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美国-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要不要取消'高考”'一节中提到美国的八年级(相当于国内初中二年级)学生,如果在各项统考中成绩达到99%的,可以报名参加SAT的大学入学考试。其实,只要你愿考,什么时候考都是可以的,交50美元考试费而已,谁也没有真正去查核你的各项统考成绩是否达到99%。
按照矿矿和他的几位提前考SAT的同学的成绩,都可以上大学了,但他们中没有一个表示现在要上大学的,他们还有四年半的时间,是不是有个别的会提前一年,甚至两年上大学?我不敢保证,但作为孩子来说,他们还再想当四年的孩子,作为家长来说,我们愿意孩子更成熟一些,再上大学。
这种提前考试,不过是想让有关机构注意到某些孩子,而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们也能通过考试有个“自我认识”,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道路。
即使有孩子选择提前上大学,但由于美国大学实行开发招生和学分制,万一感觉不适,可以转专业换学校,或者甚至隔一段时间再回来。
有时我与美国朋友们聊起中国的幼儿早期智力开发,听者多是半信半疑。不爱露声色的人,在聊天结束时会加上句言不由衷的评语,“这些孩子真聪明!”
若碰到那些外露一些的人,就可能会用质疑的口气询问一番,然后似是不经意地说:“别忘了,他们还是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这是多数美国人信奉的信条。孩子自有孩子的童真、童趣和天性。在美国人眼里,让孩子充分发挥其天性是天经地义的事。
“成人感”与“儿童心”的矛盾造成的人格分裂,是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早慧教育”所结下的一个苦果。同时,“一考定终生”的现实也把早慧的孩子推上'咱古华山一条道“的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的不归路。
人们总喜欢说”这个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孩子的“。然而,这个世界却不属于孩子。这个违反逻辑的常识在中国很少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注意过。孩子的周围,总是设置着一道道有形的或无形的深院高墙:正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种美丽的口号,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阻断了孩子的自由梦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往后让一让,给孩子留出一块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让他们享受一下高空自由翱翔的乐趣,领略一下俯视万物众生的灵感?!
中国教育的”初级阶段打基础“,一是指吸收知识,二是揭开发智力。不可否认,中国同龄孩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比美国孩子扎实得多。但是,我们的初级阶段的教育存在着三个不容忽视的误解:
一是以为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成正比的。实际上那是拔苗助长,影响了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是认为吸收知识完全等同于开发智力。智力包括记忆力、想像力、观察力、思考力等等。不可否认,吸收知识可以锻炼记忆力、丰富想像力、提高观察力、增强思考力。但是智力的发展是一个生理与心理发展的过程,比如,需要适当营养,需要健康的心理环境,需要正常的社会化,等等。这些”需要“都绝不是吸收知识可以完全替代的。把吸收知识完全等同于开发智力,其结果只能开发出书呆子式的智力。
三是以为开发智力就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不同于智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都是非智力因素。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是一个没有毅力去摧毁常规障碍的人。但是,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是独立性非常强的个性完善的人,必须是一个有百折不挠之毅力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培养创造力必须要开发智力,但开发智力却不等于培养创造力。所以说,以为开发智力就是培养创造力,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误区!做研究的目的
在中国,一般的认识是,研究是属于高级科研人员的事。研究能力也非人人有之。独立研究,应待有丰厚的基础知识以后,并在研究能力逐渐完善后才能进行。因此,大学四年本科毕业后,如果考上”研究生“,那才开始”研究“。四年本科,基本是没有”腰“的,也只是在快毕业时,才有资格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研究“那么一下。
对比美国的教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颇有启发的现象:即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因此,美国教育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为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在美国的学校里,不仅是天赋教育这样做,其他的一般教育也十分讲究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
矿矿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搞”研究“了。第一次从矿矿嘴里听到”研究“一词时,着实让我乐了一阵。那时矿矿才八岁,刚开始能读些稍厚点的书,写些由几个长句子拼凑成的所谓”文章“。一天,他从学校回来,一进门就缠着妻子带他去图书馆,说是他正在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要去图书馆找参考资料。
“老师说了,研究论文至少要有三个问题。要写满两页纸。”
“研究”?“论文”?那时我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每天都在为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论文写不清楚。
“才二年级,你懂什么研究?”看着儿子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溜到嘴边的俏皮话打住了。赶紧让妻子开车带着儿子上图书馆去。
临走之前我对妻子开玩笑似地交待说:“如果市里的公共图书馆找不到好的参考资料,你们可以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去看看。”
两个多小时后,母子两人抱着十几本书回来了。
一进门,妻子就抱怨我,说:“都怪你提什么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矿矿非让我带他跑了两个图书馆,还说老师说过参考资料要来自不同的地方。”
我翻了翻矿矿借回的“参考资料”,十几本都是儿童图画书,有的文字说明部分多些,有的少些,全部是介绍关于蓝鲸和鲸鱼的知识性的书籍。
随着儿子对那十几本书的阅读以及研究的深入,我和妻子也不断地从他那儿获得有关蓝鲸的知识:
蓝鲸一天要吃四吨虾;
蓝鲸的寿命是90一100年;
蓝鲸的怀孕期是300一330天;
蓝鲸的心脏像一辆汽车那么大;
蓝鲸的舌头上可以同时站50一60人;
蓝鲸的主血管可以任一个人爬过去。
说实在的,我以前只知道蓝鲸很大,其他有关的知识并不知道什么。这回矿矿告诉了我不少我以前并不知道的东西。
矿矿终于完成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蓝鲸”。
“论文”是由三张活页纸订起而成的。第一张是封面,上面画着一条张牙摆尾的蓝鲸。蓝鲸的前面还用笔细细地画了一群慌慌张张逃生的小虾。在封面的左下方,工工整整的写着sanxurere。中文的意思是,作者:黄矿岩。论文含四个小题目:1.介绍;2.蓝鲸吃什么;3蓝鲸怎么吃东西;4蓝鲸的非凡之处。
我不知道矿矿是怎样决定这些小标题的,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对蓝鲸的饮食问题这么感兴趣。总之,老师要求至少写三个题目,矿矿完成了四个。好歹也算超额完成任务了。小标题下的正文不过一两句话,既没有开篇段,也没有结论段。读起来倒也是开门见山,每句话也能画龙点睛般地点到为止。
这应该算是我一生中所看到的最简短的论文。当然这也是一篇最让我感兴趣的论文。问题不是儿子在此次研究中学到了什么有关蓝鲸的知识。我更感兴趣的是,从这次研究的经历中,孩子获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孩子从一开始就摆开了一副正经八百作课题研究的架式。收集资料,阅读,找观点,组织文章……一步不差,一丝不苟。从决定题目,到从那十几本书中发现对自己研究有用的资料,到着手写文章,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下。他必须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研究”方向……这个收获要比知道蓝鲸有多重、多长更具价值。
我手头上还留有矿矿在五年级上天赋教育班时写的一篇研究卡通画和漫画的文章。这是一份独立自学的研究报告。所谓独立自学,是指自选课题,利用自学课及课外时间进行的研究和学习。在研究结束之前,老师不对选题及研究过程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在学生提出要求时,老师为学生在收集资料方面提供参考意见。
与矿矿上二年级时写的论文相比,这篇研究论文可以称得上非常专业化了。论文是在电脑上打的,用我的激光打印机印制而成。就像是任何一篇正规论文一样,以非常工整的双排空间间距洋洋洒洒地写满了四张纸。
开头的一段文字,介绍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作为独立自学的研究课题。然后分四个小标题,就卡通画和漫画的发展历史、未来的发展趋势、卡通画家和漫画家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创作的动机,以及卡通画和漫画创作时的感觉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和自己的见解。文章的后部,还附上了参考资料的来源出处。
老师要求研究的参考资料至少应来自三个不同的出处。这回矿矿明白了所谓不同的出处并不是指来自三个不同的图书馆。他除了去图书馆找参考书外,还在因特网上找了不少材料,并借看了录像带,最后采访了一位迈阿密大学美术系的教授。充实的资料使得他的研究报告具备了游刃有余的发挥余地。
在议论中,矿矿像一个成年的行家,毫不掩饰他对未来卡通画和漫画艺术的看法:“到了2000年,可能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部电脑。到了那个时候,只要按一下鼠标,你就可以制造出一张卡通画或漫画。而且你也将会看到,按一下鼠标将是一件并不需要多少技巧的事。尽管如此,我觉得要想表现艺术家的个性,只能通过艺术家自己的手去绘画。这样的绘画才能真正地表现出你内心之所想……”
当然,孩子还是孩子,在他的研究报告中,孩子的童真童趣时时流露。
矿矿在做这个研究的同时,他还自己创作了一个系列卡通画故事:克瑞斯蒂人(CffegyMAN)。克瑞斯蒂(CREST)是美国市场上很流行的一种牙膏的名字。矿矿从小就很喜欢这个牌子的牙膏。每天刷牙前都要偷偷地尝一点,或许是这个原因,矿矿把克瑞斯蒂人画成了一个超级英雄——会飞,会发射牙膏弹。克瑞斯蒂的对手是一个叫做卡维笛的坏蛋。卡维笛是英文蛀牙虫的中文译音。这个坏蛋吃很多很多的糖、奶酪、巧克力,干了不少坏事,但他最怕克瑞斯蒂的牙膏弹。
以这个创作为背景材料,矿矿在研究报告中大言不惭地大谈特谈自己如何从生活中产生创作的动机和灵感,以及创作此卡通画故事的感受,严然像个成功的卡通画家在介绍创作经验。有趣的是在文章结尾时,矿矿谈了此次研究的收获。忽然大叫一声:“WKOUTCAVITY!!厂(注意!卡维笛来了!!!)以一个充满童趣的玩笑结束了论文。
矿矿的研究报告和他所创作的卡通故事在天赋教育班一个学期一度的教学成果展览中展出。事后,矿矿的老师曾向我们建议,让我们同CREST公司联系。她认为CREST公司很可能会对矿矿创作的克瑞斯蒂人感兴趣。
很感谢这位懂得如何鼓励孩子,培养孩子创造力的老师。
遗憾的是,由于忙,也可能由于我们看矿矿乱画的东西太多了,当时我们并没有把这位老师的建议放在心上。
比较矿矿二年级和五年级的研究报告,可以看到他独立思考问题以及独立研究问题能力的发展。
二年级时,他的所谓研究不过是在收集、整理前人的材料。材料整理类型的研究,孩子们还做过不少。比如就某一个历史阶段、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某个项目做研究报告。矿矿在ETC四年级的课堂中,就曾做过有关中国长城的研究报告。
到了五年级,矿矿的所谓课题研究,就从简单的材料整理进入到问题研究了。他已经开始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前面提到的矿矿所做的那个对卡通画和漫画的研究,他提出了对卡通画和漫画本来发展的见解。尽管他的研究还是比较散乱,不够严谨,缺乏科学性,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却是显而易见的。
在美国做的研究报告(不管是大学的还是小学的),主要由三个基本因素组成:
收集材料,研究前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然后,提出问题: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最后一个环节是确定研究方法,实施研究计划。
矿矿小学五年级的研究报告已经有点像模像样的美国式的”原汁原味“了。
而我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开始准备毕业论文时,才真正开始考虑如何做研究的。
在美国的中、小学里,如果说小学侧重的是对孩子收集材料、独立提问的研究能力的培养,到了中学,确定研究方法。实施研究计划的能力,则成为培养的重点。
矿矿在七年级时独立完成了一个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百分之百的科学研究。
自然科学课的老师在一开学时就给孩子们布置了科学研究的任务,要求孩子们自选一个课题,用两个半月的时间独立完成全部的研究过程。
正月的第一周确定课题(课题一经确定便不能更改)。3月15日参加全校七年级的科学研究成果展览。
课题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动物到植物,从心理学到行为科学,爱选什么都行。但有一条是必须要遵守的,即一定要新,不能重复前人的研究,而且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矿矿早已有多年”研究“经验,目是成竹在胸,跃跃欲试。他一开始就认准了要做一个百分之百”真正“的科学研究——与那些在科学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所做的一样。既然白老鼠是科学家们常用的实验工具,那就用白老鼠做研究好了。
研究什么呢?矿矿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个异想天开的课题:测试小老鼠的决策能力。这种题目也只有这些想像力丰富的孩子才能想得出来。
我暗暗地为儿子庆幸,好在他没打算去测试小老鼠的对话能力、动作语言或最快的奔跑速度等等太离奇、太出格的难题。但是,说实在话,测试小老鼠的决策能力,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那些傻头傻脑、毛绒绒、胖乎乎的小玩意儿怎么会听指挥去接受你的测试呢?
矿矿似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为难。他很顺利地决定了研究方法。从宠物店买了两只小老鼠回来,那只白的,长着一双亮晶晶的红眼睛;另一只是黄的,一双黑眼睛总是滴溜溜转。我家那只大黑狗吉吉小时候住过的一个塑料狗笼,成了这对小老鼠的新家及矿矿的试验所。
矿矿想出了一个用食物引诱老鼠钻洞的方法。他用一块硬纸板把大塑料狗笼一分为二,并在硬纸板上一左一右开了两个洞,再把两个一尺长的纸筒接在洞口上。测试时,让小老鼠呆在一边,在另一边放上老鼠最爱吃的奶酪,然后测试老鼠钻过洞来取得食物的时间。
儿子每天下课回家都在忙忙碌碌地搞他的测试。为了找到最佳测试方式,他设计了好几种方法。经过比较,他最后采用的方法是,把整个测试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五天。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小老鼠钻洞。矿矿把左边的洞堵起来,只开放右边的洞。那只白色的小老鼠很机