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镖局春秋 >

第4章

镖局春秋-第4章

小说: 镖局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街成立了兴隆镖局为标志。因为张黑五是山西人,他当时是乾隆皇帝的一位师傅,他在家里教学,在乾隆皇帝其他师傅的说服下,他成立了可以说被朝廷肯定的第一个镖局。 
  这个说法是不是可靠呢?我们做了调查。清乾隆年间北京前门外大街已是繁华的商业区。酒楼茶社林立,商贾云集。镖局在这里为商家保镖和押运货物也是很自然的事。 
  究竟镖局出现在什么时候?经过调查我们又有新的发现。1936年孔祥熙曾派卫聚贤到山西调查票号,卫聚贤写了一本书叫《山西票号史》,里面提到了“考创镖局之鼻祖,乃系清乾隆时,山西人神拳无敌张黑五,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前门外大街”。 
  专家的话得到了证实。我们发现乾隆年间在前门外确实有一家镖局叫兴隆镖局。镖局的主人叫张黑五。张黑五死后,他的儿子张怀玉继承了镖局。也就是说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镖局,这又是一种说法。 
  有的专家说,镖局押运货物的时候一般都要喊号子,以壮威武之势,“号子”在镖局里称为“镖号”。镖号连绵不断,此起彼伏,很有气势。这“镖号”反反复复只是“合吾”两个字。有人说这“合吾”便是取自“黑五”两字的谐音。 
  方彪(北京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专家):很多习武的高手在这方面有明确的解释,镖这种武器太轻了,它飘,没有杀伤力;太重了,飞不出去,飞不出去也扔不远,而且携带起来极其不方便。武侠小说里面有金镖压绿林的说法,实际上金太昂贵,它又很软,绝不可能做成武器,所谓金镖就是这个镖的重量为一斤最合适,即有杀伤力,人也可以甩得动,也还可以佩带,所以称之为金镖。但是镖师绝对不使用这种武器。因为你要带上了五个镖,揣在腰里头,骑起马来颠得受不了。 
  李宝林(山西平遥武术协会主席):一般镖师们使用的是明武器,刀枪棍棒这些是明的,另外还有暗器,暗器就是镖,他是在别人看不到、跟人交手的时候才使用。 
  看来镖车上插着飞镖,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起到一种威慑作用。独轮车是镖局最初押运保镖时的重要工具,独轮车只有一个车轮,走起路来虽然不好掌握平衡,据说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可是非常轻便。镖车上除了装着镖箱、货物外,还要插一个醒目的小旗子,旗子上用大号的字写着镖师姓甚名谁,这个小旗子是镖师走镖的标志,行里面称为“镖旗”。独轮车上为什么要插镖旗呢? 
  李育人(武林前辈,山西形意拳协会常委,国家狮雄奖获得者):王正清和道光皇帝是师兄弟,他俩的老师叫贾殿魁,所以一说谁跟道光皇帝是师兄弟,凭着名气,插一王字,就没有人敢劫镖,知道惹不得。王正清是很有名气的,京剧里边就有一出戏叫《塔子沟》里面有一个角色就是王正清,俺二路镖头王正清是也,北京也就是这个词,当时,很有名气。   
  中国十大镖局及其鼻祖(1)   
  镖局的鼻祖连专家都无法确定,并且也没有文字记载,可是具体到每一个镖局却不能不知道自己的鼻祖。 
  每个镖局都有着自己的账房先生记账,别的不说,单从镖局残存的账本上也能找出其镖局的鼻祖,更别说其后人代代相传的口碑记述了。 
  当时在全国各重要商埠所设之大大小小的镖局不可胜数,其中较为出名的镖局有30多家,而最著名的、业务覆盖最广的、通行全国的有十大镖局。这十大镖局分别是:名称时间地点鼻祖兴隆镖局清乾嘉年间北京顺天府神拳无敌张黑五会友镖局清乾隆—1912年北京前门三皇炮捶门宋彦超成兴镖局1878—1900年河北沧州镖不喊沧州李冠铭玉永镖局清嘉庆—1838年江苏苏州长眉老道张德茂昌隆镖局1840—1901年江苏苏州铁腿左二把左昌德广盛镖局1802—1830年河南赊店心意拳宗师戴二闾同兴公镖局1855—1913年山西平遥神枪面王王正清源顺镖局1878—1900年北京珠市口大刀王五王子斌三合镖局1890—1971年河北张家口公议拳传人安晋元万通镖局1891—1999年河北保定单刀李李存义从上面的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十大镖局的创始时间和鼻祖,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这些镖局的概况:兴隆镖局号称是第一家镖局,创始人山西人张黑五,前面已经详细说过,这里不再赘述。 
  会友镖局会友镖局的创始人是宋彦超,生平绝技乃是三皇炮捶拳。三皇炮捶门历史渊源悠久,奉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即人皇氏)为祖,故又称“人宗门”、“人祖门”、“三皇门”。随着历史的发展,三皇炮捶拳不断地发展完善,繁衍传递。至明末清初年间河北冀县武术名家乔三秀传授此艺,始有文字记载和文物可考。乔三秀传其子乔龄(字鹤龄)作为第二代。乔龄将此艺微妙真谛传给第三代宋彦超(字迈伦)、于连登、张文彩、王双奎四弟子。 
  宋彦超集平生所学,潜心钻研,创“夫子三拱手”之绝技。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宋彦超来京投“神机营”报效国家。神机营老七王爷令宋与营中教练武林高手比武。宋出手神奇微妙,众高手皆败於宋手下,老七王甚喜,惊呼“真乃神拳也”!遂赐五品亮兰顶戴。此后,“神拳宋迈伦”的名字享誉武林。宋漫游京城,结识八卦掌祖师董海川,遂交成挚友。宋在为官生涯中耳闻目睹了朝政腐败,自感报国无望,便弃官从贾,在北京前门外粮食店街创办“京都会友镖局”,以武会友,从事保镖生涯,同时传授武艺。从此开拓了北京三皇炮捶门历史的新纪元。 
  清同治五年(1866年),于连登之子于鉴(字镜堂)先得其父亲授,后来京拜宋彦超为师,得宋之奥妙后技更精绝,功达上乘。自此于鉴在北京大开山门,传授三皇炮捶拳。在一大段历史时期内“京都会友镖局”同“三皇炮捶门”名声大震,镖局生意兴隆。三皇炮捶拳也广为传播,得到了很大发展。后来镖局还出现了李尧臣这样的杰出镖师。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将自创的无极刀法传授给抗日军队,喜峰口战役中,学了无极刀法的大刀队,手刃鬼子近百人,追杀日寇60余里,缴获大炮18门。跟李尧臣学过武术的人很多,京剧武生泰斗杨小楼演闹天宫的猴拳和梅兰芳演虞姬的剑法,都是李尧臣传授的。 
  成兴镖局走镖的镖局有个规矩叫“镖不喊沧州”。说的是过去南来北往的镖车,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运路行,只要是车到沧州、船过沧州,你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否则,无论你有多大的名头,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沧州喊镖叫板,保管你栽个大跟头,丢尽脸面。 
  这规矩的来头就是成兴镖局的开山人李冠铭。继他之后其侄李凤岗、李庆临等三代经营的“成兴镖局”亦声名显赫。而李凤岗的徒弟更是了得,便是那源顺镖局的总镖头大刀王五王子斌。 
  玉永镖局嘉庆年间由河北沧州人张德茂创立,其外祖父张景和是康熙年间著名拳师,江湖人称“神拳教习”。张德茂随其学成武艺后,遂在苏州开办玉永镖局,镖走大江南北,威振海内。一次走镖北京,收左昌德为徒弟。回苏后,因见左昌德才高义重,遂将镖局转赠于他。 
  昌隆镖局创立于道光二十年,至宣统三年收撤。玉永镖局总镖头张德茂一次在北京城外相中一精练小伙,打算传他武艺以继后世。这小伙是谁呢,就是山西省文水县孝子镇渠村人左昌德。由于他排行第二,人们送他个绰号叫“左二把”。张德茂把一身的能耐大多传给了左昌德,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绵掌。绵掌也叫连环绵掌,手法以掌为主,运转舒展如绵,动作连而不断,掌法运行成环,借对方的劲力反击,故名绵掌。 
  左昌德也没辜负老头一片苦心,早晚苦练绵掌,一练就是八年,武功已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此时小伙已经26岁了。经张德茂介绍到苏州开设玉永镖局,第二年改为昌隆镖局。 
  从此,左二把开始了保镖生涯,走遍大江南北,历三十余载,其子左安民、其孙左秉信都跟随他习武保镖。镖局全盛时期有一百余人,著名镖师有左二把、左安民、左秉信、续仁政等,并在杭州等地还设有分号。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左昌德受江苏巡抚所嘱,保有到北京的一趟绸缎类黄镖,安全抵京后,道光皇帝亲赏黄马褂一件,镖旗一面,一时声誉鹊起。后左安民继父保镖,辛亥革命中收撤镖局回故里。   
  中国十大镖局及其鼻祖(2)   
  广盛镖局镖头戴二闾,字义熊,乳名二驴,出生于山西祁县官宦武术世家、书香门第,何以起此乳名?皆因其父戴龙邦以为戴家虽然盛名在外,但风险迭出,常有朝不保夕之感,便以山西地方风俗,越以贱物为名,便越能长久平安之意。二驴功成名就之后,人们认为如此称呼太过不雅,便谐音改驴为闾,以表敬意。戴二闾从小功力过人,跟随父亲戴龙邦学习心意拳,父传子学,毫无保留,因此将戴家拳、械全部学到手后,日夜操练,其中有五行拳、十大行、七小行、七炮七膀、戴家三拳以及六合刀、枪、棍、四把、闸势等短小套路。 
  戴家拳的基本功叫“蹲猴猴”,二闾为此蹲了三年,所以与人交手时,一发动就能把人击出二丈以外。戴二闾成名后,当时在赊店的山西商人回到家乡,重金请他到赊店为商行保镖。据说戴二闾初次来到赊店,当地武术名家亦多,戴二闾与之交手,未能胜出,为此又归家学艺三年,方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再次来到赊店,创立了广盛镖局,镖局内的镖师有其兄戴大闾、任志等。其镖主要走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张家口、天津等地。走镖时镖车上插有镖局名称的镖旗,趟子手还要一路“喊镖”,一为显示镖局的名声,二为知会沿路江湖之人不要再动邪念,也表示对江湖之人的尊敬。因当时河北沧州为武术之乡,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界的尊重,一进入沧州地面都不能再喊镖。 
  一次广盛镖局镖走山东,路过沧州,一位新业的趟子手不懂规矩,冒然喊了镖。沧州武界尹玉文三武师拦路兴师问罪。戴二闾一再表示歉意,可三武师仍是不依,一定要与之交手。戴二闾无奈,只好与他们动手过招,结果三武师均败于他的手下。自此“戴家拳”更是名声大震,广盛镖局更是誉满天下。 
  赊店广盛镖局当时设于石门街北端路东,座东面西,面朝“后河”古码头,五间门头,中为高大门楼,门前树一高高的旗杆,上悬有“广盛镖”字样的镖旗,内为一进三的大院落,分设会客厅、签押房、仓房、镖头居室、镖师居室、练武扬等,是赊店当时最著名的所在之一。 
  清道光三年(1823年),山西平遥商人首创“日升昌”、“蔚盛长”等票号。商业重镇赊店相继开设了“蔚盛长”等七八家票号分号。票号开出的银票可汇兑全国各地,解决了商人贸易携带现银不安全的顾虑,镖局业务随之锐减。为此,广盛镖局于1830年歇业,戴二闾回乡,其子戴广兴留在赊店改营过载行,并成为赊店第一任寨主。 
  同兴公镖局同兴公镖局为王正清所立,王正清,字松庵,号“面王”,平遥南良庄人。生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幼时读过二年私塾,但家境贫寒,16岁背井离乡,到北京一家面馆当学徒,当时还没有轧面机,王正清必须用手肘揉面,由此练就惊人臂力。王正清后来拜武术大师刘留为师,学武三年,进步很快。之后他拜刘留的师兄贾殿魁为师,贾殿魁曾教道光皇帝习武。贾很喜欢王正清,便资助他生活费,要他专心习武。王从师贾殿魁,由此学到少林散手108势等多套武艺。同时,他与内家高手常义时常切磋武艺,3年后,王正清已贯通内、外二家。王正清30岁那年,成为江西道台朱文的武术教习。 
  36岁,他跟随朱文赴河南上任,前后9年,制服响马大盗无数,帮助地方政府解决了治安难题。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47岁的王正清告别江湖,返回平遥,次年开办同兴公镖局。王正清与祁县戴龙邦、文水李毓秀一起,并称“华北三杰”。三人都有镖局生意,时常互通有无,有时手下人还会在一起走镖。 
  河南嵩山少林寺曾为王正清凿碑刻,载入武林史。其子王树茂尽得其真传且有青出于蓝之势,因而同兴公镖局创立之始就成为当时全国著名镖局之一。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太后挟裹光绪帝逃往西安,西逃旅途少不了吃喝花销,八月初九,二宫到达平遥,盘点现银93万两,这么大的数目,无人敢当此皇银的保镖,惟有山西平遥的王家敢接,适逢乱世,王家镖队一路上风尘仆仆,日夜兼程,只半月余将银两送抵西安,分毫无差。这块至今仍挂在王家旧址上的“奉旨议叙”匾额,就是当年办完这趟皇差后,慈禧太后的赏赐了。 
  源顺镖局王子斌(1844…1900),字正谊,回族,沧州南门外人。12岁在一烧饼铺学徒,常到成兴镖局偷艺自习,十分刻苦。后来被镖局掌柜李凤岗发现,欲收为徒。但因李系回族,王系汉族,当时有艺不传教外之说。经人说合,王改为回族,拜李凤岗为师,习练六合拳法。他在师兄弟中排行第五,又因其刀术精妙,所用之刀又大于一般,故人称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早年闯荡江湖,广交天下英雄豪杰。这就是他创办源顺镖局的主要资本。现在尚存的前门外西半壁街13号院就是原大刀王五的源顺镖局的旧址。据大刀王五的后人介绍,源顺镖局正门原是个朱漆的大门,其右侧悬挂一面杏黄旗,上书“源顺镖局”四个大字。门道东墙上高挂“德容感化”金字横匾,西墙上高挂“义重解骖”金字横匾。大门里还有“尚武”、“济贫”两小块匾额。这几块匾都是北京城的老百姓赞誉大刀王五轻财重义、济困扶危的精神所挂。整个镖局有前院、后院和西跨院、共30多间房屋。前院有大车棚、马和仓房,王五的家属和存放贵重货物的地方都在后院,西跨院是众镖师练武的场地。练武的场地上摆放着刀、枪、剑、戟等长短兵器和石锁、砂土口袋等练武所需之器械。   
  中国十大镖局及其鼻祖(3)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在北京城内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大刀王五义愤填膺,英勇地反抗侵略军。在前门外护城河边与敌人战斗时,中弹而牺牲。 
  大刀王五被害后,源顺镖局就没有人掌管了。又由于京奉、京汉火车线建成后,商人运货大都由火车站托运。从而源顺镖局的生意被铁路夺去,大约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源顺镖局就歇业了。 
  三合镖局山西榆次县东阳镇人安晋元所创。据传,清朝中期,8位少林寺名师为摒弃门派观念,共同切磋技艺,集太极、八卦、形意、少林、通臂、鹰爪、六合、擒拿等诸门之精华,共议一门拳术,故取名公议拳,亦名公立拳。安晋元(1850一1927年)是公议拳第五代传人,清光绪年间安在河北张家口开设“三合镖局”,广交武林高手,遂将此拳传播各地。 
  万通镖局创始人是赫赫有名的“单刀李”李存义。李存义原名存毅,字肃堂,后改名存义,字忠元。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河北省深县南小营村人。秉性温厚,轻财好义,性喜拳术,幼年学习长短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