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镖局春秋 >

第13章

镖局春秋-第13章

小说: 镖局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京饭馆虽多,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但这都不是镖师能去的地方。许多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倒是镖师们时常光顾的地方。大大方方往那里一坐,吃多少叫多少,不穷作、不摆谱,饮酒有德,七分而已,八分算尽量,决不会有酒后无德之举。 
  闲着没事,有时镖师也逛逛戏院子,当时前门一带盛况空前,八大镖局,八大茶楼比肩而立,大戏院就在身边,进去听听戏也很方便。在戏院里,镖师绝对是文明听众,不像有的嘎杂子那样大叫,拍手、喊倒好。   
  助人为乐的品格   
  这里所说的助人为乐,可不是镖师在走镖的时候,管别人的闲事,而是说他们在不走镖的时候,在难得的休息日里,所做的好事。古时候,北京前门一带的镖局和天桥是近邻,所以镖师们是天桥的常客。天桥有许多打把式卖艺的武林朋友,这些朋友,极少数有真功夫,大多数是花架子,但嘴上功夫厉害,什么武艺都说得头头是道,实际一操练,内行人却能看出许多破绽,所以才有了“天桥把式,光说不练”这一俗语。有些习武的人性格刚烈,常常对于口出狂言的把式加以戏弄,教训教训他。可是镖师由于武德所系,决不干踢场子的事,不帮钱缘,也会帮个人缘。 
  老北京的庙会众多,一个月三十天几乎排得满满的。只是到了清末时期,许多庙会由过去的宗教色彩变成了商业活动,算卦相面的,卖针卖线的,卖药卖糖的,玩物拉洋片的,跑马戏耍猴的,卖食品卖花布的……五行八作,齐汇京城,好不热闹!镖师们大多是外地人,在北京没有家室,所以也是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等地庙会的常客。 
  在京城,镖师是很有影响的人物。一是他们的穿着、作派、言行与众不同;二是他们勇于仗义执言,有些嘎杂子在街面上闹事,敲诈勒索小商小贩,旁人都怕祸及其身,所以不敢出来说句公道话,这时如有镖师在场,一定会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久而久之,街面上如出了什么纠纷,受害的一方往往会拦住过路的镖师:“请达官爷帮着评评这个理。” 
  镖师在这种情况下,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理、有利、有节地解决这场争端。如嘎杂子们蛮横到底,“给台阶不下”,镖师也不惜用武力解决,三招二手将其打翻在地,然后又把他扶起来,拉着他喝酒去,表示愿意交个朋友,声称“不打不相交”。如果将嘎杂子打倒后就算完事,嘎杂子一定会恼羞成怒,待镖师走后,会更加变本加厉地欺负受害者,老北京的市民们管这种情况叫“帮人不到家,不如不帮”。所以镖师宁可赔几个酒钱,也要彻底平了这件事,也不枉让别人喊声“达官爷”。     
  第十四章何为亮镖   
  何为亮镖   
  古代江湖的规矩很多,特别是开镖局,规矩更是多得让现代的人难以理解。就拿镖局开业来说,首先要打点当地台面上的人物,下帖请官、私两方有头有脸的朋友前来捧场,这个举措在江湖中就被称作“亮镖”。 
  亮镖在镖局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常言说“头三脚难踢”,这“亮镖”还是头三脚的第一脚,若是各方面的关系不够硬,亮不了镖,这往后的生意必然会非常难做。如果人缘再不怎么样,在亮镖的时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前来“踢场”,是件更加糟糕的事情。倘若手底下的镖师没两下子,被踢了场子,“亮镖”就算是彻底“亮”失败了。如果“亮镖”没出事,镖局的这第一脚算是踢腾开了,算是立住了脚,站稳了脚跟,接下来能不能出人头地,就要看第一次买卖头趟镖是否能打响名号了。 
  从上面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得知,亮镖是一件出力并不一定讨好的事情,亮不好不但砸了牌子,连门儿都开不了。既然如此,开镖局为什么还要非亮镖不可?难道说不亮镖就不能开镖局了吗? 
  这也并不是说开镖局一定得亮镖,也有的镖局开业没有亮镖,可是不亮镖就没有人知道,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生意可谈了。江湖中的人会说,一个镖局连亮镖的胆量都没有,还能保什么镖?言下之意是你亮镖都没有亮得出来,还有什么保卫商人的能力? 
  那么,镖局的创建、开业,难道说只是亮亮镖就行了吗?是否也要像工商业那样向官府备案、获准、请领执照以及纳税呢?这在文献中很难觅到有关记载,但是按照当时商业发展的状况来看,应该是有手续的。首先是需要官府的“路引”,就是镖局在开展业务时官方发放的一种文书,没有这个“路引”,镖局就根本不能开业。其次是镖局立在哪个省,开镖局的人得在这个省内官私两面叫得响,花钱雇用真有能力的教师充作镖头。没做买卖之前先把官私两面的朋友请了来,亮亮镖,壮壮威势。若是没有个名姓,再没有真能力,不用说保镖,就是亮镖都亮不了。自己要逞强,亮镖的日子非叫人给踢了场子不可。 
  这就是说,开办一座镖局首要的两件事,一是必须拥有具备武艺高强的武士充当镖头,否则非但保不了镖还会丢镖;二是“当家的”要凭借自己在当地社会的声望、影响进行“亮镖”活动。看来“亮镖”和当今企业开业“剪彩”的形式是差不多的,无论是企业开业典礼,还是商店开张志禧,都会请一些相关的头面人物来捧一下场,同时这种“亮镖”和一些产品的“广告”性质也是极其相似的。 
  按照这样的推理,镖局应该是现代商业的先行者了!似乎比现代人还早先知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弊端,明白做生意就要“酒香还要叫得响”的道理,这样才能招揽生意获得更大的利益,难怪镖局开张要先“亮镖”了。   
  如何亮镖   
  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亮镖,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亮镖的重要性。既然亮镖这么重要,事关镖局的前途,开镖局一定得亮镖,那么究竟亮镖是怎么亮的呢? 
  我们来看看郭广瑞、贪梦道人在《永庆升平》中关于亮镖的一段描写。 
  再言圣上在驴上,心中暗想,说:“我前次私访,获五虎庄的恶霸。今日览奏,不知前三门外土教匪徒在于何处?”正思想间,已至顺治门大街。忽听纷纷传言:“兴顺镖店亮镖!”圣上不知亮镖是何缘故,心中暗想:“必是人吃的胖,要亮亮膘头儿,朕不免前去一看。”遂跟众人一直往南,见大街南头路东人烟稠密,举目一看,有一高大席棚,悬挂花红甚多。也有书写“陶朱事业”及“本固枝荣”等字,下款俱是士、农、工、商有名之人。大门上有泥金匾一块,双插金花,上写:“兴顺镖店”四字,乃系名人之笔。圣上看罢下驴,将驴拴在隔壁粮店门口,手拿鞭子,分开众人,往内便走。 
  进了大门,坐在大板凳上观看。只见以东为上,上房五间,前出廊后出厦,满窗户玻璃,照耀眼目。南边雪白的院墙,当中有绿屏门四扇,上写“斋庄中正”。南边还有院落,北房五间,直通北后院。……又见天棚底下摆着刀枪架子两个,两边有十八般兵器,件件皆精。北房前有八仙桌儿三张,上铺猩猩红毡,摆定元宝无数。 
  圣上看毕,并不知里面是何等买卖,只听南院内划拳行令之声,十分热闹。……那小子转身方才要走,忽听外面有人说:“老爷行好,有剩饭无有?赏给我兄妹两个一碗半碗。”圣上回头一看,见来了一男一女,那男子约有二十有余,面带病形。 
  女子低头不语,五官倒也端正,钗荆裙布,窄小弓鞋,虽无倾国倾城之貌,亦有羞花闭月之容。圣上看罢,心中暗想:“各省大吏,年年进奏五谷丰收。我辇毂之下,谁知也有乞讨之人!看这二人之貌,并非久作乞丐,其中必有缘故。朕出来可惜未带银两,若带银两,必定问明,周济周济他二人。”正想之间,见看门的小秦椒胡大,手举一藤鞭,照那乞丐劈头就打。那人还手,一拳将小秦椒打倒在地。 
  《永庆升平》中所描写的“光顺镖店”,史料中没有记载,虽然其起形式和规模也不算小,但是从其亮镖的仓促来看,这个镖局应该只是一个小镖局,而上面的描述其实只是对镖局“ 
  亮镖”的一个侧面的展现,但是从这个小镖局亮镖的侧面叙述中,我们不难发现,镖局亮镖所造的声势——纷纷传言,所请的人士——士农工商,所摆的阵势——兵器财宝,所需的破费——大设宴席,这种热闹的程度,已经足可以让我们看到镖局对“亮镖”重视程度。 
  我们知道练武之人都是性格豪爽,对钱财视若粪土的侠士,作为没有积蓄的他们还是倾尽所蓄,力求把“亮镖”亮得热闹一点,规模大一点,大造声势,尽可能地扩大影响面,把方方面面的知名人物,无论是当家的,还是镖师的熟人朋友,也不管是为官的,还是务农的、从工的、经商的,只要是在当地有些名头,必然一一请到捧场,让名人题字,书写个对联,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把十八般兵器往台两旁一摆,威风凛凛,关键时候再耍上几式,来几招绝活,然后热热闹闹大摆宴席,宴请各位来宾,好不气派!   
  亮镖会(1)   
  “亮镖会”其实是亮镖的另一种形式,和亮镖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也是镖局开业时举办的开业典礼活动。所不同的是能开得起“亮镖会”的当家人,不是江湖大腕,也是已经有了镖局,要开分号的镖局举办的,场面大,费用多,讲排场,更具有炫耀性和表演性。 
  “亮镖会”对于将要开业的镖局举办者叫“亮镖会”,但是对于被邀请过来捧场的镖局来说就叫“走会”。对于这样的走会,被邀镖局一般是非常乐意捧场的,因为走会一是和将要新开业的镖局联手,增加了自己的势力;二是“亮镖会”到会的人员,会有很多自己不熟悉的官府要员、巨富商人,对自己的镖局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 
  旧时一说“会”,大多和习武团体、镖局有关,千里走会也只有镖局才有这份人力和物力,因为走会和江湖卖艺不同,是一项自我娱乐的活动,表演是分文不取的。镖局组织走会,从表面上看是劳民伤财的买卖,其实不然,走会这种亮镖活动是一箭双雕,名利双收。 
  “亮镖会”首先是为了宣传,也相当于现在花巨款在电视台、报纸上作广告,它的利益是潜在的。同时“亮镖会”也是为了进行“示威”,因为亮镖会是实打实的武会,就是表演给商家、达官贵人以及盗贼们瞧的,亮亮家底和真本事,不但显示了自己的实力,在贼匪面前也显示了自己的震慑力,在官僚、富商面前扩大了影响,在世人面前露了脸出了名。 
  关于亮镖会的热闹和排场,单田芳先生的《童林传》里有这样一段详细而精彩的描写: 
  这十三家镖局代表着全国南七北六十三省的所有同行。他们转了一圈,挨个儿地都看了。熟识的呢,就进去喝口水儿,说几句闲话;不熟识的,也就是一走而过。 
  这十三家镖局子就是前面提到的“双龙镖局”、“永昌镖局”、“永发镖局”、“镇远镖局”、“怀远镖局”、“南洋镖局”、“顺平镖局”、“定远镖局”、“常泰镖局”、“天顺镖局”、“玉门镖局”、“登州镖局”、“湖广镖局”。 
  因为这次“双龙镖局”在北京设立分号,今儿个要挂匾披红,庆贺开张典礼,所以把这十二大家全请来了。大家欢聚一堂,举行这个亮镖会。这些人都来捧场,不管多远同时到达。另外也不光是这十三家镖局,谁没有点儿朋友?所以呢,还带了不少的朋友。况且这种事儿又是公开的,大家随便参观,因此天下来的英雄、高人就不在少数。加上老百姓,把这整个桃花庄亮镖会的会场围得是风雨不透! 
  震东侠陪着雍亲王和童林把这十几家都转完了,回到“双龙镖局”看台。雍亲王归座,众人按次序坐好,仆人献茶。……该祝贺亮镖会的时候了,黄灿顺着梯子上来,来到震东侠面前,说:“师傅!时辰已经到了,是不是现在宣布亮镖会开始?” 
  东侠点了点头,一声令下,只见那爆竹齐鸣,火光闪闪,硝烟弥漫,震动桃花寨。老百姓都往“双龙镖局”这儿看着,一时之间,整个会场就沸腾起来了。爆竹响过之后,紧跟着就奏乐。这镖局子也像变相的军队,奏的这些乐曲,全是军中的战乐,什么冲锋乐、攻城乐、凯旋乐,轮番奏了三遍。等乐奏完了,整个会场全安静下来了。 
  震东侠在大徒弟黄灿的陪同下,顺着梯子上了台,站在会场的正中心。老英雄冲着南七北六十三省好汉做了个罗圈揖,然后提高声音说:“呀!呔!十三家镖主,同行们,朋友们,各位老师们!今天我们‘双龙镖局’开张典礼,蒙大家的抬爱,全都赶到北京,给我们镖局祝贺,老朽是非常感激啊!本应该我和北侠秋田一起向大家致谢,无奈老侠客秋田还没到,可能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一会儿,我只好代表北侠,给各位见扎了!大家来可不能白来,好吃好喝好招待,所有的花费都由我们‘双龙镖局’支付,欢迎大家到‘双龙镖局’作客。今天,三月初三,是我们镖局子的开张典礼,人来得格外多,老朽是非常高兴。没别的说的,我给众位练趟宝剑,以做酬劳。” 
  话音一落,会场中掌声如雷,就像大海狂涛一般,一浪高过一浪。 
  震东侠频频招手向大家致意,同时把小辫卷好了,用簪子别上。从腰间伸手就取过宝剑,大拇指一捺,嘎嘣!宝剑自己就蹦出来了。东侠把剑匣交给黄灿,把宝剑在手中一提,冲四外一作揖:“各位!老朽可献丑了!”往下一蹲身,叭叭叭!亮出门户。先使了个“冲天一炷香”,又使了个“仙人指路”,紧跟着走行门,迈过步,就施展自己的绝艺。 
  会场上静悄悄的,成千上万双眼睛全盯在东侠的宝剑上。就见震东侠剑光缭绕,老英雄身形滴溜溜乱转,一开始,一招一式看得清清楚楚,可后来,这速度就加快了,光见剑光,不见人的模样,就见一团白光滴溜溜地在台上乱转啊,把大伙儿都看傻了。 
  震东侠练了青龙剑一百二十八手,这是老侯家弟兄压箱底儿的绝艺。等练完了一收招,气不长出,面不更色,冲着四外一抱拳:“各位!请多原谅,我献丑了。” 
  好半天底下没动静,什么原因呢?都看傻了。停了一会儿,这才醒悟过来了。“好!练得好!”哗——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震东侠把衣服拿过来穿上,黄灿把宝剑接过来还匣,爷儿俩走下中央大台,回奔“双龙镖局”的看台。等归座之后,有人把毛巾递过来,震东侠擦擦脸。   
  亮镖会(2)   
  雍亲王乐得是眉飞色舞,笑道:“老侠客!您这功夫可太高了!真不愧是东昆仑哪!” 
  且不说这段关于镖局“亮镖会”里面所使用的武器,单说这亮镖的规模、阵势和热闹,就足以让我们看到镖局亮镖的重要性了,不但请来皇亲国戚这样的“大门坎”,就连全国各地知名的大镖局都到了场。这样的亮镖不但达到了宣传的效果,还大震了镖威,开拓了镖路,为以后的走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知道现代的企业家和现代人看到了这个亮镖会,会对自己如何发展自己的事业和人生产生一点什么想法没有?     
  第十五章何为喊镖   
  何为喊镖   
  在我们了解什么是“喊镖”之前,先来看一段文学作品中镖师途中遇劫的情景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