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太空神曲 作者:[苏] 阿·卡赞采夫 >

第36章

太空神曲 作者:[苏] 阿·卡赞采夫-第36章

小说: 太空神曲 作者:[苏] 阿·卡赞采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曼·华西列维奇发言支持罗登柯阐述的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并且向全球最高学术委员会复述了伟大的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名言:“人类应当进入宇宙。地球只不过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发言人提出盖雅星完全适宜人类移居,一百万人迁居盖雅星的伟大航行计划正在草拟中。当然,这并不能解决地球人口递增的问题,由于地球文明社会其他方面的成就,使得这一问题也已失去了威胁性。这样做,可以为人类进入宇宙开辟道路,盖雅星上会出现地球人类的分系。这一次伟大的航行需要建立一支由若干联队组成的星际航船舰队。每一联队则将由曾经参加过星际航行、具有实际经验的宇航员领航。地球的科学技术成就、真空能的利用以及多次星际航行的经验加强了我们的信心。这一理想必然会实现。人类飞向星球,并在那里定居!
  维琳娜和阿尔谢尼的邻座是彼嘉·金·卡切。老拉托夫发言的时候,彼嘉显得非常激动。等到罗登柯院士宣布,有关地球能源使用及在地球上为人类探求更多的生存空间问题请彼捷尔·金·卡切工程师发言时,彼嘉猛然跳身站起,沿着向下的通道直奔。
  维琳娜和阿尔谢尼惊异地对望了一下。他们知道,大会安排的发言人是彼嘉的父亲,著名工程师彼捷尔·金·卡切,一位利用冰冻堤坝围造出不少沿海滩地的学者。
  罗登柯院士也大出意外,被邀请到讲台上的竟然是年轻的工程师彼嘉·金·卡切,而不是那位老者。其实,老者正迟缓地从座位间挤了出来,他头发灰白、身体虚胖,受着哮喘病的折磨。
  彼嘉奔上讲台。立即说:“我马上就把讲台让给我父亲。他太谦和客气,绝不肯以十分重要和必需的直率态度表达意见。我计算过,运载一百万人飞往盖雅星的代价,以及每运送一个人的代价。就在过去野蛮的战争年代,每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前也都得先计算出伤亡的代价,算一算实现这类反人道主义的计划要挥霍掉多少物资。现在当然是另一回事,问题不在于要花费多少金钱——这在联合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早就失去意义;问题在于要耗费掉多少劳动,很明显,建造飞往盖雅星的星际舰队,所需要的耗费简直象我们的祖先在疯狂的军备竞赛中一样的骇人听闻。”
  “这真是帮了个大忙了。”阿尔谢尼对维琳娜嘀咕了一句。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这种耗费无法与使人类可以自由舒畅地生活的工程相比,无法与建造人工陆洲、改造海洋的工程相比。我们可以集中地球上已有的经验建造冰冻堤坝,我父亲正从事这项工作,另外也可用‘生活二号’宇航参加人员从艾当诺星上带给我们的方法,就是说,用上其他文明星球的经验,办好这项事业。我说完了。结论是:伟大的星际航行没有什么必要。”
  彼嘉·金·卡切回到紧挨着阿尔谢尼夫妇旁边的自己的座位上。和善的、总算赶到台前的彼捷尔·金·卡切老人登上了讲台。
  彼嘉在维琳娜身旁坐了下来,神采焕发地朝阿尔谢尼微微一笑,就象刚才发言否定地球居民飞迁盖雅星的必要性的并不是他。
  阿尔谢尼垂下了眼睛,他在听彼嘉的父亲发言。
  彼捷尔·金·卡切老人谦逊地叙述了建造冰冻堤坝的经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许多沿海国家的陆地面积有所扩大。接着,他谈到把海洋连底冻结的计划——建成大块的冰面,这样就可把它们变成新的陆洲。计划中的主要之点——也是与长生老者采用的方法所不同之处——就是将部分洋面冻结成拱形屋顶,而不是冻成一整块。拱形屋顶的下沿一直连接到洋底,半圆形屋顶下遮覆着的水流和大洋隔开,这样它就不会漂浮起来。两种方法的区别还在于,陆洲的表面不是象艾当诺星上那样的冰冻层,而是在一层不传热的物质上覆盖起深海软泥。大洋底下挖上来的深海软泥内蕴含着几百万年以来的丰富的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构成极其丰饶的耕地。人工陆洲上将会鲜花盛开,丛林茂密,有田野,有河流,人们可以在这上面自由欢畅地生活。结果,人类并无必要去考虑危险的迁居,哪怕是很少一部分的人类,也没有必要去到茫茫宇宙之中的遥远星球上去。
  维琳娜一会儿望一望彼嘉,一会儿望一望阿尔谢尼,心中思忖:如今使地球上的人们感到兴趣的问题和过去大不相同了。每个人都在考虑全球性的课题。维琳娜航天之前的年代里,这类问题全是由少数专家去探讨的。现在,每个人的一切都更加和社会交织在一起。很难说,此刻使彼嘉·金·卡切最激动的是什么:是宣战反对去盖雅星的伟大航行,还是维琳诺莉经历了“记忆手术”之后的身体情况。
  阿尔谢尼给彼嘉以必要的回击。他用微型电话向罗登柯院士请准发言之后,便朝下面的讲台走去。
  “为什么我们会提出伟大的航行计划的呢?”阿尔谢尼满有信心地说,“因为我们的星球丑陋不美吗?我们的星球上一切都跟大自然密切联系着。冰冻海洋会使地球失去原有的蒸发面,原来的陆上植物就会受到干旱的威胁,现在的鲜花盛开的地区将会变成荒芜人烟的沙漠。文明的发展不应该危害大自然。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大气的污染和水源的毒化。多少代人竭尽心力来纠正我们祖先的失策,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呢?不按自然地理的特点来修改地图吗?不,理想的方法是依据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原则,建造出超越尘世的空中城市,进入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中去。那里有许多美妙的无‘人’居住的行星在等待着人们。艾当诺星上有记不得自己出生年月的长生老者;列勒星上有仿佛幼虫蜕变的艾姆,多有意思!我们,热爱自己星球的人们,那就只能同意,它原来是何等美丽,将来还应该是那样美丽!”阿尔谢尼回到了维琳娜身旁。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老阿文诺莉走上了讲台。
  她击败了两方面的“设计专家。”
  “难道地球上人口过剩的问题又使大家不安了吗?”她问,“人人都会回答:没有。需要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吗?那为什么不想到海洋呢?它占有地球的四分之三的面积。为什么只想从地球上跑开,或者想消灭海洋?恰恰相反,应当考虑的是利用海洋为人类生活建造起新的区域。根本用不着几十年的航天远行,也用不着冰冻大洋。当代科学完全有能力制成一种过滤装置,从水中过滤出人们需要的氧气。置身在水下的人们借助于过滤膜,以呼吸水中滤出的氧气。后代人的广阔天地——就在可以供人居住的浩渺苍茫的水域,既不要星际航船,也无需制冷装置。我已经是个老太婆了,但我的大半生是在水下度过的。让现在正听我发言的全世界的青年人都相信这点:在大洋中可以生活,而且十分幸福。”
  其他的发言人继续就人类发展的各种途径提出看法。发言人中也有松村伊卫助。尽管他本人是位航天飞行者,但是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个日本群岛的居民。根据他的看法,这些群岛首先应该连接成一片陆洲,部分是利用自然地形,部分可采用冰冻的方式。他建议工程第一阶段先使日本海冰冻起来,照他的看法,这样不会引起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却能使整个人类更为幸福。
  全球最高学术委员会建立了几个常设办公室,其中包括负责全面研究星际航行的宇宙开发办公室。
  参加宇宙开发办公室工作的除罗曼·华西里耶维奇·拉托夫及伊凡·谢苗诺维奇·威耶夫以外,还有阿尔谢尼和维琳娜以及弗朗士·莱依耶、卡尔·什瓦尔兹、阿勒贝尔达·罗斯·路易利、松村等航天飞行员。
  彼嘉及其父亲参加新陆洲办公室工作,阿文诺莉参加了海洋办公室。

  花园里,繁花似锦的苹果树丛之中有一株稠李树也悄然地开花了。维琳娜寻视着这株李树,彼嘉辨别出略带苦涩味儿的清香,立即找到了它。
  刚出全球最高学术委员会议的会场,就来到这里,他们的心情何等欢悦坦适,刚才的争论早就丢在脑后,而且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友情。人们因为对于问题的看法不同就此影响到相互间的亲密正常的关系,这对于当代人们来说,一致认为是种异怪的现象。
  维琳娜还逗乐地吓唬彼嘉,说他现在只得跟一位很老很老的老太婆结婚了,因为这老太婆正匿居在维琳诺莉的知觉之中。彼嘉哈哈大笑,跟阿尔谢尼你一拳我一拳地笑闹着。
  阿文诺莉带着微笑,欣赏着这伙嬉戏的青年人。
  他们正就是这样进入生命研究所,向露台走去的。彼嘉心里奇怪,维琳诺莉没有奔出来迎接他们——她不可能没有听到他们欢乐的喧声。况且,露台上的玻璃门上露出了她的清晰的侧景。
  他们走向维琳诺莉,她失神地僵立着,她背后露出了艾诺的身影。
  维琳诺莉跟彼嘉说,自己不希望再看到他。
  彼嘉惊惶地木立着,整个儿地僵住了。
  他恍惚中听见艾当诺星人的话语,地外来客是站在“星球妹妹”一条战线上的。
  彼嘉简直莫名其妙了,难道他坚持自己的信念,竟然是干了一桩蠢事吗?!
  “我不想再听你说!”维琳诺莉的嗓音从露台深处传来。她的嗓音也几乎变成另外一个人的了。
  怎么回事呢?维琳诺莉变成另外一个人了吗?




第二章 维琳诺莉

  白桦树金黄色的枝条
  在静谧的空中轻摇……
    ——阿·布洛克

  一、祖先的遗迹

  “你不能参加这种旅行,亲爱的安诺!”维琳诺莉唤道。
  “请你相信,星球妹妹,对我来说,这旅行很重要、很必要,甚至很有益。”安诺坚持着。
  “那除非有我在一旁照应着你。”维琳诺莉也坚持。

  一位脑门突起的青年人藏身在恐龙骨骼架后面,盯视着艾当诺星人的疲弱的身体,后者身旁有两个人陪伴着:一个是戴着眼镜、身材不高的日本人,一个是动作轻盈、乌黑的眼睛闪射出特别专注的目光的少女。
  科学院古生物博物馆内的三位来宾,此刻正站在騣犎的颅骨前议论着。騣犎是四万多年前生活在雅库梯的古代动物。现存的这架騣犎额骨的前颅上有一个周围微凹的整齐的圆洞,日本学者解释说,一粒子弹击中騣犎头部,打穿额骨以后,弹头破碎,裸露着的伤口是逐渐愈合的。显然,騣犎是生前受了伤。
  “四万年前,”安诺感到惶惑,“我多少也知道了、学习了、懂得了你们的历史,那个年代,地球上还没有火药武器。”
  “说得对,细心的安诺。这是你们地外来客的祖先在地球上留下的第一个遗迹。我在星际航船上就跟你相约过,要请你看看这些遗迹。”
  “我应当、需要、渴望看到所有这些遗迹。”
  “那要进行一次环球旅行,我们可以弄到一架专用飞机。”日本人建议说。
  这时,维琳诺莉提出了上文所述的异议。
  “我跟你一道去,亲爱的安诺,这样才能随时给你照料。”维琳诺莉说。
  “你的剧院生活,以及再现许多历史场景的等等事情,怎么安排呢?”
  “顶要紧的是在需要时能及时给你输血……也可能,还有其他方面。”
  年轻人从古恐龙骨骼架后悄然地向出口处隐去。

  一个阴沉的下雨天,伦敦的街道被密集的潮湿的雨伞掩盖着。谁也没有注意,一位眼睛粗大、头发眉毛全无的来客,在一位欧洲姑娘和一位日本学者的陪同下,走进大不列颠的一个博物馆。
  他们站在一架尼安梦人的颅骨前。这颅骨是在非洲罗得西亚的布罗肯希尔铅矿附近挖掘出来的:这个尼安德人大约生活在距今四万多年前的石器时代。
  颅骨的左颞颥骨上有一个边缘整齐的圆洞,并无任何裂纹,就象子弹击中玻璃时一样。颅骨的右颞颥骨的一部分已经散落,这是受到枪伤后常有的情况。
  “长生老者不知道、不研究、不懂得过去。他们甚至要消除掉记忆。真该叫他们好好儿地向人类学习。”艾当诺星人说。
  安诺对周围事物所表露出的兴趣,使得维琳诺莉宽心,因为只有这样才有益于安诺的健康。
  可是她本人却显得十分疲惫和抑郁。原来指望环境的变换能够缓解积压在心头的一切,可是徒然。
  英国的天气和她的心境倒十分一致。
  维琳诺莉低垂着头走出博物馆。她没有发觉街角上正有一个被淋得浑身透湿的年轻人。年轻人竭力隐蔽着不让维琳诺莉看到。

  古老的伊斯兰教堂组成的城市五光十色,弥漫着浓郁的东方色调。松村向安诺和维琳诺莉介绍了古代苏麦尔文明社会的纪念碑。苏麦尔文明社会是地球史上的一种“跃变”。几千年历史的野蛮部落,突然之间开始从事耕作,畜牧,建设起美妙的城市,创造了书面文字。
  苏麦尔人是这样来描述自己历史的:“波斯湾和巴比伦毗连的地带,突然出现了许多极有智慧的生物,我们称其为奥恩诺。奥恩诺的身躯仿佛鱼类,但是头颅不同于鱼类而象人头。这种奇异生物白天来到人们当中,但不吃人们的食物,它们教人们掌握文字、科学和各种技术,还教人们营造房屋和修建神殿,制定法律,并向人们讲授初步的几何原理,教人们学会辨别庄稼的种籽以及收获果实的方法。”
  松村寻来一块楔形文宇的字盘,字盘上刻有苏麦尔人的记述和古代奇异生物的图形。当年这些字盘保存在阿苏尔班尼拜皇家图书馆内。
  字盘上的图形,如果不去研究它的风格特色,可以明显地看出一个身着密闭飞行衣的人形来,苏麦尔人把这种飞行衣当作鱼鳞了。

  不知劳累的松村从遥远的东方古城,把同伴们“载运”到墨西哥。
  阿勒贝尔达·罗斯·路易利在家乡迎接来宾。他曾经应允向朋友们介绍自己高祖父的重大发现。他的高祖父是著名的考古学家,高祖父的名字已由这位重孙袭用下来了。
  葱茏蓊郁的丛林里,草深树密的原野上发现了一座远古的玛雅人的城镇,城镇里有富丽堂皇的神殿和雄伟的金字塔,人们称这里为帕伦克。
  一座金字塔的顶端悬挂着精致的匾额“铭文殿”。阿勒贝尔达·罗斯·路易利的高祖父曾在这座金字塔内发现一座震惊科学界的古墓。人们知道,古玛雅人不同于古埃及人,玛雅人从来不在金字塔内埋葬亲人。因而墨西哥考古学家的发现就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考古学家发狂似地搜掘了四年,奔波于石块倾圮的地道里,最后终于到达了不知是部族首领还是宗教祭司的古墓前。
  墓道入口处有六具男女青年的骨骼架,这是殉葬者的遗骸。椁盖是块沉重的石板,石板上的图案很象火箭的剖视图,火箭内舱还有一位航天飞行员,此人半卧在软椅上准备起航,双手紧握启动杠杆,脚踩活动踏板,身后是喷火吐焰的推进器。
  椁盖开启后,下面是类似火箭式样的石头棺柩,棺柩内残存着骨骼、颅骨以及经历了几千几万年之久的带绿色的半透明的稠密质体。遗体进行了修复。
  上述重大发现的一百多年之后,宇航员阿勒贝尔达·罗斯·路易利和安诺、维琳诺莉以及松村来到帕伦克访问。前者带领来宾沿着如今宽敞通畅的楼梯、通道进入金字塔,到达石椁前。松村十分关切地注意着由他护理的两位客人的反应。
  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