
  我心里松了一口气,但是又疑虑:“这是不是他要诱骗我?”
  “你讲吧!”
  海丰县的随从也没有几个,都没有带刀枪。钦差一见也骑马上来了。
  我军两大营的战士仍然排着整齐的阵势等待着进攻,前排的弓弩手张开架子好久了,估计也有些疲劳,但是没有见谁随便晃动,这说明我们的军纪还是不错的。
  海丰县深深一揖,然后对天长叹一声:“天灭我大宋,何必再做无畏抗争呢?难道生灵的涂碳还不够吗?”
  “无礼!”
  “大胆!”
  几员宋将都争着斥责他。
  我道:“海丰县,亏得你还是一县之父母,也饱读诗书的,年龄一大把了,什么天灭大宋,什么无畏抗争,什么生灵涂碳,这难道就是借口的全部吗?”
  “是!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哼哼!叛徒逻辑!胆小如鼠的贼子,流氓理论!”我随便就拿来几顶大帽子。
  那个老县官居然不慌张,眼睛看着我道:“将军,我知道你是一个忠臣,能臣,可是你一个人能挽救我大宋吗?”
  “怎么不能?我们还有数十万军民,有广南东西两路十数万土地,力量还小吗?”
  “哈哈哈!”老县官沮丧地狂笑着,“一般乌合之众,寻常善良百姓,兴亡之间都是百姓受苦受难,再说,我大宋还有一个能人战将吗?没有了。”
  “老匹夫!你找死。”王东提愤怒,不,是狂暴起来。
  老县官笑着,继续道:“其实啊,我早就想投降大元了,因为我大宋的气数确实已经尽了,你想,我大宋真的没有能人?真的没有良将?不是,很多啊,很多,可惜,老天爷的意思啊,当权的朝臣不是不用就是妒贤嫉能,把他们给害了。虎豹猖狂,却良弓尽藏,长城自毁,又能埋怨得别人呢?”
  “你有什么话就说明白点儿!”
  “好,既然赵将军能给我机会,我就说了出来吧,远的不说,就金国灭亡之时,我国即和蒙古失和,那时形势怎样?我朝有几名英雄将领就把蒙古兵打得晕头转向,他们首推孟珙孟璞玉,孟将军少年从父在军中,智勇善战,后统领忠顺军,屡挫金军,授京西路兵马钤辖。绍定六年,金将武仙率兵进攻光化,企图迎金帝入四川,以避蒙古军兵锋。孟珙率军击败金军,斩杀5000;继又乘胜进攻武仙大营,俘获金兵7万,粉碎了金帝入川企图。金帝后逃奔蔡州,蒙古军攻城数月不克。我朝应蒙古之约,派孟珙率军2万,运粮30万石,与蒙古军会师蔡州城下。端平元年正月,他指挥大军首先突破南门,使蒙古军得以顺利入城,金亡。嘉熙二年,蒙古军攻宋时,他任京湖制置使,为收复中原,分兵攻取信阳、襄阳等地,屡挫蒙古军。四年,任四川宣抚使,屯田积粮,立寨筑城,卓有成效。随后,他以四川安抚使驻守江陵,继续抗蒙。直至于病卒。那时若朝廷任用他北伐蒙古,说不准还能恢复中原呢,因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帝位,蒙古国内大乱,山东世侯李亶又背叛蒙古投降我朝,那是多好的机会啊。好了,不说了,又孟将军部下大将王坚,一战击毁蒙古军在邓州的船材,二战击退进攻合州的蒙军,开庆元年二月,蒙哥率军围攻钓鱼城。在王坚的率领下,军民协力,婴城固守,百战弥励。二月到五月,多次击退蒙古攻城锐卒。六月,又击退攻占外城马军寨的蒙古军。蒙古先锋大将汪德臣击伤而亡。七月,蒙哥亲自督战,亦被击伤,死于军中。蒙古军遂撤围而去。景定元年四月,我理宗皇帝诏王坚入朝,授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孟将军部下大将刘整,唉,不说也罢,端的是一个上等的水军将才,多次打败蒙古军,可惜被奸臣贾似道陷害,不得已愤怒投降元兵,抗元名将曹世雄,向士璧都是方面将帅,可惜竟然被贾似道害死于监狱之内!再有名将杜杲屡次打败蒙古军,稳定了淮河战线,最后也被免去了军职,能臣赵葵上书提请朝廷加强北方陈边之事,不期贾似道见言色变,叱骂赵葵是”败事者“。前四川宣抚司参议官张梦发,紧急向朝廷献三条计策——1、封锁汉江口岸,2、将荆门的军队驻扎于当阳界之玉泉山,3、峡州宜都下游各地,联置堡寨以保聚流民,且守且耕。结果张梦发的建议被否决了。京湖制置使”汪立信曾经上书说:“今天下之势,十去八九,诚上下交修,以迓续天命之几,重惜分阴以趋事赴功之日也。而乃酣歌深宫,啸傲湖山,玩岁愒月,缓急倒施,卿士师师非度,百姓郁怨。欲上当天心,俯遂民物,拱揖指挥而折冲万里,不亦难乎?”一番言语把当今国家的危机数落的一针见血。接着又提出解决危机的三种方法:“为今之计者,其策有三:夫内郡何事乎多兵,宜尽出之江干以实外御。算兵帐,见兵可七十余万人,老弱柔脆,十分汰二,为选兵五十余万。而沿江之守则不过七千里,若距百里而屯,屯有守将,十屯为府,府有总督,其有要害处,辄三倍以兵,无事则泛舟长淮,往来游徼;有事则东西齐奋,战守并用,刁斗相闻,馈饷不绝,互相应援,以为联络之固。选宗亲大臣忠良有干用者,立为统制,分莅东、西二府。此上策也。久拘聘使,无益于我,徒使敌得以为辞,请礼而归之,许输岁币,以缓师期。不二三年,边遽稍休,籓垣稍固,生兵日增,可战可守,此中策也。二策果不得行,则衔璧舆榇之礼,请备以俟!”贾似道看后将书信扔在地上,大骂到:“瞎贼,狂言敢尔!”,随即将汪立信罢免了。诸位大人,诸位将军,小县说的可是实情?“
  我不太清楚南宋的将领情况,回头看了看陈述之,他该知道的吧,我叫了他一声,他看了看我,低头叹息着不答,看来这话是真的了。哦,对,孟珙灭金的事情我也知道一点儿,贾似道的混帐也知道一些,可是想不到居然会有这么多的周折,真的,如果真的是这样话,真是天意灭宋了——多少机会没有抓住啊。
  那海丰县有侃侃而谈:“襄樊守将吕文焕并非庸才,吕家将个个英雄了得,那个吕文德就是一个,可惜,强援六年不至,濒于绝境,终于愤怒反叛,本来都是国之栋梁啊,还有刘整,那是我朝乃至于天下最好的水师将军,他带着八千最精锐的将士投降了元军,不仅使长江上游的形势一蹶不振,而且我朝再也组织不起来能抵挡他的水军了,丁家洲一战,焦山大战,谁堪他之敌手?!英雄束缚,鄙薄当道,贾似道以下什么夏贵,孙虎臣,个个都是混帐王八蛋,我大宋的元气已经丧失,还要逞强争胜么?”
  我说道:“海丰县,你也太愤世嫉俗了吧?我朝虽然有奸臣害国,可也有许多忠勇之士啊,”我觉得海丰县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能通晓事务,分清是非,该是一个大好人。
  那老头子道:“什么忠勇之士?你说张世杰吗?陈宜中吗?文天祥吗?哧,一群志大才疏的草莽人物罢了!”
  “你胡说八道!”王东提怎么也忍耐不住,骂了起来。
  “哼,文天祥固执书生,陈宜中逃跑丞相,张世杰屡败名将,都是一群误国的忠臣罢了!”
  这样的理论?为什么?我和部下的一群将领都震惊得目瞪口呆。
  入世南宋 三十一章 不战而胜
  (起9P点9P中9P文9P网更新时间:2006…6…10 8:58:00  本章字数:4189)
  文天祥固执吗?时代太久远,我并不知道,但是书生意气却是真能感觉到的,他可能是一个好文官,首先是具备一个优秀文官的文化素质,好歹是进士出身,自理宗宝佑四年以后,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官声不错,特别是在赣州担任知州的那几年里,他为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儿,把全州上下治理得井井有条。我想,放在一个和平年代,他将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但是,放到战乱时候,他真能担当恢复国家振兴中华的大任吗?从事实真相看,他不是,军事才能实在有限,本来还带有精兵数万,打着打着人数越来越少,一败空坑,全军尽墨,二败五坡岭,被俘沦落。那么陈宜中呢?逃跑丞相的帽子他还是戴得起来的,当年,在临安城下,张世杰和文天祥要背城一战,就是他阻挠破坏了的,然后,他率先南逃,以后,逃福州,逃泉州,逃潮州,再逃海上往雷州,真是马拉松的长跑健将啊,说他逃跑,也没有冤枉。
  “张世杰屡败名将?一群误国的忠臣?”我心有所系,不禁念了出来。
  海丰城下,静寂无声,风微微地拂过碧绿的水稻田,拂过苍翠的树林和清澈的竹园,象一副动感的山水画。
  我身后的宋将们没有再暴躁,可能是海丰县的问题提的太尖锐了,也可能是他说到点子上了,他们都看着我,等待我表态。
  王东提原来是淮南西路制置使李庭芝的部下,李因为部将叛变被俘牺牲后,他就辗转来到广南,成为文的部下,他是一个忠诚老实的职业军人,对官员将领的认识和评价很浅薄,空坑之战他并没有参加,但是他一直念念不忘那样的败局,从他低下的目光里我可以感到他对海丰县的认可。辛若是,尽管久在山庄之内,也关心着天下大事,可能他正在回忆着那些关系国家重臣的历史事实吧?他把弓箭停下了。表情复杂地看着面前那个瘦弱的老县令,尽管只要他举起弓箭,那人就会一箭毙命。
  陈述之的目光一直有些痴呆,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难道不是吗?”海丰县悲哀地喊道:“张世杰对我大宋确实很忠诚,他原是投降了蒙古的金将张柔的部下,世居范阳,却能够不远万里地投奔我大宋吕文德将军为小小的校尉,这份忠心令人难忘,可是,度宗咸淳八年以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官的身份增援襄樊,兵多将广,居然毫无建树,十年,设防郢州,不能阻挡蒙古兵锋利,仅仅自保而已,放任蒙古大军沿汉水直取鄂州,打进我荆湖北路腹地。恭帝德佑元年,入卫临安,受命总都督府诸军,与刘师勇等在镇江焦山水战中大败亏输,接着提兵入海流窜,福州之战,一触即溃,景炎二年,泉州反叛,他空握上万大军居然连一个小小的市泊提举蒲寿庚都拿不下来,丧失了又一根据,哼哼,这样的人难道还能复兴大宋不成?”
  我相信,他说的话极有可能是真的,最起码张世杰等人不能以南半壁江山迅速打造振兴的局面反而在海边到处流亡辗转就是事实吧?再后来,历史上之崖山决战中,十几万人被元军打败死伤殆尽的惨案也说明了他才具之平庸。
  这是一个通达时务的精明强干的官员啊,就是有些偏激。我的又一感想。
  “喂,海丰县,就算你说的是真的,可是,他们仍然不能成为你投降叛国的理由!”我的语气已经非常平和,象在和他商量问题。
  “哼,将军,什么叛国不叛国的,自古天下不是一家的天下,总是有德者居之,大宋三百年来,德化尽失,已经成为百姓祸害,虽然民富,却不能国强,民富却不是黎民共富,而是主户兼并之富,寻常小民困苦流离,生死难测,委填沟壑,国家又想尽办法刻薄百姓,肥官肥上,又朝纲混乱,君昏臣暗,忠良陷害,奸佞猖狂,哼哼,这样的国,这样的家,要他又有何用?将军,我实在不是叛国,而是叛离昏君伪国。”他激动地高声喊道。
  “住口!”我身后传来了赵逊菊咬牙切齿地吼声。
  “狗还不嫌弃家贫呢!海丰县,你毕竟是读过经书的,总要知道夷夏之防吧?”陈述之淡淡地反击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哼哼,天若不仁,何怪我下民不义?夷夏之辩又怎样?我大宋还是夏之后裔吗?早就不是了!”
  “这你就胡说八道了不是!”陈述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