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刀锋上的文明 - 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 >

第4章

刀锋上的文明 - 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泪下如雨;哀乞道:〃臣承祖父基业;违拒朝廷;劳王师致讨;罪固当死;陛下先不杀臣;今见太平;为大梁布衣足矣。愿延(我)旦夕之命;以全陛下生成之恩;臣未敢
饮此酒。〃情急智生;伶牙俐齿。宋太祖见小伙子吓成这样;也笑了;说:〃朕待人推心置腹;安有害人之意!〃言毕;取金杯一饮而尽;命人再进一杯与刘鋹。〃(刘)鋹大
惭;顿首谢。〃后来;宋太宗在位;聚群臣商议讨伐北汉一事;刘鋹起座;大声嚷嚷:〃朝廷威德遍及;四方僭窃之主;今日尽在座中;太原(北汉)不日可平;刘继元(北
汉主)马上就来;为臣我率先来朝;到时候;我希望能执棒站在皇帝殿上;充当诸降王之班首。〃一席话;说得宋太宗大喜;〃赏赐甚厚〃。当然;太宗赵光义当时欢喜并不
代表他会一直欢喜。刘鋹于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病死;时年三十九。似乎不是善终。其子刘守节、刘守正均是宋朝崇仪副使一类的清贵之官;后皆家贫;宋帝
皆〃诏月给万钱〃;不过;给钱归给钱;连宋真宗也对大臣感慨说:〃诸伪主子孙大多不免贫寒;皆是因其父祖辈穷奢极欲的家风感染;后代不知稼穑艰难;挥霍无度而致
啊。〃
  南汉端掉;自然要轮到南唐。起先;赵匡胤对这个一直送钱送物帮助自己打仗的〃江南国主〃李煜还真下不了手;南唐长期以来;奉贡甚谨;从未失礼。思来想去;老
赵便下诏招李煜至开封来朝见。接诏后;〃国主将从之〃;李煜还真想去;其大臣陈乔、张洎皆劝阻;认为李煜此行;必为宋朝扣留。于是;李煜推称自己有病;不能上路;
宋太祖早就揣知李煜肯定不会乖乖就范;借口说南唐违命;命大将曹彬、潘美率军前往。鉴于王全斌克蜀后部众滥杀人引起大乱;宋太祖严嘱曹彬〃切勿暴掠生民〃;
并赐宝剑一口;〃副将以下;不听令 者皆可专杀!〃。公元974年秋(开宝七年);宋朝征伐南唐。
  曹彬不负使命;破铜陵、克当涂;并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歼灭两万多南唐军。本来;采石矶一处江水涌急;北来军队至此往往为江水所阻。可巧的是;一年多
以前;南唐国内有个书生樊若水;屡举不第;上书言事又不被纳;怨恨之余;天天假装渔夫钓鱼;用丝绳坠铁等工具把采石矶一带的水面、水底情况摸得一清二楚;然
后潜往汴京自称有取江南奇策。宋太祖很高兴;赐进士及第并予以官职;并命李煜送樊若水老母及家人入宋。根据樊若水的建议;宋太祖命人〃造大舰及黄黑龙船数千
艘〃;至此;全都派上了用场。曹彬等人根据樊若水的〃水文报告〃;于采石矶大作浮桥;〃系缆三日而成;不差尺寸;大兵过之;如履平地〃;长江天险;竟如此轻易得渡。南
唐君臣初闻宋军在大江之上建浮桥;都以为是〃儿戏〃;岂不料有樊若水暗中相助;宋军得心应手。
  过江之后;宋军又破新寨(今江苏江宁);拨潥水;并于秦淮河边大败南唐军十余万主力;直扑金陵城(今南京)下。宋军进攻之始;南唐后主李煜听从张洎、陈
乔建议;想〃坚壁以老宋师〃;不以宋军为忧;天天在御花园与一辈道士、僧人讲论佛法和易经;〃军书告急;皆不得通〃;迎敌之事均归一个名叫皇甫继勋的纨绔子弟掌
管。皇甫继勋一直想投降;又不敢直说;只是严禁手下军将迎敌;闻败则喜;终日逢人就说宋军强盛;不可与战。一日;李煜自出巡城;忽见城下宋军〃旌旗满野〃;又惊又
怒;才杀掉了皇甫继勋。虽如此;大军指挥权皆归张洎等人;此辈文士;根本不晓军机。
  窘急之下;李煜派大臣徐铉入汴京;〃欲以口辩驰说存其国。〃宋朝大臣皆知徐铉乃江南才辩之士;提醒宋太祖〃宜有以待之。〃太祖一笑;立招徐铉上殿;让他先说
个痛快。果然;徐铉理直气壮;上来就诉说〃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太祖也不阻止;任他接着讲。〃李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为何要派军进攻?〃徐铉得理不
饶人。
  看看徐铉说够了;宋太祖接住话头;问:〃既然亲如父子;现在父子倒是两家;你觉得这种情况应该吗?〃一句话;徐铉哑口无言;只得悻悻而归。李煜君主还想花钱
消灾;又忙遣使贡银五万两;绢五万匹;〃乞缓师〃;宋廷不报。
  谈判归谈判;宋军一直未闲着;南唐的润州(今江苏镇江)在吴越军与宋军联手进攻下也被攻克。南唐大将朱全贇破釜沉舟;自湖口率十多万军队〃缚木为筏;长
百余丈;战舰大者容千人;将断采石浮梁。〃天不佑南唐;长江恰值冬日枯水期;水浅;大船巨筏不能骤进;朱全贇只得从皖口(今安徽安庆)方向前进。中途;遭遇宋军
;朱全贇使〃火攻计〃;〃以火油纵烧〃;一开始还真烧毁不少宋军船只。〃俄而北风;反焰自焚;其众不战而溃〃。可见;当年周公瑾赤壁火战;天时地利人和;千年一遇。惶
骇之下;朱将军投火而死。南唐最后一张牌至此出尽。绝望之下;李煜又遣徐铉入汴;〃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徐铉情哀辞切;向宋太祖极陈〃江南无罪〃。赵匡胤耐着性
子;〃与反覆数四〃;徐铉〃声气愈厉〃;最终惹得宋太祖大怒;按剑而起;言道:〃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话糙理不糙;帝王气
度浑然;徐铉再有口辩也使不出;〃惶恐而退〃。
  公元975年(开宝八年)阴历十一月二十七日;宋军破城;李煜〃奉表纳降〃。李大才子本来于宫中积薪想全族自杀;经宋将曹彬一〃安慰〃;就不想死了。于是;李后
主连同宗族、群臣;一起为宋军押送汴京。至此;南唐十九州;近七十万户;尽入宋朝版图。宋太祖坐明德门;有司上奏李煜应以南汉那样的献俘礼入见;太祖不许;表
示:〃李煜一直奉大宋正朔;非刘鋹可比〃;不让有司张贴书写南唐〃罪恶〃以及宋军大胜的〃露布〃(宣胜榜);算是给了李煜一点面子。纳降之后;宋太祖下诏封李煜为
光禄大夫;〃仍封违命侯〃;以惩示李后主最后抵抗的〃不识抬举〃。后来之事众所周知;李煜亡国之主;仍写词弄曲不忘故国;被心地十分不厚道的宋太宗一杯〃牵机药〃
送入黄泉;终年四十二。文人君主;难逃悲惨下场。
  宋太祖平定江南;吴越主钱俶一直恭顺无比;又有宋朝赐予的〃天下兵马大元师〃这顶帽子;出钱出物出兵;鞍前马后;最为孝顺;常常派遣儿子带大量金银异宝向
汴京入贡。宋军攻打江南;钱俶助攻;李煜还亲笔写信劝他:〃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一旦明天子易地酬勋;王(指钱俶)亦大梁一布衣耳!〃钱俶不为所动;马上把信
转呈宋太祖;以示〃无私无畏〃。南唐平后;宋太祖召钱俶入京。钱俶不敢有违;马上与其妻孙氏、其子钱惟濬等人入朝;总共上贡白银二十一万两、绢十三万匹、绵一
百八十万两、茶八万斤、乳香七万斤;其它金银宝物无数。宋太祖高兴;待以殊礼;剑履上殿;书诏不名;并赐号钱俶之妻为〃吴越国王妃〃。宋朝官员认为异姓诸候王
之妻没有封妃的先例;太祖表示:〃行自我朝;表异恩也〃。不顾群臣谏阻;宋太祖不食前言;放钱俶还国。临行前;太祖赐钱俶一个黄锦匣;让他途中密观。打开一看;〃皆
群臣请留(钱)俶章疏也。〃又惊又吓又庆幸;钱俶〃益感惧〃。回国后;钱俶贡献频繁;〃每修贡;必列(贡品)于庭;焚香而后遣之〃;可以说是对宋朝恭敬得无以复加。
宋太宗即位;钱俶又来入朝;上贡银宝金物无数。眼看割据军阀陈洪进纳土;北汉刘继元被俘;忧惧之下;钱俶上表;表示要入献吴越十三州。假意推托一番;宋太宗照
单全收;钱俶一大家子均被搬到汴京。虽曾贵为一方国主;钱俶战战兢兢;〃每晨趋行阙;人未有至者;(钱)俶必先至;假寐以待旦〃;小心到了极点;并数次上表推辞〃
国王〃的称号。
  端拱元年(公元988年);钱俶〃暴卒〃;估计也是被不厚道的宋太宗派人毒死。宋廷追封其为〃秦国王〃;谥忠懿。钱氏一族;割据一方多年;对中原政权一直恭敬有
加;似乎听上去很厚道;实际上;八十多年以来;钱氏〃外厚贡献;内奢侈僭;地狭民众;赋敛苛暴;鸡鱼卵菜;纤悉收取;斗升之逋;罪至鞭背;少者数十;多者五百余;殆
于国除;民苦其政〃;所以;钱家为宋朝所吞;对当地百姓倒是件好事。赵宋官员一到;马上免除了多项苛捐杂税。自后周时候起;吴越虽然自为一〃国〃;其实与中原政权
的州郡差不了哪里去。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篡人国家;乏善可陈;其后;他逐渐消平诸割据政权;一统南方;经营弘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由此观
之;这个老赵不可不谓是一代开国明君。〃宋(太)祖受非常之命;而终以一统天下;底于大定;垂及百年;世称盛治者;何也?唯其惧也。惧者;恻悱不容自宁之心;勃然
而猝兴;怵然而不昧〃;兢兢业业;朝乾夕惕;终于成就大功。更为后世之所称道者;还在于他对孟昶、刘鋹、李煜等败亡降王家族的宽厚。大儒王夫之曾发慨叹;认为
这几个降王;非能比西晋初期的刘禅和孙皓;刘备和孙氏家族保土奉宗;雅有政声;虽有孙皓之虐;刘禅之庸;晋室也不能不容其存活于世。而南唐、后蜀、后汉等国
的开创者;皆是乱世〃偷以自王〃;广竭民力;所以;他们的子孙即使被俘后成为百姓白丁;也不算过份。〃而优渥之礼加乎其身〃;亡国后个个享受大官之封;又被朝廷待
以宾恪之礼;〃宋之(仁)厚也〃。可见;赵匡胤其人的品质;可以说是五代军人中罕有的宽厚;不得不让人佩服。
  〃仁者之愚〃致大惑――
  宋太祖平定南唐后;遣吴越国王钱俶归国。兴致不错;他又摆驾去洛阳巡视一番;再返汴京;筹划攻战北汉的军事部署。当时赵匡胤年仅五十;盛壮之年;吃嘛嘛香
;心情又好;武人出身的健康底子;此前也没有任何身体不适的现象。但是;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冬十月(阴历);〃帝不豫〃;似乎一下子就不行了;〃壬子;命内侍
王继恩就建降观设黄篆醮 。是夕;帝召晋王(赵光义)入对;夜分乃退。癸丑;帝崩于万岁殿〃。
  史书对于宋太祖的死因;只此寥寥数笔;没有任何进一步的描述和解释。所谓〃斧光烛影〃之谜;乃与苏轼大约同时代的一个文学和尚文莹书中所载;此人著有《
湘山野录(续编)》一书;有如下记载:〃……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太祖)移杖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晋王(宋太宗赵光义)…延入大寝;酌酒
对饮。宦官、官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赵光义)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太祖)引柱斧戳雪;顾太宗(赵光义)曰:‘好
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宦官)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记载虽生动;太似小说家言;尤其
是〃斧〃字;总让一般人联想起杀人用的大斧子;附会者总会想到是赵光义用此〃凶器〃把老哥劈死什么的。其时;文莹所记的〃柱斧〃乃〃玉柱斧〃;是一种手中掌玩的文
具类用品;样子恰似一柄如意;君主平时用来以此在图上比比划划用;肯定既不锐利又不沉;杀人是万万不能。昆明大观楼孙髯所撰的著名长联中〃想汉习楼船、唐标
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中的〃宋挥玉斧〃;正是引自《宋史》所记:〃王全斌平蜀;以图来上。议者欲因兵威复越帯灰兆妫ㄕ钥镓罚┮杂窀荚唬骸送馕岵挥
也’。〃――所以;大斧杀人;纯是后人因字误猜。而且;睡前宋太祖还活蹦乱跳;睡后也鼻息如雷;至凌晨就〃过去〃了;殊不可理喻。〃太宗受遣诏于柩前即位〃;也大露
马脚;难道宋太祖睡着了知道自己要死在梦里写的〃遗诏〃?文和尚多事;一段小记惹得后人猜测纷纷。但是;也不能说山野和尚自己瞎编;没准他师叔、师父当时在内
廷为皇帝讲经说法;传出些〃秘闻〃也并非全不可信。
  鸿儒司马光在其《涑水记闻》中也有描写宋太祖〃崩〃后宋太宗的行为;但并非象文莹和尚所记是夜宿宫中(皇宫之内;即使是太子也不能居内);而是讲他当
夜根本不知情。《继资治通鉴》一书;根据两宋笔记、野史和〃正史〃勾勒出这样一出场景:
  时夜四鼓;皇后使王继恩出;召贵州防御使德芳(太祖之子)。(王)继恩以太祖传国晋王(赵光义)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左押衙荥泽
程德元坐于府门;叩门;与俱入见(晋)王;且召之。(晋)王大惊;犹豫不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久不出。(王)继恩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矣。〃时大雪;遂
与(晋)王雪中步至宫。(王)继恩止(晋)王于直庐;曰:〃王姑待此;继恩当先入言之。〃(程)德元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乃与(晋)王俱进至寝殿。(皇)
后闻继恩至;问曰:〃德芳来邪?〃继恩曰:〃晋王至矣。〃后见(晋)王;愕然;遽呼官家(皇帝在内廷的称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勿忧
也!〃
  依此所记;赵光义似乎对于宋太祖的死全不知情;也是紧急情况下〃被逼〃为帝。这种记载;赵光义和史官们低估了后世人的想象力、智力和判断力。
  确实;赵匡胤〃崩〃前;没有立皇太子;其中原因;一是他正值盛年;还没想到〃千秋万岁〃后的事情;二是太祖母亲杜太后临终有言;让几个儿子兄弟相传;以免重
蹈后周世宗的覆辙;对此;史书如此记载:
  六月;甲午;皇太后杜氏崩于滋德殿。(杜太)后聪明有智度;每与帝参决大政;犹呼赵普为书记;尝劳抚之曰:〃赵书记且为尽心;吾儿未更事也。〃尤爱(赵)光
义;每出;辄戒之曰:〃必与赵书记偕行。〃疾革;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问帝(太祖)曰:〃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帝呜咽不能对。(太)后曰:〃吾方语汝以大
事;而但哭邪?〃问之如初。帝曰:〃此皆祖考及太后馀庆也。〃后曰:〃不然。正由柴氏(后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群心不附故耳。汝与光义皆吾所生;汝后当传位汝弟。
四海至广;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帝顿首泣曰:〃敢不如太后教!〃因谓(赵)普曰:〃汝同记吾言;不可违也。〃(赵)普即就榻前为誓书;于纸尾署曰:〃臣普记〃。藏之
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此种记载;其实纯为宋太宗当皇帝后与赵普捏造的〃故事〃。赵普此人;后人总记得〃宋太祖雪夜访赵普〃;似乎是唐朝魏征一类人物。实际上;赵普是一才干高人品
低的小人。他在太祖一朝把持朝权;与赵光义多有龌龊;并曾秘密上书太祖要〃警惕〃赵光义;结果;此事为他的政敌卢多逊所告;为了〃澄清〃不利影响;赵普与宋太祖
君臣演〃双簧〃;赵普公开上书〃自陈〃;太祖示之以众;并把书启〃藏于金匮〃;以示太祖、赵普对晋王赵光义没有疑忌。宋太祖崩后;赵普岌岌可危;被宋太宗剥夺实权。
为了迎合新皇;赵普入见宋太宗;二人编出了杜太后临终嘱托太祖以帝位传弟的〃金匮之盟〃;而且;关健的内容还有一句;即杜太后所讲:〃汝与光义皆吾所生〃;不讲
齐王赵廷美也是杜太后所生;也就是说;〃兄终弟及〃;传到赵光义也就打住了;赵廷美没有资格(赵光义后来还〃私下〃对近臣讲赵廷美其实是他的乳母之子;非杜太
后亲生)。其实;宋太祖死时;其子赵德昭已是成年人;绝非是〃幼子〃;其年龄当一个继位之君绰绰有余。谎话一编就要继续圆下去。为了帮太宗解决〃传弟〃的问题;赵
普又诬陷自己的老对头卢多逊与太宗之弟秦王赵廷美〃暗中交通〃;结果;两人均被远贬;赵廷美还被降封为公爵;不久即忧悸而死;时年才三十八岁。
  史书上为了突出宋太宗的〃仁德〃;还讲他起初有意传位给赵廷美;是赵普提醒:〃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一句话;赵普的丑陋面目也暴露无遗。既然深悉〃父子
家天下〃的治世真理;赵普这个太祖〃大忠臣〃为何不在太祖活着时拼死力谏;〃忠言〃迟了这么多年;真是个阴险小人!宋太宗如此迫害亲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