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扛挺机枪到南宋 >

第80章

扛挺机枪到南宋-第80章

小说: 扛挺机枪到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方便极了!”胡彪把着望远镜,一再感慨。
  “哈哈,这就是千里目神镜子啊。”素来台抚摸着自己已经开始凶恶起来的胡须说。
  “喂,小鞑子!等我们打胜了的时候我们就给你娶一房好媳妇!”我说。
  “娶媳妇?恐怕那时节我早就老了。”素来台没心没肺地说。
  “你未必有那福气!”胡彪嘻嘻哈哈地打趣他。“说不定哪天哪支箭就给你插到裤裆里头了!”
  “扯蛋!你等着瞧,看看谁才能有那运气!”素来台说。
  我观察着素来台这个忠心耿耿的蒙古人,尝试着一个全新的巨大的方案构思:和蒙古政权,和元朝和解!
  要是我们打败了这一仗,那好,一切免谈,就叫蒙古人,叫大元朝腥风血雨地——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把我们宋朝灭了去球,要是我们能打赢这一仗呢?我们还能继续进军彻底打败元朝?不可能,很不可能,元朝还在兴旺发达阶段,力量强大得很,我给南宋带来的先进东西其实很有限,大宋其实是小宋,没有多少技术上和制度上的优势。没有优势就没有力量。而实力是一切时期的一切行为的底座。
  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一个方案:一国两制。
  辽朝实行过两面官制度。现代我们又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为什么不能和元朝讲和?还是回到原来的对元称臣状态,这就维护了基本的统一,平息了战乱的根源,毕竟还保存着汉人的文化意识,省得人家后来说;崖山以后无中国。
  这是最好的结局。
  这几天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五天以后,关城下的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如果我们没有了望远镜子,是根本不能看出来的,但是我们有啊,这就能把元军的动向看得清清楚楚,好象美国大兵和别国交战,人家还晕晕呼呼呢,他就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和军事侦察卫星把人家的脑袋和屁股看得清清楚楚一点儿隐私人权屗不保留了。这是信息的巨大优势。
  原来的元军是在关南的,在关北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现在关北的元军大增,而且旗帜鲜明,全部换了衣服甲仗,关南的军队则减少了很多,不仅是营帐,还有土壕建筑。
  大约北方由八九千人增加到三万人,关南则由三万人减少到一万左右。
  敌军包围仍然铁板一块,虚开正面的三四里路段。
  开挖了很不浅的壕沟,竖立了不少的栅栏和拒马。元军与其说是进攻的还不如说是来防御的。
  可能史格这家伙告诉了伯颜,我军才是最精锐的宋军。
  轰!
  关南的城下忽然传来了一阵巨大的爆炸声,接着,一个尖利的呼啸隐隐约约地从下面由远而近逼向我们。
  一枚黑乌鸦硬生生地砸到了关墙上,发出了巨大的火光,之后,分崩离析,响声如雷。
  一共施放了四枚。幸好没有造成伤亡。
  我军的将士都有些恐惧,知道敌军的大炮和弹药都运输到了。
  实际上敌人是试探性的,因为只发了这几炮。
  五天时间,想必我们的信鸽有哪一只逃脱了被射被宰杀的命运,隆兴城前线的大军卷过来了!
  五六百里地,按照文天祥的风格也是可能的,最起码他们的行动引起了元军的关注和军事部署变革。
  我深思熟虑,终于确认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北面。因为我凭着直觉知道,这北面不同凡响的旗帜和军服一定不是一般的元军。那么,能和元军主力不同的还能有什么部队?皇帝的亲军?天呐,忽必烈不至于亲自出马来和我拼杀了吧?
  那样的话,我就太幸运了。我能认识这个大名人了,以后……算了,还是想想自己的处境再说。
  只要炮声一停,关上就又稳定下来。战士们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该吃饭还是吃饭,该换班儿就还班儿。
  我把军中眼睛好的都找来,我们轮换着观察北边的形势,还问了素来台蒙古军的衣服,帐篷,各级将领的,大臣的,都是什么模样,素来台知道一些,又口才不利索,说不多少道道儿。
  我细心地继续观察,突然,我发现了一个高大的旗帜!它是黄色的,立在一座很高大突出的营帐前,里面的兵丁不少,影影幢幢的。为什么很久没有注意到呢?是它离前面太远了。又隔着一片树林子,瞅起来模模糊糊。
  宽阔的空地,不同寻常的旗帜,我判断,它是新来元军的指挥官,而且,级别相当地不低!
  “得从北面想办法了,否则,我军就会困死这里了。如果文天祥的大军不到的话。”我对百夫长们说。
  起7P点7P中7P文7P网7P
  宋元和解 八章,夜袭。(一)
  “我们必须打破敌人的包围,否则,我军白白陷入死地而毫无意义!”我把一干百夫长们招集起来,在关上的城楼里开会,等他们乱七八糟各抒己见地讲了许多之后,我说:“我们就是牺牲,但是,不是白白地送死,五天了,不,是第六天了,还不见曲江的张达将军的部队展开反攻,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他们还没有脱离危险。元军的一支主力部队还在缠绕着他们。这一点,是大家的共识,现在的问题是,文元帅能不能突如其来地出现在元军后面来一个大包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最好在这里呆着,坚守上十天半个月。可是,我个人表示悲观。所以,我觉得还是袭击敌人为上策。”
  “可是,侯爷,以我们这点儿人马杀出去那是以羊扑虎,敌人太多了。”胡彪深感不安地说。
  “可是,诸位,大家对今天元军人数上和布置上的变化是否有看法?”我问道。
  元军阵营的变化大家都知道了。
  又是一番七嘴八舌。
  最后,我说:“元军的主力是伯颜,可是他在南边,而北边新到的元军统帅一定是个大人物,我估计,他不是宰相就是王爷。”
  素来台一笑,“侯爷,我知道您的意思了。”
  “什么意思?老鞑子?”
  别人问他,他又不答,把大家急的。
  我点头,心里说。于我心有戚戚焉。
  大家很快就猜出来,一想到要向敌人发动进攻,百夫长们激动得摩拳擦掌:“对啊,死也死到战场上去!我们可是百炼成钢百战百胜的大宋第一骑兵军啊。怎么能缩在这小小的关墙上被动挨打当乌龟?”
  百夫长们都很年轻,长期的刻苦训练把他们的脸晒成黑炭一般,脱着一层层的白皮,薄薄的铁甲片映着白亮亮的雪光。
  我们还有一千六百战士。关上需要留下二百,只要能守卫着关上最险峻的一段粮仓库和火药库就行。五六十名伤病也需要照顾。我们估计,只要袭击得手,元军崩溃之后,我们还会很快就回来的。
  胡彪继续担心道:“神勇侯,您不是经常给我们讲元军将帅的故事吗?当年张弘范围攻济南开挖壕沟就轻易打败了李亶,我担心元军的壕狗太深,夜里看不清楚我们会吃了大亏的。”
  “很好,胡统制真是个用兵谨慎的人!是个大将之才啊,临事而畏惧,谨慎而求全责备,确实是一种难得的素质,他和我们的其他将军们的热切求战求胜的心态和精神一样,都是最可宝贵的财富!”我毫不迟疑毫不吝啬地夸奖着他,也暗暗地把大家夸了一顿。“这样吧,我们在白天用望远镜子尽量地侦察出元军的壕沟和封锁墙壁,一点点儿地看清记准,这样,到了夜里我们就清楚了。”
  “是啊,太对了,我们有神镜千里目,厉害得很,元军出来撅屁股透透风也能被我们瞅得清清楚楚啊。哈哈。”
  “是啊,只要白天记准了,夜里没有多大问题,我们反复地参祥一下,”
  百夫长们热情洋溢,豪言壮语,不可一世。
  事实上,只要我们拥有一点儿的机械优势,心里上就会有极大的安慰。
  “走,到关墙上看形势去!”
  一声招呼,大家都拥挤出来,分别找了位置隐蔽着,几个人一组轮换着用望远镜子侦察着北面的元军形势,哪里是大营,有多少,有没有路,大约多少兵,壕沟有多深,在哪里能较好地躲避,都一一商议。
  “元国的第一宰相是谁?”我问。
  “不知道。”
  元朝的中书省分成三级别,宰相有好几个。如果是宰相来了的话,他能是谁?那个回回大商人权臣阿合马?
  不管他是谁,只要他敢来就没有他的好处。
  号角呜呜,元军开饭了,冰凉的号角声凄凉得如同一只只野狼的嚎叫,凶狠地穿山越岭,传得很远很远。
  风轻轻的摇动关上的宋军旗帜,寂寞无声。夕阳的最后一抹光线照耀着关山,把血迹一样的暗红色影印到墙壁上,巨大的城砖,白色的灰线,连绵起伏的垛口,在青黛的暮气里氤氲。
  一群群小鸟展开黑色的翅膀飞过城关,华丽地降落到下面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有一种梦幻般的味道。
  几颗星星开始闪耀,暗淡的天空里有着一种奇异的明媚。
  今夜无眠。
  何其壮观美丽的祖国山河?
  如果真能把一腔热血倾洒在它的怀里,永远地凝铸在这悠远的夜晚,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多么地神圣和多么地幸福!
  高远的天际愈发迷离的时候,人生变得遥远和虚幻,意义廖廖,在骤然的闪烁里放飞生命,显得极为浪漫。
  我渴望着战斗,还有牺牲。
  爱情显得这样渺小,生命这样微不足道,面对深邃的夜空,再野蛮的人也能体味到高深的哲学那种渗透心灵的震撼。
  和平,真好;血腥,也真好。
  “有意思吗?”一个百夫长悄悄地来到我的身边,用手一指前面的灯火辉煌处:“大人,您看,那就是元军的主将大营。”
  “哼!很好!”我的精神格外饱满,被这夜色一阵荡涤。
  “大人,侯爷,小将有个不情之请,能否派小人为前锋?”他端详着元营的脸庞有些灰暗,但是眼睛却格外地明亮。我看到了里面有两颗星星。
  “好,可是,那是最危险的。”我说:“兄弟,你要知道。尽管我就在你的后面不远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熟练地背诵着文天祥提前出世的新词儿。
  “呵,”我反而要俗了:“是啊,人争一口气!”
  “侯爷!”几个人叫我吃饭了。
  关墙上越发地漆黑了。而关下元军的灯火也更加地明亮。
  很快就吃了饭,是简单的米饭,没有菜,一些士兵边吃边咒骂着元军,因为南方人是极为喜欢吃菜的,每一顿饭他们倒未必吃多少,可是菜却能一盘盘地吃下去,按说,南方人才是中国汉人的纯粹,这关城里的禁锢生活让他们大为恼火。
  米很香,滋润地滑过我的喉舌。
  每一个百人队都知道了自己的位置和次序,每一个战士又都知道了自己的任务。关城上躁动着莫名的兴奋。
  “几时出发?”这个大问题却一直没有提出来。因为,这属于军事机密。
  胡彪的鼻子很挺拔,胡子也不错,尤其是戴上了头盔以后,显得更家精神。
  “听更鸡叫一更。”我说。在我们的关上,还保留着几只更鸡。
  “一更?”他诧异地握紧了拳头。
  “是啊,出奇方能致胜,你看呢?”
  “有道理!”他的眼睛里放射出灼热的光芒。
  关墙上的最后一缕火把就要熄灭了。
  “重新点燃,关上要点十把以上。侯爷,您认为我的说得对吗?”胡彪有些自得。
  “好,有道理!我怎么没有想到?”我继续称赞他。
  好部下是靠夸出来的。
  当官儿的什么都可以不会,但是奖励人的话不能没有。
  部队集结待命。我们把全部的人都压上了中间那条道路,不错,它是直通元军主将大营的。
  曾经有人给我提议先制造两天的扰乱以后迷惑了元军再进攻,我没有同意,因为元军的统帅不是傻瓜。疲敌战术的最起码常识他岂能不知?对,我就按照我的意思办事儿,用我的直接思维,反正只要不是元朝人的思路,这就是不按照常理出牌。
  为了快速反应,我们甚至让大多数的战士卸掉了盔甲。每人拿了一方小木盾,刀或者枪。骑兵的马全部留在关城上,夜里骑马是很危险的。要骑也得夺取了敌人的来骑。
  我的手心突然浸出了细密的汗水,心中咚咚地狂跳。这是一场真正的冒险进攻啊,如果失败了呢?
  将是一个梦幻和一个神话的终结,甚至一个种族的终结。
  我身边的战士抬着木材和勾搭,它们是用来偷越壕沟的,元军的壕沟有三道,道道都在一丈深,丈五宽,我们特别制作了当时盛行的偷袭器具。
  望远镜子里,看得见元军的营寨里越来越安静。巡逻的士兵小队骑着马吆喝着。一挂挂昏黄的灯笼鬼鬼祟祟地在微微的凉风里摇曳。
  呜——。,这回是真的狼群,恐怖地撕扯着宁静的夜幕。
  “快!”我轻声催促着身边的士兵。
  距离第一道壕沟很近了。
  宋元和解 九章,夜袭之二。
  “呵!”
  我实在无法保持平静的心情,深深地呼吸着,手里的盾牌和刀握得紧紧的。
  千钧一发的时刻!
  如果元军防守严密马上就发现了我们呢?将是一场血战,而且是无法预料的混战,数万敌军即使再分散也能占据巨大的优势,我们的意图将赤裸裸地暴露在敌人的强大防御面前。
  三道壕沟,会不会是我们的葬身之所?能不能成为创造奇迹的形胜之地?
  只要越过了三道壕沟,我们就有把握了。
  望远镜里,黑漆漆的元军营寨里透露着星星点点的灯火,有少数人在火边拨弄着,火光映红了他们的脸,宽阔,健壮的身躯。似乎交谈着什么,还比划着手势,但是显然听不到他们的话,营帐的轮廓有些清晰。
  一更天,才得天黑,很少是用兵的时候,因为大家都还没有睡,典型的偷袭时间是凌晨,人们睡熟了以后。
  所以,我们以为,自己采取的是最出奇的偷袭。
  壕沟里居然没有人把着?太大意了吧?
  前面的白胳膊打着手势,我军的先头已经降低了位置,很可能是下到了壕沟里,对付壕沟里的敌人,我们有一套精确的方案:手工巨弩的瞄准射击。这种弩需要两人来操作完成,就在先头行进,他们平时演练得极好,标准的位置是射在人的咽喉处,一弩毙命,一般能阻止伤兵发出声音。在出发的时候,前锋战士形成了默契,三人一组,要是碰见了敌人的潜伏人员的话,一齐射他的咽喉。
  在第一道壕沟里潜伏了一段时间,用望远镜观察着,扫描着,然后派出了前锋的行动小组。
  三人一组,或者两人一组,战士们只穿着薄薄的夹衣,行动自然比平时快了许多,只见黑影子一猫一闪就融合进了黑暗之中。
  把望远镜配备给前锋的两小组各一个。
  不一会儿,前边下来一个人,拍了拍我的胳膊,我激动地也回拍他的胳膊,接着,我一挥手。
  战士们鱼贯而上,在短短的五十米距离外,我们跳到了第二道战壕里。
  元军的形势看得更清楚了。这回我看到了那火堆边的两个清晰的脸,眉毛和眼睛,甚至胡须上的杂物。
  前面突然响起了脚步声,很轻,但不少。
  我们伏在壕沟里纹丝不动,只有自己的心脏在有节奏地博着。
  潮湿的地面上有很多潮湿的草,刹那间就把衣服打湿了。浅浅的沟里甚至淤了很多的水。但是士兵们稳稳地伏着。
  有三百人进入第二道壕沟,听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