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集-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五言律诗
崔涂
迢递三巴路,
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
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
转於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
明日岁华新。
注解:
1。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
2。岁华:年华。
赏析:
这首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羁旅异乡的真实感受,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再烘托“独”字。末联点出时逢除夕,更不堪漂泊。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崔涂
生卒年不详,字礼山。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唐才子传》说他“家寄江南”。壮年时客居巴蜀,其诗多羁旅之作,抒写情怀,衷怨婉转,动人心魄。
�
孤雁
五言律诗
崔涂
几行归塞尽,
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
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渡,
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矢曾'缴,
孤飞自可疑。
注解:
1。尔:指孤雁。
2。之:往。
3。失:失群。
4。渚:水中的小洲。
5。'矢曾'(zhuo2)缴:猎鸟的射具。'矢曾'是一种短箭,缴是系在箭上的丝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实际上也是飘零游子的写照。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一联写同伴归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之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清人纪昀谓:“寒塘句不言孤而是孤,不言雁而是雁,此句为外传神。”
�
春宫怨
五言律诗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
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
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
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
相忆采芙蓉。
注解:
1。婵娟:形态美好貌。
2。若为容:又教我怎样饰容取宠呢。
3。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赏析:
这首诗是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其实也寄遇怀才不遇的感叹。首联写因貌美而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妆扮了;有补足上联的意味。颈联写景,荡开一笔,写室外春景,春风骀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末联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关于此诗作者,历来有所争议。欧阳修和吴聿以为周仆所为,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却断为杜荀鹤所作,且云:“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孰是孰非,有待行家考证。
杜荀鹤
(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大顺二年进士。他的诗文多揭露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反映了黄巢起义失败后的社会情景。诗多近体,尤长七律,但不为声律所束缚。诗风平易委婉,世称“杜荀鹤体”。有《唐风集》传世。�
章台夜思
五言律诗
韦庄
清瑟怨遥夜,
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
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
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
秋雁又南回。
注解:
1。章台:即章华台,是古代楚国的离宫。
2。楚角:楚地的角声,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
3。殊:绝。
4。乡书:指家书。
赏析:
这首诗是怀人思乡之作,大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夜听瑟声,接着写听到悲凉的楚角,勾动了游客怀“思”。诗的后半,即为所“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真是肠断江南又一年。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秋思不断。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恨,读来不胜悲凉凄楚,叫人肠断。
韦庄
(约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乾宁元年(901)再度入蜀为掌书记,后协助王建称帝建立前蜀政权,历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他是晚唐后期最好的诗人之一。早年以长诗《秦妇吟》驰名当时。他的诗语言清丽,颇有特色。有《浣花集》。�
寻陆鸿渐不遇
五言律诗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
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
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
欲去问西家。
报到山中去,
归来每日斜。
注解:
1。带郭:被城郭围绕。
2。未著花:未开花。
3。扣门:叩门。
4。报道:回答。
赏析:
诗是写访寻友人陆鸿渐不遇,但却不因不遇而恼,有尽兴而近之趣。前四句写一路寻来之景,虽未言人怎样,但隐士的风范已若隐若现在句中景内了。下四句写寻而不见,最后两句倒与“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相通。末联也道出了陆羽一生不着尘念的高风逸态。层次分明,有条不紊;虽不讲对仗,却极自然超脱,其音调却合诗律,仍然算作律诗。
僧皎然
(约720…?),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吴兴)人,早年学儒学道,安史之乱后于杭州灵隐山从佛教徒守直剃度成了和尚,后长期居于吴兴杼山妙喜寺。他的著名诗学理论著作《诗式》给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和批评都设立了一些很重要的原则。其诗清淡自然,颇多禅旨。有《皎然集》、《诗式》等。
黄鹤楼
七言律诗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4。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5。萋萋(qi1):草盛貌。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赏析:
这首诗写出黄鹤楼上远眺中的美好景色,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崔颢
(?…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中进士,曾入河东节度使手下为幕僚,后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唐才子传》说他:“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壮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淹)鲍(照)。”《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
行经华阴
七言律诗
崔颢
苕'山尧'太华俯咸京,
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
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
驿树西连汉[田寺]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
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解:
1。华阴:今属陕西,华山之北。山北曰阴。
2。苕'山尧'(yao2):山高峻貌。
3。太华:华山,有别于西南的少华山;故名。
4。咸京:秦都咸阳,这里借指长安。
5。天外:喻高远。
6。三峰:指莲花、明星、玉女,华山最著名的三峰。
7。削不成:指非人力所能削成。
8。武帝祠:指巨灵洞。
9。河山:黄河与太华。
10。枕:靠着。
11。驿路:指交通要道。
12。[田寺](zhi4):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赏析:
这首诗是写华阴雄奇壮阔的景象,从突兀奇特、鬼斧神工的山峰,写到宽广平展的要路通衢。抒发吊古感今的情感。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
�
望蓟门
七言律诗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解:
1。蓟(ji4)门:在今北京市德胜门外,当时边防要地。
2。燕台:幽州台。
3。一去:一作“一望”。
4。笳(jia1)鼓:军乐声。
5。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6。危旌(jing1):高扬的旗帜。
7。投笔吏:东汉班超,少年时曾为官府做些抄写文书的事情,后来投笔不干了,立志从军,终立军功,受封定远侯。
8。论功:指论功行封。
9。请长缨:指军前请战立功。缨:绳。
赏析:
这首诗是祖咏宦游范阳时作。诗人遥望蓟门关外,被边地的雄壮景色和边烽警急的状况所惊,激起投笔请缨立功疆场的报国热情。
祖咏
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开元十二年(724)中进士,与王维是好朋友。他的诗小巧细腻,尤其是一些景句写得小巧细腻、凝炼精致。《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
送魏万之京
七言律诗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解:
1。魏万:又名颢,天宝、大历间诗人,居王屋山,号王屋山人。
2。之:往;到……去。
3。况是:意即更不堪。
4。关城:函谷关。
5。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
6。蹉跎:虚度年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它没有直接诉说作者的离别之情,而是把这种情绪浸含在对魏万行程的情景的想象描写中,造成了一种萧瑟惆怅的氛围,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七言律诗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
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
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
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
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解:
1。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望仙台:后文帝于西山筑台以望之,曰望仙台。
3。三晋:战国时韩、魏、赵三家分晋,号三晋。今属山西、河南、河北地。
4。二陵:山分南北两山(二陵),相距三十五里。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西北接陕县。
5。关门令尹(yin3):周小吏,姓尹名喜。
6。彭泽宰:借指刘明府。
赏析:
这首诗写出眼前壮观的山川景色,慨叹神仙之渺茫虚无,还是把情趣放在和友人重阳节对酒赏花上面,表现出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诗的意境开阔,结构严谨。
崔曙
生卒年不详;“曙”又作“署”,唐代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开元二十六进士。他的诗情意悲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七言律诗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
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
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
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解:
1。嗟(jie1):感叹之意。
2。谪(zhe2)居:贬官的地方。
3。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古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衡阳:今属湖南。相传北雁南飞,至衡阳回雁峰便折回北方。又相传雁能传书。这里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多写信来。
5。青枫江:在长沙。
6。圣代:当代的美称。
7。雨露:喻朝廷的恩泽,安慰二人不久可获升迁。
8。踌躇:这里是烦恼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送人贬官之作,所以诗一开头就用了个“嗟”字,末两句是安慰,也是对贬官落第者习用的话。在一首八句的诗中,写送别两人各赴异地,作者分合有序,章法谨严,写得情真意切。
高适
(702…765),字达夫,渤海'“艹”下加“修”'(今河北景县南)人。自天宝八载(749)举有道科后,十年间一直当到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等,最后当到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并封了勃海县侯,在唐代诗人中他是仕途最顺利的一个。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高适的诗悲壮中带有质直古朴,岑参的悲壮中却显出奇峭挺拔。�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七言律诗
岑参
(又鸟)鸣紫陌曙光寒,
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
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
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
阳春一曲和皆难。
注解:
1。和:这里指以诗相酬答。
2。紫陌:京都的道路。
3。啭(zhuan3):鸟的宛转啼声。
4。阑(lan2):尽。
5。金阙(que4):犹金殿。
6。皇州:帝都,指长安。
7。仙仗:指皇帝的仪仗。
8。剑佩:有饰物的宝剑,也指朝会时的仪仗。
9。凤凰池:也称凤池,指中书省。
赏析:
这首诗和贾至原诗比较,虽几处用原诗词语,但能自开新境,把早朝时的景色写得更为出色。
岑参
(715…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天宝进士,曾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书记,后历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虢州长史、嘉州(治所在今四川乐山县)刺史等职。世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岑参是盛唐重要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悲壮奇峭,语言明快,音调铿锵嘹亮,充满了豪情壮语和慷慨激昂的战斗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七言律诗
王维
绛帻(又鸟)人送晓筹,
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
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
佩声归向凤池头。
注解:
1。绛(jiang4)帻(ze2):用红布包头似(又鸟)冠状。
2。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更签。
3。尚衣:官名。专门掌管皇帝的衣服。
4。翠云裘(qiu2):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此指皇帝穿的衣服。
5。九天:指皇宫。
6。阊(chang1)阖(he2):神话中天帝的门。
7。衣冠:指文武百官。
8。冕(mian3)旒(liu2):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9。仙掌: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10。香烟:御炉熏香所散发的烟气。
11。衮(gun3)龙:龙袍上刺绣着龙的图形。
12。浮:闪动。
13。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赏析:
这首诗雍容雄伟富丽堂皇,音调和谐,体现出盛唐诗人和诗的特征。
�
奉和圣制。。。
七言律诗
王维
题目: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
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
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
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
不是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