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枭雄 >

第145章

民国枭雄-第145章

小说: 民国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十三章利益面前

    问:北洋军在北京兵变,据报道,乱兵在北京东城前门一带大肆放火抢掠,迎袁团驻地亦遭冲击,蔡元培先生等人仓促逃离,仅以身幸免。这个事情,您怎么看?

    答:只要涉及到利益,数学定理都会有人反对。问题是采取何等方式来反对!北洋军采取兵变的方式来阻止袁世凯南下,这只能说明这是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如果袁世凯不能约束他一手打造的北洋军,我不介意率兵北上,消灭这群禽兽!

    以上是《大陆报》在1912年4月4日刊登的头版头条,著名的记者埃德温。j。丁格尔,在芜湖采访国防军总司令时的一段对话。这篇报道的标题为:只要涉及利益,数学定理都会有人反对。

    1日,北京兵变,2日,天津兵变,3日,奉天、济南兵变。

    历史前进的巨大惯性,让这些事情在这一时空被重复。正值英国著名记者埃德温在芜湖采访,闻讯后紧急要求专访国防军总司令,方剑雄同意了他的采访要求。

    “方将军的言语中,流露出来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质疑!强烈的质疑!质疑为什么,没有人去想过,如何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共和国。在泗水华侨受苦受难的时候,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去竭力护侨,而是用兵变这种极端的手段来最求利益最大化。”

    “我能够感受到这个年轻的将军在语气中夹杂着强烈的愤怒和悲伤。我采访过很多大人物,他们展示出来的总是一副自信和雍容。很少流露出一些个人的情绪。方将军则不然,他在我的面前,并没有去掩饰情绪。他甚至在最激动的时候,将手里的一支钢笔掰断了,弄伤了自己的手。”

    埃德温采访纪实的一些文字,不断的在随后的日子里,被各大报纸转载。成为4月初报界最热门的一个话题。方剑雄将军在报道中展现出来的强硬姿态。以及忧国忧民的形象,很快再次传遍了国内。大概因为采访记者是英国人,这份专访被一些外国媒体转载。其中不乏欧美各国的一些影响力巨大的报纸。此后话不提!

    发生在各地的兵变,以及四国公使的联合干涉,对于这个国家的政治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方剑雄早有应对措施。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让他大出所料。

    奉命前往南京负责沟通的李慕言,4日夜赶回芜湖,求见方剑雄。

    “大帅,南京方面恐怕要妥协了,北京来电,迎袁团建议放弃让袁世凯南下。”李慕言带来的都是坏消息,方剑雄坐着没动,手里夹着烟面无表情道:“接着说,应该还有下文。”

    李慕言这个时候也没忘记拍马屁。叹息一声道:“大帅英明,远见卓识。确实如此,南京正在与北洋秘密接触。据内线回报,北洋许诺南京的条件为,一、保留其十个步兵师的番号。二、临时参议院集体北上。会同北方各省推举之议员,组成中国民国参议院。三、善后借款中拨款三百万元,交由南京负责临时政府之善后。四、南方各省督军,由南京方面推荐。就这么四条,慕言以为,一旦南京答应了。就算落入了袁项城的圈套。”

    方剑雄听到这时,居然笑了,问道:“先生何出此言?”

    李慕言道:“袁世凯擅长权谋,此辈食言而肥属常态尔。只要达到了离间武汉与南京之间同盟这一目的,袁世凯必然会出尔反尔。到时候,南京方面里外不是人了,袁世凯再动手收拾就容易了。大帅明鉴,一旦袁世凯手握中央之名义,只要调整几个省长和督军,南京方面本来内部就松散的紧,到时候在利益面前,内斗不可避免。等南京方面反应过来,在手握中央名义的袁世凯步步紧逼下,只有狗急跳墙武装反袁一条路可以走。到那时,大帅必不会救之,甚至可能趁火打劫。袁世凯收拾了南京,下一步就是大帅了。”

    如果是熟知历史的方大帅,一定会对李慕言这番话给以高度的肯定。基本上历史上袁世凯走的就是这个路数,从民党内部入手,分化瓦解,打一批拉一批。最后赶狗入穷巷,二次革命爆发,被轻松搞定。

    “南京方面,什么意思?”方剑雄回到了关键点上,李慕言黯然道:“暂时还没答复,卑职几次求见孙,都没见着。倒是见着了胡汉民,这位跟我抱怨了一通,什么财政困难,薪水都发不出来。卑职没接这个茬就是了。”

    “呵呵,以为奇货可居了是吧?”方剑雄忍不住发出了冷笑声,嘿嘿嘿的说慕簟`驳恼酒鸷螅叩矫趴冢窒肮咝缘牟嫜鍪犹炷弧@钅窖阅恼驹谏砗螅茸拧�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去吧。先生再回南京后,不用主动联系他们,等他们上门好了。”方剑雄再回头时,已经是面色平静。

    这个事情怎么说呢?或许孙、黄等一些人,是想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但是同盟会这个团体的性质决定了一句俗话“烂泥扶不上墙。”对于方剑雄而言,现在需要的仅仅是时间而已。那就拖吧,拖一天算一天。

    当然有时候想起来,也挺悲哀的。这才几天的工夫,就能生出如此变故。南京方面对于北洋军的兵变诸事,采取的应对只有谴责,谴责,再谴责。即便是方大帅已经在报纸上发出了**裸的军事威胁,也没能影响到南京政府的最后决断。由此可见,南京方面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动着这个事情沿着历史的惯性在前进。

    这个事件,让方剑雄彻底的看清楚了,现阶段的同盟会,是一个软弱而且幼稚的群体。在北洋军的军事威胁面前,在袁世凯的下作手段面前,选择了本质上是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

    没有人知道,这一事件对方剑雄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方剑雄没有告诉任何人!

    李慕言连夜回南京,方剑雄指挥部里的灯亮了一夜。

    陆军大学的起床号响起,学员们跟往常一样,在教官中德语混杂的咒骂声中,以最快的速度穿戴整齐,在营房外列队集合,以班为单位,跑步前往操场。

    绕操场跑圈,是每天的第一课。今天也不例外,一个班跟着一个班,四人一队的沿着跑道跑圈。经过一个月的军校生涯的洗礼,学员们都已经基本习惯。

    刘明昭分在步兵科乙三班。这个乙三班,意味着他是靠推荐关系或对外招考途径进的军校。甲字开头的班级,则是从武汉来的学生兵,相比之下,学生兵们在军校的地位,总有隐隐压着其他方式进校的学员的意思。

    刘明昭经常遭遇甲字头的同学,知道这些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当初在汉口,我亲眼看见大帅……。每次这样的开头后,刘明昭都很不服气。不就是运气好,去了武汉见到了大帅么?谁不知道,那天跳水架桥的只有三十几个人,其他人跟着得瑟啥?

    身处最后一行的刘明昭,今天很意外的发现一个问题。这一行原本只有三个人,今天居然多了一个。就在他身边,挨着他一起,跑的很起劲。刘明昭觉得这个人有点眼熟,一时想不起来。这个队友跑的很稳,气息悠长,跑到最后也没有气喘吁吁的意思。刘明昭几次看他,换来的是一张笑脸和鼓励的话:“深呼吸,节奏别太快。”体质一般的刘明昭,不断的被鼓励,今天跑的意外的顺利,没有往日那种艰难。

    四十分钟后,各班跑圈结束,没有像往常一样宣布解散回去梳洗早餐,而是集中在操场中央。负责今天早操的教务长是德国人纽曼,据说是德国陆军少校退役后自愿来中国的顾问。

    纽曼面色严肃的站在中间,看着一个又一个班级在操场上列队。一双眼睛如同鹰眼,学员表现稍有不满意的地方,便上前去大骂,甚至还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刘明昭打起精神,努力的站直身体,没注意到身边的临时队友不在了。等他反应过来时,身边已经没人。刘明昭飞快的用视线寻找,看见的是一个往前走的背影,往操场外慢慢的走去。刘明昭突然想起来这个熟悉的背影是谁,心里一阵激动。

    方剑雄跑了一通之后,心情好了很多。默默的往回走的路上,太阳露出一个脑袋。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好像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方剑雄坚信,自己不会动摇!

    5日,方剑雄预期中的事情发生了,南京临时政府宣布,鉴于北方不稳,定都南京一事,临时参议院重新开会商议。开了一天的会,临时参议院的结果出来了。

    “为北方各省民生计,经临时参议院议决,袁世凯可在北京任职临时大总统。此议,电转联合自治区委员会,如无异议,即通过。”

    此议一出,举国目光转向了芜湖!那个说话算数的军阀,这一次会作何选择?(未完待续。感谢关注

正文 第七十四章众目所指

    第七十四章众目所指

    上海,联合自治区对外联络处。

    上午十点,南京单方面承认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的合法性之后,宣布迎袁团南下返回南京。半个小时后,联络处外头院子站满了等待的记者。

    大门是紧闭的,门口站着两个虎背熊腰的保安。任何人想进去,都会被拦住,硬闯者会遭到制止,甚至有几个记者枪顶在脑门上被撵出来。

    王正廷大概是最着急的,一直在电讯处外头等着。是不是的走到窗子前,看一眼院子里等候的记者们。中国政坛在进入新的一年以来,变幻之快可谓目不暇接。在这个大舞台上,形形色色的角色轮番上演,调子一个比一个喊的都高,形象一个比一个显得都高大。

    从当初那个反感方大帅,到现在渐渐的被方大帅所折服的王正廷,在这个舞台上看的很清楚。正是因为看的清楚,王正廷才着急。印象中的方大帅,总是会去坚持他认为对的东西。

    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匆匆自徐州而回的黄兴,疾步如风,无人敢挡,用力推开会议室的大门。黄兴的身后,是徐州北伐军的几个将领。冷遹、顾忠琛、孙岳、林述庆、李烈钧。

    “克强!”孙逸仙立刻站了起来,会议室里还有很多人,也都站了起来。

    “逸仙,为什么?这是背叛!是背叛!”黄兴几乎是在咆哮。

    “克强,你冷静点。到我办公室来说。”孙不容分说,拽着黄兴就进了办公室。将其他人关在了门外,一直跟在黄兴后面的李烈钧,一手扶着战刀,一面冷笑着看着会议室里的人。

    “大家能跟我们这些在徐州奋战的同志解释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么?”

    李烈钧的声音不高,会议室里大多数人都把头低了下去。财政总长陈锦涛站了起来。推了推眼镜,低声道:“侠如,别激动。这个事情。南京这边也争议了很久。”

    不待李烈钧说话,冷遹上前冷冷道:“争议什么?袁世凯是什么人大家不知道?北洋军手里沾满了革命同志的鲜血,好不容易与方扶国取得了谅解。获得了他的支持,我们才组织起北伐军。才得以在谈判桌上站了上风,逼迫袁世凯对清室行兵谏,逼迫袁世凯答应内阁制度,眼看这就差最后一步,民国建立之功圆满在即,怎么会出现如此荒唐的事情?这让天下人,怎么看我们?啊!”

    “御秋,请注意你的措辞,冷静点!这不是你随便说话的地方。”胡汉民不满的站了起来。呵斥了一句。冷遹面无表情的看他一眼,默默的抬手摘下肩章,解下战刀和手枪,往桌子上一丢发出刺耳的混杂音:“老子不干了!”

    冷遹转身走了,陈其美起身大叫:“御秋。等等!你站住!”可惜,冷遹没有回头的意思,脚步坚定的走远。就在众人无措之际,顾忠琛也把身上的家伙卸了个干净,很潇洒的往桌子上一丢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侠如。你怎么不拦着他们?”胡汉民急了,冲着在一边始终冷笑的李烈钧也喊了一嗓子。李烈钧默默的看他一眼,没有说话。

    嘿嘿嘿!嘿嘿!几声冷笑后,一直在边上看着的林述庆,也把身上的零碎都取下,默默的放在桌子上,转身就走。孙岳见状,默默的把头低下,扭向一边。

    会议室里恢复了沉默,所以人都很耐心的等着。砰的一声,门开了,怒气冲冲的黄兴一脸严峻的走出来,停住片刻,大步出门。孙岳追了上去,李烈钧犹豫了一下,没有跟出去。

    孙沉着脸出来,看看会议室里众人的表情各异,这时有人送来电报。孙道:“念。”

    “迎袁团,几日返回南京。”

    下意识的,孙抬眼看了一下芜湖的方向,咳嗽一声道:“继续开会吧。”

    冷遹一个人出来后没一会,后面有人喊他,回头一看是顾忠琛。

    “顾兄怎么也出来了?”冷遹多少有点意外,随即反应过来后没再问,顾忠琛叹息一声:“有人自寻死路,我不想跟着陪葬。这个解释,御秋满意么?”冷遹哼了一声,继续往前,顾忠琛追上,抬手搭肩道:“我的江苏第一师,现在都没了,我留下干啥?”

    “二位等等!”林述庆也追了上来,见两人便苦笑道:“中午我请二位喝酒,走吧!我知道有家酒楼的淮扬菜做的不错。”

    “要去你们去,我不去。”冷遹没有搭理这两位的意思,大步往前走远了。

    剩下的两位面面相觑,各自苦笑,林述庆叹道:“我就不明白了,怎么是他先走一步。按说,我们俩手里的兵权被夺,该走的是我们才对。”

    顾忠琛摘下帽子,摸了摸脑袋,又带回去,默默的往前走了几步才道:“人各有志吧!林兄这是有什么打算么?”

    “我能有什么打算?回老家呗。倒是顾兄,据说跟芜湖的方扶国有旧,不妨去投靠他。”

    “再看吧,方扶国这一次被坑苦了。不过他手下的十万雄师,真不是吃素的。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我这人胆子小,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两人正说话的时候,大街上突然一阵鸡飞狗跳的骚动,喊声四起。赶紧的往路边站,招呼卫兵散开。前方的一道年轻的洪流滚滚而来,口号声穿破云霄。

    “抗议袁世凯破坏三方会谈决议!”“抗议北洋军兵变残害百姓!”“抗议临时政府向袁世凯妥协!”“抗日北洋政府破坏援救南洋华侨!”“抗议四国公使团干涉中国内政!”这是南京各大中院校的学生在游行!

    学生队伍自南京临时政府通电之后不久,百余名学生便从南京大学走出来,举着横幅和标语小旗,边走边喊,决定先往各大学校,然后往临时总统府而来,表示抗议。这一次看似很简单,规模不大的行动,在两个小时后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不断的加入到这个游行队伍中。当他们走到临时政府附近的街道上时,人数已经高达数千。这其中,有不少南京市民也加入进来。

    游行队伍边上的道路某角落里,有一张让国防军将领们一贯厌恶的嘴脸,这小子戴了副墨镜,嘴里叼着一只烟,一身绸缎子的短打衫,一副码头上帮会打手的打扮。

    摘下墨镜,赵迒阴翳的眼神扫了一下总统府,随即变幻成一股炙热,遥望芜湖。

    大帅,您看到了么?按照您的正确指示,南京学生动起来了,市民也被点燃了。

    低头,赵迒把墨镜戴好,边上来了一个类似打扮年轻人,低声道:“处座,上海也动了。”

    几乎是在南京学生发起游行,抗议北洋和南京政府苟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